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万年文脉莽昆仑 > 第23章 逍遥游

第23章 逍遥游

    很多年以后,每当遇到困难时,林龙都会回想起,庄子带着他逍遥游的那些愉悦的日子,身心立刻松弛下来,不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

    南海有条大鱼,叫做鲲,从曾母暗沙的深海处跃出水面,掀起垂天巨浪,继而变成大鹏,展翅高飞,翅膀宛如挂在天边的彩云,向着昆仑山飞去。庄子和林龙站在雪峰之巅,纵身跳下,轻盈地落在大鹏的脊背上。紧接着,大鹏轻微扇动了几下翅膀,扶摇而上九万里。天空是那么的湛蓝,连一颗尘埃也没有。

    “林龙,你站在大鹏上,有什么感觉?”庄子问。

    林龙不假思索地说:“感觉大鹏很大,而我们很小。”

    “那大鹏和天比起来呢?”

    “那肯定是天无穷大,大鹏则显得很小。”

    “对了,这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相对性的,边限难以界定,万物相互对立而又可以相互转化。”庄子说道。

    林龙接着说:“那正如老子教给我的,美与丑、有和无、长与短、高和低、祸与福、声和音等等,相互依存和相互发展一样。”

    庄子点点头说:“林龙学得还真不少哈。你闭上眼睛,停止思考,放松心情,体验一下翱翔的感觉吧。”

    林龙闭上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静下心来。忽然,他感觉脚底下空空荡荡的,无依无靠,顿时紧张起来。

    庄子拉着林龙的手说:“不要多想,不要害怕!看看有什么感觉。”

    “感觉在急速往下坠落,又感觉在乘着风飘移,天人合一,无物无我。”林龙说。

    庄子非常高兴的说:“你的体验感很直接,很强烈,很敏感。现在睁开眼睛看看吧。”

    林龙睁开眼,看到大鹏已和自己脱离,在下方以相同的速度往下飞翔,而后慢慢地贴近林龙的双脚,庄子和林龙又稳稳当当地站在大鹏的脊背上。

    原来,刚才庄子和林龙在做垂直落体运动,只有脚下、耳边呼啸着的大风才提醒自己还活着在天地之间逍遥地游荡。

    大鹏一瞬间的功夫,就把庄子和林龙驼回到华夏大地,而后又向南海飞去,潜入深海变为鲲,所到之处掀起惊涛骇浪。

    庄子和林龙呆在简陋的瓦房里,潜心研究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接触了一段时间,林龙渐渐感受到庄子具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的个性,充满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激情。庄子的一支生花妙笔善于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来说理、说事,就这么一篇《逍遥游》文章就足以让其站在中华哲学殿堂和文学宝库的重要位置上面。

    “吁——”门外两辆马车停顿下来,一辆马车上栓满了贵重的礼物,另外一辆马车上走下来一位官员,他径直来到庄子面前,拱手拜道:“子休先生,楚王久闻你的贤名大德,特派下官来请先生参与政事,共襄霸业,先生尽可拜相封侯。”

    庄子作揖还礼道:“谢谢楚王厚爱,本人原本是漆园吏小官,一介贫寒书生,不敢攀登高位,况且我不喜欢受俗事羁绊,宁愿做条泥鳅或者乌龟在泥水里折腾。请别用高官厚禄来侮辱我的人格。”

    楚王使者无奈,失望而归。

    林龙不解地问庄子:“师傅,你去楚国当宰相,不正好可以参与治理天下,推广我们的学说思想吗?”

    “天下需要治理吗?天子只要遵循天道,无为而治即可!”庄子向林龙列举了夏商周三代治理的功过得失,提出春秋战国社会越治越乱,最终社会动荡、仁义尽失的道理。

    林龙对庄子这种近乎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充满疑惑,但对庄子蔑视权贵、不好沽名钓誉、无我无物、特立独行的品格十分佩服。

    庄子为了让林龙更深刻地理解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居然叫林龙去跟屠夫学宰牛,而且一学就十九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林龙学得一手宰牛的绝活,一把薄刀顺着牛的结构纹理嚯嚯嚯地穿梭,在牛的关节处游刃有余,不大一会功夫,牛皮、牛肉、牛骨、牛杂等等区分得清清爽爽,那把薄刀却连骨头都没有碰到一下,技艺精湛得令人瞠目结舌。

    有时候,庄子还会跟好朋友惠施争辩不休,因为庄子思想深邃,才华横溢,超凡脱俗,而惠施学富五车,博闻强记,辩才雄俊,所以林龙经常能享受到他们这对“欢喜冤家”旗鼓相当、逸趣横生的论辩盛宴。

    有一次,庄子和惠施结伴出游,林龙也跟随着,来到安徽凤阳的濠水边。濠水自北向南缓缓流淌,碧水澄清。站在桥上,看到一群白鱼晃动着尾巴游了过来,庄子指着鱼群说:“你看,鱼儿成群结队、从从容容地游来游去,这是鱼之乐啊!”

    惠施是比较严肃认真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一听庄子提起鱼之乐,立马较真起来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就知道鱼的乐趣呢?”

    “嘿嘿,你也不是我,你怎么会知道我不晓得鱼之乐呢?”庄子立马反问道。

    惠施更加起劲了,说:“我确实不是你,当然不会知道你了;你更不是鱼,自然同样不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也是不分出胜负绝不罢休的样子,说:“好吧,那我们从头撸一遍——既然你问‘你怎么就知道鱼的乐趣呢?’,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晓鱼的乐趣了才来问我的,而我获知鱼儿的快乐是在这濠水桥上啊!”

    惠施似乎被说得哑口无言了,对着林龙说:“林龙,你说说看,谁说的更有道理。”

    林龙想了想,说:“你们是从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心境来看出游的鱼群,得出了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惠老先生是以智者的身份,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来看,没有亲身的感受和客观依据的情况下,是不会肯定说有鱼的乐趣的。而我师傅是逍遥游世之人,总是‘相忘于江湖’,已经把自己悠闲的心情移植到游鱼上了,跟鱼融为一体,物我两忘了,所以体验到了鱼的快乐。”

    惠施笑着说:“嗯,不愧是庄周的学生啊。林龙啊,你师傅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发现自己又成了庄周,搞不清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看来你肯定是能搞得清楚的。”

    林龙狡黠、幽默地说:“也许两者都是!”

    庄子和惠施开心地笑了起来。

    濠水里的鱼儿依旧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