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分别

    三人走进了司马府里,菜食已是准备好了,三人进入会客厅对长辈见礼,然后入座便是吃饭。

    期间韩氏问葛亮道:

    “孔明,妾身见马巧这丫头梳成了妇人的发髻?”

    葛亮应声回答:

    “是亮今早吩咐的。”

    韩氏明白了葛亮的意思了,便不再问这事了,只是有些微微的皱眉,转而问道:

    “看来这丫头到是个有福气的,要准备的东西都放到了马车上。”

    葛亮拱手说:

    “亮多谢。”

    葛亮坐下的同时也是观察了四周的人一番,水镜先生没有什么表情,一副听之任之的感觉。只有徐庶在捋须感叹着什么。

    想来是葛亮的做法有些问题了,毕竟司马府上的人都没有谁有小妾,水镜先生如此,水镜先生的儿子也是如此。当然葛亮也是见过司马蔚和司马辑二人的夫人一面的,相貌上都是上上之选,和府上的丫鬟根本就是两回事。

    或许有这样的一些因素,但这对葛亮又是另一件事了。

    要说马巧的样貌在司马府上,简单说来就是将府上所有的年轻的丫头全部叫出来按照颜值排个队,马巧儿几乎在五六名的样子。

    要说葛亮看中了马巧很重要的缘由是第一人,而且也算是自己的救命的恩人了,毕竟不是马巧梳成妇人发饰一两天就被人承认的,从秋入冬不到三个月时间,两月在隆中要建房子,葛亮的意思就是多晃悠几天,让人以为就是既定的事实。

    这时一个丫鬟走了进来,对韩氏耳边细语,接着韩氏说道:

    “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是现在出发还是都留些呢?”

    水镜先生说道:

    “既然准备好了,还是不要耽搁了,这样,年关的时候来人接徽就好了。”

    说着水镜先生便是起身,韩氏也是急忙起身扶着水镜先生司马徽,其他的人也是跟着起身离开了会客厅向着庭院而走。

    穿过庭院、影壁来到了大门口,外面已经有几辆马车停好了,前面的一辆是有棚子大的,后面的几辆则是没有,上面坐着的是李匠头他们这些工匠,还有就是十骑人马,穿着的都是带有甲片的装甲,头上还带着甲片制成的头盔,腰间那的是环首刀啊。

    葛亮不由暗暗打眼看了看徐庶,这些应该是刘备派来保护军师的。

    一起行动的府上下人也是有四个,都是赶车的马夫。

    算一算算是有五辆马车,前面的两辆车是有篷车,第三辆和第四辆上面的人都是李匠头他们,最后的一辆上面装的都是物资,像是工匠的工具,锯子斧钺刨子之类的东西,还有就是粮食了,毕竟这么多人要吃饭不是?

    等着韩氏和水镜先生说了一会儿话,也就是注意身体之类的话,然后是吩咐马秋兮照顾好水镜先生,接着水镜先生被扶上了马车,水镜先生和马秋兮上了第一辆马车。

    来到了第二辆马车,葛亮指着马车对徐庶说道:

    “这匹马就是从子龙那儿得来的,这次算是欠了个人情,亮还起了个名字,叫卧龙驹。”

    徐庶上前打量了一番,却是军马无疑,军马大多是从北方贩卖而得,要不中原养殖的马匹高大很多,但葛亮骗来的这匹马其实就算是一般而已,徐庶不由说道:

    “马虽然是一般,但有了卧龙驹这样的名字,也算是不枉马生了,想来开年之后你就是骑着它北上!”

    葛亮:

    “想来没错了,要说这骑马到是让亮吃了不少的苦头啊!我们一会儿路上说。”

    葛亮对着师母韩氏见礼,说:

    “师母,亮定然会注意老师身体的,这儿亮告辞。”

    韩氏对葛亮说道:

    “孔明你也是要注意,秋冬不必盛夏,冷暖也骤然变化的,入冬的衣服已经准备好了,到是问一问下人,你自去。”

    葛亮对着司马蔚、辑二人拱手,说完就上了马车,掀开了马车的帘子,里面坐着的是马巧,一副妇人打扮,对于葛亮来说到是另一番的体验了。

    马巧看上去将头发全部盘到了头上,应该是一个单螺髻,只有发簪相伴,稍稍显出了一点青涩,显然还是一个没有那啥的女子。

    马巧对着微微低头,说:

    “先生。”

    葛亮在车上坐稳便说道:

    “韩三兄弟,可以啦!”

