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人在江湖,刚下飞机 > 第23章 快乐烧火工

第23章 快乐烧火工

    清晨,宇适从草席上爬起,先是脑海中演练一遍剑法,醒醒神。

    一旁,清风睡在木榻上,盖着几层陋被。

    深冬时节,天气极为寒冷,宇适仗着内力在身,不需盖被,可清风一介幼童,裹着几层被子依旧冻得缩成一团。

    “需再买些被褥”,宇适记下。

    等清风醒后,两人洗漱一番,便上街吃饭去。

    街上,寻了处摆摊卖早点的,阵阵热乎气带着肉香味儿溢出,散在街边小巷里。

    两人独坐一桌,宇适安静吃着肉包喝粥,清风则兴奋地看个不停,四周街上有叫卖货物的,有吆喝客人的,也有抱着手聊天吹水的。

    “白天热闹,晚上还是太寂寥了”

    宇适呵呵笑道:“晚上更热闹”

    清风质疑他:“晚上好些店铺都打烊了,哪里来的热闹?”

    宇适拿起肉包,塞进清风嘴里:“晚上有侠客飞檐走壁,有少年练剑,可不热闹吗?”

    清风知道宇适昨夜定然出去玩了,哼了一声,不愿细问。

    温汤入肚,暖气传遍全身,原本冻了一夜的手脚也暖和起来,清风的小脸泛起笑容,眼睛弯成小月牙。

    “吃完饭,去逛街罢”,清风提议。

    宇适笑着点头,轻轻抚摸清风的头发。

    街边小贩如云,排在路边,摊上商品各式各样,让清风看得眼花缭乱。

    “这是何物?”

    清风指着糖葫芦串问道。

    小贩笑道:“这叫'糖葫芦',以蜂蜜涂抹,酸甜可口。”

    清风从衣袖中翻出一张银票,递给小贩,接过一看,一百两!

    小贩傻眼。

    他看了一眼专心舔舐糖葫芦的清风,又忍不住看向宇适,见他不过是半大少年,内心涌起贪念和犹豫。

    小儿闹市持金,说的就是如此。

    宇适摇头叹息,清风从小生活在药王谷,衣食住行都是孙润芝照顾,经验稚嫩。

    他伸手握住插满糖葫芦串的棒子上,在小贩惊愕的目光中,捏断木棒,顺手又递给他一两碎银:“这些都买了,还有这半根木棒”

    小贩咽了一口唾沫,乖乖递上银票,接过银子,讨着笑:“承蒙惠顾,承蒙惠顾。”

    清风吃完糖葫芦,又伫立在卖糖画的摊前。

    老师傅舀起滚烫糖浆,浇在案板上,行云流水间,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虎,插上竹签。

    清风看呆了,捡起一副糖画,拿在手里仔细观摩,又伸出小巧的舌尖轻舔。

    “小心划到舌头”

    宇适笑道,随即递给老师傅一两碎银。

    “这……多了!给多了!”

    老师傅连连摆手。

    “你再煮一锅糖,让我们也试试手。”

    老师傅这才收下碎银,往边上的炉子添柴火。

    糖浆煮好,清风拽着宇适一起作画,老师傅一勺糖浆便是一幅画,清风光是试错,便用去小半锅。

    期间又煮了一次,化开凝固的糖浆,在老师傅的配合下,清风画出一副田园春光图。

    小木屋,药园,还有三个小人。

    逛了一圈后,两人打道回府。

    朱府,偏房外。

    二管家望着走近的宇适,脸上布满不悦之色,“好嘛!灶房那边都找上我了,你们这哪里是做事,是来消遣的罢?”

