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奸臣升官系统 > 第十二章 大势

第十二章 大势

    想到红莲教,韩良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张志潮!”

    “干嘛?”

    张志潮沙哑的声音在背后响起,韩良吓得把板凳都扔了。

    “你是鬼吗?什么时候在我背后的?”

    “我见你看风景入迷,便站着一起看看,对了,哪天你怎么把我的树叶弄断的?”

    韩良有些无语,这不是重点好吗。韩良看小厮离得都挺远,把小板凳重新摆放端正。

    “坐。”

    “这不好吧,韩大人。”

    “有什么不好,让你坐你就坐。”

    张志潮一屁股坐下,韩良蹲在地上,划拉划拉地上的土,低声问道:“你们这个红莲教,嗯,有没有哪个?咳,你明白我意思吧?”

    “不明白。”

    韩良手指做了个数钱的动作,“就是,入教不得发点东西意思一下?”

    张志潮笑了笑,充满了冷笑话的味道:“哦,有的,红莲刺青,韩大人脑袋上刺一个吗?一看就知道是朝廷通缉那种。”

    “那算了,我这个,好歹也是打入清廷官员队伍内,就不用搞得那么明显了”

    张志潮正色道:“红莲教都是上下线联系的,用切口和红莲令证明身份。”

    韩良觉得跟张志潮沟通有点困难,还是直说吧,不拐弯抹角了。

    “银票我就不指望了,估计造反经费挺有限的,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什么武学秘籍之类的,发给我练练,我这也没个防身能力,对吧?”

    “韩大人今年贵庚?”

    “二十三了,额,贵庚这个词不太恰当,说实话。”

    “您都二十三了还练个屁啊?人家二十三都下山闯江湖了,合着您二十三才开始练?吐纳五年,站桩五年,打桩五年,炼体五年,按正常流程练完了您也到抱孙子的时候了。”

    想了想,张志潮又补了一刀,道:“假如你能活到那个时候。”

    得,韩良感觉现在别人的敬语基本都是在调侃自己,不过他还是不死心,问道:“真没有?”

    “您就甭想了,先不说您的练几年能有效果,再说了,红莲教的功法,您练了,万一那天被朝廷粘竿处的狗腿子抓起来,说你不是红莲教都洗不清。”

    “那行吧,功我就不练了,那你能不能教教我怎么用兵器啊?”

    “练武不练功,到头一场空。”

    “不是,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教我怎么用青龙偃月刀啊,你看我这待着也挺无聊的,找点事做,我也没想练出什么,就当打发时间锻炼身体了。”

    “这倒可以,回头我给你拎一把。”张志潮倒没在意韩良为什么要练关刀。

    “再找个关圣像,没事我拜拜。”

    有事便多,无事便少,一连几日,韩良过得甚是清闲,每日看书耍刀,也无人来打扰,仿佛这个县令没有任何事情一样。

    房间内,余烟袅袅,韩良给关圣像上了柱香,默默地思索。方寒衣再未联系自己,焦面虎每日过得比自己还仙,快活的好似都忘了来干嘛的了,张定文也是对自己冷处理,在他的眼里,韩良只是一枚毫无反抗能力棋子,看起来似乎也确实是这样,韩良被软禁在县衙里寸步不得出。

    在这方小小天地里,韩良思考了很多从前没有时间沉下心来思考的问题,念头通达也不觉得烦躁,又在书房里看了不少本朝的笔记杂谈之类的书籍,对这个世界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很有趣,这个世界的历史拐点在于台湾郑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似乎是个穿越者,他不但稳住了南明,而且跟三藩达成了默契,三藩养寇自重,没有对南明赶尽杀绝。

    而在这段宝贵的喘息期内,郑经与李定国海陆并进,连续击破暹罗、缅甸、真腊等东南亚诸国。

    顺治勉强稳定住中原后便去世了,登基的康熙确实惊才绝艳,但即使如此,面对千头万绪的国内国外形式,康熙用尽毕生的时间也只做到了重整八旗,经营满洲老巢,订立八旗换防制度,同时重用汉官,行汉礼,缓和满汉矛盾。

