第四十一章 小晨

    众人进入屋子坐下,葛亮则是多以听为主,发言比较少。

    时间也是很快来到了下午,厨房里又加了一人(马纪妻子)做饭,加上韩三杀的小晨。额额!!!

    小晨就是一只母鸡的名字。

    这只鸡为什么要交小晨呢?

    “小晨”作“晓晨”,鸡能报晓,故称“司晨”。《庄子·齐物论》:“见卵而求时夜。”

    其实葛亮也是比较纳闷,公鸡才是报名晓晨的,或许巧儿喂的母鸡也是有这个功能吧。看来有机会要问一问。

    山下的竹屋里,葛亮、老师水镜先生,老马汉家的男人在一起吃完了午饭。葛亮则是加上韩三一起搬一下东西上山,例如我才制作的蚊香。

    其实穿越者的我是知道比例的,但我是不会直接说出来,让司马府上的人自己调制实践,得出一个自己的配方,这样葛亮就没有多少的人情了。这是我诸葛凉对老师水镜救助我一点心意,委婉才是暖人心的良法,有句话叫“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意思。——

    大概到了晚上,架着牛车的也是到了山下的老马汉家。

    次日早上,开始自己的读书时间,这次是《三代诸侯年表》: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时间大概到了吃饭了,这次上了送饭的是韩三。

    葛亮和韩三见礼后,说:“三兄弟,山下怎么样了?”

    韩三颇有深意地说道:“孔明先生说的是马小娘怎么样了吧!”

    葛亮笑了笑,没有接韩三的话,这话没法接,现在葛亮是要励志做一坐诸葛亮的人,诸葛亮做人正派,所以葛亮也得正派,渐渐自己就会变得正派。

    韩三见葛亮没有接话,遂说:“马巧小娘已经知道了家主将她送给你了,三(韩三)看着不太好,到时候孔明先生还是自己看看吧!?”

    葛亮:“亮自省得。请进——”

    韩三将食盒提着进了屋子,然后摆好,葛亮来到另一处的书房,见到老师水镜先生行礼,说:“老师,可以用饭了。”

    水镜先生:“也是,走。”

    随着老师水镜先生来到堂屋的桌案前坐下,水镜先生问道:“韩三呐,你也坐下来吃。”

    韩三赶紧说:“家主,这是不行了,您老慢慢吃,三先出去转一转。”

    接着韩三也不等水镜先生有什么反应,直接就走出了屋子,站在外面等着。

    水镜先生看到韩三比兔子还要快,笑了笑,说:“这一个个的!!”

    葛亮并没有说什么,老师水镜先生也只是说说,感慨一番。

    吃完饭之后,告知了老师水镜先生葛亮将要下山一趟,然后和韩三一起下山。

    路上,韩三问:“孔明先生,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葛亮没搞清楚韩三的用意,说道:“三指的是?”

    韩三有些难为情,“孔明先生,你是家主的看中的弟子,其实我韩三本来是钟意马巧的,但他又被先生看中了,当然这不是三退缩的理由,关键是巧儿也没有在意过我。总之大概就是怎么个意思,所以三想问问孔明先生的想法,三也是图个心安。”

    葛亮走在韩三的后面,见到前面的韩三自言自语般说话,也是低着头的。

    葛亮仰着头看了一下远处的云朵,知道了原来这自己还做了一次拆散别人的勾当。

    ——不对啊!!!

    葛亮是诸葛亮啊,怎么是拆散呢?再说马巧儿也没有看中韩三这货,说了说去韩三只是在自作多情,这样说便合理了。

    葛亮轻轻咳嗽两声,“咳咳,亮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怕是命途多舛,坎坷一生。怕难以照顾好巧儿呢?嗯!”

    前面的韩三转过头来说道:“嗨,孔明先生有吓唬我,家主看人是不会错得,只要不出意外,。”

    “对了,意外?”

    韩三想了想,说:“不行,我得在回去劝巧儿一次,跟着我韩三才能过上日子。”

    葛亮只能无言以对,没有想到韩三还有这一面。

    葛亮:“韩三兄弟,这样,一会儿我们就让巧儿自己选择你看如何?”

    韩三拱手说:“多谢先生成全。”

    葛亮只是大笑不语了。心中则是暗笑,你以为给你机会你就有机会吗?

    来到了山下老马汉家,今天老马汉一家并没有出农活儿,毕竟自己当初在府上一起共事的兄弟来家里,也是买了些酒水和兄弟们喝了起来。

    葛亮和韩三走进了院子,听到房间里边是老马汉和几个好友劝酒的声音。小胖墩马信则是在外面读书,不过葛亮看着他的样子,怕是也没有读进去多少。

    葛亮直接走过去,手合拢见礼,说:“马信,到山弯处去读书,这儿你是读不进去。”小胖墩马信停下来想了想,自己老是喜欢听屋子里喝酒的声音,却是没有什么感觉,遂称谢离开院子到了离家近一里地的山弯里的田埂上去了。

    韩三则是去把马巧马小娘子叫了出来,葛亮看着马巧儿还是穿的是襦裙,只是换了红黑花纹的。好吧,只是葛亮个人看着不同。除了神色有些怪异难为情外,并没有什么不同的。

    葛亮轻轻咳嗽,“咳咳,我们还是在门口外面说吧?”