    宇适当即递给他十两银子。

    二管家收下后,咳嗽两声,“叫你们住在这里,也不是白住的,做事还是不能免得。以后不可擅自出府,吃住也要听府内安排。”

    宇适点头答应。

    二管家走后,宇适去灶房领了差事——烧柴火。

    宇适寻思,这不能显示自己对朱府的忠心,于是主动要求增加差事。

    灶房,清风照着纸条做了一遍,宇适则辅助他烧火。

    领事原本心生怨气,只因眼前二人上工第一天就迟到,误了他的清闲。

    此时却满脸慈祥,一个劲儿夸赞清风懂事,宇适能干,还吃苦耐劳,知道分担劳务。

    “嗯,还算有点本事。你二人年纪轻,不叫你俩干重活,以后熬药的事情就交给你们。”

    未等宇适高兴,他转而说道:“除了熬药,以后洗衣的活儿也交给你们了,好好干,二管家不会亏待你们。”

    领事走后,宇适和清风对视一眼。

    “嘿嘿,这里姓宇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冬之中的周城不仅没有平静下去,反而渐渐掀起风暴。

    龙须教!

    原本只是盘踞在万鱼镇的小势力,可如今却影响到周边几座城市,更是走进大人物的眼中。

    一位七品高手的诞生,意味着汹涌澎湃的利益潮流,无数人因此沉浮。

    但仅仅如此,也只是在江湖上砸出涟漪,并不能让下层百姓关心他们的一切。

    造成这一切的,是龙须教血洗药王谷!

    药王谷都是些什么人?

    悬壶济世的医师,门下弟子行走天下,救死扶伤,流传杏林美谈。

    在百姓眼里,那就是住着活菩萨的地方。

    来往的江湖人士喝酒谈笑,相互交流江湖轶事,让这些消息流传甚广。

    周城,县府衙门。

    县令张自知刚刚审理完一桩案件。

    正品茗间,余光瞥到身侧站着一个人。

    噗~

    顾不得喷出的茶水,内力附在手上,猛地砸出。

    令张自知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猛地一拳,竟被一根手指轻飘飘挡住。

    他这时才有机会看清情况,眼前之人身穿玄青色长袍,腰间佩着令牌,“御武史”三个苍劲有力的古拙大字,深深刺入张自知的眼中。

    抬头望去,赫然是那张他最不想看见的脸。

    “下官,拜见御武史!”

    张自知惊出一身冷汗,慌张跪下。

    “张自知,我在勾连山这几个月,你的县令做得很是悠闲啊!”

    “区区七品,敢闹出这般动静,这些江湖势力,你不该管一管?”

    明明眼前之人声音平淡,可张自知却觉得每一个字都如洪钟大吕,字字撞击在他的心底。

    他脸色惨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话,只好把头抵着地面,不敢出声。

    衙门内,一时间悄无声息。

    半晌,张自知偷偷往上瞄,发现御武史已经消失不见,顿时松了一口气。

    站起身,拍拍膝盖灰尘,张自知喊道:“来人!去贴布告!”

    ……

    朱家。

    剑光飞舞。

    二管家站在朱金蝉身后,愁眉苦脸。

    可每当朱金蝉转过身,他又摆出一副笑脸,如此模样,没能瞒得住朱金蝉。

    “云叔,你有烦心事?”

    二管家强颜欢笑:“没有,看见公子武功见长,老奴心里只有欢心啊。”

    朱金蝉眉毛一挑,说:“是养元粥出了事情?”

    被自家公子猜中,二管家也不能再隐瞒下去:“公子神算。”

    “说起来,最近这养元粥的功效越来越好了,能出什么问题?”

    二管家也不藏着掩着,诉苦道:“药效上去了,谁知这熬粥的花销也跟着上去,这半个月光是木炭就花了三两银子!”

    朱金蝉愕然:“那养元粥一副便二十多两,区区三两木炭钱,算得了什么?”

    二管家低声细语:“您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朱金蝉常年练武,这点声音逃不过他的耳朵,少年性子被惹出来:“好,那我们便查一查,这开销是怎么回事!”

    “使不得,这哪能耽误公子的时间,我叫烧柴的注意点就是了。”

    朱金蝉一愣,烧柴的?怎么有点耳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