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母亲改的乳名保佑我一生 > 第三十三章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第三十三章 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太阳刚露嘴时,我们以1块5一斤的价格批发出去大半车的桃子,等第一波上货的人过去后,趁着空闲时间,老韩粗略的算了一下账,5000多斤的桃子差点卖了4000斤,他呲着白牙笑不拢嘴,手里捂着鼓囊囊的装钱的包,看着五哥我俩说:“没白来,没白来!”

    中午时,早晨上货的小贩,卖完货又回来上货,老韩自豪的说:“看到了吧,这就叫回头客!证明咱的货有市场,他们挣到钱了。”

    这些回头客的小贩中有一个长相胖胖的,个子不高,但是眼睛亮亮的,看着很精明的女子,她看见王铁明帮我们发货,就上来说话:“你们这个桃子真甜,市场卖相挺好的,早晨在这里上货的基本上都挣到钱了。”

    这时,王铁明赶紧向我们介绍道:“这是我二姐,跑市场卖货的,早晨在咱这里上的货。”

    我走上前招呼说:“是二姐呀,怎么不早说呢?早上要是知道是家里人,也能在价格上照顾一下!”

    二姐摆手道:“不用,不用,货好卖大家都能挣到钱,兄弟,我想再进一筐,等中午工人都下班时我还能卖出去!”

    老韩大手一挥:“二姐自己去挑吧,现在人少,自己挑一筐卖相好的,一块钱一斤结账!”

    王铁民二姐连声道谢,美滋滋的挑了一筐桃,放上板车后,急匆匆地骑车走了。

    我问老韩:“咱们这个价格批发给他们,他们得卖啥价?才能挣到钱呀!”

    老韩说:“看他们的出货速度,和回头客这么多,估计他们的零售价最低也要两块钱一斤,他上咱这的货,一筐五十斤,卖完一筐最少挣三四十块钱,就他们这偏远地区一天的工资最多也就三块钱,要是卖一筐桃挣30块钱,那可以说是发财了。”

    中午时王铁民领来三四个推着倒骑驴板车的小贩,他逐个介绍道:“这是我二弟妹,这个是大姐,三姐,还有自己的媳妇。”

    老韩大笑着招呼:“大家都是家里的人是吧,咱们的货不多了,你们大家挑几筐,一律一块钱结账!”

    太阳过了头顶后,王铁明招呼说:“剩一个人看车发货,咱们到我家吃饭吧!”

    小柏看着我说:“刘哥,你们三个去吧,我在这儿看着车,中午没啥人上货,我正好可以在车上眯一会儿,你们放心去吧。”

    等到了王铁民家里,他媳妇儿早就张罗了一大桌子的菜,老尹坐在炕头不停地让酒:“滨海来的客人,咱们先连喝三碗,喝完后就是朋友了,你们也算是到自己家里了,这是我们这里的待客之道。”说完后,一口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我看这碗酒最少也有二三两,老韩和五哥看着我为难的样子笑着劝我:“喝吧,咱们出门在外,到哪个山唱哪个山的山歌,既然来交朋友,就实实在在的!

    说完,他们俩一人一碗,仰脖就喝了,我考虑这三碗酒加一起也就七两左右,喝了也多不了,也不想废话,但是面子上还是装了一下很为难的样子,故意表现出很艰难的喝了一碗。

    王铁民和老尹看着我们三个的表现,竖着大拇指夸道:“这就对了!出门靠朋友,以诚相待是正道!”话毕,王铁民笑着招呼他媳妇儿:“老婆,快去把咱这里真诚待客的最后一道菜端上来!”

