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劝学

    在葛亮教完了所有的字后,发现巧儿的脖子根都已经红透了。葛亮也没有说什么,教完了之后便让巧儿自己写,葛亮在旁边纠正便好了。

    不得不钦佩巧儿的天资过人啊,可惜了,要是个男子的话,说不定能够成为与诸葛亮比肩的人物。想到了这里,不由心中扼腕叹息。

    葛亮然后有瞬间不叹息了,原因是葛亮是穿越者,穿越狗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历史的,葛亮这不就是正在改变少女的命运吗?

    所以改变的第一步是改变巧儿,然后是避开刘玄德,然后便是隐居的生活啊。

    岂不美哉!!!

    巧儿正巧写错了一个字,然后没有听到葛亮说话指点的声音,不应该的,抬头看到了求偶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看着自己,在想到刚才的轻薄之举,那是愠怒顿起,对着葛亮的脑门就是一个暴力。

    葛亮:“哎呀!!”“你干嘛到我?”

    巧儿微微欠身平礼,正经说道:“先生心中怕是不怀好意,希望先生不要违背自己写下的诺言。”

    葛亮:“亮做什么了吗?”

    巧儿见葛亮一副人模狗样的,但又想到了葛亮是她的未来主子,便说道:“第一,先生不该和巧儿靠的太近了,第二,先生不应该用色眯眯的眼神看着巧儿。”

    葛亮偏着头观察巧儿说话的表情,说:“色眯眯?”

    巧儿顿时便不依,说:“先生不可。”声音里带着点嗲声,听着感觉像是好似愤怒有似撒娇。

    葛亮重重地咳嗽两声,“咳咳。”

    “好了,那这卷也打开。”

    巧儿打开了早上葛亮写的另一卷书《劝学》。

    葛亮:“我被给你听着,对照着字先看一遍。”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两日时间里,早上起床之后便是自己读书,中午下上教巧儿读书,下午则是和老师水镜先生一起讨论和请教。

    时间来到了第三日,吃完了上午饭之后,来到了山下的巧儿家里。带上了材刀斧子,还有两日的干粮,骑上了自己的卧龙驹向着五里地外的竹林而去。

    葛亮骑着卧龙驹很快便是来到了当初自己被一群官兵抢了背包,然后自己的现在背包被砍成了碎布条,“驭·····”。

    卧龙驹停了下来,跳下马来,葛亮找了找没有看到自己背包的尸体,但也是发现了些端倪,然后便发现了远处的草丛有个很大的鸟窝,不对啊,应该说是野鸡窝才是。

    葛亮用手拨开旁边的杂草,可怜的背包成了鸡窝组成的一部分,关键是鸡窝了并没有什么野鸡蛋啥的。估计是母鸡带着小鸡出去觅食了,毕竟巧儿家的母鸡都孵出了小鸡。

    葛亮连忙将草丛复原,接着翻身上马,缓缓向着自己穿越过来的竹林走去。葛亮看着旁边的杂交林,有松树、竹子、杉树、柏树、枫树、李子树等,反正很多的树,葛亮也说不清楚。心中不由想到,这邓县就在襄阳附近,襄阳位于秦岭的东面,是中国南北划分的一个分水岭。怎么会在大片的阔叶林中间有一片干净的竹林呢?

    难道里边有什么不得了的隐秘?还是说就是葛亮我想多了。

    随着卧龙驹来到了竹林和阔叶林交接的地带,在阔叶林的感觉就像是生若幽谷,进入竹林便是换了一番的感觉,斑驳质感悠然而生,要是远处还有个茅屋的话,那便是最好不过的事了。

    葛亮牵着马就在林木相交的地方转了一圈,看中了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一个斜坡,正好面对着东边,要是将隐居的房子建在这儿可以每天都是阳光普照。

    相反另一个地方则是更加深入竹林一些,环境都是很不错的。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发现水源,如果在这儿则需要打井。

    葛亮牵着马继续向着小路前进,竹子也是开始变化,从外围的各种的竹子杂乱不同,随着深入竹林,全都是楠竹,特别粗的那种竹子。

    不一会儿便是来到了刚穿越不久,看到了骑马而过的刘备,自己睡觉的地铺。干枯的竹叶被聚成了一张床的模样,葛亮走上前躺下,闭目想了一番。骑马的话不过半日便是来到了这儿,那到自己穿越之初的地点也就不远了。

