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第七次机会 > 第九十二章 清粪机器人

第九十二章 清粪机器人

    当初,在这个项目的立项论证会上,对于是否对“饮水智能监控设备”研发立项,张译文属于“反对派”。

    “电子耳标和读写器都是现有产品,技术相对也比较成熟。”在“饮水智能监控系统”研发立项会上,张译文说:

    “我的意思是说,这两块东西,我们没有技术优势,而且别人家已经很早就搞了。搞了几年了。当然了,我们是拓展了应用......但是,总的感觉,怎么说呢?”他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不是新东西,我们做起来不那么带劲儿。”

    给生猪佩戴耳标,最早是在丹麦开始应用。在2009年,由丹麦农业协会联同一家公司最早推行的。

    在2002年7月,中国农村农业部——当时称谓“农业部”下发了13号令《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凡国家规定对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的,均须建立免疫档案管理制度,对猪、牛、羊佩带免疫耳标。

    2007年以前养殖企业给猪佩戴的是数字塑料耳标,上面只有简单的数字编号,要求养殖户要对应上面的编号人工建立每头猪的纸质档案。

    2008年至2015年,给猪佩戴的是编码耳标,由15位数字及农业部的专用条码组成。同样要求养殖户要人工建立对应编码的生猪个体纸质档案。大多数规模养殖企业和少数个体养殖户为了管理方便有效,同时也开始在电脑上建立电子档案。

    张译文所说的别人“搞了几年的耳标”是指电子耳标。

    2012年农业部最早在天津的几个奶牛养殖企业开始试行,在电子耳标中镶嵌入芯片,通过读写器对芯片读取及录入相关数据。实现这个过程的技术被专业人士称之为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英文缩写——射频识别技术。

    2000年以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比如,我们进出楼宇时开启门禁系统,手里拿的IC卡——电子标签或射频卡就相当于“猪耳标”,而镶在大门上的读卡器就相当于“耳标阅读器”。

    还有进出停车场刷卡、遥控汽车防盗器都是采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的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通过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实现“楼宇开门”“停车场抬杆”等动作。

    “我也同意张译文的意见。”张译文讲完后,新加入团队的一位工程师说,“我们要做,就做别人没有的,没有做过的。比如说,地面清粪机器人、粪沟清粪机器人,还有微生物饲料自动发酵——都是目前我们首先研发的,是领先的。”

    这位工程师又好像鼓足勇气似地说了最后一句话。“我个人、我觉得,我们主要的力量应该投入到这些产品上面。”

    “地面清粪机器人和粪沟清粪机器人是我们的重要产品,也是我们重点投入的方向,这没有错。”季新瑶说,“但是,清粪不是行业的痛点——”

    “这怎么不是行业的痛点?!”那位工程师似乎有点发急。

    季新瑶平静地看着工程师,刚想说话。被左小左的插话打断了。

    “我同意纪总的观点!”左小左的表情很严肃。“清粪不是养殖行业的痛点。”

    除了张译文外,新加入团队的两位工程师一脸狐疑地看着左小左。

    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子江,这个时候插话说:

    “小左,把你的理由说一下。”

    “好!”实际上左小左清楚杨子江对她的“理由”非常了解。在初期对清粪机器人立项调研时,杨子江都亲自参与了。

    那是在季新瑶入职的前一年。左小左和张译文对几家规模性的养猪场做了调研,其中在春光养殖集团长阳分公司的调研最详实深入。—这得益于春光养殖集团董事长给予的支持,左小左不知道这位董事长就是周志远的女儿。

    我们现在育肥猪圈都不需要清粪。几乎所有的猪场负责人,在听到询问他们是否有清粪需求的时候,都是类似这样的回答。

    我们现在猪圈采用的是漏缝地板,猪排完便后,在上边行走就会把粪便顺着漏缝地板的缝隙踩到猪圈下面的粪沟里。然后粪沟里有刮粪板把粪便刮到储粪池里。猪场的负责人还会进一步做这样的解释。

    对头几家养猪场进行调研的时候,一听到这样的需求反馈,左小左真的有点发懵,在调研中所有的提问几乎都是杨子江发问的。

    问:能全部踩下去吗?

    答:差不多,70%~80%的粪便能踩下去。

    问:剩下的20%怎么办?

    答:猪全部出栏后统一进行清洗。

    问:我是不可以这样理解,也就是说,猪从进圈一直到出栏,大约是6个月到7个月期间,每天始终有至少20%的粪便残留在猪圈内?

    答:这个没有具体的计算过,应该是这样。

    问:这20%的粪便,是不是也应该及时清理下去?

    答:那当然了,要是能清理下去那就最好了。但是现在饲养员一个人都要管上千头猪,实在是忙不过来。另外现在有漏粪地板,要比原来的环境强多了。

    问:那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饲养员不想清粪了,而不是不用清了?

    “嗯。”“可以这么说”“本来清粪的活饲养员就不愿意干。”

    对最后的这个问题,几乎都是这样回答。

    “机器人替代人工清粪,这不是行业的最痛点,或者说还是一个隐形的——”当初对几家养猪场做了初步调研后,左小左和杨子江交流时说。

    “要不我们先暂缓上清粪机器人这个项目?”张译文试探地问。

    “我们暂时先不急着下结论。春光集团的长阳分公司是我们调研的重点。”杨子江说,“我已经和他们说好了。他们同意我们按照规定隔离后进到猪舍里。”

    “那可太好了!”左小左高兴地说。

    因为前几家都不允许进猪舍,是在接待室进行的调研。春光集团长阳分公司的养殖规模应该排在本市的头三名,能同意他们进猪舍这实在是不容易。左小左冲扬子江伸出了大拇指。“杨总。牛!”

    “我和董事长的爹是哥们儿。和董事长也非常熟。”杨子江笑着说,“我和你们一起进猪舍,监督你们严格执行防疫规定。”

    “那太好了。”左小左高兴地说。

    “你爸爸上回说,有一本儿新出的军事小说。能对我们要建设的四季营地有启发。”杨子江对左小左说,“我忘记叫什么名了。你回头帮我带过来,在隔离期间我读一读。”

    “好的。没问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