    我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想这一大桌的菜还没咋动筷呢,这最后一道菜不知道是什么压桌的好菜。

    过了一小会儿,他媳妇儿笑着端来一小碗酱,一盘切成两瓣的青椒和一盘切成四瓣的小咸菜疙瘩。

    老尹看着我们三个茫然的脸,哈哈一笑:“你们不懂吧?我们这个地方比较辛苦,不如你们口里生活富裕,家家的一日三餐就是这个青椒蘸酱,咸菜是煮熟了又晒干的,这是我们口外的家常特色菜,朋友第一次来家里做客,桌上有这道菜,主人的意思就是把朋友当家里人了,吃了这道菜就没外人了!”说完伸手拿起小咸菜条咬了一口。

    我们三个听他这么一介绍都挺感动的,对兄弟二人又添加了一层亲切感,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我咬了一口那个小咸菜,味道还真不错,软软的,但又挺劲道的感觉,和家里的生咸菜就是不一样,尝了一口随后夸道:“好像是熟的,还挺好吃!”

    老尹笑着说:“兄弟说的对,这是咱们口外的特产,秋天的时候挑选中等个儿的芥菜,腌透晒干,煮熟后再晒干,然后放入坛子里封存,析出盐分,你看他外面有层盐渍,但是里面不太咸,口感和味道都很好。”

    席间,老韩两碗酒下肚,开始天南海北的乱吹一通,基于他BJ上海的大码头都跑遍了的经历,各地的风土人情知道的说,不知道就胡编,好像这天底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

    老尹和王铁民谈到这车桃子是哪里上的货,他更是吹的没边:“我们那里的农场有1000亩桃园,前后的成熟期有两个月,他们聘请我们哥仨,给他们推销货源,那里的货源充足,品种也齐全,这次到口外主要是考察市场,交朋友,为明年定销路打基础。”

    老尹堆着笑脸说:“老哥,你也说到点子上了,不瞒你说,铁民我俩常年的在这个市场上发货,主要是从遵化县往口外拉豆角茄子等蔬菜,每年的6月份当地的蔬菜下来就是外地菜的淡季,一到淡季,我们就停个把月的买卖没事干,今天能够认识到你们哥仨,也是有缘分,我们没去过滨海市,如果你们那里的桃子正收获,也在找销路,你也看到了,咱们这个市场也认这个东西,不如你们带我俩跑几趟怎么样?”

    老韩装的很深沉的样子,端起酒碗深喝了一口,用手捋了一下大胡子,很坚定的说:“没问题,今天下午我们发完货,你们跟着我们走就得了!”

    老尹双手抱拳道:“哥们儿够意思!江湖上讲究的是让财不让道,哥们说话痛快敞亮,够意思,但是你们今天晚上肯定走,我们现在还没找到车呢,又不能让你们等在这里耽误时间,我看你们先回去,咱们电话联系吧。”

    吃完饭后又下了一场小雨,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老韩爬到车上清点了一下货,也就还有几筐,而且在车上捂了几天,眼看着也要坏掉,他嘴里叨咕着:“多亏口外的天气凉,这车桃,颠簸了千八百里,要是再遇上高温就真的变成桃酱了。”

    他一边叨咕一边把那些烂一半的桃子挑出来,往车下扔,周围马上过来几个做小买卖的小贩子,捡起来吃,有一个小贩手里拿着个布袋,袋子上面还绣着少数民族的图案,他捡那些烂的不厉害的装在布袋里,我问他:“你这是干啥用?”

    他说:“我是北面克旗的,没见过这东西,捡回去让家人和邻居尝个鲜,吃个新鲜。”

    老韩又要把桃子扔下来,我伸手拦道:“先别扔,挑一些好一点的,送这位兄弟吧,也体现一下咱们的民族友谊!”

    老韩挑了一些不太烂的给了这位兄弟,小贩连连道谢并鞠了一个躬后转身笑着走了。

    等清点完货,该扔的扔,该撇的撇,剩下有三筐桃,老韩叫来王铁民:“把这三筐桃都拉家里去,让你媳妇卖掉,天不早了,我们趁着太阳没下山先出城再说,你和老尹什么时候去天津给我打电话!”

    王铁民笑着一抱拳,说道:“好的,兄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