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 第八十九章 进朱者赤

第八十九章 进朱者赤

    葛亮找到和徐庶谈话的村长,其实徐庶也是村长家的常客,在徐庶在水镜先生这儿学习的时候,很多的时间到是在樊村长家做客。

    葛亮对着樊陈见礼,然后说道:

    “亮这儿请樊村长一会儿派二人与亮,让其听亮的话。”

    樊陈对葛亮说道:

    “一会儿自然为孔明先生备好。”

    葛亮拱手便是感谢。

    经过一番寒暄之后,除了李匠头这些人,其余的都是向着老马汉家而去。

    水镜先生、马秋兮、徐庶、葛亮、马巧、老马汉父子、已经徐庶带着的士兵,这些人进入老马汉家。

    老马汉家里的人,也就是马纪的媳妇、老马汉自己的女人、再有就是在读书的马信了,都是出来看一看徐庶,毕竟徐庶也算是出去就当官了,以徐庶的才能在刘备那儿当个决策的二把手完全没有问题。

    新野虽然只是一个县,但人口也是不少,在刘备五六年的治理下,也是变成了一个大县了。

    汉朝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息后,景帝将王国封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至此,封国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封制与郡已基本相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朝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县(国、邑同,道多减省)置丞一人,主管文书档案,仓库,监狱。大县置县尉二人,小县置一人,主管地方治安、缉捕盗贼。县丞与县尉是县的长吏,由朝廷任免。县的其余佐吏的设置多与秦的县制相同。

    所以徐庶也算是半个新野县令了,当然由于刘备同时又是豫州牧兼左将军啊!所以刘备帐下大多是以左将军能够封的官职在任命自己的手下兄弟。其中关羽不能算在里边,毕竟关羽在许昌的时候,曹操给关羽搞了个偏将军,封他为汉寿亭侯(汉寿,地名;亭侯,侯爵名)。

    接着女子进入厨房准备吃食,士兵则是自己找地方坐着休息,葛亮徐庶他们进屋,在炉火便坐下。炉火上则是烹煮的茶水,有热腾的茶香从炉罐里飘出。

    几人在老马汉家里喝了些茶水,之后又来到水镜先生山上隐居的房子。

    穿过小溪,进入到了小院里,徐庶还是有些感慨的,不由说道:

    “庶也是在这人居住两三年有余,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

    水镜先生都是笑着说:

    “闲暇的时候也是可以过来看看的么,新野到隆中快马也不过一日。”

    葛亮本不想说的,但感觉上来了,不是葛亮的感觉上来了,徐庶在感慨,水镜先生再劝慰,葛亮不说点啥有些不对劲的感觉,葛亮不由转移话题说道:

    “看来元直兄是怀念安心读书的日子,所谓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这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曾自拟自己是大隐隐于朝的隐士。元直也是洒脱之人,也学会悲慨起来啦?”

    结果显然,二人果然不在说小院的事啦!

    细细琢磨起了葛亮刚才说的话,伯夷放逐到首阳,老子在御史下工作。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西汉辞赋家。

    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

    东方朔,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

    当然葛亮的话的重点就不是这几个人,这句“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是魏晋人物王康琚《反招隐诗》中的句子,后来就成为了“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其威力也是可想而知,葛亮说出来也不怕什么历史车轮,葛亮也就是说出了全诗的小部分而已。

    其中字面上的意思是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不一会儿时间,徐庶和水镜先生二人皆是大笑出声,显然颇为高兴。

    徐庶说: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有没有大大隐呢?”

    水镜先生说道:

    “这大大隐怕就是天子堂啦!”

    “然也。”

    葛亮在旁边不由咧了咧嘴啊!

    大大隐都出来了,看来古人也是牛逼的人物居多,自己都没有说朝堂,结果徐庶直接就问出来了。

    徐庶问葛亮:

    “孔明,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葛亮不动声色啊,但心里我能有什么意见,我的已经大多都不是自己的,口头上说说大道理罢了,但葛亮还是说道:

    “这就要看三种隐居的状态了!”

    水镜先生可是不会让人摆谱,直接说道:

    “孔明且快说来。”

    葛亮还准备说着来个后背杀,装一下大侠的感觉,无法,葛亮当即说道:

    “这小隐么,是指看破人生的人,想要过与世无争的生活,最后解甲归田,在山间或者小村庄,过个清净的生活。当然这也是亮最想要的,所谓: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竹,何物不可饮啄,而鸱鸮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徐庶当即以拳头拍着自己的手掌,说道:

    “大善,对于一切荣光和屈辱都无动于衷,永远用安静的心情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所有升沉和得失都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若是真有这样境界的人,定然是大贤无疑。”

    葛亮当即说道:

    “老师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接着三人都是大笑不已,当然葛亮是可以不笑的,但徐庶和老师水镜先生都在大笑,当浮一大白的时候,葛亮也不是挑事的主。

    葛亮也是想过做自己的,但这世间又有几人能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呢?即使是自由思潮狂放的现代也是如此。

