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寻水DE鱼 > 重读《百年孤独》

重读《百年孤独》

    所谓重读,那是因为我在2012年夏季读过一遍。那个时间段母亲住院,我在一旁护理,不知为什么就读了这本书。现在回想起来,整体的印象是一头山羊跳上桌子,然后依次啃食桌布、桌子、地板、直到窗帘、顶棚,甚至最后把自己的身体都吃掉,滚落下一只羊头——这是印象;给我的感觉更奇怪——好像拥有了去跳楼也不再恐惧的勇气;别的就是混乱的印象了。所以这么多年,我阅读了很多书,一直我都认为我读不懂《百年孤独》。但是前几天我偶尔翻翻,却被故事情节意外的吸引,并在三天的时间内一口气给读完了,并且确信这次我看懂了。这是一种很难得的阅读体验。因为很多时候我都是强迫自己去读一些书,并一次又一次的看看还剩多少页,以至于很多书都看了不到一半甚至一个开头。

    首先大概介绍下这本书——《百年孤独》

    这是一部高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很多年的一本书。为什么这样一部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书竟然到今天依旧畅销呢?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读《百年孤独》?仔细想想,很可能跟这部书的名字有关,孤独的话题总是伴随这一代年轻人的心灵,在没有阅读之前看到书名就已经与书名产生了共鸣。

    现代人越来越孤独了,社交软件的高度发达,网络文化的爆炸式发展,人跟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微信、或者朋友圈,甚至连这些都不再成为主流,只是独自默默的刷刷抖音,看看直播。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孤身打拼奋斗,远离家乡和亲人,难免产生出巨大的疏离感。快速发展的城市像一个放大镜,加剧了散落在这些城市里的大龄独居者的孤独感。

    也许,就是因为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让这部小说重新又回到人们的视野。

    希望通过这样一部描绘人类孤独的一部名著,去寻找到自身的价值、生存的意义。

    因为孤独,以及由孤独衍生出来的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书中故事和孤独之感,能够让你从更高更深的层面思考人类的命运与走向。那也是关乎你,关乎我、关乎每一个生命的命运与走向。

    《百年孤独》这本书通过描写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的命运,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现实(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其实你不用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甚至都不必知道拉丁美洲在那)。那是一个与世隔绝、连年战火、还遭受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剥夺与侵略。马尔克斯已经生动、传神的再现了那个一百多年前拉丁美洲的社会状况、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而这也是他写这部小说的最直接的动机。

    在这部小说里,马尔克斯把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也因为他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对后世文坛的影响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的很多故事都源自他的同年时期他和他祖母的生活小镇,他写的都是身边的故事。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代人的形象塑造独居特色、个性鲜明。虽然他们几乎用同样的名字,但每个人的宿命都不尽相同。

    如果你想了解这些人物的命运、想去了解这些充斥激情与悲剧的爱情、想去了解那些不遗余力探索外部世界的激情与梦想、去了解那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与隐喻、希望与布恩迪亚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情。那么这本书,你就值得一读!

    因为很多时候,你因为孤独而成为你,你也因为那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而成为了真正的人。但是很多人看完这部小说都说晕。就像我一开始只感觉一只公羊在跳舞,感觉跳楼也毫无恐惧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所有读这本书的读者,99%都会晕掉。因为小说的人名不但很长,而且不停再重复,仅叫“奥雷里压诺”的就有二十多个,叫“阿尔卡帝奥”的有五个,叫“雷梅黛丝”的有仨……

    虽然这个家族七代人名字被反复的用来用去,虽然有时候不得不翻开他们的家族表对照一下,但是你不用怕,其实还是很简单的。现在就从他们第一代人物给大家讲讲。

    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迪亚奥*布恩迪亚和依瓜兰*乌尔苏拉是非常有开拓精神的一代。一代老布恩迪亚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撞汉子,也是像族长一样的人物。

    最初,他带带着族人长途跋涉了两年,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定居下来,并初创了一个村子叫做——马孔多。

