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34)学生们表演节目

(34)学生们表演节目

    下午多云

    (34)

    谌娟让母亲带着大寒,一个人急匆匆去了龙潭司。

    “张姨!张姨!”

    谌娟到吴张氏面馆,没看见吴张氏便朝楼上喊了两声。

    吴张氏在楼上,大声应答道:“娟妹娃呀!就下来。”

    吴张氏拿着一大把干粉,边下楼边说道:“娟妹娃,你来得正好。玲妹娃说有二十几个学生要到家来吃面,家里没有肉了,不晓得你三孃家有没有,你去看看,好吗?”

    “好。他们哪时来吃?”

    “没说,都快未时(指未正时14:00)了,只怕是早饿了。”

    “这就去。”

    说完,谌娟出了门。

    吴张氏打开煤炉,在燃得通红的木炭上放了几个煤球蛋,然后放上铝锅烧水。

    谌娟到乡公所旁的谌长静家和六嫂周云霞说了会话,打听到三婶去了溆浦,也就向周云霞提起了吴张氏借肉的事。周云霞没有些许含糊,就让使女翠翠把家里昨天赶集买的猪肉全部给了谌娟。

    谌娟提着斤把肉进来,问吴张氏:“昨天赶场买的,可以吗?”

    “也只能这样了。闲场日子,那里都买不到肉。多少钱?”

    “三孃不在家,没问。算了!”

    “哪能。你三爷、三孃来吃面没少给过钱。拿1500吧。”

    说着,吴张氏把钱数好塞给谌娟。谌娟推迟了几次,执拗不过去,不得不接过钱来,说道:“那我拿着,她要是不要我再还您。”

    谌娟问道:“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同学来吃面?”

    “玲妹娃说他们有活动。也不晓得嗐忙什么,礼拜天都不休息。”

    “街上到处都贴了标语,是不是他们干的呀?”

    “应该是他们,玲妹娃一清早就熬了好些米糊。”

    吴张氏接着问:“标语上都写了些什么呀?”

    “打鬼子,要我们大家一起来打日本鬼子。”

    谌娟边说话边把猪肉放进热水中,捋起衣袖准备帮忙。正往灶膛里添柴的吴张氏见了,忙说:“你莫动手,莫把衣服弄脏了,你这是走亲戚的衣服。”

    “没什么的。”

    “也好,帮工的闲场日子不来。麻烦你了!”

    吴张氏接着说:“标语里千万不能像十年前那样,说什么打死有钱人。”

    “我们也不是有钱的人。”

    吴张氏打了一些热水,把老姜放到水里清洗。一边洗一边说道:“总比做长工的强吧。要是做长工的一个铜板都没有,来吃面,你给不给下?”

    “不下面又怎么啦,谁吃面都得给钱。”

    “十年前,白巾军来的时候,你冇上街呀?”

    “冇,我爷不让我出来。”

    谌娟把肉切成块,就开剁。吴张氏见她动作生熟,抢过来自己做开了。吴张氏一边剁肉,一边说道:“那几天,我们做生意都不敢收钱,越是穷人越不敢收钱。一个姓赵的老板,买布鞋的,收了人家的钱。那人到白巾军那里一说,就来了一溜白巾军把他抓走了,现在都不知道他人在哪。”

    谌娟洗了手,抻了抻衣服,说道:“早晨荐辉哥从破泥坳出来的时候说,日本人可能这两天就会来,要你和我一起到岭脚去躲一躲。你看要得不?”

    “真的要来呀?”

    “清早东面有枪声,你听到了吗?”

    “没有。”

    “破泥坳在高处,听得很清楚,是在打仗。”

    “昨天,你和辉娃仔都在破泥坳?”

    “嗯,我妹妹生了。荐辉哥正巧回家。”

    “辉娃仔回来我晓得,在这里吃过面。莲妹娃生了呀,是男娃,还是女娃?”

    “男娃。”

    “那就好!”吴张氏接着问道,“你这次出来没带大寒呀?”

    “我还要回破泥坳,我娘带着大寒在破泥坳。”

    “辉娃仔还在破泥坳?”

    “没在,清早下山了。六哥说,他带着人去转溪江了。”

    “转溪江?你是说辉娃仔去了转溪江,那不是朝日本人的方向去吗?怎么这样做?你也不劝劝。”

    “我也不晓得。早上只说来龙潭司,去转溪江可能是来龙潭司后才定的。六哥也带着些人去了,该不会有事吧?”

    “就算你晓得,也劝不动。”吴张氏停了停又说,“你说带我们去岭脚,既然是辉娃仔说的,我愿意去,能和你们在一起我高兴。只是玲妹娃和金娃,还有金娃他爷,不晓得他们愿不愿意去。”

    “破泥坳的女人和小孩准备去岩背后,我妈妈准备去大洞,你们最好早准备。荐辉哥说龙潭司很不安全,打仗千万不要住城里,要往乡下跑。”

    “要得,等下我问问玲妹娃。”

    老远就能听到同学戏谑打闹、高谈阔论的声音。很快,吴辉玲率先跑进面馆大声问道:“妈妈!面搞好了吗?”

