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玉兰花开杜鹃后 > (135)卜教授解疑答惑

(135)卜教授解疑答惑

    (135)

    吴辉玲问回到房间的卜教授:“有了信赖,其他就不重要了吗?我说的是自由、平等这些东西。”

    卜教授坐了下来,说道:“当然重要,我们可以用普遍信赖来解释这些社会现象。”

    韩宗久问:“是用普遍信赖来衡量社会文明程度,还是用生产力呀?”

    卜教授笑了笑,说道:“看样子,这位同学是个历史唯物主义的信徒呀。”

    听了这话向新有看了韩宗久一眼,吴辉玲打了韩宗久一下。

    “这也不要紧,”卜教授继续说道,“现在兴这个,很有市场。文明总是向前发展的呀,生产力也是这样,也向前发展,这不就有关系了吗。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是的,生产力总是不停的向前发展,当我们学会用牛耕田以后,没有人有牛不用,用人力去背犁,不会有这样的人吧。而文明呢,我们和日本人的战争、发生在欧洲的战争,不是把用牛耕田种出来的东西,甚至是人力背种出来的东西都打没了吗!文明是要向后倒退的呀,为什么会这样。

    “某一个社会的相互信赖程度,与生产力确实有很大的关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来,物资越丰富,越容易满足人的需求,人与人之间利害冲突就会减少,相互信任就会增加。再有就是,生产力越发达,社会分工越细,自产自用的情况越来越少,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也会增强。但是,不只是这样,上面的分析还不够全面。人们的信赖程度、社会的普遍信赖程度、社会的文明程度还与社会的规模相关,也就是:社会规模增大后,人与人的相互信赖就会降低,普遍信赖、文明程度也就降低了。而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由最信赖的成员关系决定的,而是由最不值得信赖的成员关系所决定的。日本人这次对我们的侵略,使得我们在打败日本人后,还会担心会不会出现第二个日本、第三个日本,这将长时间影响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根据木桶原理,一只木桶装水的多少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而不是其他木板,中日关系这块最短的板决定了国与国的信赖程度很低,决定了世界文明的程度还很低。这就使得有相对独立性的国家、民族这样的概念变得十分重要,国家、民族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有点乱,回到刚才的提问,那就是除了生产力,社会规模是文明程度的另一个决定因数。这就导致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先秦的文明程度并不一定比现在低,甚至比现在还要高。因为先秦的社会规模很小,在当时不太发达的生产力下,人们的相互信赖的程度可以是较高的。当然,并不是说要回到先秦,社会一旦融合在一起,那是分不开的。希特勒搞民族沙文主义想割裂社会,注定要失败。虽然我们回不到古代去,但古代的许多社会原理对于今天的我们是有用的。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古代的一些有益的东西重新拿出来,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服务。也不知道,你们听懂没有。今天我说得很乱,没有讲义还真不行。”

    说完,卜教授又拿出了一支烟。

    江娟从王家旅社回来,已经亥时了,见向新有的房间挤满人,问这是在做什么。谌娟这才记起值班的事,赶紧拉着吴辉玲出门。

    卜教授见人要走,说道:“等一下!我给你们留一个问题吧。我们现在老是说‘民族复兴’,那民族复兴应该以哪个历史时期为蓝本?是强大的汉唐,还是两宋?”

    一些人走了,意犹未尽的卜教授给剩下的人出了一个算术问题,说:假设一斤米配一斤菜是最佳搭配。米多了,米浪费;菜多了,菜也浪费。农民甲整年种稻谷(不种菜)可以得一千斤大米,整年种菜(不种稻谷)可以得九百斤;农民乙整年种稻谷(不种菜)可以的七百斤,整年种菜(不种稻谷)可以得八百斤。问哪种方法可以使两人的生活最富足,得到更多的大米和相同数量的菜。

    卜教授不会算,要韩宗久和韩贤珍算。

    韩宗久说:“各种各的,甲一年用十九分子十的时间种菜,用十九分子九的时间种稻谷,可以获得大约四百七十四斤相同的大米和菜;乙用类似方法可以获得三百七十三斤。”

    卜教授问:“要是他们商量着做呢,有没有办法增产。”

    韩贤珍说道:“如果让乙只种菜,甲就用五分之四的时间种稻谷和乙取得平衡,剩下的五分之一时间,按照刚才韩宗久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四百七十四斤的五分之一,约九十五斤大米和菜。两个人加起来……”

    卜教授插话道:“不加起来,两人之间等价交换,甲的四百斤大米和乙的四百斤菜交换,看结果怎样?”

    韩贤珍说道:“那乙得四百斤相同数量的大米和菜,比先前多了二十七斤。”

    卜教授说道:“关键是甲,算算甲的。”

    韩贤珍说道:“甲得四百九十五斤,也要比先前多。”

    停了停,韩贤珍又说:“如果社会相当大,可以任意交换,甲的最佳方案是只种稻谷,并用一半的大米换菜,这样可以得五百斤大米和相同数量的菜,四百九十五和五百已经很接近了。”

    卜教授说道:“是呀!甲什么都比乙行,不论是种谷子,还是种菜。但要是两人友好合作,他也可以从中得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是十分有用的,必要的。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我们应当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促进普遍信赖。刚才的例子,所反映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西方人利用这种‘看不见的手’来提升社会的普遍信赖程度,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有本事的看不起没本事的、本事大的人看不起本事小的人,这是十分愚蠢的。刚才这位女士说,如果社会相当大,可以任意交换。她这话进一步说明了我刚才说的,社会一旦融合是分不开的,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更大的社会,普遍信赖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文明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开始人们因为互利而相互依赖着,随后人们从文化上、从价值观上、从情感上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更为坚定的相互依赖,他们把普遍信赖不断推高,不断推高,一直到我们的信赖不忽视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我们的信赖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呵护着我们: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所以我们应该相信社会终将克服互不信赖的藩篱,向前迈进。”

    卜教授站起来,说道:“西方文明,我们的中华文明都走到了一块大幕前。因为有大幕阻挡,我们以为没有路了。其实只要我们掀开这个大幕,前面是非常明亮、宽广的。这个大幕就是普遍信赖。”

    向新有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叫住离开不远的李云华,要他从四支队抱一床被子来,以安排两位客人在这房间的内间睡下。

    随后,向新有回了家。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他在客房凑合了一夜。这一夜他没有想通普遍信赖与他所信仰的主义的关系,一开始他认为很容易想通的,可花一个晚上都没有想通,越想越糊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