    一开始他为村庄做规划,带领大家靠近水源、开垦荒地、饲养牲畜,身体力行的为小村子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

    原文中这样描写这个叫马孔多的小村庄:“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与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但是有一年三月,一群吉普赛人梅尔吉压德斯的到来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他们带来了磁铁、望远镜、放大镜、冰块等这些稀松平常的事物,在落后的老布恩迪亚落后的眼里全成了稀世珍宝。

    在他们眼里:“磁铁的魔力让他们目瞪口呆,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跌落,木板因为钉子绝望挣扎、螺丝奋力挣脱而嘎吱作响,甚至连那些丢失多日的物件也在久寻不见的地方出现,一窝蜂似的追随着尔吉压德斯的魔铁后面。”

    老布恩迪亚妄图用这块魔铁寻找金子,把望远镜放大镜用于战争,就连冰块他都赞叹是一个伟大的发明。

    在吉普赛人的指导下,他又建立起了炼金术实验室,把妻子父辈留下的金币也拿来融化掉,最后变成一坨碳化的油渣。最后吉普赛人给布恩迪亚家留下了一个羊皮卷,上面隐晦的记载了这个家族的百年命运。

    老布恩迪亚几乎疯狂的探索着新知识,寄希望依此打开科技的大门,最后变的疯疯癫癫、胡子拉碴。以至于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过问他们的第二代的孩子们。最后因为发疯,要摧毁家中的一切东西,被孩子们绑在一棵橡树下。

    老布恩迪亚的老婆乌尔苏拉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在丈夫不务正业疯狂的探索科技发明的时候,是她用传统女性的美德辛苦的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她一直伴随着整个家族走过百年,见证了这一家六代人的爱恨情仇。说她了不起,是因为她是整个家族的核心。她一次又一次的让家族从困境中走出,重新充满活力,但也随着她的逝去,整个家族也随之灰飞烟灭……

    乌尔苏拉与丈夫孕育了三个子女,收养了一个女孩,是她的一个远房表亲的孩子。乌尔苏拉在漫长的一生里,抚养孩子,操持家务,做小糖果生意养活一大家子人。还翻新房屋,购买新式家具,自动伴奏的钢琴,院子里种上鲜花……努力的让这个家焕发生机。

    而且她还有一次离奇的经历,她有一次出走的经历,时间长达五个月。归来时,衣着时髦,整个人焕发着不一样的光彩。不过,乌尔苏拉不仅仅自己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距离马孔多两天距离的另外一个村庄的文明。

    可以说,整个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人,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老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做过与外部联系的努力与尝试,只不过一个务虚一个务实。恰恰象征了当时拉丁美洲的精神状态——在落后与保守中寻求突破与改变。只是因为地缘隔绝,马孔多是一个落后贫穷的村庄,这恰如历史上的拉丁美洲的落后与贫穷,所有的探索与努力都带有深深的孤独与无力感。

    这在小说中的体现就是老布恩迪亚带着小伙伴打算修路,打通马孔多和外部世界,但却只是走到了大海;企图用炼金术创造财富又搞砸了,稀松平常的磁铁和冰块都当成宝贝。值得注意的事和布恩迪亚家族一百年来保持密切联系的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这个人物具有象征意义,他象征外来文明对马孔多的第一次入侵,打乱了小村子原有的秩序和生活。是他带来了新鲜玩意,照应出了老布恩迪亚和马孔多的落后。吉普赛人意味着新世界,意味着文明与未知的事物。这是一把双刃剑,杀死无知,唤醒孤独。

    为什么会孤独呢?因为有心无力,因为茫然无知,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引……由此,弥漫着这个家族百年的孤独感慢慢渗透出来。

    乌尔苏拉一共有三个亲生子女,老大何塞*阿尔卡迪奥、老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老三是个女孩,叫阿玛兰妲,另外还收养了一个远方亲戚的女孩,叫丽贝卡。这四个人物构成了家族的第二代人。孤独的特质在这一代人身上显露无疑,伴随着孤独还有疯狂的偏执。