    韩三也是没有意见,马巧儿是犹疑不定,她并不像考虑这件事,还是被逼着表态。

    葛亮:“还是先走,我们把话说开,是怎么样就是怎样。”

    二人被葛亮拉着来到外面,里院子的篱笆有些距离之后便停下。

    葛亮对马巧儿问道:“亮也是坦诚的人,就直说了。昨天我们不是被老师水镜先生看到了吗?后面在和老师说起的时候,老师本意是将你送(给我),嗯,是我想到你不是记忆力很好嘛,所以我准备让你读书识字,随便照顾一下我的起居。对,就是这样的。”

    葛亮见两人还在认真的听自己说话,遂继续说:“想问一下巧儿你的想法,虽然现在我也是什么也没有。当然这也要看你的意见。如果不想的话,就当我没有说过,老师那里我会说清楚的,必然不会让你为难的。”

    由于巧儿要比葛亮矮不少,葛亮是便说便歪头看巧儿的神色,但是比较遗憾,并没有变化,一直都是一个神色。葛亮心里不由暗暗嘀咕,难道是葛亮的话说重了。不应该呀?

    然后葛亮便不说话,走开了一段距离。让韩三单独和马巧儿说话。

    或许对于巧儿来说,跟着这个韩三才是对的,他们可以算是从小一起玩泥巴长大的青梅竹马。也不是到历史上的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自己的军师府里边有没有一个叫做马巧的女子。——

    没有过多久便听到了有哭泣的声音传来,葛亮并没有回头去看,但葛亮听出了是巧儿的哭声。也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了,要是没有我诸葛凉出现,几年后这二人十有八九能够成就好事。

    早葛亮脑海里胡思乱想之际,脚步声穿到耳边,转头看到了韩三和巧儿。

    韩三是一脸的失望落寞,巧儿那在精致的小脸上是刚刚擦拭过的泪痕。

    葛亮用余光左看看右看看,说:“看来是有结果了。”

    马巧儿直接跪在地上,说:“马巧愿意做先生的婢女,望先生成全。”

    葛亮瞬间把脸色、眼神都变得严肃起来,问道:“想好了,不反悔?”

    马巧儿将头磕到地上,说:“不反悔。”

    葛亮看了看旁边的韩三,说:“巧儿,你先起来,我同意了。”

    有对着韩三说:“三兄弟,你可是想明白了?”

    韩三半跪在地上,说:“多谢先生能够给我机会,让我解开心中的执念。日后定然好好在府上做事,若是孔明先生有是相托,比不推迟。”

    葛亮上前扶起韩三,拉着他的手臂说:“听说刘关张三结义,既然三兄弟也是解开了执念,不如便以结义兄妹相称。这样也不必因为亮这里变得生分了。”

    韩三也不想因为今天的事,便把多年的情分变得淡。结义成兄妹再好不过了,当即说:“好,我没有意见。”

    马巧儿说:“那巧儿见过兄长。”

    韩三:“好啊,我韩三也算是有妹妹了。”

    葛亮:“走,我们也喝一杯去。”

    “对,我们喝一杯。”

    巧儿:“可是,巧儿不会。”

    葛亮:“意思一下就好了。”“对,意思一下。”

    三人来到院子里,巧儿从厨房里拿出酒水和两碟小菜,就这屋檐的外的磨盘边坐下。

    三个竹杯子,斟满酒后先是韩三和马巧对着天上拜了拜,将酒喝下便是结义的兄妹了。

    葛亮看到这个,本来是想阻止的,结义不是要说什么,“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但还是忍住了,毕竟自己不清楚现在的结拜是什么样的。自己所熟知的一套并不是汉代的。

    在先秦比较流行刎颈之交,这个才是结义的最开始的雏形。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其来源是: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人喝完之后,葛亮便和韩三喝了起来。

    ——

    没有多久,韩三就有些醉了,葛亮将韩三拖到屋子里去后便出了老马汉家的院子,向着山上而去。

    进屋书房之后,见到了老师水镜先生,施礼问:“老师。”

    水镜先生说:“事情解决了?”

    “嗯。”

    “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老师水镜先生放下手掌中的竹简,颇为感慨地说道。

    葛亮拱手说道:“请老师解惑。”

    水镜先生说:“这事说来也是简单,韩三是我夫人韩氏从娘家带过来的人。而我们一家都是从颍川搬到荆州来的,算是客居于荆州。要想在荆州扎下根一般有两个办法,一是融入荆州的环境;二嘛,就是找第三方作为缓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