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35)江娟找到张家面馆

(35)江娟找到张家面馆

    (35)

    吴辉玲哼着歌、跳跃着走下了阶基,正巧看见一个穿着长靴的年轻女军官在码头那边四处张望。女军官身后跟着一个50来岁,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礼帽的男人,这男人后面还跟着两个挎短枪的军官和五六个背长枪的兵。因为急着追赶队伍吴辉玲没太留意,简单瞅了一眼。

    女兵叫江娟,身后的男人是她父亲,叫江海涛,是国民党中央派往湘西巡视党务的特派员。

    “应该就是这家!”

    江娟边说边挎上江海涛的手臂,走进了吴张氏的面馆。进门后,江娟放开江海涛的手臂,径直走向吴张氏和谌娟。

    “张姨!”

    吴张氏瞄了一眼江娟,继续和谌娟把要说的话说完,然后,站起来,看了看江娟、江娟身后的江海涛和江海涛身后的警卫,转过脸来,漠然地对江娟说道:“吃面吧!今天不赶场,面呀,臊子呀都没有了。你们另找别家吧。”

    “我们不吃面。”

    “不吃面,那要做什么?本店只做粉面生意,其他做不了。”

    “张姨,你不记得我了?”

    吴张氏打量着江娟,直摇头。

    江海涛走过来,对吴张氏说道:“是这样的,这是我女儿。七年前,她和她娘逃难到了龙潭司,您给了她娘俩吃的,还让她娘俩住了几天。您有印象吗?”

    “是有这么回事。”吴张氏寻思了一下,对江娟说道,“你就是那小姑娘吧?”

    “嗯!嗯!”江娟高兴得直点头。

    “你娘还好吗?”

    “好着呢,在黔阳。我们想接你们一家到黔阳去。”

    “到黔阳去!龙潭司也有人走反去黔阳的。”

    “我娘就是这个意思,黔阳比这里安全。先到安江,再坐船去黔阳,我舅舅在那里租了半个院子,有的是房间,等不打仗了再回来。”

    “这怎么好意思,还是不去吧!太远了,再说我们已经打算好去岭脚了。”

    江海涛诚恳地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就算我们报答您。”

    “那算不上什么事。这些年逃难的人多,送出去几碗面的事常有;不过留宿的不多,要不是看着女人带着孩子,我也不敢留宿:总的来讲,小事一件,说不上报答。”

    吴张氏接着招呼道:“你们坐喽,饿了吧?我这里还能下几碗粉,就是没有臊子了。”

    江娟客气道:“不麻烦了。我们已经……”

    江海涛抢过话来说道:“不,要吃。你和你妈吃过,我还没吃过呢。”

    “就你好吃,要吃也不吃面。”江娟转过身来,问吴张氏,“还有糍粑吗?”

    “还有一些。”

    “糍粑煮白菜,蛮好吃的。”

    “是糍粑煮菜薹子,就做这个。”

    说完,吴张氏走出后门,很快摘了几根菜蕻子回来。江娟和江海涛跟着走近橱窗。

    谌娟把自己吃完的碗筷放到厨房后面的大盆里,回来走进了厨房。

    吴张氏对谌娟说道:“不要你搞,你坐哒。”

    “那我洗碗。”

    “不急,水还冇热。”

    江海涛问道:“这是您女儿吧?”

    “女儿!不是女儿。比女儿还亲呢。”

    江娟笑着说道:“我也是。”

    “什么?”

    江娟顽皮地回答道:“我也不是您女儿,可比女儿还亲。”

    “要真是这样,我就托福了。”

    吴张氏拿出四个空碗摆好,转身过来,脸上堆着笑说道:“我这平头百姓的,不值当。”

    江海涛说道:“哪里。您是救命恩人,值当,很值当!”

    “么子救命恩人喽,是她娘俩的造化。你们去坐,一下子就好。”

    江娟拉着出了厨房的谌娟,两人面对面坐下。江海涛坐在了江娟的旁边。

    江娟对谌娟说道:“我还想跟你打听一个人,他叫韩飞。”

    “韩飞!不认识。我们这姓韩的人不少,可没有取这名的。是我们龙潭的吗?”

    “是的,说是红岩山的。”

    谌娟看了一眼江娟,想了一下说道:“要这么说呢,倒是有这么一个人,不过不叫韩飞,叫韩荐辉,字若飞。”

    江娟急切地说道:“是他呀,就是他,你一定认得!”

    谌娟笑了笑说道:“认识,确实认识。”

    吴张氏端碗过来,被一个挎短枪的人接了过去。

    “还有两碗,你们自己装。”

    说完,吴张氏跟着挎短枪的人走到桌前,问谌娟:“你们在说谁呀?”

    谌娟回答道:“他们说认得荐辉,要找他。这人可得管管了,在外面用韩飞这个名字,跟家里人说了吗,他?”

    吴张氏说道:“没有,我也不晓得。破泥坳的人,更不会说了。连若飞这个名字还是你说了,我才知道的。这事你不晓得,其他人不可能晓得。”

    吴张氏这才想起昨天有人叫他“韩飞”来着,当时没太注意。

    江海涛没有完全听懂她们的话,但猜出了她们和韩飞的关系不一般,便问道:“你们应该是韩飞的什么人吧?”

    谌娟没有说话,抬头看着吴张氏。

    吴张氏想了想,说道:“不是什么人,本乡本土的都认识。”

    江海涛识人无数,知道吴张氏对自己还不是很信任,这种情况继续谈下去是很难的。只是了解韩飞家庭情况也是江娟母亲交代下来的任务,而且碗里的糍粑烫嘴,要等一会才能吃,几个人这样干坐着也尴尬,所以江海涛决计把谈话继续下去。

    他放下筷子说道:“当年,她们娘俩从武汉跑出来受尽苦难,也有很多人帮过忙、救过命,韩飞的救命之恩我们也是要报的,我们只想知道他的家人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吴张氏听了这话也就不好隐瞒了,说道:“孩子就在龙潭,刚刚去了转溪江,还会回来的,你们不走的话见得着面。”

    吴张氏见灶上的水开了,准备去洗碗,被江海涛叫住。江海涛客气地要警卫去替吴张氏洗碗,又让吴张氏挨着谌娟坐下,然后对江娟说道:“你把当年的情况说说。”

    江娟接过话头,把当年离开龙潭司后,在大坪遇险,得到韩飞解救,并一路护送到安江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

    吴张氏说道:“哦!这样的哦!”

    见糍粑冷了些,吴张氏建议江海涛吃一口试一试。江海涛试了一口,已不再烫嘴了,便大口吃了起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