    老大冲动任性,带有少年的鲁莽与绝情,青春期和情人特尔内拉整日厮混缠绵,欢爱之后,还和自己的弟弟好不保留的讲述整个过程。老二听着哥哥讲的,也渐渐春心荡漾。后来,特尔内拉也成了老二的情人。

    老大和特尔内拉厮混的时候,心智并未成熟,背着家里偷偷摸摸约会。所以,但特尔内拉给他说:你要当爹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很快,他又爱上了另外一个吉普赛少女,最后干脆和这个吉普赛少女一起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多年以后,老大又回来了。回家时,他成了一个浑身遍布刺青的野蛮大汉,差点挤不进家门。他的力气大的惊人,食量也同样惊人,整日在烟花巷鬼混。这些年,她的经历可谓传奇,周游世界64次,遭遇过海难,杀过海龙,吃过人肉。归来时他不在是翩翩少年,而是一个像野人一样的彪形大汉。

    最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老大与丽贝卡的爱情了。丽贝卡是他名义上的妹妹,最后老大却娶了她。这两人的小日子过的还不错。婚后,老大就像变了个人,专心于家庭生活,整天打猎、圈地敛财。

    老二是全书中最著名的一个人物——奥雷里亚诺上校,小说开篇就写到了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娘胎里就会哭泣。

    乌尔苏拉老态龙钟时回忆起这个异象,总结说:这就是无情的预兆,老二终其一生,没爱过任何人。

    其实事实并未真的如此。一个人成长必定是因为经历过什么,才会让他发生彻底的转变。少年时代的老二在马尔克斯,是个带着刻骨孤独和落寞申请的男子。

    他是有过爱情体验的。在他第一次从小妓女哪儿离开时,小说里有这样的描述:“他什么也没做,惶惶然只想哭泣。”因为那个小女孩需要每天接50个男人用以还清她的债务。

    当天夜里他想听着那姑娘无法入睡,有欲望也有怜悯。他搞到无可抑制的冲动,想要爱她保护她,帮她还债……

    然而天亮了,老二打算和这个姑娘成婚时,那个姑娘却离开了。

    这次经历给老二带来了深深的挫败感,也算是敏感少年的第一次爱情受挫。直到遇到年龄可以做他女儿的雷梅黛丝,他的第二春来了。他对雷梅黛丝日思夜想、为她写诗,两人后来结婚,并过上了甜蜜的生活。但是这好运却戛然而止,这么美好的一个女孩,命运却是被意外的毒死。

    这是老二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像是一种沉郁的愤怒,逐渐转换为寂寞消极的挫败感。这段人生经历直接导致他爱的无能,激化了他孤僻阴郁的性格特征。后来老二参军了,发动了32次武装起义,没有成功过一次。他还和17个女人生下了17个儿子。无一例外,这些后代长大后,也都被杀死了。

    老二在不间断发动的战争中消磨了大半辈子,最后回到家又专心做起了小金鱼,做好后融掉,然后再做,如此反复。

    这一代人里,养女丽贝卡有怪癖。她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是感到不安和压力的时候就会吃土、吮手指。

    她和意大利技师相爱,但是家里没人关心她的情感变化,她只好把这种疯狂的爱恋和思想全部压在心底,于是她有吮手指,一有机会就把自己关在浴室,面对墙壁睡觉。

    丽贝卡每天都等着情人来信,一旦收不到信,就会被内心的疯狂、绝望吞噬、愤怒的哭泣、吃蚯蚓、吃蜗牛、吃土……她是在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抵抗内心延绵不绝的孤独感。

    说道这,我想起我的奶奶,我听我母亲说,我奶奶就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吃锅底里面的土。当时我只是感觉奇怪,无法理解,甚至怀疑我母亲是不是说了谎,现在来看,这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你没见过,就是你不理解。

