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心灵传输造反洪武 > 第二章 见了鬼了

第二章 见了鬼了

    与此同时,艰难地从小河里爬上岸的陆远也是这么想的。

    这可真是见了鬼了!

    这条沿河小路是平时常规的试驾路线,由于是条断头路,车流量很小,不过车少归车少,路还是有的呀!

    可此刻四下望去,原本笔直的柏油马路居然消失不见了。

    扭回头,河道旁的围栏、人行步道、绿化隔离带全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条完全没有硬化铺设,仅可供两人并肩行走的羊肠小道。

    至于原本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同样消失一空,周遭全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好一副乡野气息。

    想要第一时间呼救的陆远傻眼了,手机是彻底报废了,摸了摸裤兜,身上除了一只打火机,一盒已经泡了水的烟和几十块零钱,其他什么都没有。

    汩汩鲜血从被破裂的挡风玻璃划伤的眼眉处缓缓流出。

    “嘶~”

    抹了一把鲜血的陆远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伤口必须得先止血,不能一直这么暴露着。

    无奈只能脱下身上已经湿透的衬衫,拧干后在脑袋上紧紧缠了两圈。

    四下无人,光着膀子,脑袋上裹着衬衫的陆远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乡野土路往前走去,这模样就别提有多狼狈了。

    喔喔喔~~~

    “嘿~有鸡!”

    有鸡就意味着有人家,这一声公鸡打鸣好似给陆远注射了一针肾上腺素,朝鸡鸣声小跑而去。

    跑了约莫三五分钟,又穿过几片水稻田,这才隐约瞧见前方有一片垒墙黑瓦的平房组成的小村落。

    陆远刚走进村落,迎面被一个看着十岁左右的男童拦住了去路。

    男童穿着一身粗麻布衣,脚上踩着草鞋,肤色黝黑但眼神中透着几分机灵。

    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四目相对。

    正当陆远愣神之时,男童嗷饶一声大喊着向村子里跑去。

    “倭贼来啦!倭贼来啦!”

    陆远傻愣愣地站在原地,来回来去原地转了好几圈,也没瞧见除了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人。

    估摸着也就那么一分钟的时间,村子里一下子涌出来十七八个正值壮年的年轻男子,跟着方才的男童直接将陆远给围了起来。

    “就是他!”

    陆远满脸的震惊,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啊?我?我怎么了?”

    “?”

    “?”

    其中一个年轻稍长一些的男人走出人群,一脸狐疑地盯着陆远,举着手里的木棒喝问道:

    “你怎么会说我们这儿的话?”

    “你们特么有病吧?拍电视啊?”

    陆远指着自己脑袋上已经被鲜血浸红一大片的衬衫,没好气地说道:

    “没瞧见我出车祸受伤了吗?你们围着我干啥?赶紧帮我报警啊!啊哟我真是服了!”

    “?”

    “?”

    “报警?你个倭贼,居然还敢胡言乱语!赶紧滚!否则可别怪我们动手了!”

    陆远吓得向后倒退两步,“我艹!特么法治社会好不好?你们神经病啊?赶紧打110啊!我特么真是见了鬼了!”

    此时,一位看着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走出,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陆远。

    “老夫看你不像是那海上来的倭贼,你是何人?”

    “你特么管我是谁呢?”

    陆远说到一半,突然一愣神,“嗯?倭贼?倭寇?啥意思?我走影视城来了?你们这儿真拍古装片呢?我勒个去,你们入戏也太深了吧?”

    对面这中年男人绕着陆远走了几圈,压根没打算接话,自顾自说道:

    “老夫看你身上也没带着兵刃!你当真不是那倭贼?”

    “嘶~”

    陆远此时已经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了,也仔细打量起面前这个中年男子,这人穿着对襟式的外套,青色的裤子,脚上是布鞋,脑袋上还挽着两股发髻。

    其他十来个青壮,有的和自己一样光着膀子敞胸露怀,有的只着一身粗麻料制成的衣襟,都穿着草鞋,挽着发髻,只是这发髻颇为凌乱,没这中年人那么挺括。

    而且这群人有个共同点,就是瘦,且个子都不高,差不多都在一米六出头,自己一米八的个子,八十公斤的体重,站在这群人中间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

    “愣着干什么?我家族长问你话呢!”

    “哦哦哦。我不是什么倭贼,你们有见过我这么高的倭贼吗?”

    陆远回过神来,比了比自己的个头,随后脱下裹在脑袋上的衬衫,露出眉角的伤口,说道:

    “你们看,我是真受伤了。”

    显然,对面这伙人并没将陆远的这点小伤放在眼里,只听中年男子继续问道:

    “那这位壮士,你今日到我顾家庄来,是为何意?”

    “嗯?顾家庄?”

    陆远也是看过穿越小说的,虽然不敢相信,但还是试探着问道:

    “那个...我就是迷了路,敢问先生,此地是哪个派出...呃...是哪个衙门管辖?”

    “下沙盐场衙门。”

    下沙盐场陆远是知道的,其实也就是在后世的新场古镇附近,古称石笋里。

    淞沪是冲积平原,在古代淞沪的东郊确实有规模庞大的制盐业,只是盐场...还有衙门?

    “呃...”陆远挠了挠头,“那请问今年是?”

    “洪武元年。”

    洪武元年。

    张士诚已经完蛋了,朱老爷子正式上位。

    陆远不是学历史的,在他的印象里,张九四这个人吧,前半生天时地利人和齐备,从一个运盐的力夫,在这乱世中靠着仗义疏财收拢人心,占据了天下最富有的地盘。

    不过其性格优柔寡断,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不思进取,更没什么大局观。

    而且实话实说,就军事而言跟隔壁的老朱没得比。

    后期又贪图享乐,奢侈骄纵,政务糜烂,任人唯亲,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

    但张士诚纵使有千般缺点,可有一点他是值得人尊敬的,那就是对治下江南地区的百姓是真的好。

    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爱民如子的计划,废除元庭施加在农民和盐民头上的苛捐杂税,颁布《州县务农桑令》,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政府的所有赋税,并把当年四成赋税返还给农民,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在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分别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

    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广纳人才,类似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为其出谋划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