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万年文脉莽昆仑 > 第10章 大禹治水

第10章 大禹治水

    舜帝通过“禅让”称帝后,他为人处世、治国理政都以道德为主导,以和谐为依归,殚精竭虑,威震八方,泽被四海。

    舜帝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常年的水患。在尧帝的时代,尧帝就在四岳的建议下任命鲧治水,然而鲧花了29年时间来治水,仍然一事无成,水患依旧严重。舜帝在巡视中发现鲧治水不但没有成效,还从帝陵和都城挖土、偷盗石料来掩埋洪水,就把鲧流放到羽山被处死。

    治理水灾,刻不容缓!舜帝把禹叫到跟前说:“禹啊,现在天下洪水泛滥,我任命你为司空,可以任意调动天下一切力量,你去治平水患吧。”

    禹跪拜磕头道:“舜帝,我才疏德浅恐怕不能胜任。还是让契、后稷或者皋陶他们去治理吧。”

    舜帝说:“禹啊,你难道还在责备我惩罚你的父亲鲧吗?”

    禹连忙再跪拜磕头道:“岂敢岂敢?!我父亲治水不力理应受到惩罚。”想着几年前父亲鲧被害的情景,禹的心里犹如刀割般疼痛。

    舜帝又说:“所有的大臣都推荐你去治水,你就去吧。把我的徒弟林龙带上吧,那小伙子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遵命!”禹拜谢而去。

    禹领着林龙、伯益和后稷到天下各地察看,踏遍了九州大地,趟过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了解了水患的详细情况。

    这天,大家在黄河边的帐篷里讨论治水方案。

    禹说:“看来我父亲一味地加高加固坝体的治水方法效果确实有限。”

    “是的,这样形成了很多人工堰塞湖,容易被洪水冲垮,产生二次水患。”林龙说。

    “司空大人,我来组织百姓先迁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方居住吧。”伯益说。

    “伯益的建议很好。”禹肯定地说。

    后稷说:“我来管理粮食、工具、材料等物资,做好后勤工作。”

    “让后稷做后勤工作,我就放心了,”禹说:“林龙,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林龙看了看眼前的沙盘,说:“我们还要进一步摸清楚河流、山川、大地的地势高低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筑坝和疏导相结合的治理办法,可以形成湖泊的地方就筑坝成湖,把其余绝大部分的河水都引向大海。”

    “好好好!林龙说得真好!水总是往低处流的,比起筑坝拦截,我看疏通河道,主动引流,应该是更有效的办法。”禹赞成林龙的建议。

    接下来,禹奉行舜帝的命令,派诸侯和百官征发民夫来整治天下的水土。

    林龙领着一批人,根据山川走向砍伐树木做路标,测定地势的标高,然后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因地制宜地编制治水方案。

    伯益则让百姓先搬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并发放种子给百姓,教他们在低洼潮湿的地方种植农作物。

    后稷给民众发放应急充饥的食物和劳动工具,调配劳动力。

    禹则根据各个地方粮食储备的情况,从富裕的地方调配食物到贫瘠的地方,使各地百姓的生活得以均衡。禹还根据各地的不同生产情况和矿物特点,制定进贡物产的标准。

    大家分工明确,高效运转。

    禹生活简朴,粗茶淡饭,与大家同甘共苦。他时刻记得先父鲧治水无功而遭受惩罚的切肤之痛,深谋远虑,辛苦工作,留下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千古佳话。

    禹在30岁时娶了涂山氏女为妻,结婚仅四天就返回治水的前线。十个月后,禹正好经过家门时,听到妻子分娩的呻吟,随后婴儿哇哇坠地的哭声。

    “师父,不进去看看吗?”林龙问了问禹。

    “走吧,前线正吃紧,她们母子平安我也放心了。”说完,禹快步流星地走了。林龙跟在禹后面,还不住地回头望着禹的房子。

    还有一次,在离禹家不远的地方,连日暴雨过后,黄河眼看要决堤了,情况万分危急。禹经过家门时,正好看到四岁的儿子在妻子的怀里向他招手,禹也向她们母子俩挥了挥手,就离开了。林龙看到了禹的妻子依依不舍的目光,听到了小孩天真无邪的笑声。

    第三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拉着禹的手直往家的方向拽,说:“爹爹,爹爹,回家看看吧,娘很想你了。”禹深情地摸了摸儿子的头,说:“前方洪水还没有治好,老百姓还在遭殃,现在没时间回家,替我跟你娘问问好。”

    “嗯。”儿子懂事地点点头,眼里噙着泪水。

    禹就这样匆匆离去了。林龙看到禹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十分感动,非常钦佩禹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治水精神。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禹和林龙、伯益、后稷等人足迹遍布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大地,开通了九条漫长的山路,促进了各地百姓的交流融合,疏通了弱水、黑水、黄河、瀁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雒水等九条大河,让很多支流的河水流到这九条江河中,最后汇入大海,而溢出的水则形成了湖泊,灌溉田地。这样一来,九州统一,山岳可攀,河道通畅,八方宜居,四海之内的诸侯都来朝贡。各处的土地得到准确的丈量,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收成情况制定不同等级的税收,中央则赐给诸侯土地、姓氏,舜帝的声威教化传遍四海,从此天下太平安定了。

    由于禹治水功劳卓著,品德高尚,舜帝向上天推荐禹继承帝位。十七年后舜帝去世。三年丧期结束,禹躲到阳城而将天子之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然而,大家离开商均而去朝见禹。禹于是登上天子之位,国号夏后,姓姒氏。

    又十年后,大禹东巡时,在会稽去世,把天下让给了伯益。三年丧期结束后,伯益把帝位又让给了大禹的儿子启,自己躲到箕山以南去了。

    启在消灭了不服从命令的有扈氏后,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第一个君主国家诞生了,从此华夏文明从原始氏族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变,中华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