    回到正文,因为各种原因,她和意大利技师的婚期一拖再拖,还要忍受妹妹阿玛兰妲的妒忌。知道遇到野人般的老大,她一下子被他的气概所征服,于是和老大结了婚。两人也因为此时被赶了出去,再没踏进布恩迪亚大家庭一步。

    后来,老大死在了枪口下,丽贝卡就把自己关在宅子里,独自过完了一生。这就是丽贝卡孤独到被人遗忘的一辈子。

    说道大女儿阿玛兰妲,这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起初,她单恋意大利技师,妒忌丽贝卡与他的爱。于是她在极度的妒忌的心态下,给妹妹丽贝卡的咖啡里下了毒药。

    但不幸的,这被咖啡被烂漫天真的雷梅黛丝喝了。

    从此,阿玛兰妲备受良心的折磨,主动抚养哥哥的私生子。

    后来,阿玛兰妲得到了意大利技师的爱,但没有接受。意大利技师为情所伤,割腕自杀。阿玛兰妲悔恨交加,把自己的手放到炭火中,通过灼烧自己,以此治疗悔恨的一剂猛药。

    阿玛兰妲终生都活在悔恨中。年老的时候,马尔克斯上校爱上了她,两人明明郎有情、妾有意,但阿玛兰妲还是拒绝了这份爱。“不配得到爱,我注定孤独终老。”是她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一辈子戴着这个枷锁生活,就是她对自己的惩罚和赎罪。阿玛兰妲步入老年后每天给自己织裹尸布,以此消磨残年。

    可以看出,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人的孤独是因为缺爱或者失去了爱的能力所导致的。爱的能力从何而来?从父母和身边的人哪里学来的。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习的爱,并且学会爱他人。

    但是布恩迪亚家的人,显然并不理解爱的真正含义。老布恩迪亚醉心于新鲜事物,疏于管理孩子,乌尔苏拉整日操持家务,忽略了孩子的感情需求。所以,老二的心事,是他情人特尔内拉第一个知道的,这个妓女替代了她母亲的角色,告诉他爱的秘密,但她同时也是一个并不懂得爱的人。

    老三阿玛兰妲与养女丽贝卡之间的情感,乌尔苏拉直接当成了麻烦,凡是大家庭不听话的,行为不规矩的,她都视为“麻烦”,而解决麻烦的手段就是非常简单粗暴,就是严加管教,或者直接赶出家门。

    乌尔苏拉发现阿玛兰妲和丽贝卡同时爱上了意大利技师的时候,不会像其他母亲那样去安抚、了解子女的内心,从而寻求解决办法,而是粗暴的干预,直接导致了丽贝卡的出走与阿玛兰妲的偏执不嫁。

    泰戈尔说:“爱的欠缺就是某种程度的无情。”无情的人,总有无尽的痛苦,没有爱的生活毫无意义,不懂爱的个体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与孤单。

    作者也在另外一本书中评论说:“布恩迪亚整个家族不懂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她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说到这,我就想起很多做生意的朋友,两人都忙于生计,而往往忽略子女的内心感受。

    除了孤独之外,伴随第三代人的事冲动而悲凉的一生。第三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她们的母亲都是妓女特尔内拉。每个人都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名字。一个叫何塞*阿尔卡迪奥,一个叫奥蕾里压诺*何塞。

    这里乌苏拉有过一个总结:“所有叫奥雷里压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迪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作者马尔克斯自己也提供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叫阿尔卡迪奥的为这个家族延续了香火。但是只有第四代哪里有个例外。

    第三代阿尔卡迪奥从小就很孤独,经常担惊受怕,没人真正关心过他。长辈们的衣服穿不下了,改了改,就给他穿,非常不合身。叔叔敷衍般的教他认字。他从来没和其他人交流过,也没有朋友。只有那个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关心他,给他念那些难以理解的手稿,教他银版照相技术。

