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37章 影卫一族

第37章 影卫一族

    陈耳的这幅躯壳里,有一个骄傲的灵魂。

    这是一缕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有着后世人骄傲的易承,决不允许自己成为别人的负累,他只会成为他们的依靠。

    尽管知道太宰一族危险又无用,甚至易承刚刚重生过来时,还有过离开太宰的想法。

    可自己的命是太宰救回来的,这一世,他也能感受到太宰对他的关心。

    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随着接触的深入,易承觉得出卖他没有任何必要。

    甚至,他认为自己有必要照顾好太宰。

    这个世界上的恶意实在是太多了。

    可怜的太宰用一辈子的忠诚,换回的却是始皇帝对他的暗中谋杀。

    对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易承打算用自己这辈子六年时间,竭尽所能帮他实现心愿。

    太宰的心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为伟大的始皇帝陛下守灵,等待着始皇帝陛下从那座坟墓里走出来,继续号令天下。

    山门建起来了。

    太宰的心愿也达成了。

    易承用一座山门,作为始皇陵守陵人的大本营,这让太宰无比欣慰。

    每日清晨,太宰都是山门中第一个起床的。

    他起床之后,就会从北面的那扇巨大的窗户处,眺望远处的始皇陵,直到太阳彻底升起来。

    洗漱、劈柴、起锅、烧水、做饭。

    多年在山中保持的好习惯,让太宰生活的十分规律。

    往日吃饭的只有太宰和易承两人,与之前相比,现如今一起吃饭的人增加了不少。

    卢方和程康易承早已见过,至于蔡争、荀腊等人,易承之前经历的种种,也都听太宰提起过,他们都是为始皇帝守陵的影卫一族。

    现在,这些人就在山门斋堂中一起用餐。

    这些人都曾是军人,虽然大秦已经覆灭多年,可他们大多还都保留了军人行事的风格。

    起立坐行都一板一眼,就连吃饭时,也都吃的很快,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太宰就跪坐在斋堂的上首坐,他几大口就扒拉完了一碗米饭,就着两口酱菜和一碗青菜粥。

    吃完了,他就满脸欣慰地看着堂下二十来号人吃饭的样子。

    在先秦时期,吃饭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法家讲究食礼,既吃饭的各种规矩。

    食礼对吃饭的规矩非常多,对各个阶级有不同的要求,吃什么,怎么吃,上下尊卑,一目了然。

    重生为李长安那一世,易承就亲身经历过这些,在军中,不同爵位的人吃的东西,那是决然不同。

    商鞅甚至还写过一篇食礼,其中对进食礼节的规定,并不是针对个人习惯,所谓“不学礼,无以立。”

    法家在饮食上的这些礼节能够直接表明一个人的教养与修养,不学会这些食礼,基本就无法立足于秦国社会。

    即便大秦已经亡了那么多年,这些人还依旧遵从着秦朝的食礼。

    早膳用完,所有人都毕恭毕敬地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着太宰发话。

    “尔等影卫一族,之前在山下隐匿行踪,多年守护始皇陵,誓死不违,皆是大秦忠烈,现如今,吾儿陈耳,已在暗中潜入大汉,得刘邦小贼封爵,且有此处山门。”

    太宰说着还欣慰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易承。

    “尔等身份敏感,吾与蔡争、卢方、程康等六位首领商讨之后,此次先召集二十名兄弟,以山中猎户身份,入此山门,以掩人耳目。

    诸位时刻牢记,在外人面前,尔等从今往后,并非是什么守陵人,而是道门理综隐派的山门杂役,只为山门做些修枝砌砖,运石挑水的杂活。

    诸位之前都在山下和山中做些谋生手段,后续尔等亲眷,以及剩下的三十多名兄弟,会依次安排进山,若被发现守陵人身份,誓死不说,吾等会暗中替其照顾妻儿老小,诸位可都明白。”

    “吾等明白。”斋堂里,那二十名青年异口同声道。

    “甚善,在座的,都是为始皇帝守陵超过十年的忠臣,诸君的人品,吾也是信得过的,日后吾等就依托此处山门,明面虚与委蛇,暗中待始皇帝复活归来,日后封侯拜爵,不在话下...”

    从斋堂出来,众人都去洗碗,太宰和易承一起向外走,见身边没人了,太宰才对易承说道:“吾儿,为父如此安排,你可有何意见?”

    易承笑了笑道:“之前孩儿不就说过,召集影卫一族一事,全凭耶耶定夺,耶耶要召集他们进山门,孩儿也无甚异议。”

    “如此便好,说白了,这处山门,还是多亏了汝才能建起来,汝说的那些道门理综隐派一事,耶耶也不太懂,生怕汝会置气。”

    “道门理综隐派一事,就无需耶耶操心了,孩儿自会处理妥当。”

    当天下午,易承又去了一趟宏庄。

    现如今易承贵为骊阳侯,更是受到了宏庄上下的热情接待。

    易承向现如今的宏庄庄主李崇阳提出要把从宏庄宗祠后面挖出的十四个大箱子搬到道门理综隐派所在的骊山山门中去。

    李崇阳没怎么思考就答应了易承的请求。

    现如今还是大汉的天下,李崇阳早已听说汉王之所以得天下,正是因为有道门理综相助,现如今道门理综的传人上门来要东西,自然不敢拒绝。

    于是李家就派了十四辆马车,将存放在厅堂的十四个箱子全都运送到了道门理综隐派所在的骊山山门。

    看到那么多人抬着那么多大箱子来到山门,太宰一开始还有些惊慌,可看到带头的人是易承之后,便安心了下来。

    “太叟,你命人将这些大箱子都抬到三清观中去,锁好窗门,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

    “喏。”

    明面上,太宰是此处山门杂役们的总管,听到易承吩咐,这便去召集人手来运送箱子。

    看着一箱一箱的东西被抬进山门道观,易承有些欣慰,这些东西,可都是他重生成李长安二十六年留下的宝贵遗产,没想到,重生了几辈子之后,还能继承到这些遗产。

    “见过骊阳侯。”正当易承召集人手时,忽然一个小个子孩童走上来作揖打招呼。

    易承转头一看,就笑了,只见来人正是甘罗。

    “哈哈,毕之,又见面了。”

    “不知骊阳侯召集在下所为何事?”甘罗看着易承的眼睛问道。

    易承笑道:“晌午我去宏庄搬这些箱子回来,向李庄主询问你可在府上,李庄主说你在后山的稻田里,便派人去喊你,叫你来,也是有事相求。”

    甘罗皱眉顿了顿,才问道:“不知骊阳侯所求何事?”

    “我想让你帮我分一分箱子里的东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