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奸臣升官系统 > 第十三章 则徐

第十三章 则徐

    了解这些天下大势,无助于改变韩良的现状,事实上,他生活的区域,是大清陕西省,榆林府,府谷县的县衙,如果从地图上来看,对比整个清廷、三藩、南明乃至世界,只是一个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芝麻大地方,在这个地方,人民饱受饥饿和战乱的困扰,求一餐温饱而不可得。

    作为府谷县县令的韩良,没有能力改变辖地人民的命运,甚至他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他被架空、被软禁在这个小小县衙的方寸之地,每日靠读书耍刀消磨时间,出奇的是,在这个折磨心智的地方,韩良没有慌乱,没有屈服,他坚定的按照自己的心意管理着这个小小的地方,管理着自己。随遇而安,却不随波逐流。

    不知不觉,又过了十多日,在这些难熬的日子里,韩良的学问、修养有了些许增长,他认识到,儒家经典,不仅仅是用来应试的,抛开用于教化百姓之类的内容,儒家经典让他对如何修身养性有了深入的认识,现在的韩良经常反省自己,做事愈发谨慎的同时,内心变得更加洒脱,不因环境而困扰。

    韩良也有很多不解,学问不是闭门造车,有些东西,在前辈眼中轻而易举,而对探索中的后进者来说,只能苦苦摸索。四书集注中的梦境再没有出现过,而在不断地读书中,“诚心正意,克己复礼”,“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正是这些道理,给了韩良坚持下去的动力。

    “哐!”

    韩良身着短衫,一把青龙偃月刀杵在地上。

    “不错”

    张志潮眼中异彩闪过,韩良的进步是他没想到的,在他看来,不适合习武的文弱书生,竟然能短短二十天内把一套刀法练得有模有样,很不容易。

    韩良接过毛巾,抹了把脸,面向张志潮,低声道:“今晚,请圣女过来一趟,有要事相商。”

    “好。”

    张家势大,绝非一句空言,在这个府谷县城里,张家作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到处都有张家的耳目,想要联络内外,从而掀翻张家这个庞然大物,必须要谨慎行事。

    张府。

    张志潮大步走进书房,张定文靠在太师椅上喝茶。

    “志潮来了啊,坐。”

    张定文笑呵呵的招呼张志潮坐下,闲聊了半响才开口道:“志潮,这些日子那姓韩的小子可有异动啊?”

    “没有什么,每天在屋里看看书,闷了便跟属下耍耍刀法。”

    “哈哈,那倒是乖巧得很,也是了,我之前听管家说,此人在山寨被吓得面无血色,想来是个懦弱的乡下人,读过几本书罢了。见了我也是很听话,不像能有什么作为的人。”

    张志潮想了想,又汇报道:“前些日子跟戏班子的刀马旦有过一晚,看着似乎很中意哪个女人。”

    张定文捋了捋长须,道:“年轻人嘛,血气方刚,给他找点事做倒好,既然他喜欢,你就陪他每天耍刀弄枪。他想要女人,就给他女人,让他沉溺,消磨心智自然是最好的,反正也过不了多少日子了。”

    张志潮试探地问道:“家主,您是指?”

    张定文哈哈大笑,神秘地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对了,石岗寨的焦季,那个老头子跟姓韩的小子有什么接触吗?”

    张志潮答道:“没有,焦面虎每日早出晚归,有时夜不归宿,很少在县衙中露面,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呵呵,无能之辈,鼠目寸光,忙着给山上折腾粮食呢。你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我知道。他借着县令钱粮师爷的名头,现在跟粮店和粮仓上下打点,想着贪墨出一笔粮食。看来石岗寨真是很缺粮啊,上次办的事,交易给他们的粮食撑不了多久了,过些日子,石虎还会来求我的。”

    张志潮有些诧异,道:“上次去石岗寨,没见他们很缺粮啊。”

    张定文抿了口茶水说:“我且问你,上次你去石岗,石虎是不是招待了你几顿饭菜,出现在你面前的山贼也还算精壮。”

    “是”

    “这便是了,打肿脸充胖子。也罢,等他们饿的没力气了,这些大好头颅都是军功啊,朝上边换点粮饷兵甲,想来二弟会喜欢的。”

    张定文瘦削的脸上不经意间露出了狠辣的神情,张志潮心中一惊,在张定文的计划中,府谷县、石岗寨,全是他用来牺牲和换取利益的一环,这般手腕,难怪接任张家家主,短短十几年就能把张家发展成府谷县最大的家族,军政联合,黑白通吃。

    要知道,在十几年前,张家在府谷县还算不上什么势力,张定文从一介白身,先从商七年,经营粮食、皮料、盐铁,往草原贩卖物资,跟西蒙古的准格尔汗国搭上了交情。然后捐官进入仕途,短短五六年就当上了府谷县丞,正经的朝廷命官。

