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 第七十一章 氾胜之书

第七十一章 氾胜之书

    葛亮有些没有反应过来,这巧儿今天说的什么。直到葛亮走出了老马汉的家,才反应过来。一起上山的人有四人,水镜先生自己要住一间房子,也就是主屋。

    向朗也要住一间,今天早上巧儿已经重新收拾了一番,接着便是葛亮现在站着的一间,书房并没有床榻可以休息,好吧,巧儿可能要在葛亮的床榻上休息。

    前面一段时间,水镜先生已经回邓县的老家一次,一共去了四天,之后便是把巧儿的契书带来给了葛亮。葛亮本来是给了巧儿自己处理的,最后又回到了葛亮的手里。

    夜间,在水镜先生的房间里边,水镜先生在油灯下细细看书,不觉间又是想了想葛亮说的,颇是一番道理,放下自己看的书,就将油灯掌到书房,发现向朗也是在里边,水镜先生就问道:“巨达,在写孔明之言吗?”

    向朗说道:“嗯,老师,确实如此。孔明的想法很特别,却又是很多道理,想来孔明与朗读书的方式不一样。同样是儒家的经典,孔明能够读出不一样的理解,确实有些非同寻常。”

    水镜先生说道:“确实如此,孔明读书想来就是观其大略,所以读的很快,想来这样的办法更适合他自己吧?”

    向朗:“哦,如此不同,朗一直都是以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读书要精读细读,看来孔明却有非凡之处。”

    水镜先生说道:“你的读书方法是没有错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能够认认真真研读一两本书便是大幸了,别人的学不来也是羡慕不来的,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向朗:“学生自然不会忘记。”

    水镜先生再次问道:“那你觉得孔明说得耕作的情况,有没有可操作的可能?”

    “朗也是细细听了孔明说的话,就耕作上完全没有问题,但是那个沤肥的法子还要看看效果,这次朗回到县里也是找人尝试一番,按照道理上是说得通的。”向朗说道。

    ·······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凡可以利用,差不多都利用来作肥料,所以我国肥料的种类特别多。战国时,我国已使用人粪尿、畜粪、杂草、草木灰等作肥料。

    到秦汉时期,厩肥、蚕矢、缲蛹汁、骨汁、豆箕、河泥等亦被利用为肥料,其中厩肥在这时特别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使用上述的肥料之外,又将旧墙土和栽培绿肥作为肥料,其中栽培绿肥作肥料,在我国肥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我国开辟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肥料来源。

    这些都是葛亮敢说的原因之一,古代中的农业发达,早就发现了很多的肥料的利用之法,沤肥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了半步,也可以说是没有这半步,自然是不能担心天罚之类的。

    栽培绿肥最先出现在晋代的《广志》中,用的是苕子作绿肥。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是一种冬绿肥。

    到北魏时,又扩大为夏绿肥,据《齐民要术》记载,种类有绿豆、小豆、胡麻(芝麻)等。当时使用的结果,肥效很高,“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葛亮的房间里边,葛亮也是在油灯下写着什么,好吧,写的就是葛亮说的沤肥之法:以秸秆、杂草、落叶、绿肥、稻草和生活垃圾等为原材料,混入一定量的人(畜)粪尿、厩肥、河塘泥等,在坑中淹水沤制而成。

    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料:作物秸秆、野草、绿肥、厩肥、垃圾、人畜粪便、河泥等;放在坑内,用水长时间浸泡,厌氧发酵,经分解作用后,制成肥料。一般为自然发酵过程。

    当然有说明厌氧发酵,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很是很困难的,所以就不说了,直接写怎么做便是了。

    肥料的沤制很简单,农家沤肥只要将用来沤肥的材料装入大口容器中,也就是在田地的旁边挖一个坑,加水充分浸没,有些干料要多加水胀泡,并且水要有部分余量。

    然后将盖子盖好并略为旋好,并留有透气余地,因发酵过程中会释放气体,盖得过紧容易将容器胀裂,不盖好又容易长虫子。当然长虫子也不算什么大事,直接当原来的有机肥便好了。

    沤制时间宜长短则要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夏天温度高发酵容易,一般1~2个月即可沤好,冬天沤肥,则应沤至来年开春使用。

    沤制好的肥料一般是原来颜色改变、变深,有些变为黑色,有些变成酱色不等。有些人认为沤的肥不臭,才是熟肥,此说有误,再熟的肥总还是有臭味的。所以,以沤制时间来界定比较切合实际。

