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 第六十六章 管仲乐毅

第六十六章 管仲乐毅

    巧儿轻声言说,“先生要是暂时没有想好的话,管仲乐毅二人如何?”

    葛亮眼眸微微眯起,是不是巧合呢?历史上诸葛亮便是常自比管乐二人,意思就是自己能文能武。

    葛亮问道:“为什么是这两人呢?还有,你觉得先生能够达到他们的高度,谁给你的信心?”

    巧儿问:“先生,巧儿先回答拿一个呢?”

    “那你先说说为什么要劝亮呢?”

    “先生不是说了我们荣辱与共的吗?怎么,先生莫不是忘了!?”

    “在说说为什么是管乐二人?”

    “这个,巧儿也只是在席间听家主和庞德公说起二人,反正见家主对二人很是推崇,所以才这么说的。”巧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葛亮不由释然,原来巧儿这丫头自己都还没有看过几卷书,这么会知道“管乐”,这样说来才是正常的。

    葛亮便是轻声说道:“既然如此,亮便是将管仲乐毅二人的事迹简单说与你听一听。”

    管仲大概是一千年左右的时间了,主要事迹在于孔夫子曾经说过“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辅佐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成为诸侯的领袖,建立了天子之下的霸主地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在当时可谓一个文官的代表,他在政治和外交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但是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

    齐桓公当时问管仲军事,管仲对答如流,管仲说:管仲认为应该通过实施内政和外交来强化军事力量,他内政打理的紧紧有条,同时通过外交保持了国内的太平,在这几方面可以看出管仲的军事才能,才有了后来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美誉。

    关于管仲还有就是衡山之谋、老马识途、管鲍之交

    作为齐相,管仲一直在谋划征服以出产武器而出名的衡山国。但是管仲一向擅长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他在出兵前派人在衡山国大肆以高价抢购兵器,使得衡山国的国民纷纷放弃农耕,转而从事制造兵器。

    之后,管仲又刻意哄抬粮价,使得衡山国和周边几国纷纷卖出粮食赚钱,但就在衡山国的粮食卖得差不多之时,管仲突然停止收购,并在粮食成熟前的夏季对衡山用兵,这时无兵器也无粮的衡山国只能束手投降。

    齐国发兵攻打孤竹国,孤竹国降将设计将齐国大军诱进荒漠,然后逃之夭夭。此刻天色已晚,四周一片风沙遮眼外加寒气逼人。

    齐国军队迷了路,不知所措。就在这个危急关头,管仲设计以老马识途的办法,带领大军走出困境。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但是两人在之后经商的时候,管仲一直将赚来的钱多分给自己,鲍叔牙却不以为意,体谅管仲家里的贫困。

    之后二人各为其主辅佐各自的主公时,鲍叔牙还出面救了管仲,并且向齐王大力推荐管仲,使其成了齐相。

    乐毅一生中最主要的军事实践活动,就是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这场战争,史称五国代齐之役。

    乐毅的卓越军事天才在是役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其最大的特色是,总揽全局,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适宜的战略决策和作战指导方针,并根据战场情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

    当时,齐国大事扩张,穷兵黩武,在军事上虽暂时取得灭宋的胜利,但却激化了齐国的内部矛盾,同时也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和戒惧。

    齐国的败象已显露端倪。乐毅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向燕昭王分析了齐燕双方的战略态势,提出了变弱为强,进而战胜齐国的策略方针,即争取与国,联合诸侯共同进兵,“举天下而图之”。

    燕昭王采纳其议,积极开展“伐交”活动,并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效果,很快形成了联合攻齐的格局。

    不仅赵、韩、魏答应出兵,连秦国也抱着弱齐图霸的目的参与进来。这样,齐国不仅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在军事上也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乐毅见伐齐时机基本成熟,就在获得燕昭王授权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发起攻齐之役。公元前284年,乐毅与赵、秦、魏、韩等国约期会师。他以燕上将军职,佩赵国相印,统帅五国联军浩浩荡荡向齐地挺进。

    乐毅深知夺取初战胜利对于主宰战争全局的意义,立足于先发制人,予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乐毅指挥五国联军及时发起济西之战,在济水之西一举击破齐将触子率领的齐军主力。

    济西之战胜利后,乐毅鉴于当时齐军主力已被消灭,难以组织起有效抵抗的实际情况,果断遣返秦、韩两国的军队,并让魏军去攻取宋国的故地,让赵军去攻占河间,免得诸国继续分享伐齐的胜利果实。