    赶车的韩三拍动手里拿着的缰绳,马车缓缓向着前方而走。

    李匠头他们坐的马车经过,接着徐庶也是对着韩氏拱手施礼,说:

    “庶也去看看孔明修建房子的地址,师母,蔚兄弟,辑兄弟,珍重!”

    说完之后,接过手下人的牵着马匹的缰绳,翻身上马,显得一气呵成。

    在此对着司马府门口的人拱手,然后打马而走。

    葛亮的马车内。

    葛亮小声问道:

    “你怎么让韩三兄弟赶马车呢?”

    马巧有些小无奈的说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他是妾的义兄。”

    葛亮微微掀开帘子的一角,看着外面的韩三,接着放下了帘子,说:

    “他是生气了,就因为你梳成妇人大的发饰?”

    马巧轻轻摇了摇头,说:

    “不是的,三哥是很赞成的,这样也让他放心不少,就是三哥他!?”

    马巧说道了这儿,不由笑了笑,并没有打算说下去。

    葛亮对着外面的韩三问道:

    “韩三兄弟啊,听说你有喜欢的小娘啦?”

    正在专心赶车的韩三听到葛亮的问话,不又说道:

    “啊?车轱辘声太大了,没有听清。三要赶车,说大声点?”

    车里的马巧突然掩口,笑得是花枝乱颤,不过在葛亮看着她之后,连忙努力收敛自己的情绪,但是古怪的表情到是让葛亮也跟着笑了起来。

    从笑声来看,马巧儿是清泉叮咚,葛亮是大江瀑布,马巧是笑葛亮猜错了,葛亮是被马巧儿的小引导的,赶车的韩三兄弟则是没有搞清楚状况,感到车内的二人莫名其妙的,怪不得走到了一起。

    笑了一阵,马巧先停了下来,问道:

    “先生,何故发笑呢?”

    葛亮:

    “亮也不知道,见着你笑,亮便是也想笑。”

    马巧扭了扭身子,抓着葛亮的胳膊说道:

    “先生就会说好听的,妾可不会上当呢?”

    葛亮问:

    “你有何故笑出声呢?”

    马巧不由再次笑着说道:

    “当然是先生猜错了,三哥可不是有喜欢的小娘了。”

    难道自己猜错了,看来主观影响太大了,葛亮小声相询,说:

    “那三兄弟为何呢?”

    马巧回答道:

    “三哥准备在房子建好了之后再回府上。”

    葛亮淡淡回应说道:

    “呢!”

    马巧有些不满的推推葛亮,说道:

    “先生可是在暗恼妾?”

    葛亮:

    “没有啊,刚才想到了上次你们结拜的事。”

    马巧追问:

    “那先生?”

    葛亮:

    “他不是你的义兄吗?留下来也好,到是正好帮我。”

    马巧坚定语气说:

    “三哥定然会帮着先生的!”

    葛亮也是在盘算那些是现在的李匠头他们能够自己处理的,那些是超出时代的。

    如果只是水车的话,到是早就有了,只是没有出现利用水车本身的转动将水抬高,这两者的结合到了唐朝才算是广泛起来。

    不过筒车自己算是可以用了,简单来说就是一次技术的大跨步,特别是有穿越者带来的,那这个带来技术的人就要受到这方世界的打压,若是过去了还有人记得,那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

    马车依次来到了城门口,告知了身份,也没有什么检查之类的,然后便是向着隆中而去。

    要说为何不检查一番,简单说来就是荆襄腹地已经安逸了近二十年了。

    要说李匠头他们几人上次就来过隆中了,也就是给水镜先生建房子,现在水镜先生隐居所住的地方就是李匠头他们处理的。

    葛亮闭着眼睛摇晃,一只手揽着身旁马巧的纤腰,马巧儿也是靠在葛亮的肩上,耳朵里是马车的“咕噜”声。

    在途中,徐庶到是打马相近葛亮的马车,开口大声问道:

    “孔明,还没有在温柔乡里睡着么?”

    葛亮将侧窗的帘子掀开,看着外面骑马而走的徐庶,不由说道:

    “成帝曾经说过:宁愿醉死温柔乡,不慕武帝白云乡。想那闻名遐迩的美人,不但姿容艳丽无双,而且唱歌时如黄莺出谷,最特别的是她体态甚为轻盈,跳舞时举止翩然若飞燕。体貌翩翩若仙才算是温柔乡才是?”

