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68)吴德满帮日军运物资

(68)吴德满帮日军运物资

    (68)

    天刚蒙蒙亮,吴家老人和剩下的道士被一群鬼子兵押着从木敖瀑布的右侧下了山。吴昊儒发现瀑布那边的景兴桥头有人影晃动,定神一看,好些鬼子兵拿着枪面向北方半蹲着。

    天大亮时,吴家老人被押送着到了保学堂前。吴德满提着一只鸡从左侧小路过来,躲闪不及,呆呆地站在路口。鬼子兵示意他过来,他颤抖着双腿如临深渊地向前挪动,被鬼子兵跑过去一脚踢倒,手中的鸡抖动着翅膀飞跑了。

    吴道昌喊道:“娃仔!不怕,过来。”

    吴德满好不容易爬起来,碎步跟上了吴家的老人们。

    冈村向吴家人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问谁,没人回答。一个拿刀的鬼子吼叫着,提起刀鞘走向人群。吴德满已经吓得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说着什么。

    这个拿刀的鬼子是中队长,叫鬼冢次郎。

    银世华走近吴德满,扶他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小声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保……保学堂。”

    “是保学堂吧?”

    “保学堂,也是保办处。”

    “哦!谢谢了!”

    说完,银世华转身向鬼冢次郎、冈村通报。接着,所有人被押进了保学堂的院子。

    吴德满问吴昊儒:“这些人就是日本人吧?”

    吴道梦狠狠地说道:“无论什么人都不准怕,你刚才的样子要不得”

    吴道昌说道:“他还小,没见过这阵仗,莫怪。”

    吴昊儒走到吴道昌面前,小声说道:“听那个人说,不能叫日本人,应该叫黄军。”

    “什么黄军、黑军?”吴道昌自言自语道,“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一色的绿色,应该叫绿军。”

    吴昊儒说道:“您眼神不好,本来就是黄色,就是该叫黄军。”

    “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吴道梦对吴昊儒说道,“还为人师表,根本不配。”

    “怎么不配!谁家娃仔不是我教出来的,四房的德明,人家现在是保长。还有你家德坤,他也是我教出来的。”

    吴道梦揶揄道:“那还真辛苦你呢!”

    “可不是!”

    吴昊儒的话音未落,银世华过来问道:“你们的保长呢?”

    吴昊儒正要说话,吴道梦抢先说道:“我们一晚上都在山上,怎么知道?”

    银世华把眼光移到吴德满身上,吴德满连忙走近银世华,说道:“一清早,就看见他带着民兵往荃形湾那边去了。”

    “荃形湾是什么地方?”

    “也就是奎洞。”

    “保里的其他人呢?”

    “都走了。”

    银世华瞪了吴德满一眼,便走开了。

    过了约半个时辰,外面一阵喧哗,一群人被押了进来,其中包括吴昊儒的儿媳吴张氏和小孙子。

    待吴张氏走近,吴昊儒小声问道:“你怎么没有躲起来了呀?”

    “躲了,到半夜才回家的。”

    “你不晓得去龙潭司呀?”

    “被拦回来的。这可怎么是好!”

    大约一个时辰后,保学堂的操场挤满了人,闹哄哄的,几个拿刀的鬼子过来,鬼子兵一阵吼叫,顿时鸦雀无声。又是一阵混乱之后,男人们被带了出去,女人和小孩被看管起来。

    大黄沙的男人们全部被带到木敖洞,站在一大堆木盒子和一大堆麻袋旁边。

    银世华面对这群男人说道:“皇军来解救大家,大家也应该帮助皇军,不是吗?”

    话音未落,吴德满哈着腰说道:“帮,哪能不帮。”

    银世华用鄙夷的目光瞄了一眼吴德满,说道:“今天,事情不多,请你们把这些东西运到大黄沙去,好吧?”

    吴德满哈着腰连声说道:“要得!要得!”

    银世华和领头的鬼子嘀咕了两句,转身问吴德满:“你叫什么?”

