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耕作

    松耕是利用松土铲和旧农具中的拾子将耕作的土壤弄疏松的一种耕作方法。

    它的优点是不破坏土层,又可分层疏松土壤,可利用松土铲的安装,调节松土深浅,也可一次加深到适宜的深度,对打破犁底层和疏松深层土壤具有良好效果。

    由于松耕不乱土层,可以分散在不同的适当时期进行。松耕还具有防旱防涝、减轻盐碱危害的作用。

    其三便是旋耕了,旋耕是利用旋耕机进行耕作的一种方法。

    主要靠犁刀片把土块切碎,并把肥料、残茬和杂草等翻转于土中,同时还有粉碎和搅拌作用。所以耕后地面平整松软,适于播种和栽植。

    第四便是耙地,耙地是用圆盘耙、钉齿耙等农具把耕层表面整平弄碎,具有耙碎垡块、疏松耕层、破碎板结层、消灭杂草、混拌肥料、搅碎根茬、通气保墒等作用。

    耙地深度一般为两寸左右,如采用重型圆盘耙,可使耙层深达半尺左右,可以代替浅耕。耙地也是翻耕地辅助措施,可使翻耕后不平的地面、大垡块、过松的表土层等耙细、弄碎、整平和耙实,为播种出苗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次则是耕地了,又称糖地,用耐磨树枝或其他耐磨材料进行适当编织而成的一种工具。

    此项作业多在耙地时索引于耙后,进行连续作业,具有使耕层表面耕平,檐碎表土,促使表土紧实等作用。有时旋耕后不用耙地,直接进行耕地,效果也较好。

    最后的起垄,起垄是我国固有的一种耕作方法,多适于寒冷地区。具有提高地温、防旱防涝,雨季便于排水、畜耕和机耕均较方便等特点。

    垄距因植物种类和地区而异,一般多为三到四尺,垄高一般多为半尺到一尺,垄型多为方头型。

    起垄耕作是人为的创造小地势,一般比平作增加三层的表面积,如垄向适宜,一天早、中、晚垄体都有与阳光垂直的垄面,有利于植物的前期生长。

    起垄还为块根块茎类作物地下部分的生长提供深厚的土层条件,有利于这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发育;在某些降雨多或低洼潮湿地区,除可以提高地温外,还有利于排水防涝。

    起垄栽培的野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固定植株,特别是一些植株高大的植物和多风的地区,还必须用旧式畜力犁,或向两边分土的粉子进行多次培土,培土的次数多少,要根据野生植物种类而定。

    上面都是葛亮认为最简单的说法了,但是葛亮最后还是总结了一番,再次说道: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第一,使耕层疏松,增加总孔隙度和通透性,使耕层具有蓄水、保水、保肥的效果。

    第二,将施入田间的有机肥、残茬、秸秆和绿肥等翻入深层土中,形成肥力。

    第三,多采用耙地、耕地和镇压等措施,把大垡块耙碎、耕平、压紧。使农田地面平整,耕层土壤疏松细碎,有利于保摘引摘。

    第四,多用锌犁开沟培垄,以增加地面受热量,有利于提高地温。最后便是消除杂草,能够通过一些手段除掉害虫最好。就这五点注意的,想来耕作的收成会是不错的。”

    葛亮对着马纪问道:“前面的没有听懂就算了,最后的五点听懂了没有?”前面的事可以写成文言文交给君王看的,所以葛亮问最后的有没有听懂几分。

    效果还是不错的,马纪说道:“孔明先生说的就是要疏松土壤、加深耕层、耙细压紧、培垄作畦、消除杂害五点,但是平日我们就是这样耕作的,也没有见增加多少的收成啊?”

    这一问差点没有把葛亮给直接问蒙过去啊!

    他喵的,刀耕火种和精耕细作看上去步骤都差不多,其中的差距可是千差万别,。额,对了唐朝的时候曲辕犁开始大规模使用,不代表唐朝以前没有相似的犁出现,自己是不是要搞一个呢?

    还是以后再说,这件事毕竟危险系数太高了,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现在的自己还是处于穷的状态,兼济自己就好了。

    葛亮直接问道:“你耕作的时候有将沤肥之法用上呢?”

