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38章 一名穿越者的化学修养

第38章 一名穿越者的化学修养

    “毕之,那边标号为五的箱子,帮我打开,把里面的东西都拿出来,按照顺序摆放好,哦,对了,中间那一层貂绒毛皮裹着的都是玻璃器皿,注意轻拿轻放。”

    甘罗按照易承所说,小心翼翼地打开大木箱,看着木箱中的东西,不禁惊讶出声:“这些陶罐里...是各种元素?这里还有一张元素周期表?”

    “正是,那些牛皮纸包里的罐子,放的都是提纯出来的元素,小心别把罐子碰碎了。”

    甘罗望着满满一大箱子的油纸包,不禁有些恍惚,当年的成蹻公子,也喜欢用牛皮纸包裹陶罐这样乘装提纯好的元素,并且常说此乃化学之道,甘罗曾以为这些都是神迹,未曾想到,现在居然还有人会这些东西,道门理综隐派...果真是一脉相传的么...

    ...

    早在易承第一次穿越到战国时代时,易承就一直希望用自己现代人的科学知识点满时代科技树,从而影响这个时代。

    他也因此发明了许多东西。

    水磨水车、马蹄铁、曲辕犁、鼓风机、车床、减震器、纸张、火药、活字印刷、内外燃机、门电路、磁力发电机等等。

    有一些发明也确实成了普及这个时代的利器。

    如水磨水车、马蹄铁、曲辕犁、纸张这些东西,早已深入人心,成为普罗大众都会使用的工具。

    可这些东西都还仅仅是物理表象的。

    它们虽然好用,可并不能带来科技上的突破,用易承的话来说,就是算不得高科技。

    一个现代人,当然还是希望能够研究出超越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产物。

    物理学上,易承能开发的领域不多,就算不知道牛顿三定律,也并不妨碍这些古人有朴素的力学经验,甚至通过小孔成像,这些古人对光的折射定律都有朴素的认知。

    不过也仅仅是基础的物理学,现在易承提出E=MC²,跟这些仍相信天圆地方的古人说相对论,无疑是对牛弹琴。

    生物学上,易承和荀子之前提起过生物学这个学科,不过留给他这个穿越者的作为空间很小,他也不想明目张胆地提出人类就是猴子变的这一惊世骇俗的生物进化论,也只能放弃。

    医学上,易承也没有太多建树,在这个死者为大的古代社会,解剖死者为道义所不齿,更何况没有高质量的显微镜,对于细菌病毒这类东西的研究完全不现实。

    剩下的,也就化学一道,能让易承钻研钻研。

    易承其实很早就开始钻研基础化学了。

    道门理综,好歹名字中也带着一个道字,修真炼道,起炉炼丹,这也很合理。

    早在第五次穿越到孟文时期,易承就搜肠刮肚的把自己上高中那点化学知识全都刻在木板上,加深自己的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镓锗砷硒溴氪铷锶钇锆铌。’

    这就是易承能默写的全部元素周期表,后面的他没记住,不过靠着元素属性,硬是把银镉锡金汞铅这几个元素填进了表格里。

    第九世重生成李长安,易承便竭尽全力地钻研起化学这一学科。

    易承没想过要在理论上有多大的建树,他只想做些实用的东西。

    首先第一件事自然就是要做玻璃。

    鼓风机加蜂窝煤产生的高温烧制沙子,可以烧出琉璃,外形跟玻璃很接近,可想要真正做出纯净的玻璃,这个技术难度在两千多年前仍然很高。

    易承实验多年,总结出烧纸玻璃需要四种原材料:石灰(氧化钙)、苏打(碳酸钠)、白云石(碳酸钙镁)和石英砂(氧化铝)。

    石灰最容易,加热石灰水,蒸干之后便可以得到,石英砂的特征明显,不溶于水,透明,硬度高,可以在河流溪水中捡到,白云石用量少,可以用一般性的石头替代。而苏打,除天然碱矿外,却是最难得到。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这是易承绞尽脑汁回忆起的侯氏制碱法。

    通过这个公式,理论上就可以制作出苏打,可惜没有高温高压设备以及合适的催化剂,最关键的氨气就无法得到。

    想要得到苏打,易承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命人四处去寻找天然碱矿和各种盐碱地,捡拾天然碱块再提纯,二是收集尿素,特别是痰盂里的经纯化后的尿垢,只要加热这东西,就能产生氨气,再用侯氏制碱法弄出纯度不算高的苏打。

    易承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做出第一批苏打时激动的心情,弱碱这东西往小了说可以做松软的蛋糕和松脆的饼干,往大了说,整个工业体系都离不开这玩意。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经过无数次烧制配比,易承总结束出烧玻璃的石英砂、苏打、石灰和白云石按照重量比65:20:10:5为最优比例。

    可尽管采用最优比烧制,他烧出来的玻璃仍是有着各种瑕疵,浑浊有气泡,带着各种混合的颜色,虽然说好看是很好看,但这种作坊生产出来的玻璃,想要用于工业级别的制作,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只能做些玻璃器皿和装饰品,用来做放大镜显微镜是完全没戏。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办法完全的控制变量和消除误差。

    虽然用了蜂窝煤和鼓风机,烧制的温度仍还是有大有小,使用的弱碱也可能参杂了其他杂质,总之重生为李长安的二十六年里,易承倾尽全力,也只造出了几十件玻璃器皿,这些东西,也大多都锁在了这第五个箱子中。

    甘罗还在不停地将箱子中的东西朝外面拿,他没有想到,这一个木箱中,居然装了如此多的瓶瓶罐罐。

    早在百年前,他跟着成蹻公子也炼制过一批玻璃器物,令甘罗印象最深的,还是成蹻公子做的一盏巨大的可以旋转的琉璃吊灯。

    吊灯上一共放了三十六根蜡烛,每根蜡烛都放在一个琉璃器皿中,当点亮蜡烛之后,整个吊灯便如煌煌神器,闪烁出夺目光芒。

    成蹻公子死后,始皇帝嬴政还将这盏琉璃吊灯移到了神道宫中,并时常赏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