    这也是徐庶说能够做到葛亮说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般对待事物淡泊自然的豁达态度,其人绝对是大贤无疑了。

    说出这话的葛亮不算,能够说出警世之言的人且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是大贤。能说出来代表有才能,有才能的人和大贤是两回事。

    葛亮说水镜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这也不是葛亮拍马屁,水镜先生司马徽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当然,水镜先生也是有出仕的愿望的,但其相辅助的大汉天子,是能够统御四方的大汉天子,就像是文帝景帝那样的,显然东汉末年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别的诸侯像是曹操等只算是军阀头子,水镜先生不屑于这样的人。

    再说了,像水镜先生这样年纪比较大的有才之士,大多都是心念大汉朝的,想来这也是水镜先生为刘备推荐卧龙凤雏的原因,毕竟有点机会的人就是刘备了。

    ······

    要说葛亮为啥开始卖弄了,葛亮可不是一个谨慎的人,额,是被逼的。但是不管怎样葛亮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的。

    前面徐庶不是说刘备现在帐下来了一个叫陈煜的人,这人就是一个穿越者,那种大家的诗篇是一篇一篇的写,葛亮的目的就是试探一下这方世界的规则在哪儿。

    直接出现超纲的东西,那么这人就会遭到这方天地的反噬,葛亮自己就是拿着筒车的图纸被打成了重度残血,如果那个穿越者老乡搞出了蒸汽机这样的高科技,估计会直接天降祥瑞将之烧成焦炭。

    现在陈煜是大超特抄的一个实验对象,这可不是葛亮坑他,二人还没有见过面,那是谁也不知道谁。

    由于这位仁兄是整篇的用,半截的也用,所以葛亮亲自试探一些用半截的,也就是古今诗词中的一些提取出来用,例如白哥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抬头)望明(山)月,低头思故乡。”这四句中葛亮最多用上两句。

    像葛亮这次说出来的就是陈继儒《幽窗小记》,被收录到洪应明的《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若是葛亮感到什么问题,若无骨头昏脑涨之类的,那就是这个问题啦?毕竟葛亮这样的毕竟比不上筒车那般硬核,想来副作用不是很大。

    还有就是葛亮只能自己身体力行去试探,总不能拿其他的穿越者老乡搞这样缺德的事,虽然葛亮也没有想过做一个一直保持正直的人,毕竟都穿越到了汉末三国这个乱世,有的时候正直反而害人害己,但某个受过八荣八耻教育的人还是决定保值一天是一天。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在暗暗提醒葛亮自己,这就是葛亮穿越所代替的人让葛亮非常的顾忌。

    回到水镜先生隐居的小院,三人也是来到书房落座。

    徐庶问道:

    “刚才说了小隐,孔明现在且说说中隐有如何呢?”

    葛亮也算是打定主意,当即说道:

    “中隐是指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将自身置于嘈杂的环境中,但却可以做到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水镜先生说道:

    “《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到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葛亮认为期间到是还真有相同,置身于嘈杂却能心中宁静,孟子则是劝谏要在在小人中辨别君子贤才,同样需要静心才能做到。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的意思。

    还有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红比喻古代战争中嗜血杀戮的人,而黑比喻笔墨书生,温文儒雅。

    这里的黑并不是指小人污垢之类的。

    ······其实古人还有一个特点,有很多生活中的事很容易就引申到了朝堂、为人处世的捣衣,这是葛亮还有一点不太适应。

    徐庶接着问葛亮大隐为何?

    葛亮感觉这二人不是不知道,反正就是要让葛亮来说,葛亮感觉更像是在考教的意味更多一些。

    葛亮正声说道:

    “这大隐却是最难,在朝为官,在官员的勾心斗角中,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同流合污,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是归隐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这样才可以算作真正的隐士,所以称作大隐。”

    白居易的《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也是这样的意思。

    徐庶感叹着说道:

    “诚然,大隐最难。现今可有这样的么?”

    本来徐庶就是随口感叹一番,但葛亮还真想到了一人,与之很是接近,这人就是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军事战略家,轻骑将军贾龚之子。

    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

    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成为军司马董卓部将。

    董卓死后,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跟随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力主决战。

    赤壁之战前,主张安抚百姓,反对劳师动众讨江东,没有得到采纳。

    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支持曹丕成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后,拜太尉,册封寿乡侯。反对曹丕征吴,没有得到采纳,无功而返。

    《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这些都是这人的丰功伟绩,更加重要的是深晓乱世自保之术,先后跟着很多的老板混日子,但几乎都是心腹般的存在,他的智商也是顶尖的,在葛亮自己看来肯定是要比自己要强,也就是要比葛亮穿越所在世界的诸葛亮强多了。

    葛亮当即笑着对徐庶说:

    “要说这世间若是真的有这样的人,亮到是真知道一个!”

