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万年文脉莽昆仑 > 第9章 唐尧虞舜

第9章 唐尧虞舜

    杜康和林龙酿酒成功,获得黄帝的嘉奖,非常开心。

    当天晚上,两人邀请了力牧、常先、大鸿等人又聚在一起,大家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不知不觉都已经酩酊大醉,趴在桌上打起呼噜了。

    不知过了多久,林龙醉意消退,醒了过来,却发现不远处,有五个人正在品茗聊天,坐北朝南、正襟危坐的那人标准国字脸,神采奕奕,而长桌两边就坐的四个人也都精神抖擞,气度非凡。

    见到林龙醒了过来,其中一人冲着林龙喊:“林龙,快过来拜见尧帝。”

    林龙浑身瘫软乏力,听到有人喊他拜见尧帝,立马强打精神振作起来,整理了一下衣冠,来到尧帝面前跪拜。

    “起来吧,以后这些大臣你都可以拜他们为师。”尧帝说。

    从此,林龙跟着羲氏、和氏、伯、仲叔学习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历法。他们在东南西北四座灵山上设置天文台,观测天象,经过长年累月的观测、总结,最后由尧帝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这样农耕时节不容易出现误差。尧帝时期,农耕文化又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然而,因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尤其是黄河流域常年河水泛滥成灾,百姓的生活还比较艰难。尧帝心系天下,立志要让老百姓过上比较满意的生活。他选择居住陋室,穿粗布衣服,用粗茶淡饭,与民同甘共苦。最让林龙钦佩的是,尧帝还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都可以畅所欲言,而且还树立了诽谤之木,接受天下百姓的批评指正,后来天安门前的华表柱据说就是由尧帝的诽谤之木演变而来的。天下百姓都非常拥戴这位德高望重的首领。

    尧帝重视访贤纳士,常常到穷乡僻壤去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

    有一次,尧帝带着林龙来到汾河边拜访许由。尧帝非常欣赏许由的清廉和人品,希望由他来继承自己的帝位。

    尧帝对许由说:“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亮度想要和太阳月亮相比不是太难了吗?!及时雨降落下来了,还去灌溉田地,对于滋润苗木,不是徒劳吗?!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治理得更好,而我还白白占着这个位置,我自己都感到惭愧极了,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恭恭敬敬地回礼说:“您已经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鼹鼠饮用河水,只是想填饱肚子。请您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没有什么用!厨子虽然不下厨,主祭的人却不应该超越权限而代行厨子的职责。”

    林龙听着他们的对话,着实佩服他们,谈话中采用隐喻都那么深刻、贴切、高端。

    尧帝见许由坚决辞让,也只好作罢,驾着白马轿车返回了。

    林龙正要跟着启程,回头惊奇地看到许由捂着耳朵,跑到河边去洗耳朵。这时有个叫巢父的人正牵牛到河里饮水,碰见许由洗耳,问清原因后,更是牵着牛到河的上游去喝水,生怕牛喝到污水。林龙对眼前的一幕幕感动不已,他深深感受到尧帝时代百姓民风的淳朴和隐士情操的高尚。

    尧帝渐渐地年事已高,为挑选接班人而发愁。有人提议由他的儿子丹朱继承,他认为丹朱不遵守忠信德义,又好争辩,不适合继承帝位;有人建议共工继承,他又认为共工性格怪癖,不能做到兼听廉明,派去治水不力,反而罢黜了共工。皋陶、后稷、契、伯夷等大臣也表示自己见识和德行都不够,不足以践行天子的职位。

    尧帝无奈地说:“不管是部落的王孙贵族,还是乡间野老,你们都可以推荐,有没有可以胜任的人啊?”