    马纪想了想说道:“烧枝叶算不算?”

    这不是刀耕火种中的烧制植物,让植物中的有机物留在土地里边,一般能够增加土地的肥力,但是这样的办法的效果非常的有限。

    葛亮再次说道:“后面牛棚里的······”说到了这里,葛亮听了下来,原因是现在正坐在饭桌上呢?

    马纪可是不干了,正要听关键了,说道:“孔明先生且说来,不久种的小麦某便是要用上一用,看一看效果怎么样?”

    葛亮则是说道:“那好,一会儿结束了,亮写一个竹简给你,不认识不要紧,马信认识。”

    对着马纪说完之后,葛亮也是不把说啊!感觉自己今天像上瘾一般,或许是这两个月时间几乎都是躺在床上,说话太少,话匣子打开了有些收不住了。

    前面说的事主要是耕作的问题,葛亮说得差不多了,又说道小农经济的问题了。

    “自战国变法开始,再到秦朝一统,如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所作的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由此可见,不管是小土地私有形式还是大土地私有形式,都不是纯粹的私有形式,而是在朝廷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度。”

    “在这样的制度下,小农有了一定是自由度,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小农为了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加美好,农民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这一点,生产积极性被大幅度提高。

    于此同时,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个体,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形势。”

    “最后便是这样的方式,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也是天下霍乱的根源,自秦以来,天下总是处于治乱反复之中。”

    向朗也是越来越好奇了,不禁问道:“按照前面的说法,想来农民生产的弱点之一应该是农民和土地相分离。”

    葛亮说道:“对了大半了,目前来说是完全正确的。就今日之乱局,自黄巾起义以来,民不能耕其地,如浮水之萍,所以曹操以屯田之法将流民附注与土地,是以克绍原因之一。”

    向朗:“孔明的意思是小农也是有危险的,若是流动的小农多了,容易大乱?”

    葛亮:“然,然而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如贪官污吏,刻薄地主;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所谓‘朱门有酒肉,野骨露与旁’便是此理。”

    从根本上来说,没有稳定的小农生产,就没有所谓的“治”,而“治”的目的就是让小农稳定的从事土地生产;反之则是“乱”,这也是现代很多国家在意就业率的原因,就业多了国家相对安定,若是事业的人太多了,就容易发生游行之类的乱象。

    就业完成得好,GDP就算不上涨,至少不会向下掉。在古代也是差不多的,能够让小农安心生产,国家便是欣欣向荣,这便是中兴的开始,至于商业上,在农业稳定发展之后,多余的东西自然会流入市场,自然就能发展了。

    当这只是古时的情况啊!这也是古代喜欢重农抑商的原因之一。

    回到酒宴上,水镜先生说道:“孟子也有相似的言论,《孟子·梁惠王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按照季节砍伐树木,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才是重点。”水镜先生说道。

    葛亮和向朗称:“善。”

    想一想这孟子说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现象。就是搞民生特别好的时期,像是什么中兴、什么之治的时期,民生便好的同时,对外战争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

    时间也是渐渐来到了晚上,吹牛打屁的时间过得真的是快,随着时间到了晚上,宴席也算是完成了,约定明天继续,剩下的便是葛亮连连的咳嗽声。

    原因是葛亮也是发现了自己好像是表现出头儿了,不由暗暗叫苦,只能是用咳嗽来掩饰,自己还是个病人,说不定明天自己就病的说不上话了。

    葛亮的连连咳嗽,巧儿适时出现在葛亮身边,轻拍着葛亮的后背,轻言道:“先生今天算是忘了。”

    葛亮说道:“确实啊!这段是只有巧儿你和老师二人与亮相见,今天向朗过来却是亮有些孟浪了。”

    巧儿不由劝道:“先生,你知道巧儿说的不是这个?”

    葛亮暗暗给巧儿使眼色,说道:“亮自然会注意的。”

    巧儿问:“先生,今天在山下休息还是在山上?”

    葛亮:“自然是山上,山上的床榻才能睡得着,不是吗?”

    巧儿呐呐问道:“先生只是因为这个?”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