    葛亮又接着将污水坑沤肥法、平地沤肥法、半坑式沤肥法等简易沤肥的方法的细节一一写下。其中有些简单的在《汜胜之书》上就有记载。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氾胜之书》总结了当时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然葛亮还没有机会读这样的书,主要这儿没有农书,大多都是儒家经典书籍,像什么孤篇绝篇之类的还是找不到的。

    就算是有也不会再水镜先生隐居的地方放着,一般都是珍藏在家里才对。除了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几卷算术的书。

    葛亮写完了之后,看向了旁边处着的巧儿,递给巧儿,说道:“你且默读两遍,能不能知道其中的意思?”

    巧儿也不在胡思乱想,接过葛亮递过来的竹简,细细看来,不久之后说道:“先生,会不会太大白话了?”

    葛亮说道:“白话一点才能看得懂,有没有行文错误?”

    巧儿:“没有。”

    葛亮:“那好,放下就好了。对了,接下来是不是该睡觉了?”

    葛亮没有听到回声,有些奇怪,转头看去巧儿还拿着竹简默默出神。

    轻轻摇头的葛亮先是躺在床榻上,对着巧儿说道:“放心吧?先生我可是说话算数的人,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一夜无话,次日早上,清秋的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外面的山间出现了打量的雾气,也就是大雾天了。

    葛亮的房间里边,气氛一时间有些暧昧了。

    葛亮抱着巧儿的细腰肢,巧儿已经醒了,但是自己被某人禁锢着,某人却是在装睡啊。巧儿醒来的时候发现了不妥,便是要轻轻将葛亮的手挪开,然而在挪动的过程中,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葛亮一个翻身将巧儿抱住了。

    巧儿轻声言道:“先生,先生?”

    葛亮没有说话,片刻的安静之后,巧儿稍稍加重了一些语气,说道:“先生若是装傻的话,那巧儿可是要生气了?”

    然后巧儿感到了自己的腰间一松,葛亮又是翻了一个身,仿佛是在睡觉。巧儿也是摇头含笑,起身后穿上外衣,出门前对着葛亮说道:“先生,起来读书了。”说完之后,竹门关闭的声音传来。

    片刻之后,葛亮翻身起床,先是将被子叠好,有一点像是方块的感觉,然后来到自己制作的简易自来水处,开始洗漱,先是刷牙,牙刷是葛亮找巧儿制作的,有一点像是毛笔,就是毛笔样子的牙刷。古代的条件很时间囊,只能是能将就便将就了。

    牙膏则是木炭碎末加上一些皂角、中药搅和在一起的膏状物,好吧,洗头发和沐浴的也是这个,至少还能够用啊!

    清洗好了之后,葛亮便是进入书房看起书来,早上看的是《公羊传》,昨天没有看,所以今天早上补上,要是按照葛亮的速度早就应该看完了,但是水镜先生每天只是让葛亮看一段就好了,其他的时间自己学。

    不久,葛亮所在的书房里边走进了一人,真是向朗,双方拱手施礼一番落座。

    葛亮说道:“巨达兄,昨晚可还安好?”

    向朗说道:“甚好!”

    葛亮:“如此便好,巨达兄。”

    向朗问道:“孔明你的沤肥之法可是写好了,朗可是要先睹为快。”

    葛亮;“巨达兄对农事很上心嘛?士农工商,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葛亮笑着说完,便是看着向朗如何反应。

    向朗也是细细品味了一番,“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向朗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就这点发表什么看法。

    转而说道:“农业作为立国之本,《田律》规定:出现旱涝蝗虫等灾情以后,各地官员须立刻书面报告情况,即使风调雨顺,官员也需要统计好各地的降雨状况以及收成情况。仓律》还规定从事农耕生产官府奴婢,二至九月农忙时节,每人每月可增加半斤口粮,以激励人们从事农桑,确保农业劳动力。由此可见农业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葛亮笑着说道:“巨达兄可是不讲真话啊!?”

    向朗也是说道:“孔明还没有将沤肥之法给朗看不是吗?”

    葛亮:“也好,看一看。”接着葛亮便是把写好的,诶,不对,写好的被巧儿拿走了,葛亮瞬间便是有些尴尬了。

    葛亮轻咳两声,“咳咳”,“那个巨达兄,亮在写一卷可好?”

    向朗直接笑出声来,说道:“也好,到时候朗带回去看着方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