    他的弟弟张定武,是个狠人,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从军十几年可谓是杀人无数,凭借着砍下来的滚滚人头和哥哥张定文给的银子,一路青云至上,如今已经是榆林府的正五品守备将军了。

    更可怕的是,张定武是个不折不扣的武道天才,不到四十岁就已经到达了后天巅峰,江湖一流高手中最顶尖的小宗师境,再进一步,就是先天宗师了。

    江湖中一流高手已经有了开宗立派的资本,而在武道一途上,张定武的天赋和努力以及杀心让很多人望尘莫及,陕西武林寥寥无几的小宗师境界里,他是最有希望冲击先天宗师的武夫。

    红莲教之所以不敢直接从张府劫人,就有这方面的顾虑,因为红莲教在府谷县城没有哪怕一位一流高手,没有人是张定武的对手。要知道,到了后天巅峰,护体内劲已经变态到可以近距离抵抗火器和强弩的攒射了,除了先天宗师和一些秘术,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对这种高手造成威胁。

    庆幸的是,张定武常年不在府谷,都在边境的据点中很少回来。

    可一想到这里,张志潮不禁对方寒衣的计划能否成功有了一些怀疑,转眼间,又将其抛诸脑后。跟张定文敷衍了两句,便告辞了。

    成家班,戏台后场。

    张志潮抱着刀站着,方寒衣正在摘下唱戏时的头饰,方寒衣的声音冷冷清清的。

    “什么事?”

    “禀圣女,今晚韩良想见你”

    “他完成我交代给他的任务了吗?”

    “没有”张志潮补充道:“他被看得很紧,没机会出县衙。”

    方寒衣顿了顿,像是疑惑,又像是自我解答:“他能做到吗?”

    “他能。”

    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方寒衣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不久前短短的一面,让她对这个计划中至关重要的年轻男人有了些许信心。她难以理解这种信心从何而来,按理说,这个叫韩良的男人,只是个读过几本书的乡下人,手无缚鸡之力,连杀人都被吓得要死,为何自己会对他在这样一个关乎很多人生死的计划里的傀儡角色,抱有这种莫名其妙的信心。

    “说说看。”

    张志潮摩挲着刀鞘,缓缓答道:“我说不出来,但是从我第一次在地牢中见到他,到宴会中看着他第一次杀人,然后下山来到那个小村落,来到府谷。这些日子的接触,韩良的所作所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乡下书生。他似乎,从来不会产生内心的慌乱,镇定而又冷静。他对外人展示的,永远是他想给别人看到的一面。”

    方寒衣开口:“他在有些地方,很像我在京城见过的一位大人物。”

    “谁?”

    “前江浙总督,现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林则徐林中堂。”

    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错乱的时间线使林则徐的命运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固然被南明拒于马六甲之外,但西洋各国商船在交了过路税之后依旧畅通无阻,广东平南王、福建靖南王跟西洋人的贸易往来不少,这些近乎割据的省份,朝廷管不着,但再往北的江浙一带,可是关税收入的大省,西洋人夹带的鸦片,通过三藩的领地和江浙海关流入中国,为祸无穷。

    林则徐是朝廷少有的既有能力又勇于任事的高官,八年前他从陕甘总督任上被紧急调往江浙,任江浙总督禁绝鸦片,成绩斐然。林则徐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但他很执着。这不矛盾,在他看来,手段政策无需作茧自缚,但目标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完成。林总督当时面对的是中洋勾结的复杂局面,开放的通商导致地方吏治被金钱腐蚀,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禁绝鸦片这块肥的流油的肥肉,足以让很多人拼命,铤而走险。

    因此,林则徐在江浙总督任上,清理吏治与推行禁烟政策并行,他砍了腐败的水师提督的脑袋,成立了禁烟舰队来检查进出商船。他很清楚对于这种利益错综复杂甚至动一下就能直接反映到京城大人物的东西,不能采用一刀切的鲁莽政策,那只会导致自己被皇帝迅速的撤换下来背锅,禁烟大业付诸东流。

    林总督一步一步出台了限制鸦片的法令,逐年减少鸦片流入量,给西洋商行发放了准入执照,并且这些有限的、由西洋各大商行流入的鸦片也一律要交重税。就这样,在他的四年任期里,江浙吏治为之一清,鸦片流入量极大减少,并且完全杜绝了鸦片走私,所有流入来源都变得可控。林总督也因此,变成了林尚书、林中堂,完成了从封疆大吏到入值军机的转变

    张志潮声音有些干涩,道:“你是说,韩良,在有些地方很像林则徐?”

    方寒衣点了点头,说道:“他不是一个好人,他在面临抉择的时候会考虑自己的身家利益,他很冷静,也能巧妙的伪装自己。但重要的是,我逼他做出抉择的那晚,打动他的,是最后一个问题。我问他,如果你当上了真正的府谷县令,你是不是就可以帮助城外的那些流民免受杀戮、饥饿、寒冷。我想,他感同身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