    徐庶大声笑了笑,说:

    “如此算来,所言有理。”

    葛亮想到了徐庶说过的那个穿越者,不由问道:

    “陈煜应该知道你真实身份,元直是如何解决的呢?”

    徐庶收敛了笑容,皱眉说道:

    “庶也是在担心,但陈子羽到是没有当场说穿庶的身份,庶也是和他单独聊过,其人也是答应了不会在庶自己说出前暴露。”

    葛亮问道:

    “其人可有劝元直兄将许都的伯母接到新野呢?”

    徐庶有些惊讶,不由感叹的说道:

    “孔明真是神算啊,确实如此,但庶还是拒接了。所谓最安全的地方很多时候就是危险的地方,再说了庶母亲年纪已高,不已舟车劳顿。至于其次么,那就是庶已经料到吾主刘备接下来的几年几乎都是在打仗,到是庶定然是要跟着处理军机,更是没有时间照看。”

    葛亮已然知道了徐庶的缘由了,按照徐庶自己的说法,知道徐庶在许昌家人的人几乎都是屈指可数,怎么就让程昱给发现了呢?

    一时间葛亮算是找不出答案,也不好妄加猜测,说什么徐庶应该接自己的母亲过来,因为正版的历史徐庶就是把母亲老婆都接过来了,然后还是在新野被抓住了,接着徐庶投靠曹操去了。

    葛亮不由感叹,说:

    “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啊!”

    徐庶到是没有葛亮的感叹,说道:

    “现在还是好的,不是么?”

    葛亮不在说这事,转而说道:

    “元直兄可听过诸葛玄一家?”

    徐庶听葛亮问话,不由问道:

    “孔明的意思?”

    葛亮说:

    “昨日邓喻邓小娘告诉亮,当年诸葛玄带着自己的三个侄子来荆州投靠刘荆州,长为诸葛瑾,次为诸葛亮,也就是当年死的那位,三为诸葛均。”

    徐庶当即明白了葛亮的意思,说道:

    “确实有诸葛玄的士人来投靠刘荆州,但其带着的侄子却是不太清楚,不过想来应该还在荆州,庶派人去打探一番,有了具体的情况,在捎信给你。”

    葛亮对徐庶说道:

    “那就多谢元直兄了,亮也是早年走失的,至于家人也是在找,也不知道这次是不是?”

    徐庶想了想葛亮说的诸葛玄,不由说道:

    “这次就算不是也必然大有联系,若不是也无需纠结,自然会有相见的一天的。”

    ······

    葛亮对着徐庶拱手说道:

    “那就借元直兄的吉言了。”

    在葛亮对着徐庶说自己要找的对象是,车里的马巧也是静静听着,除了将葛亮的手握得紧了些,眼神中也是出现了担忧之色。

    马车渐渐进入隆中村,由于是阴天,也不知道日头如何了,不过从肚子或者是以前的经验来看,大概是过了午时了。

    李匠头他们大部分的人都要在村子里找住的地方,毕竟水镜先生的住处住不上几人,马车来到了村子后停了下来。

    外面的韩三喊道:

    “孔明先生到了。”

    葛亮和马巧走下马车,入眼就是隆中村,还是那些茅草屋,比较好的是大部分都是完整的,也有瞧热闹的村民、妇人、小媳妇出来。

    葛亮来到水镜先生的旁边,问道:

    “老师,亮先去找村长。”

    水镜先生说道:

    “你去。”

    葛亮缓步向着樊村长家而去,其实在葛亮走到半路,樊村长就知道了,也是走了过来。

    葛亮对着樊村长拱手见礼,说:

    “樊村长,一行人还要村长安排一番,这边请。”

    樊陈回礼,说:

    “住的地方已经准备好了,刚交完粮食的地方空了下里,可以到那儿去住,上次就是在哪儿住的。”

    二人走向了众人地方,走进了也是一番的见礼问候。

    这时老马汉和他的儿子马纪也是来了,众人便是向着住的地方而去,也就是村子的仓库,里边已经没有什么粮食了,到是可以让人住一段时间。

    其实最为关键的是这儿的空间比较大,也不耽搁其他的人家。

    众人来到了住处,李匠头他们也是搬东西下马车,当然额外过来的十个骑兵到是让旁边有心看看的村民有些忌讳,不敢上前。

    这住地仓库看上去是长长的,里边也是放了不少的马草,就是能够放在屋顶隔雨的那种。

    水镜先生将十多贯铜钱交给了樊村长,水镜先生说道:

    “樊陈头,以后这些兄弟的吃食就麻烦你了?”