    徐庶在新野干军师也是一段时间了,也是开始思考人选,但片刻之后徐庶并没有想起是谁。

    当然这也是不能怪徐庶啊,贾诩在三国时期的低调程度就连曹操都常常忘记此人,但曹操一看到自己的儿子,额,这又想起贾诩这号人来了。

    至于后世贾诩大大的出名那就是后人看了贾诩这人的履历,大家吹捧出来的,当然贾诩也是值得这样的吹捧的,人家很有底气啊!

    徐庶不由问道:

    “孔明所想乃何人乎?”

    葛亮说道:

    “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追求功名,但是却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似乎都没有真正的感情,他的选择只从实用出发;他冷眼看待各方势力的兴起衰落、天下局势的变幻沉浮,日后成功的退隐幕后,平稳的度过晚年岁月怕是也只有他了。”

    徐庶也没有打断葛亮的话,这样的人物,徐庶自己也是想听上一听。

    最后葛亮才说道:

    “这人就是贾诩贾文和是也!”

    ······

    老板一换再换,却始终受到重用,而且能够以高龄善终。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不管是看人的独到眼光、对形势的精准判断、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对人性的深度揣摩,都当之无愧的成为所有职场人的楷模和典范!

    这就是贾诩贾文和,葛亮不又想到,日后说不定也会有机会见面也说不定。

    徐庶想着贾文和这人,经过葛亮点的提醒也是想了起来,说道:

    “细细想来还真是若此。”

    水镜先生说道:

    “前些年,此人好像是在张绣帐下吗?”

    葛亮说道:

    “自从张绣投靠曹操之后,此人便是消失了一般,伏与背后,所以亮才说此人有大隐之风也!”

    水镜先生并没有说什么,对这样的事不表态,这也是水镜先生的习惯。

    在三人在书房里交谈之际,外面有士卒敲门,是徐庶带来的人,士卒说道:

    “单军师,水镜先生,孔明先生,饭菜已经备好了。”

    徐庶说道:

    “既然已经备好,老师、孔明那我们就先吃饭。请。”

    葛亮:

    “走,请。”

    三人跟着军士来到山下的老马汉家,在小院子里边已经摆好了两张小桌,这是给徐庶带来的士兵准备的。

    葛亮、徐庶、水镜先生三人进入屋子,已经摆好了吃食,众人入座。

    老马汉最先端起酒杯,说道:

    “略备酒水,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徐庶是被招待的客人,也是举起酒杯说:

    “庶多谢。”

    接着众人,也就是葛亮、庶、徽、纪、老马汉五人举杯共饮。

    葛亮将酒杯放到桌子上,接着听到水镜先生举杯说道:

    “元直啊!兵戈将至,还有就是将有一次大的变故等着你。”

    徐庶到也是豁达,说道:

    “老师,庶已然准备好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天意若是如此,庶也算是尽力了。”

    葛亮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看来徐庶知道自己未来的一段时间会有变故发生,水镜先生既然能够卜算,却是没有告诉徐庶真正的事。

    其中就有两个原因了,一是水镜先生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事,二是水镜先生故意不告诉的。

    至于故意不告诉显然说不通,毕竟学生是自己教出来,没有必要。

    那就是水镜先生自己也是算不出来,应该是算到有这样的一件事应在徐庶身上,但具体是什么事算不错来。

    葛亮并没有打算也说上几句,嘴上说道:

    “我们还是吃饭要紧。”

    老马汉说道:

    “对,诸位请用宴。”

    ~~~~~~~~~

    不久外面李匠头带着甘军、李来二人,已经樊陈村长的安排的两人朱伯、朱季二人,也就是姓朱的老二和老四。

    接着葛亮便是和这几人向着看中的地方而去,当然徐庶也是跟着一起去。

    葛亮和徐庶二人是骑着马走的。

    很快就来到了葛亮穿越而来的石头那儿,葛亮说道:

    “经过整个夏秋季节,旁边也是长出了不少的茂叶,不过还是能够看出模样的?”

    徐庶问道:

    “孔明你的意思是将将眼前的山包挖,将溪水引入左边的凹地?”

    葛亮当即说道:

    “然也,朱伯兄弟,明日着急村里的人,带上锄头过来。”

    朱伯拱手说道:

    “孔明先生,我会和村长说的,多少人合适呢?”

    葛亮沉思一番,说道:

    “三十人不嫌多。对了,开挖的时候,村子的溪水可能会断流,或者是变得浑浊,你也和村长说一下,这几天就让村子的人到井口里打水。”

    朱伯说道:

    “是。”

    葛亮问李匠头,

    “你有什么想法吗?”

    李匠头问道:

    “刚才听先生的意思是要将小溪挖同到左边的凹地,如此便是成了一个鱼塘,按照高度来看,房子只能是建在要开挖的这山包处。”

    葛亮:

    “对,就是那儿。到是那块石头放到屋子里边,相当于是张石床啦!”

    这时徐庶说道:

    “这块石头到是完整,夏天的时候用来纳凉正好。”

    葛亮说道:

    “我们走近些看看。”

    接着葛亮带着李匠头说了自己的要求,同时将细节告诉朱季,虽然只有不到二十米的沟渠,但是从哪儿开始挖,要挖成什么样子还是要说明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