    从小被忽略,没有得到亲情和友谊的眷顾,没有人可以分享生命中的诸多感受,阿尔卡迪奥这一生就像是沙漠中寻找水源的旅人,又像是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灵魂。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在沙漠中终于知道找到了美好,那是一口井,同样也是海市蜃楼,一场幻觉。

    长大之后,阿尔卡迪奥变成了一个乱发号施令的独裁者。他干了许多让发发小疯子一样的事。

    比如给自己做了一套元帅制服,一天发布4个命令,想到什么就立刻宣布实施。他让村子里18岁以上的男性全部服兵役,下午6点依旧在街上的牲口都会被强行征用,他把所有抗议着都关起来,给他们戴上镣铐,甚至拉出去枪毙……他觉得,这些耀武扬威的举动把他从以前的苦涩压抑中解脱出来,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闹剧与徒劳。

    阿尔卡迪奥找了个女人,叫披达。两人未婚同居并孕育了家族的第四代人。后来,他陷入了一场混战,在溃败的情况下,手下人全部被杀光,他依旧坚决抵抗,最后导致自己也被枪决。

    而他的弟弟,第三代奥雷里压诺。从小被姑妈阿玛兰妲抚养长大,姑妈是他最亲近的人。从青春期到成年,他在姑妈那里寻找温暖寻找爱,包括性的启蒙。

    但遗憾的是,让两个人彼此靠近,甚至生出不伦之情的并不是什么伟大的爱,而是那难以摆脱的孤独。

    第三代奥雷里亚诺长大后参了军,当过水手,漂泊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家里。让她回家的动力是什么了?是姑妈阿玛兰妲,他一心想和自己的姑妈结婚。

    当然他遭到了拒绝,难以发泄发孤独之情,变为了四处游荡,沾花惹草,还时不时偷祖母的钱,变成了一个小混混。某天晚上,他去剧院寻乐子,被暗枪给打死了。

    如果说第三代人是在缺爱中变的冲动与悲凉,那么第四代人概括起来就是狂欢落寞。虽然这两个词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但归根到底,狂欢是另外一种孤独,深藏着落寞;落寞又激起了狂欢的欲望。

    纵观我们身边的人,其实不难发现,有些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懂得爱,你就会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

    第四代人一共有三个,他们都是阿尔卡迪奥的后代,大女儿雷梅黛丝,这里叫美人雷梅黛丝。还有一对双胞胎,一个叫阿尔卡迪奥第二,一个叫奥雷里亚诺第二。

    先说这个美人儿,她也是阿玛兰妲抚养大的。不过当少女初长成,亭亭玉立的时候,阿玛兰妲有点妒忌她的美貌,于是不再和她那么亲近了。美人儿雷梅黛丝成了马孔多最美的女性,美的摄人心魄,以至于乌尔苏拉限制她出门,外出祈祷也要她用黑头巾遮住脸庞。很多男人都想看看她的真面容,而那些看到的男人,都被迷死了,是真的都死了,因为决定得不到这么美的女性,而选择了自杀。

    作者在这里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这么一个人,她远离生活的喧嚣,喜欢光着身子在家里走来走去,即便已经成人,一副低能儿的样子。即便最后剃了光头,依旧无法掩盖她的美貌,但是对于她本人来说,天真浪漫,不谙世事,所有的男人在她眼里,不过像路上的绊脚石,需要踢开。乌尔苏拉怕她的美貌会惹祸。整日的把她关在家里。直到最后家里人都放弃了让她融入家庭生活和社会教育,放任自流。

    这是作者特别塑造的一个异类,最后,作者安排她坐着床单飞上了天。这里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从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的飞毯汲取了灵感,暗示了她的十万。只不过写的更加含蓄一点。

    一天,她看到女人们在浆洗床单,床单晒在外面,随风飘来飘去,她拉着床单的一角,飞上了天。紧接着作者就描述了现实的黑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而那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就喜欢玩换名字的游戏,而且上了瘾,一换就是一辈子。

