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五十三章 张文远千里袭营 徐公明赞叹有加

第五十三章 张文远千里袭营 徐公明赞叹有加

    话说徐晃作为曹军先锋,快马加鞭,想要冲向汝南博得头功,以解前日两次败于赵云之恨,而急躁之下的徐晃和身后的张辽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在越过颖水支流遭遇到关羽部队的伏击,不仅兵力损失极大,连徐晃本人都被关羽生擒。当张辽得知徐晃被擒的消息之后,便着手准备,在确认了相关信息之后,张辽最终确定了营救徐晃的方案。

    张辽的确足够稳重,不然他也不会在徐晃被擒之后,派出亲兵重新打探消息,得到消息之后更是慎重地分析利弊,才最终确定了行动的方案。张辽也的确是很有谋略的,在确认了亲兵传回的消息之后,张辽不仅指定了营救徐晃的方案,同时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之后的行动方案,若是按照张辽所计划的那般,真可谓是一石三鸟,如此以来不仅为攻打汝南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是给徐晃争取到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可以说张辽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指定出这样的计划,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相比于有些莽撞的徐晃来说,张辽的确要强了很多。

    而现实的情况真的和张辽计划的一样吗?却也并非如此,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可是接近神一般的人物,不论是战略的部署还是行动的规划,甚至是未卜先知的能力都是张辽无法相比的,而这一次也不例外,从设置伏兵擒获徐晃,到露出破绽引诱张辽,都是诸葛亮事前布置好的,而这一切都需要关羽一步一步的执行下去就可以。张辽手下的能力虽然很强,所得到的那些消息,确都是事实,只不过这些事实,都是关羽按照诸葛亮事前的要求,演给张辽看的,其根本目的自然是擒住张辽,只不过当时诸葛亮在策划整个行动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次的对手是张辽而已。

    张辽早在吕布手下的时候,便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而后在曹操手下也是战功不少,此时已经算是名将了,而与张辽相比,诸葛亮的名气其实并没有那么大,虽然诸葛亮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前,在南阳、荆襄等地已经有了一些名声,但依然无法和张辽相比,而诸葛亮是营救汉献帝之后才加入的刘备阵营的,在加入刘备阵营之后也没有太多傲人的战绩,所以曹操军团的人对于诸葛亮这个人并不是十分了解,曹操对于诸葛亮的认知如果和吴晨一般,也绝不对会这种当,只不过这个世界是没有如果的。

    此时的状况和《三国演义》中很是不同,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而刘备之所以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帮助,一方面是得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指点,另一方面是徐庶在离开刘备时的着重推荐,虽然诸葛亮有着很强的能力,但除了在荆襄文人间有些名声之外,并没有任何显赫之处,不然诸葛亮也不至于一直“待嫁隆中”。而曹操知道诸葛亮更是在火烧博望坡之后的事情了,还是询问徐庶之后才知道诸葛亮的才能,而吴晨拜访诸葛亮在前,帮助刘备营救汉献帝在后,可以说这个过程中诸葛亮的贡献并不算大,自然也无法获得什么太大的名气,甚至于曹操知道荆襄的吴晨,却不知道诸葛亮这号厉害人物。

    曹操的确是善于用兵,而张辽也是文武兼备的名将,并非是他们对于战局的掌控能力不足,而是从一开始交手时,就陷入到了诸葛亮布置的陷阱之中,从曹操的先头部队到达颖水时,这一场针对曹军的行动就已经开始了,而这一切都要仰赖与吴晨构建的消息网络,正是消息网络提供了充分且准确的消息,才能确保这场战争在开始阶段的胜利。

    张辽在手下亲兵之中挑选了精壮的百人,又从整个队伍中选拔了近千人,组成了这一次劫囚的队伍,每一个人都是以一当十的精英,身着黑衣劲装,兵器、马匹都已安排妥当,未及入夜时分就开了曹军大营,如此一来天彻底黑下来的时候,张辽等人才有机会躲过刘备军的侦查而不暴露。躲过了关羽设置的哨岗之后,张辽等人才敢放开速度,千余人的骑兵队就这么疾驰在在这漆黑寒冷的夜里,众人都在不断的调整着他们的身体状态,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恶战。

    张辽这边仅仅千余人,而押送徐晃回汝南的队伍却有一万余人,如此兵力悬殊的战斗,稍有不慎就会魂归九泉,尽管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也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再说关羽安排的这支押送战俘的队伍,一路上行进的速度并不算快,的确是因为有俘虏的在列的原因,而更为重要的却是关羽的提前要求,若是这支押送队伍行进的太快,很可能破坏了这场安排好的“戏”。而这一天,刘备军选择安营扎寨的地方却也十分“巧妙”,此处不仅地势平坦,而且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险要之处,可以说在这样的地方安营扎寨乃是兵家大忌,可偏偏就是这样的布置,不仅没能提醒张辽,反而让张辽再次放心,毕竟这押运队伍之中并没有关羽的存在。