    在康熙时期,八旗旗主实力强大,没有被皇帝收权,年幼的康熙登基之处面对四处漏风的老大帝国根本没有能力独自面对,他需要八旗贵族的全力支持,这是一种助力,也是一种束缚。

    成年后的康熙再也没有任何办法从八旗旗主手中收走兵权,因此他选择了另立两黑旗并大力发展东北。

    三藩表面恭敬,实则已经独立,在兵权、财权、人权方面完全自成体系,和南明关系暧昧不清,清廷无法过于紧逼,至少三藩明面上还是属于清廷统治的,这几家势力相互依存,关系错综复杂。

    三藩势力最弱,因此待价而沽,在清廷和南明之间摇摆,清廷和南明都不敢让三藩这横跨三省,拥兵十几万的势力倒向对方,而三藩也只想维持现状,因为一旦彻底倒向某一方,除非是大局已定,否则三藩其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况且三藩虽然是稳定的军事政治联盟,已经互相联姻数代人了,但毕竟还是三家而非一家,大是大非上同进同退,但在某些事情上并不是彻底一条心。

    清廷已经步履蹒跚的行进了多年,在北面有罗刹人也就是沙俄不停的袭扰,在西面准格尔汗国虎视眈眈,在南面,虽然有三藩阻隔,但清廷可从未忘记那个有着被自己夺国之恨、陆沉之耻的大明帝国时刻在想着卷土重来。中原也不安稳,红莲教隔三差五的造反,同时不忘故国的大明遗老遗少二百年来一直在跟南明齐心协力准备搞垮清廷。

    南明也不是顺风顺水,否则为何二百年还没重回故都。南明内部有辅政王李氏和议政王郑氏分掌大权,南明的陆军主要由李定国旧部这一系统领,水师则是郑家的天下,水师较强陆军较弱。

    南明人力物力纵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依旧有限,没有北上不是因为内部矛盾,郑氏和李氏虽然有些龌龊但在北上中原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不仅李氏陆军对还于旧都念念不忘,郑家也时刻想上演王师北定中原日,但是南明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压力——大英帝国。

    这个号称“日不落”的巅峰帝国,在东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南明的巨大阻碍,东印度公司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在南明面前东进一步。

    二十九年前在爆发的马六甲大海战中,郑家水师艨艟上千,帆旌遮天,迎战英军印度舰队于马六甲。在这个木质风帆战舰的时代,郑家水师硬帆舰队以逸待劳击退了英军印度舰队,饶是日不落帝国的天下第一海军也无法讨得便宜,至少不列颠的印度舰队无法击败郑家水师,从此西洋各国商船过马六甲必须乖乖向南明交税。

    马六甲之战后,英国议会对东进一直有着深深地疑虑,绝大部分下院议员都不同意孤注一掷的赌上全部海军主力去跟南明舰队决战,海军是不列颠的国运所在,为了看得见不一定摸得着的东方市场去赌上国运,疯子也不会这么做。

    但是东印度公司并未放弃,借助印度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东印度公司一直在印度和南明接壤的地方搞事情,并囤积重兵在边境线上。虽然印度兵不怎么能打,但南明的陆军主力也属实废柴,大多是东南亚土人驯化而来,汉人比重并不大,这些猴子一样的士兵始终令南明朝廷头疼,靠着这种水平的陆军,在山地还能用一用,但想着开疆扩土无疑是痴人说梦。

    如果不是汉兵组成的老本军,在平原面对八旗铁骑怕是都撑不过一合。因此北定中原少不了郑家水师的配合,而郑家水师的大部分精力都被东印度公司牵扯着,暂时抽不出手,而逐年上涨的舰队经费也是南明朝廷的一大负担,西洋各国的造船技术日新月异,不跟进肯定是不行的,而在这个飞速进步的时代,舰船往往设计的时候还很先进,而刚出厂就已经落伍了。

    这个世界,很有趣。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