    葛亮取下马背上的材刀看了几根竹子,将竹子的枝丫剃了下来,竹叶子拿来喂马。再找了些干燥枯死的竹子作为引火的材料,拿出打火石摩擦出火花,接着火光升起。

    就着升起的火,将早上带的干粮和竹罐里储存的水填饱肚子。

    接着是沿着上一次走出竹林的方向,右手是材刀,左手是斧头,那是左右开道向着竹林进去。清理出了一条可以供马匹的行走的路,天色渐渐变黑了,竹林里变得更加的漆黑。

    葛亮(诸葛凉)也是来到了小溪边,收集一些干材点燃成篝火,同时将蚊香的粉末丢了一些到火堆里边以便驱除蚊虫。

    就这样过了一夜。

    次日早上,葛亮早早醒来,看了看旁边的马匹卧龙驹还在。

    次日早起之后将火堆升起,用新鲜的竹节将溪水烧开,装到竹罐里边,匆匆吃完了早饭便是继续工作。

    时间来到晌午,葛亮看到了那块石头,就是穿越而来的自己躺着的石头。神色平静下心情澎湃的葛亮立即跑到石头上躺着,然后啥也没有发生。

    好吧,其实这样的情况,诸葛凉早就想到,只是葛亮心里有些不甘心罢了。

    葛亮开始观察起了周围的环境,特别是这儿与小溪的距离,还有就是高度了。

    接着心中便是大喜啊,只需要掘开原来小溪的一段坡面,那小溪可以直接流到这儿,要是再把原来的出口堵住了,小溪直接变动水道了,当然啊,工作量也是不小的。

    同时将茅屋建在这儿,穿越而来的大石块正好是平整的,直接当做是桌子或者是床也是可以的,这叫物尽其用,当然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日后说不定自己开始可以回去的。

    毕竟此石与葛亮有缘。

    然,将马匹卧龙驹牵到了了大石头的旁边,拿起材刀便是开始清理周边的竹子,经过了清理变成了一处阳光能够照射进来的小空地,前面有一块小的凹地。

    穿越石所在的斜坡背后便是小溪,但是相对于斜坡上的穿越石还是比较矮一些,若是从小溪的上游引水而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葛亮考虑了一番之后准备在此处修建一个小的水坝,同时建一个水车,既能将水引入前面的凹地成为了水潭。

    葛亮然后便在水潭边种上一些芭蕉,所谓: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天色渐渐变黑,在穿越石旁边升起篝火,度过了一日之后。

    次日,早上吃了下干粮,拿出竹简将附近的地图简易的刻画下来,以及如何设计房子。主屋要将穿越的石头放到里边,书房、厨房、客房、水车房还有就是厕所。房间从凹地处的水塘到修建的水坝,在延伸到小水坝的下游一些区域改造成良田,或者是菜园子,水车房的改造成磨坊。

    简直完美,将这些记录下来也是用了五大卷的竹简书,将书放到马背上。时间也是差不多来到了中午,简单吃了些干粮后起身牵着马准备离开此地。

    沿途也是不断清理地上的一些杂草,牵着卧龙驹出了人工看开的小道之后,来到了原有的小路,翻身骑上马匹,向着老师水镜先生的处而去。

    天色变黑之间骑马来到了山下巧儿的家中,下马牵着卧龙驹来到了牛棚边将马栓好,然后拿起旁边的稻草,用材刀将稻草砍成细小的马料放到了食槽之中。

    然后葛亮走到了院子,便看到了老马汉务农回家了,见礼,说:“伯父。”

    老马汉:“孔明先生可是刚回来?”

    葛亮:“亮已经看好了,而且那边的竹子很多,完全可以就地取材。”

    老马汉:“哦,这就选好了,过几日之后某也去看一看。”

    葛亮:“如此甚好,到时候伯父指导一番。”

    老马汉:“这个以后再说,我们先吃饭,吃了几天的干粮,想来现在也是辛苦。”

    葛亮拱手说道:“亮还是清洗一番,马上就来。”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