    樊陈恭敬接过水镜先生给出的钱,说道:

    “水镜先生放心便是,村子不会亏待李匠头他们的,需要人的话,陈也会安排村里的帮忙的。”

    水镜先生说:

    “无需如此,你这人办事徽是放心的,但是你也不能太死板,像是上次一般斤斤计较,放心大胆的花就是了。若是话完了就找我,上次就是村民的工钱都发完了还在做工,这次来的人手比上一次多一些,应该很快就能够将房子建起来。”

    樊陈非常感谢水镜先生对他的信任,当即说道:

    “陈自然省得。”

    水镜先生接着说道:

    “至于具体的就听孔明的安排就是了,还有就是安排一些年轻的人到时做一天算一天的工钱。”

    樊陈说道:

    “现在已经秋收了,大多数的人都在家呢?若是在等上一个月,那是陈到是不好找人,县令的徭役便是那个时候。”

    其实樊陈说的是刚刚入冬的时间,这时隆中村大多数的人都要服徭役十五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有时十五天就好了,有时却是要开春才回来春耕也是有可能的。

    樊陈又对着葛亮说道:

    “孔明先生,陈定然会协力办好的。”

    葛亮也是回礼,说:

    “那就有劳樊村长了。”

    看来水镜先生也不是白叫的,认真办起事来也是有些能力的,葛亮不由这样想到。

    安置了李匠头他们,葛亮对着李匠头说道:

    “一会儿下午,先随亮到地方上看看,心里有数才好。”

    李匠头点点头,说:

    “某下午带上两人一起,明天正式开始做工,顺便看一看周围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竹木之类的。”

    葛亮说道:

    “也好,你们吃饭的伙食就找樊村长就是,然你们在村子里吃饭,还有就是想问问,李匠头有没有修筑河堤的人呢?”

    李匠头听葛亮的问话,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建房子难道和修河堤有什么关系吗?”

    葛亮答道:

    “关系呢!也是不大的,一会儿去看上一看就知道了,没有这样的人也是无妨,不过烧石灰应该有吧?”

    李匠头摇了摇头,说道:

    “烧制石灰是石匠工人里边的一些人的不传之秘,我们这儿都没有人会啊!”

    葛亮想了想石灰的历史,看看自己有没有超纲啊!毕竟虚成狗的日子虽然有马巧儿这样的妹子照顾,无力的感觉还是很让人难受的。

    新石器时代,将“木”、“土”、“石”等天然材料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

    石灰,是应用最早的胶凝材料,古希腊人在公元前8世纪已在建筑中使用石灰。

    中国也在公元前7世纪开始使用石灰。从仰韶文化的半穴居建筑到龙山文化的木骨泥墙建筑,从夏商周时期的宫式和高台建筑、秦汉时期的砖瓦建筑、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到近代的历史建筑等,石灰一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

    因此,我国古代先民在4000多年前已掌握烧石灰的技术,并将石灰用作建筑材料。

    这些不知道哪儿来的记忆闪过,葛亮确定了这是可以操作的。

    便是对李匠头说道:

    “你们不会没事,亮看过古籍,算是知道一些详情,到时还请李匠头帮忙?”

    李匠头听出了葛亮意思,当即拱手称谢,说道:

    “多谢孔明先生。”

    葛亮再次问道:

    “李匠头你们是木匠,不知道龙骨车可能建造过呢?”

    李匠头问道:

    “先生说的是利用链轮传动来带动水槽内的刮板翻转从而将低处的水引向高处的灌溉翻车?”

    葛亮点了点头,说:

    “没错,就是这个。”

    李匠头说道:

    “到是见人做过,但其中的细节就不甚了了啦?毕竟是别人吃饭的活计,其中的关巧一般不会让人知道的,就是我们建房子的也是有一些秘传,一般是不会交给别人的。”

    葛亮听着李匠头的话,在想到古代的工匠的地位、以及传子不传女这些习俗,这也不奇怪了。

    葛亮对着李匠头说道:

    “你且去,亮有事找村长说一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