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小山早守在马车旁,“老伯。我看此事背后虽有问题,但应当不是曾大人所为。”

    “查案不能有代入主观想法,我早告诉过你。也罢,今日去看看是否能查出其他线索。”郑淳丢下这话,坐上了马车。

    到达城东的马府,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停车,下马。郑淳正准备着人前去通报,忽在大门口遇见一人。江宁将军魁玉,郑淳初来江宁会审时也见过,原是马青的部下,前来吊唁也不稀奇。可奇的事,他却并未大声招呼,反而快步走近,低声说:“郑大人可否借一步说话,听闻大人查案无甚眉目,某却有一密事相告。”

    郑淳不知其意,也只能随其来到一旁的茶楼。这魁玉看来也是此处熟客,小二忙把几人引入内室一个单间。小山倒也知趣,在房外站定,真做出一副侍从的模样。二人进屋落座,有人上了一壶好茶,退出时顺手把房门掩上。

    郑淳心中不知这魁玉想谈什么,不如等他自己开口,也就伸手取过一杯茶品了两口。

    “郑大人,今日如此突兀,实在是有要事相告,请大人莫见怪。”果然魁玉开口,先赔了个不是。

    郑淳拱手:“无妨,将军也是忧心朝廷之事,何错之有。”

    魁玉抿紧了嘴,复又开口低声道:“大人可知,朝廷得知马大人被刺后当即下发了三道谕旨给我这个江宁将军。”

    “嗯,谕旨要求江宁府官员速速查探案情并及时回报,并言明将派张大人前来查案。”

    “但大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与这三道旨同下的,还有第四道太后亲下的密旨。”

    “密旨?”郑淳重复这两个字,心中大感不妙,如此重要的事情,太后命他前来查案时竟只字未提,可能背后隐情便在于此。

    “将军可是知晓那密旨的内容?”

    声音微微沙哑。

    “密旨发给安徽巡抚英汉,命其加强长江防务!”

    ……

    安徽巡抚英汉是满人,在长江流域几大重地中,唯有他一个满人。可以说,这是太后在长江流域唯一可以完全信任的人。而在马青沂被刺后,朝廷马上做出的反应竟然便是加强长江防务。明眼人都能看出,朝廷对于湘军在两江的势力早有忌惮,也一直暗地里打压,此前将曾岚调往京城便是一桩。加强长江防务,防谁?自然是防着湘军兵变,而马青是淮军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来,太后难道是早就知道这马青遇刺会与湘淮两军权力之争有关,而且矛盾激化到了可能引发刺杀甚至兵变?

    郑淳回想起彼时太后对他委以重任,初来江宁时誓要查出一切真相的心情。如觉一盆冷水缓缓浇下,细细密密地沁透全身,“哈哈哈哈!”他忽然低声笑了起来,不知自己为何被派来此地,费尽心思去查一桩真相可能永远不能得见天日的案件,如今却被告知太后很可能早已知晓此事的背后主谋。

    这突然的笑声引起了不远处小山的注意,他回头见身后的小山正探着头对此处张望,面色中带着几分疑惑。

    郑淳回想起自己来此的目的,于是勉强平定心绪,拂了拂袖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