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这太子不当也罢 > 第七十五章 天降横锅

第七十五章 天降横锅

    “原来是道岳法师的记名弟子,怪不得精通梵文。”

    简单了解了一下,玄奘法师非常高兴。他不用担心来人撒谎,他已证罗汉果位,寻常人在他面前撒谎,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青年跪拜在玄奘法师脚边,恭敬道:“求法师收我为徒,侍奉师父左右。”

    玄奘躬身把青年扶起来,道:“你是道岳法师的记名弟子,收你为徒,需问过道岳法师才好。不过我这里最近很缺少通译,你可以先留在我这儿,帮忙翻译经文。”停顿一下,玄奘法师又道:“你既曾做过佛门俗家弟子,不知可有法号么?”

    “道岳师父曾赐下法号,曰‘辩机’。”

    “辩机?”玄装法师颔首,道:“这里毕竟是佛门清净之地,俗家名字用起来就不合适了,以后就称你做‘辩机’。辩机,且随知客僧下去领僧袍袈裟,用过斋饭后,就到后堂去翻译经文吧。”

    “谨遵法旨。”

    辩机道了声佛号,随着知客僧下去了。玄装法师看着他的背影,又是赞赏,又是惋惜。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叹了口气,又进入了‘入定’的状态。

    按照佛教的书佛啊,修炼到‘罗汉’的境界,神魂其实已经不在人间了,应该去到极乐世界中去。留在人间,一来是因为阳寿未尽,二来罗汉有传教,度化之责,留在人间也是为了多‘渡’几个有缘人。

    隋末乱世,佛教的势力几乎消磨殆尽,在中原的传承岌岌可危。而且也已经证明了,原来的小乘佛法已经不适用中原的教众了,急需一种新的佛法。因此,玄奘法师才决心西行,去寻找心中的‘佛法’。

    佛教也讲究缘法,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佛教也同样适用。找到了心中的佛法,玄奘法师本可以不回来,但他还是不远万里回来了。除了对李世民承诺之外,他也有一种使命感。

    每一个乱世,都注定了一段人间悲剧。越是在这个时候,百姓越需要精神的抚慰。这时,就是佛教大显身手的时候。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像李世民看待佛教,会觉得佛教的教义让人认命,使人懒惰。但在玄奘法师看来,佛教让人忘记烦恼忧愁,能解开人的心结,使人释怀,轻松愉悦,超脱苦难,对身处苦难中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救赎。

    他的初心,不是坏的,这也是他的‘道’之所在。

    ……

    近期忽然增加的建设工程有好几个,工部的压力倍增,无论是人,还是物资,还是钱,都捉襟见肘了起来。

    工部尚书李大亮几次三番在朝议的时候提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再不拨钱,无论是孔圣庙,还是大慈恩寺,都肯定不能按时完成。

    李大亮是个武将出身,说话办事不会拐弯,他说做不到,就一定是做不到。如果能做到,他根本也不会提出来。而且,他一点也不怕被免掉工部尚书之职。

    工部尚书,六部之中排第六,可谓是狗都不干的活儿。不要以为当了整个国家的包工头多厉害,好像是能贪些钱似的。一来,此时是初唐,大家都是一路走来的生死兄弟,几乎没有贪污腐败的,毕竟都活着,都要脸。李世民又是个明君,想要糊弄他也不容易,一旦事情败露,晚节不保,让人笑话。

    再者说,户部尚书唐俭,那可是个扣砖缝的。想从他手里弄钱,简直是天方夜谭。别说多要,足数要出来都不容易。

    就算想贪,没钱可贪怎么办?

    所以说这不是个肥差,李大亮巴不得撂挑子不干回兵部去。

    “辅机,要不你就能者多劳——”往常遇到这种困难,李世民都是交给长孙无忌,哪怕他完成不了,至少在朝堂上不至于下不来台,这已经是君臣二人的默契了。但这回,长孙无忌不知怎地,像是吃错了药,竟然没跟李世民配合:“陛下,臣乃外戚,承蒙陛下不弃,已领了吏部,若再兼任工部,恐惹天下人非议。臣虽无致君饶舜之德,却也不能令陛下受辱,请陛下收回旨意,臣恕难从命。”

    李世民皱起眉头,他没想到长孙无忌会说这样的话。但问题是,这句话也没什么问题,他也不能说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李世民把目光收回来,看向其他百官,道:“哪位爱卿能为朕分忧?”

    这时,御史中丞赵周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一言,今日坊间流言四起。人皆言,太子殿下把东宫事务都推给了魏王殿下,却恋位不去,在文学馆中金屋藏娇,过往的行人百姓都看在眼中,敢怒而不敢言——”

    “放肆!”李世民打断了赵周的话,厉声道:“赵周,你身为臣子,你眼里还有君臣二字吗?还坊间传言,你去把那些传言的人找出来,朕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有人这么说,还是你编排出来的!”

    面对李世民的质问,赵周凌然不惧,道:“陛下,臣身为御史中丞,自当风闻奏事。若心存畏惧,那才是欺君。坊间百姓确有传言,臣也不能把人找出来,他们都是平头百姓,若是见了陛下,还不得吓死过去?陛下,天下人之口悠悠,堵是堵不住的!”

    “好一个大义凌然啊!”李世民被气乐了,深深地看了赵周一眼,反问道:“你言下之意,太子整日无所事事,所以才引来非议,那太子如何做,才算妥当?”

    赵周躬身道:“臣以为,太子当解朝廷之难。如今工部尚书请辞,不如让太子暂领工部,负责修建孔圣庙与大慈恩寺,若殿下把这件事做好,让人挑不出错处来,坊间的传闻不攻自破,太子之威望势必更胜一层楼。”

    “好,朕听你的谏言。”李世民答应下来,便要下旨,赵周急忙抢话道:“陛下,今日朝议之始,户部唐尚书已经说明,国库如今捉襟见肘,已经拿不出钱来了。陛下着太子殿下领工部,可不能挪用他处之钱款作弊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