    叫阿尔卡迪奥第二的,本来应该性格孤僻,却迷上了斗鸡,很快成了斗鸡高手,并靠这个技艺,挣钱谋生。有一天,他挺家族的人说起了第一代老布恩迪亚探险的故事,突发奇想,打算造一条航道。于是,他卖掉了所有的斗鸡,招人买工具,砸碎那些宛如史前巨蛋的卵石,挖掘河道。而他的兄弟奥雷里亚诺第二给他提供了所有资金。虽有,阿尔卡迪奥第二就失踪了。

    过了很久,他又回来了,人们看到这样一副好笑的场景:他坐在一个树干扎成的木筏最前面,洋洋得意地指挥着木筏上的男人。木筏上是一群风姿绰约的女子,穿着打扮时髦。原来,她们是法国来的妓女。

    同时来的还有香蕉公司,这个不太靠谱的阿尔卡迪奥第二在这个公司做了一段公司的监工。后来辞了职,不太靠谱的发动了工人罢工,直接导致了马孔多广场大屠杀,三千人惨死,用了二百节车厢拉着尸体丢入大海,而他是唯一的幸存者。从此以后,他意志消沉,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专心翻译羊皮卷。

    而第四代的奥雷里亚诺第二,他算是第四代的核心人物,经历很传奇,也很特别。他又一个妻子叫费尔南达,还有一个卖彩票的情人科特斯。他和妻子是狂欢时候认识的,她妻子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女王”中的一个。不过这妻子很矫情,不但说话拐弯抹角,而且还是极端的教条主义者。

    生活中充满条条框框,比如什么时间穿什么衣服,用什么餐具,每天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间吃,每个场合的举止动作,说话用词等都被规定好了,就连夫妻同房也要扒扒黄历,而且多长时间也都是严格控制的。

    就这么一个人,和机器人没什么两样。为了弥补感情上与生理上的需求,他长期跟情人科斯特住在一起,偶尔才回家一趟。

    他和情人在一起,没有一点压力,吃吃喝喝,纵情声色。他养了许多牲口,神奇的是,这些牲口的繁殖能力惊人,而且他越是纵情声色,牲口就越发发疯的繁衍。他把这一切归结为科斯特他情人的爱。这些牲口换来了大笔财富,他成了当地的首富,于是越来越热爱举办疯狂的聚会,通常大摆筵席,一群人痛饮狂欢,然后留下一片狼藉。

    那段日子,马孔多也是热闹非凡,香蕉公司建立起来,小村子全是各种各样的外来人口。奥雷里亚诺第二真正做到了敞开自家大门,每天大摆筵席,招待四方来客。热闹到什么样呢?是个人就可以去他家坐下来吃东西喝酒,河道醉醺醺倒地就睡,醒了接着喝酒吃饭狂欢……痛饮狂歌空度日,就这样的生活。

    在无休止的宴会狂欢、烂醉如泥、挥金如土中、奥雷里亚诺度过了大半辈子。晚年时,马孔多下了一场4年11个月的大雨,牲口都死光了,昔日的荣华富贵也烟消云散。最后他靠画彩票沿街叫卖为生,最后病死家中。

    其实,这个人物是整个家族中最特别的一个,经历的情人的爱与家庭的不和睦,历经繁华落幕,到最后人性的温暖得以复苏。

    晚年时期,描写他为女儿的眷恋与不舍,也做出了很大努力回归家庭,因为在极度狂欢与落寞后又重新认识到了家庭的温暖。懂得了陪伴女儿与家人,这在小说里写的极其感人。这是这个家族的爱的回归。

    他与妻子一共孕育了三个孩子,这就是这个家族的第五代人,老大叫叫何塞*阿尔卡迪奥。大女儿叫雷娜塔*雷梅黛丝,简称梅梅,小女儿叫阿玛兰妲*乌尔苏拉。

    整个第五代家族,在机器人母亲哪里不但缺乏爱,还被严重的压抑了天性。

    虽然奥雷里亚诺第二在晚年时做了很大的努力给家庭试图注入爱与活力,最后也都失败了。

    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迪奥被送到神学院学习,并寄予厚望,但实际上一到巴黎就放弃了学业,然后编造谎言骗自己的母亲,他的目的就是想从家里得到遗产工自己挥霍。回家后为了糊口,把能卖的都卖了,唯一的消遣就是找一群小孩来家里陪他。