    正在摆碗的谌娟答道:“就好。你叫同学们进来喽。”

    “娟姐哦,我妈呢?”

    “在码头洗葱。”

    吴张氏回到厨房,尤梅走过来打招呼,客气了一番。

    尤梅还向吴辉玲打听谌娟,问道:“这是你姐姐?”

    “是娟姐,叫谌娟。”

    谌娟见说到了自己,便转过头来,问吴辉玲:“这是你的老师吧?”

    “尤老师,十一中的。”

    谌娟问尤梅:“尤老师,不是本地人吧?”

    “邵阳的。”

    吴张氏把砧板搬过来,给每一个碗里放葱,插言道:“也够难的,父母来龙潭没有?”

    “没有,还在邵阳。”

    吴张氏感叹道:“作孽呀!早些赶走日本人,越早越好。”

    尤梅笃定地说道:“会的。”

    过了一会,谌娟感叹地说道:“龙潭司可不能再被日本人占了。”

    尤梅激昂地说道:“不会的,要有信心,我们都要有信心。”然后转向同学们,大声说道,“同学们,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吧!”

    吴辉玲问道:“表演什么?”

    “就表演‘我们是自豪的中国人’。”

    同学们立即站了起来,男同学尹世新站到了队前。随后,尤梅轻声喊道:“start!”

    男声:同胞们!同胞们!七年了,七年前卢沟桥的枪炮声还在耳边鸣响,同胞们!同胞们!十四年了,十四年前东北老乡的哀嚎声,还在空中萦绕。

    齐声:我们是悲惨的中国人。我们的城镇在颤栗,我们的乡村在哭泣,我们的父兄在流血,我们的姐妹在遭受欺凌。山,不再美丽,河,变得那么可怕狰狞。

    男声:举着白幡的人哟,你跟着我,我跟着你,向那大山深处走去,没有丝毫声响。仿佛不是给逝者送行,而是要把自己埋葬。

    齐声:我们是屈辱的中国人。侵略者闯进了我们的家,毁掉了我们祭祖的神庙。让我们的母亲赤身站在寒风中,鬼魅在她的周围嬉笑。

    男声:站起来!站起来!五千年文化铸就的魂魄,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死去的兄弟。手挽手,肩并肩,我们站起来!我们向前进!

    齐唱:中华男儿血,英勇洒在边疆上。飞机我不怕、重炮我不慌,我用热血来激荡。号已吹响、刺刀擦亮,冲锋的号响越过山海关,雪我国耻在沈阳。中华男儿,义勇本无双,为国流血国不亡,抵抗抵抗再抵抗。

    男声:关内关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到处是抗日的烽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拿起梭镖长矛、火铳鸟枪,杀向凶残的鬼子。

    齐声:我们是勇敢的中国人。我们勇敢的军队,我们坚毅的乡亲,用排山倒海的炮火,用席卷残寇的气概,把侵略者彻底杀尽。

    男声:冲天鸣响报道敌人的末日,震天锣鼓欢庆天下太平。

    齐声:我们是自豪的中国人。艰苦卓绝的牺牲换来了乾坤清净,同心协力的奋斗将带来国家繁荣。在那平等自由的新中国,勇敢智慧的四万万同胞,必将再次站在世界的顶峰。

    齐唱:山川壮丽、物产丰隆,炎黄世胄,东亚称雄……

    “好!”当面馆里的歌声停止,屋外陆续围过来的人群中传出了一声叫好声,然而,没人附和。他们见学生们散开,才知道表演已经结束,纷纷离开,有些还带着扫兴和埋怨。

    “吴辉玲,端面!”

    吴张氏把几碗粉面放在橱窗的台子上,转过身再去捞面。谌娟看着同学们陆续坐下,知道节目已经结束,便走过去把灶台上的面端到橱窗上。尤梅在尹世新背上拍了一下,示意他回到座位上去。

    同学们吃完面先后离开,尤梅走过来结账,吴张氏不肯收,几经推辞,收了一半的钱。吴辉玲收拾好碗筷准备离开,被吴张氏叫住,拉着走到谌娟吃面的桌子坐了下来。

    吴张氏问吴辉玲:“你荐辉哥要我们去岭脚,你说呢?”

    “他早上也跟我说了,哪个去叫爷和金娃?”

    “你去,我还要收拾些东西。”

    “我现在没空,乡里要开会。”

    “乡里开会关你什么事?”

    “我们在开会前后,要表演节目。”

    “就刚才那个?”

    “我们排的节目可多了,不只是刚才的。”

    谌娟插话道:“大黄沙的人越早出来越好,要不我先不去破泥坳,等辉玲回来,我们俩一起去大黄沙。”

    “那要绕好大一个弯,大寒还在破泥坳呢。你先走,顶多晚上我们娘俩一起去大黄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