    尔后,他针对齐国兵力空虚,主力被歼后的恐惧心理,指挥燕军主力长驱直入,直捣齐国国都临淄,再次体现了审时度势、应变如神的军事才能。

    乐毅的这一战略部署,曾遭到谋士剧辛的反对。

    剧辛认为,齐国大,燕国小,燕军应该乘势攻取齐国边邑以壮大发展自己,作长久之计,而不宜举兵深入,进行冒险。

    乐毅则认为,燕军必须乘胜前进,攻占齐都,否则便会贻误战机,葬送胜利。

    于是他拒绝了剧辛的意见。指挥燕军实施战略追击,攻克临淄。

    从而摧毁了齐军的指挥中枢。攻克临淄后,乐毅根据战局的发展,进一步制定了征服齐国的作战计划。具体措施是,及时分兵五路攻取,平定整个齐地。

    其中左军东渡胶水,克胶东、东莱;右军沿黄河和济水,向西克阿城、鄄城;前军沿泰山东麓直到黄海,取琅*;后军沿着临淄东北的海岸,占领千乘;中军则镇守齐都临淄,策应各路。

    五路大军的行动进展顺利,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连下齐国7O余城,使齐国几乎濒临于亡国的边缘。

    至此,燕军的战略目标基本上得以达到,乐毅作为一代名将亦名闻遐迩、威震敌胆了。

    葛亮说完了管仲乐毅的只要事迹,对巧儿再次问道:“巧儿你觉得亮有这样的能力吗?”

    巧儿听完了二人事迹,也是感到不可思议般的向往,葛亮看不见巧儿的样子,只是二人靠在一起,葛亮还是感到了巧儿的激动。

    过了一会儿,巧儿弱弱说:“那,还是算了,换一个?”

    “换一个?为什么要换呢?”

    “感觉太高了?”巧儿颇为感慨地说。

    “高处不胜寒,”葛亮不由想到这个,随口便是说了出来。

    “不懂?”

    “意思简单来说,站在高高的地方承受不住那里的风寒.又如一个人在技艺或修养上所达到的极高境界。境界越高,能够做伴的人就越少,越会感到孤独与寒冷。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水镜先生便是这样的人。”

    “嗯,先生不对呢?刚才说的管仲乐毅,怎么又说道了家主呢?”巧儿问道。

    “亮的意思是若是,亮成了那般的大人物,怕是就不能做自己了。或许你也不在认识亮了?”葛亮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会嫌弃巧儿出生卑微吗?”

    葛亮解释,“不对啊,到时候不会这般的自由了,至少不会再有今天巧儿躺在身边,一副祥和了。”

    “先生不想改变自己吗?”巧儿问道。

    “改变!或许自信才是自己需要改变的。”

    “反正都是一样的,先生变得更好,巧儿才能更好不是吗?”

    “对了,该睡觉了,吹灯了。”葛亮说道。

    “哦,对哦。”巧儿掀开被子起身跪坐在床榻上,恰好能够勾到油灯,手里拿起油灯轻轻一吹,瞬间房间里边漆黑一片。

    接着稀疏的解衣声,葛亮不由问道:“巧儿你?”

    巧儿应声说:“太热了。”

    葛亮心中不由打鼓啊,太热了?难道自己还太年轻了?

    虽然说确实炎炎夏日,晚上也是要等到凌晨气温才降下来,现在确实有些热,葛亮现在是病号,自己也只是穿了一身的素白色里衣,在加上薄薄的被子,感觉到是还好啊!

    接着葛亮感到一具软软的身子靠在自己身上,心想要是自己不是病号该有多好,到时候肯定是能够为所欲为了,当然这只是某人的遐想而已。要是某人没有出事儿,连机会都是没有的。

    这件事看似有些不可思议,怎么巧儿今儿很是主动呢?

    葛亮并没有感到热,而是感到一具即冰凉又温暖娇躯贴着自己,心痒难耐却又无能为力。葛亮不由轻声,“这?”

    葛亮听到耳朵便有巧儿呼吸时的空气流动的声音,呼吸有些急处,显然有些紧张。耳边传来巧儿轻言说:“先生。其实先生对巧儿的好,巧儿都记在心上,自从先生愿意教巧儿开始,巧儿已经看出来先生好像有什么心结,所以巧儿有一些自作主张了,先生能原谅巧儿吗?”

    葛亮被这样的温柔乡搞得防不胜防,说:“没有什么关系的,过了便是过了。”

    “巧儿还有一点小心思,先生可要体谅?”

    “还有?你且说来。”葛亮说道。

    “其实今天这样是巧儿故意的。”巧儿在葛亮耳边吹着气说道。

    “说说看,若是有理,故意的也是无妨。”葛亮早就已经全身麻木,只能是咬着牙假装正经地说道。

    “嗯,作为丫鬟,若是先生没有出现的话,日后巧儿大概就是嫁给韩三了,还有就是嫁给三个公子中的一个为妾,虽然巧儿自认为生活下去。”巧儿说道。

    葛亮见巧儿说起了别的,也是放松了一些,接着巧儿的话说道:“你的意思是亮改变了你?”

    巧儿:“嗯。巧儿感受的是前所未有的尊重,只有在先生这儿才有怎么样的感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