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人在江湖,刚下飞机 > 第5章 世上早已无长安

第5章 世上早已无长安

    时间一天天过去,太玄宗败亡的风并没有吹到这个偏僻的村庄里。

    或者说,世人已经遗忘曾经的太玄,不再留意它的过往。

    咔嚓~

    宇适一斧子砍下去,木头劈成两半。

    数了数柴火的数目,宇适皱起眉头。

    以他的力气,平均十斧头才能劈开一段木头,而这只是从树上砍下来的木桩。

    算上砍伐树木的时间,他即便砍上一整天,也赚不够他一个人的花销。

    他不愿拖累阿爷阿娘,可实力不允许!

    “罢了,也只能这样了”

    晚上,宇适拖着疲累的身躯入睡。

    第二天清晨,宇适从睡梦中醒来。

    今天阿爷要带他去城里卖柴,至少有半天路途。

    简单漱口之后,一老一少背着木柴便出发了。

    路上解决完早饭,宇适便听阿爷讲他修剑柄的经验。

    他听的无聊,阿爷也不管他听不听,反反复复念叨。

    这应该是阿爷第一次结伴去城里。

    半天的路程虽远,也经不住两人的脚力,在晌午时刻,地平线逐渐浮出城墙的轮廓。

    两人走得也疲累了,休息片刻,来到城门处,阿爷掏出一只小布袋,双手递给穿着官服的守卫:“军爷辛苦,这点孝敬拿去买酒。”

    那守卫掂了掂布袋,露出一点笑容,示意二人往前走。

    进城后,宇适回头张望,感到不解:“阿爷为何给他送钱?”

    阿爷故作神秘,轻抚宇适头顶;“等出城就知道了”

    宇适心中有些许猜测,不再多问,专心观察古代城市的样貌。

    阿爷带着宇适,来到一高大华贵的府门之前:“小适,来的路可记下了?”

    “阿爷,我记住了”

    阿爷点头,又吩咐道:“记住我怎么说、怎么做。”

    “嗯”

    阿爷接着说:“我们的柴火,都卖给朱家,这里就是朱家。记住,我们的柴烧的慢,火头小,朱家大管家不喜欢用,但是二管家喜欢用,所以每次都要找二管家。千万别叫错人。”

    宇适虽然疲顿,仍是用心记下了,当场又复述一遍。

    阿爷很高兴。

    这时,守门的按开门,一身穿锦缎丝绸之人迈出门外。

    “这人穿的跟寿衣一样”,宇适腹诽。

    “黄二,你又来送柴了?”

    阿爷点头称是,将背篓搬到那人面前:“二管家,都是劈好的柴火,你清点清点?”

    二管家略微扫了宇适一眼,却没有多说话,也没去看那木柴:“黄二,打今儿起,我这不收柴火了,只收炭。”

    阿爷身体一颤,忙问道:“二管家,这批柴你不要了?”

    二管家叹气:“背回去,或就近卖了吧。黄二,往日我对你多有照顾,再给你指条路,即日起,朱家也收药材。”

    阿爷苦笑:“砍了一辈子柴,哪里会采药!”

    二管家脸一板:“好了,赶快走吧。”

    爷俩走在街上,心依旧在发凉。

    以往砍的柴都靠二管家克扣的少,这才裹住全家的花销,如今这条买卖断了,家里又添了宇适,阿爷开始烦闷。

    二人找了个位置,赔着笑,说好话,才叫其他摊贩挪出条缝隙。

    不管怎样,先把柴卖出去。

    宇适心里算计着,如今家里有了他,也算一份劳动力,只是不知以后到底如何生活。

    半天不见客人,爷俩便闲聊起来。

    原身从小生活在太玄宗,对外界没什么认知,宇适一开始也未在意。

    这几日苦于劳作,更无暇他顾。

    与阿爷一番交流,这才知道当今所处的朝代名为“唐”,可此唐非彼唐,自从千年之前的青莲剑仙创下太玄宗,唐朝的历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自武功的浪潮,不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还为大唐逆天改命,硬生生延续了近千年的国运。

    问起长安,阿爷只说不知。

    “怪不得,竟然已经过去千年”,宇适恍然,如此长的时间,就连阿爷也不知前朝的名号。

    想到这里,宇适又想起一事,他精通各朝文字,却不识《绝剑》所书,本以为是换了天地,现在看来是因为武功改变了文字的变迁。

    不难理解,武功让大唐拥有威震天下的力量,那么势必也会影响到文化的交流。

    武功,武功!

    宇适想起《绝剑》和《太玄剑经》,他手握真功,来日武功大成,也能云游天下,随心所欲!

    我究竟是做大侠,行侠仗义呢?还是凭借武力,威震一方呢?

    好烦恼啊!

    宇适想起太玄宗,心中火热顿时减了下去,不可一世的太玄宗主,也一样死于他人之手。

    武功再高,总有更高的人;再强,也不敌千军万马!

    昔日大军压境,围了太玄宗,宗主也一样要上京请罪,江湖再大,也逃不脱庙堂的掌控。

    少年气馁,只能老老实实倚靠在阿爷身边,看街上路人来来往往。

    快到下午时,天色已经暗淡,柴火才卖出去。

    爷俩这才收摊,来到城门口时,又看见了晌午的守卫,阿爷从他手里讨来一只布袋,在耳边晃了晃,顿时喜笑颜开。

    回家的路上,天色已然全黑,阿爷虽然知道怎么走,却辨不清方位,全靠宇适指路,让阿爷直呼捡到一个宝贝儿子。

    这时,宇适也知道那布袋里装的是什么——一堆碎铁。

    据说要以盐水浸没,时间久了,能当盐吃。

    宇适很感兴趣,像阿爷家里的条件,是吃不起调料什么的,甚至每日仅有一顿能吃上米饭、面食,常常以稀粥饱腹。

    更别说,把饭菜做的有滋有味,那是过年才能有的阵仗!

    路上,宇适突发奇想:若他尝试将现代的一些事物,在古代制作出来,岂不是能赚取生活所需?

    很多东西都只有个概念,但宇适也只需要有认知,便可慢慢摸索。

    想到这里,宇适又有些郁闷,终日劳作,哪里来的精力去搞东搞西。

    好歹是穿越者,竟然活得如此凄惨!

    眼下,柴火卖不出好价钱,以后的生活更拮据了。

    二人回到村子时,已经是深夜,除了几声狗叫和咒骂声,整个村子静悄悄的。

    阿爷敲开院门后,与阿娘讲了今日的事情,二老默默坐在堂前,又愁白几根头发。

    翌日,宇适推开屋门,这才发现,二老整整坐了一宿。

    宇适暗暗攥紧拳头,心中越发苦闷。

    他准备好稀粥后,三人坐在饭桌上,阿爷边喝边说:“以后咱们就卖木炭”

    阿娘担忧道:“天还不冷,哪里用的到木炭,二管家不会故意为难咱们吧?”

    阿爷只说二管家绝不会坑他,只吩咐道:“老婆子,一会儿备些礼物,我去找老李,商量商量一起卖木炭。”

    宇适心中一紧,卖炭的老李家和阿爷有过节,平日里各自都没给过好脸色,如今生计艰难,阿爷只能拉下老脸去求人。

    他越发觉得,碗里的粥有千斤重,稠得喝不下去,稠的嗓子疼。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