    有一天,他和几个孩子玩耍发现了家里藏匿的金币,于是家里成了额狂欢的乐园。但在一个深夜,几个小孩趁他洗浴时,把他摁在水池里,结束了他的生命。

    而梅梅出生的时候,机器人母亲对她寄予厚望。她按照母亲的规划,学习古钢琴,拿到了毕业文凭。梅梅天生热情好客,喜欢聚会的喧闹、情爱的八卦,也喜欢跟女伴谈论男人,还偷偷学抽烟、喝酒。此前、她的乖巧聪明完全是为了让母亲感到满意。其实她早就讨厌机器人妈妈的严厉苛刻以及为别人做决定的习惯。

    梅梅在回归的父亲哪里生活的很快乐,也交了很多朋友,学英语,还爱上了阅读。在父亲的掩护下看电影、聚会偷偷的跟自己喜欢的一位香蕉公司的汽修厂的学徒工马乌里肖相爱。这段爱情很快被机器人母亲发现,她横加干涉严厉禁止,把梅梅关了起来。这一切都没阻挡两个年轻人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他们每晚都在浴室里悄悄约会。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机器人母亲知道后雇佣了一个守夜人。

    一天晚上,但马乌里肖正揭开屋瓦,打算钻进浴室与梅梅私会时,守夜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后背。从此,马乌里肖卧床不起,在孤独中死去。

    机器人母亲费尔南达觉得这是家族的奇耻大辱,根本没跟丈夫商量的情况下,就私自把梅梅送到了自己家乡的修道院。修道院也没有挽救梅梅的命运。可怜的梅梅,自从听见枪声和爱人马乌里肖的哀嚎后,到死,也没有再说过一句话。她的心死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要是心死了,那她也就是个活死人。

    是爱情把梅梅从无法逃避的孤独气息中拯救出来,体验世间美好东西。但这一切被丝毫不懂得爱的母亲费尔南达粗暴的斩断。她间接的杀死了自己的大女儿。

    费尔南达再也没有去看过女儿,她绝大这个耻辱洗刷的不够干净。当她几乎快要把这事隐瞒的干净的时候,却有人送来了大女儿跟中枪的爱人的孩子,她违心的收留了这个男孩,本来想等人走了溺死他,但是缺乏勇气。所以也就当牲口一样养着,没有给这孩子一丁点爱。不但如此,她还把他藏起来,到处骗人说,这是顺水漂流过来了的。所以第六代布恩迪亚的孩子,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这直接导致了第七代的悲剧与家族的覆灭。

    而第五代里最幸运的一个大概就是小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她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少年是被送到比利时留学。远离了机器人母亲费尔南达的枷锁,远离了这个家族,似乎并没有染上这个家族孤独阴霾的气质。

    当她再次归来,完全一副新式女性的模样,而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侄剩下那个不明身份的男人——她的侄子。她试图改变这个家庭,让这个家族焕然生机,同时也爱上了第六代的那个不明身份的孩子,她的侄儿。

    他们相爱,家庭里弥漫着爱情的气息,但一切都可能重归繁荣时,他们共同剩下了这个家族的第七代人,同时他们也破译了他们家的那本羊皮卷。知道自己原来自己跟自己的侄子结了婚,生下了一个长着一条猪尾巴的怪胎。

    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在难产中死去,第七代孩子在父亲极度悲伤的情况下被遗忘在家里。由于无人照料,被一群蚂蚁吃的只剩下一张皮。

    小说最后,一场飓风刮来,把马孔多这个城镇,从地球上刮走,不留一切痕迹。

    小说到此结束,留下长久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下一篇介绍下这片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形式,以及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