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物尽其用

    小道上,宇适趴在岩石之后,紧紧盯着前方。

    他跟了一路,着实没发现合适的机会。

    歪嘴汉子一看便是长年外出打劫,工作经验十分熟练,知道自己在开展业务流程时,也有可能成为其他人的业务,因此十分警惕,时常侦查四周。

    这可难倒宇适了,他该如何淡然地轻拍歪嘴汉字的肩膀,然后轻飘飘问句好呢?

    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那歪嘴大汉却寻到了新的商机。

    作为一名专业的有技术的山匪,歪嘴大汉时刻将提高业务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每逢大当家、二当家、三当家传授前辈经验,他都详细记录,时时温习。

    如今,他似乎再次看见实战演习的机会。

    所谓实践出真知,歪嘴汉子往地上一倒,学起受伤的平民百姓,抱着膝盖痛呼。

    未让他久等,目标客户便送上门来:“老兄,你怎的了?可是伤到腿脚了?”

    来者身着蓑衣,背着柴火,弯腰欲扶起歪嘴大汉。

    叮~

    两人的刀同时架到一起,又迅速分开。

    眨眼间,歪嘴大汉已经站在几米之外,与蓑衣男遥遥对峙。

    半晌,蓑衣男终于沉不住气:“这位兄弟,我们不妨各走各的,谁也不要动手。你意下如何?”

    歪嘴汉子点点头,缓缓向后退去。

    两人视线始终映着对方,时刻预防着。

    直到看不见人影时,歪嘴汉字才松了口气:“呸!今天倒了霉运了!”

    话音未落,一柄明晃晃的长剑便架到歪嘴汉字脖子上。

    剑身冰凉的触感,令歪嘴汉子心中一凉,浑身僵硬。

    他颤颤巍巍地求道:“后面是哪位好兄弟,一切好说,还望兄弟放我一马!”

    宇适轻轻咳了咳,问道:“你是如何认出我的?”

    歪嘴汉子恍然大悟:“原来是你!”

    随即懊恼不已:“不曾想叫你绕了回来!终究是被啄了眼!”

    宇适手上吃力,立刻在其脖颈出割出一道血痕:“少废话。”

    歪嘴汉子连忙回道:“从那勾连山传出来一副画像,传到寨子里,说是有一叫'王适'之人,身怀太玄剑经。”

    “哦?身上可带画像?”

    歪嘴汉子正欲伸手去拿,宇适却手下用劲一削,鲜血立刻便涌了出来。

    “你!”

    歪嘴汉子捂住脖子,软软倒地。

    宇适从他身上搜了搜,果真掏出一副画像,打开一看,顿时被画像震住。

    并非这画像画得不好,而是太像,仿佛将他整个人印上去一般。

    宇适在画中的衣物与其现在所穿完全一致。

    “长老果真是物尽其用啊!”,宇适感叹。

    此画传出,不知有多少人凭此搜查他,司徒雪那边压力又减一层。

    乡间小路上,一邋遢少年抱一长布袋,怯生生杵在村口。

    小路上村民相聚,对着少年指指点点。

    少年正是宇适,他一路上谨慎潜行,害怕泄露行踪,不敢随意靠近村落。

    可身上余粮已殆,无力在野外存活,如今只能寻找收留处。

    此处村庄,虽处于太玄治下,却已经极为遥远。

    且原身生前便是从此村庄拜入太玄,奈何天赋有限,沦为一介杂役。

    村民议论间,一老者自人群走出,对宇适招呼道:“孩子,你可是来找人?”

    宇适恭敬答道:“我年幼时随大人入了太玄,做了十余年杂役,如今宗门解散,无处可去,求村长收留。”

    村长摸了摸胡须:“可曾犯事?”

    “未曾”

    随后,村长又问了些诸如“大人尚在否”“平日做些什么事”之类的问题。

    一番盘问后,村长这才放下心来:“孩子,宇姓早已绝了户,如今那块儿地都归姓黄的老两口,你可愿意认个干亲?”

    “晚辈愿意。”

    人群中挤出一白发老者,容貌清癯。

    村长将他介绍给宇适,黄姓老者膝下无子,砍柴为生,一直想认个干儿子,养老送终。

    宇适当场拜了三拜,对老者喊了一声“阿爷”。

    老者笑得眯起眼,上前托起宇适,连声回道:“好孩子,好孩子”

    老者看着宇适明亮的双目,越看越喜欢,往身上摸了摸,却没掏出什么,老脸一红:“孩子,阿爷没带礼物,先回家见见你阿娘。”

    宇适连连点头,乖巧懂事。

    老者领着他来到一处院落,敲敲门,“老婆子,快出来见见干儿子!”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院门被打开,一老妇开门后,老脸困惑。

    “老头子,你出去逛一圈,怎么还带回个大小伙子?”

    老者拉着宇适,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老妇,那妇人脸上也渐升喜色,赶忙拉起宇适双手:“孩子,你真愿意留下来?”

    宇适点头,又跪下来磕了头,喊了一声“阿娘”。

    妇人大喜:“好孩子,阿娘也认你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说完,就和老者商量着为宇适做一顿庆生饭,说宇适是上天赐给他们的,今天就是宇适的生辰。

    宇适越叫他们从简,他们反而越上心,做了一桌子菜。

    两人来了劲,一直忙活到傍晚。

    村里知道添了新人,也来了几人拜访。

    饭桌上,宇适端着盛满米饭的木碗,泪水差点落下来。

    自打穿越这方世界之后,他饥一顿,饱一顿,干净的、不干净的,他都不浪费。

    最后,甚至嚼草根树叶,苦不堪言。

    如今,第一次吃上热乎的饭菜!

    见他眼含泪水,阿爷连忙停下碗筷:“小适,阿爷阿娘做的饭不合你的口味?”

    宇适强忍酸意,解释自己一路的艰辛,如今落下的是感激之泪,感谢阿爷阿娘收留自己。

    一桌人听得心疼不已,阿娘更是心疼落泪,宇适赶忙替阿娘擦去眼泪。

    他一定铭记恩情,不过先吃饭吧……

    宇适不时替阿爷阿娘夹菜,二老何时受过这样的待遇,老脸越发红润,嘴上说着不要,眼皮子都笑得睁不开了。

    一顿饭后,邻居回家,宇适挺着鼓胀的肚皮,站在二老背后,替二老捶背。

    阿爷最感兴趣的便是宇适在太玄的经历。

    这与阿爷曾经的身份有关,他以前是为太玄宗修剑柄的。

    太玄宗以剑为本,门下弟子大多擅用剑,最鼎盛时期每日损坏的剑器不计其数,这些损坏的剑器经整理之后,发放给治下的匠人维修,以减少宗门日常的开支花销。

    宇适原身的长辈也正是因为阿爷这层关系,才拖家带口一同拜入太玄,成为那依靠贡献进入外门的无数杂役之一。

    宇适讲起来磕磕巴巴,原身的记忆毕竟不属于他,而且终日充斥着砍柴、烧火、休息,单调乏味。

    对于原身来说,最惊心动魄的事就是偷看女性杂役洗澡。

    即便这样的故事,阿爷依旧听的津津有味,直到宇适停下,他才睁开眼皮。

    “孩子,你怀里那布条包的是剑吧?”

    宇适不由得退后一步,紧紧抱住布条袋。

    “杀过人?”

    宇适一怔。

    阿娘打断阿爷:“老头子净说些吓人的东西,孩子受了那么多委屈,问什么问!”

    阿爷不再发问,只是说道:“用到剑的,你逃不掉;用不到剑的,你不用逃。把剑埋了吧。”

    宇适点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