    张辽领兵快速来到这支押运俘虏的队伍附近,已经是三更天的时间了,张辽并没有贸然地选择直接进攻,而是一面让手下兵士略作调整,一面让手下亲兵前去打探。如此的安排足以见得张辽的谨慎。张辽很清楚,此时的自己还处于暗处,而刘备军在明处,自己在动手之前还是有缓冲的余地,可是一旦行动那就只有“华山一条路”了。张辽深知这件事情关系慎重,因此一路上都十分小心,到了此处已是最为紧要的时刻,更是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为这场劫囚行动,不仅关系着他们这千余条生命,更是左右着曹操与刘备之间局势,若是张辽能够凭此一役为引,必将给刘备当头一棒,那时刘备军慌乱之下,也就有了曹操取胜的机会。正是因为这样,张辽才如此谨小慎微。

    张辽足够谨慎,但是他的亲兵却并非都如张辽一般,探查的过程中看到刘备军安营扎寨的情况,更是心生笑意,只是碍于张辽的命令不得不仔细认真的盘查一番,只是他们查看的范围还是有些不足。刘备军的军营附近并没有什么遮挡之物,又没有险要可以依靠,此处若想安排伏兵,实在不容易,这也是张辽的亲兵会有疏漏的原因。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刘备军故意让张辽手下兵马看到的,不论是暗影扎寨的位置,还是营寨里面的情况,都是故意而为之。之所以如此做,就是为了让张辽的亲兵心生傲气,从而放松对待这场关键战役,并且将他们“看到”的情况如实反映给张辽。

    张辽及自己所率领的千余人,深入刘备军的后方,可以说是危险环伺,稍有不慎的话不仅性命不保,更是直接破坏张辽全盘的计划,因此张辽在计划开始之后就十分谨慎,可是人的注意力毕竟无法长时间集中,而张辽手下的这些人更是如此,一路走来他们的确足够小心,但也正是因为过度小心才导致了此时精神的疲惫,再加上一路上顺风顺水,难免会让人心生懈怠之意,再看到刘备军安营扎寨的样子,心中的惧意更是少了三分,而张辽在了解了刘备军安营扎寨的情况之后,也就更加确认此阵中没有敌方主将的存在,随后让众人做足准备,一齐朝着刘备军营慢慢走来,直到距离军营仅有百步的时候,才撒开马匹加速冲锋。如此近的距离,即使刘备军的士兵再反应过来,想要做出及时的抵抗也不太可能了。

    刘备军营外的士兵发现有敌袭,一边大声呼喊一边朝着军营里面奔跑,而张辽带着自己的手下,门口的刘备士兵根本无法阻碍张辽等人,张辽等人更是毫不迟疑地朝着囚车的方向冲去,一时间军营里面彻底乱了,虽然刘备军的士兵早有准备,但是张辽带来的这千余兵马着实厉害,将刘备军的士兵冲的七零八落。

    张辽好不容易带着自己的手下冲到囚车附近,此时军营内也是火光冲天,囚车内的徐晃自然是看清楚了张辽的样貌,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虽然距离自己失败的时间并不久远,但是此时的徐晃早已冷静了很多,而他自然也知道自己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过于鲁莽,而此刻张辽冒着生命危险前来相救,让徐晃如何能不感动呢。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事情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张辽与徐晃之间的距离并没有因为张辽的奋勇而有太多的缩减,至此张辽不禁感叹,一千人对一万人,数量的差距实在太大了,况且自己并没有把全部一千人都带上,毕竟人多还是容易误事,而张辽安排另外五百兵士在营外接应。

    战况越来越激烈,而张辽等人的疲惫感也是加速袭来,他知道不能继续这么拖下去了,于是单手握紧手中长枪的枪尾部分,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抡成一个圆圈,如此一来为自己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间,也让马匹有了助跑的空间,张辽大喝一声,刘备军士兵多数都往后撤,而张辽双脚猛的夹住马的腹部,胯下战马自然知晓张辽用意,这一人一兽也是经历过很多厮杀,相互之间自然十分熟悉。就看那战马扬起前蹄,昂扬而立,尽管已经战斗了多时,却丝毫不影响此刻的英姿。

    徐晃看着坐在马上的张辽不仅感叹道:“文远,真神人也,幸甚至哉。”

    欲知张辽劫囚之事如何发展,且看下文分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