    “吴德满,我叫吴德满。敢问——”

    “你是要问我的名字吧?你就叫我翻译官吧。”

    “哦,方姨倌。知道了,方姨倌。”

    后面有人轻声说道:“这是么子名字!”

    银世华也不作音调上的计较,翻译官本来也不是他的名字,继续对吴德满说道:“那就你来安排运输的事。”

    “好的,好的。什么是运输的事?”

    “就是把这些东西全部搬运到大黄沙,不准弄坏了、弄丢了。知道了吗?”

    银世华说完,跟着领头的鬼子往河那边走去。

    吴德满哈着腰向着银世华的背影说道:“知道了。您慢走!”

    等银世华走远,吴德满直起腰来,转身对人群喊道:“吴道昌!你先来。”

    “你这孽障,能这样叫吗?”

    吴道梦正要开骂,吴道昌拉了一把,说道:“没什么的,我就叫吴道昌,由他去。”

    说完,跨步上前,拿起扁担。这时,有人上前拦住吴道昌,把木盒子放到木架上,一头一个,然后,提起扁担,缠好挑索,起肩跨步,挑起来走了。其他人陆续照这人的样子做,排成一列由鬼子押着下山去了。最后,剩下了吴道昌、吴道梦两位老人。

    吴德满问道:“你们怎么不挑?”

    吴道梦说道:“又不是没人挑,我们两个都八十了,你还想要我们挑吗?”

    吴德满喜欢这种乾坤颠倒的世界。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他才有时来运转的机会,才有不费吹灰之力就得道升天的可能,才有拔了萝卜地皮宽的愿景。

    吴德满指着两位长者骂了起了:骂他们什么也不做,只会指使别人,活该饿死;骂他们抬了婆娘还找小的,是野公鸡变的,脚猪子(公猪的意思)生的,活该累死。吴道昌本想挑一担,听到他这样骂索性不干了。吴德满气得四下寻找“方姨倌”。旁边的一鬼子头打手势要他过去,吴德满没法,麻着胆子走了过去。吴德满做了个八十的手势,鬼子一边说,一边也做了个八十的手势。然后,吴德满点了几下腰,回来对吴道昌、吴道梦说道:“黄军说了:八十岁就挑八十斤。你们两个老不死的,还不快动手。”

    吴道梦见后生们都走远了,担心哥俩出了什么事没人帮衬,只得扛起了一个麻袋。吴道昌也照着吴道梦的样子,扛起麻袋尾随大家下山去了。吴德满也不敢空着手,掂了掂麻袋,扛起一个较轻的,跟了上去。

    押送的鬼子不停地催促走在队尾的吴道昌、吴道梦两位老人,有时还用枪托打。

    也许在这些日本人眼里,在他们的民族文化里,老人是不值得尊重的。这和远古的山顶洞人差不多,那时的人们,即便组成了群体也十分孱弱。这使得除健康的孩子和一定比例的女人外,其他人,其他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包括老人,均会被这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无情抛弃。久而久之,这种做法成了传统,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这种传统。当然大黄沙的这些男人们不会知道这些,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传统,有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

    两位老人很快就体力不支,跌跌撞撞起来。吴昊儒庆幸自己不是最后。他不敢停下来歇脚,实在走不动就站着歇会,绝不放下担子。好不容易过了桥,到了瀑布上头,正要下山,见走在最前面的几个小伙子把担子放在山脚转身回来了,吴昊儒认为他们这些曾经的学生会帮自己,心里一阵高兴,劲一松,瘫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可这些人并不管他,径直往后面去了。

    一个小伙子正要接过吴道昌的麻袋,便看见吴道昌吐了一口鲜血,昏倒了。小伙子们有的背麻袋,有的背吴道昌,有的扶吴道梦,还有的接过了其他老人的担子,簇拥着下山了。

    吴德满的麻袋换成了最重的了,脸上还挂了彩。他艰难地迈着罗圈腿跟在大伙的后面。

    第二趟只按照扁担的数量安排了青壮年,除吴道昌、吴道梦被送回家外,其他人押回了保学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