    大家一致说有个叫虞舜的人可以胜任。

    尧帝说:“我对这个人也有些耳闻,听说非常讲孝道。”

    大家纷纷讲述虞舜尽孝的故事。尧帝听罢,说:“如此孝道之人定能以身作则,统领部族,治家如治国,可以试试他的德行和本领。”

    于是,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小女儿嫁给了舜,一个是娥皇,另一个是女英。尧帝还派了林龙和其他八个人去和舜朝夕相处,以观察舜的言行举止。

    娥皇和女英也并没有因为是帝王的女儿就娇生惯养,反而是很快就到乡间,跟舜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严守妇道,尽力伺候舜的家人——瞽叟,继母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象。

    可是,大家没有意料到的是,舜的继母非常嚣张跋扈,脾气暴躁;弟弟象从小游手好闲,叛逆乖张;父亲瞽叟年老昏庸,双目失明,处处向着舜的继母和象。然而,舜在家庭事务上处理得相当完美,不仅夫妻同心,而且能让两个妻子和家人和睦相处。舜在工作上也一丝不苟,对陶瓷制作要求精益求精。舜在和族人一起劳作时也处处表现出他的卓越才干和高尚品德,总能成为族人的主心骨,大家都愿意追随着他。在舜所处的地方,村庄很快变成了乡镇,没过多久乡镇又变成了城邦,舜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林龙及时把舜的成绩和变化告诉尧帝。尧帝非常高兴,赐予舜许多布匹、牛羊和乐器,还给舜修筑了仓库。

    继母和象非常眼红,就想加害舜,想把舜的财产据为己有。

    有一天,舜正在修补仓库的屋顶。继母偷偷地纵火焚烧仓库。

    “师父,仓库起火了。”林龙看到烟雾后大喊起来。

    舜连忙察看了一下,发现是继母在捣鬼。

    “林龙,快点把你的斗笠扔给我!”

    “师父,接住!”林龙迅捷地往上抛斗笠。

    舜立刻把两个斗笠绑在胳膊上,就像大鹏展翅,从屋顶跳到地面,躲过一劫。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没过多久,继母又叫舜挖掘水井。舜和林龙把井挖得很深的时候,继母和象立马往井里填土,企图把舜和林龙活活地埋在里面。幸亏舜的妻子早有警觉,让林龙在井筒旁边预先挖了一条通道,舜和林龙从通道穿越出来,死里逃生。

    在舜的房子里,象正在洋洋得意地说:“妈妈,这主意是我想出来的,这里的东西由我先挑选。我要这架木琴,别的牛羊和仓库给你们。”

    “好好好,我的心肝宝贝儿子,你要什么都给你。”继母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相当溺爱。

    “重华的两个妻子也归我了。哈哈哈。”象得意忘形地大笑起来,然后坐在木琴前拨弄着琴弦。

    瞽叟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地呆立在那里。

    过了一阵子,舜和林龙回来了。象大吃一惊,心中非常恐惧,却故作镇定地说:“哥,我们正在思念你呢,以为再也看不到你们了,呜呜……”虚假的眼泪也滚了几滴出来。

    舜没有把刚刚经历的劫难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对待象也更加诚恳谨慎。

    经过这几次事件,瞽叟、继母和象深受感动,对舜也亲善起来。舜能做到这般孝顺,把妻子们和林龙都感动得要哭。广而传之,舜的孝道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

    尧帝听说了舜的种种感人事迹,知道舜品行端庄,就让舜参与政事。舜管理百官,拟定制度,接待宾客,把各种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推行了许许多多的改革措施,华夏大地呈现一派励精图治的景象。

    经过三年的考察和三年的摄政,尧帝认为舜完全可以胜任,就决定把帝位禅让给舜。

    在治水前线的鲧获知消息后,大怒道:“我千辛万苦在外治水保护城池,守护子民,功劳显著,却不任命我为三公。舜是尧帝的女婿,没有治水功劳却可以担任三公,甚至可以践行天子职责。尧帝有偏心,怎么可以将天下传给一个匹夫呢?”

    尧帝不理会鲧的不满,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舜能够继承大业,因此对鲧进行驱逐。

    共工也劝谏尧帝说:“绝对不能把帝位传给一个匹夫啊。”

    尧帝同样不听共工的谏言,把他流放到边远的幽陵。

    终于在公元前2128年,年近花甲的虞舜正式登上帝位。

    唐尧虞舜时期的华夏文明出现了国家观念、王权观念、私有观念,制定了礼制和历法,为后来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主脉。唐尧虞舜重视文德治理,传扬和睦相处、合作共进的思想,风俗淳朴,被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所称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