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上清道士伏魔记 > 第二十六章 灭世妖蛊

第二十六章 灭世妖蛊

    陈十五郎和张姬回到湖南的过程很曲折。

    张奎不禁感叹。这和梅山教创教的传说有关。

    在梅山教中,传说姬姬是太上老君的女儿,梅山教主张五郎拐带姬姬下凡,太上老君紧追不舍,在后面祭出飞剑。

    姬姬扔出月经布,令飞剑失效。然后将张五郎头朝下、腿朝上倒转,以掩盖气息。终于逃回了湖南。不过两人也不敢回到辰州,只能在距辰州不远的梅山安顿下来。

    张五郎和姬姬在梅山,为人们排忧解难,经常做一些扶危济困之事。后来因缘际会,创立了梅山教。

    孙小月满脸的疑惑:“创立梅山教?这个故事我听过,这和陈十五郎有什么关系?”

    周道在旁边插话道:“这还不明显吗?张五郎就是陈十五郎,陈十五郎就是张五郎,这本来就是一个人。”

    张奎赞许道:“小友果然聪明。陈十五郎的确就是我教创始祖师张五郎。”

    周道这时突然明白过来,原来梅山教创教神话只是一个隐喻。在道教门派中,上清派以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三清中以元始天尊最为尊贵;其次为灵宝道君,再次为太上老君。而正一派则以太上老君最尊。

    太上老君追杀张五郎,实际则为正一教教主张天师追杀张五郎。原来所有的神话故事都有原型。这实在冲击周道的原始价值观。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中,喝完整条黄河水都不能解渴。按现代索隐派考证,这暗示着上古时期的大干旱,夸父本身是不存在的。可是现在脚下的三足山,却传说是夸父造饭之地。如果梅山张五郎为真实的存在,那么上古的英雄是不是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周道心中似乎抓住了点什么,但怎么也理不出一个头绪。

    沉黙很久的陈庆突然问道:“那陈十五郎为什么会被称为张五郎呢?”

    果然还是女孩子最八卦,今天女妖差点要了陈庆的性命,她现在倒关心起一千年以前的事情来了。

    张奎的声调变得低沉。

    这就和今天你们见到的这个灭世妖有关了。

    “灭世妖?”三人齐声问道。

    张奎沉黙。

    许久之后,低沉的声调接着响起:

    张五郎和姬姬创立梅山教之后,一边传法授徒,救济百姓;一边修习道法。两人恩爱无比,成为人们羡慕的神仙眷侣。

    梅山教的法门,主要分为三大支。一为符箓,一为赶尸,另一支则为巫蛊了。

    啊!原来所谓的湘西三绝都出自梅山教?周道都惊了。

    “那也不尽然。这三门是当年两位祖师结合了辰州本地流传的道法,融汇而成。三门之中,只有这蛊毒一门由姬姬祖师所亲传,因而这门的传人必须是女子。”

    赶尸和辰州符关系则更为密切。因为赶尸之术必须符箓相与之配合。

    在张五郎和姬姬祖师的打理之下,梅山教发展得好生兴旺。为了躲避正一教的追踪,陈十五郎之名也改为了张五郎。这大约是因为张姬姓张的缘故吧。张姬对外也只称姬姬。

    也许隐姓埋名真的有效,这样的日子平静地过了二十多年。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这些年里,张天师一直没有来找姬姬。当时正一教的势力遍布江南,按说要找到两位祖师并不是难事。或许是张天师出自父女亲情吧!正一教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张五郎和姬姬的提防之心也就慢慢放下了。

    有一天,一个陌生人来到梅山,指明要找张五郎。张五郎祖师以为是正一教的人找上了门,布置一番之后,见到来人,顿时惊喜交加。

    此人正是彭士端身边的侍童彭畅。张五郎青年时与彭士端交好,自然对他身边的侍童彭畅比较熟悉。

    二十多年之后,彭畅样貌虽然长开了,倒还是少年时的模子。

    梅山紧临辰州,张五郎在梅山闯出了诺大的名头,有心人一打探,不难推测出张五郎就是陈十五郎。

    原来彭士端继位当了辰州土司王,老祭司年纪大了。土司王正在物色新的祭司。

    梅山教的影响慢慢扩张到辰州,彭士端注意到梅山教的首脑人物,一打听才发现张五郎正是自己的老朋友陈十五郎。大喜之下立即派彭畅到梅山,请张五郎担任辰州大祭司。

    张五郎对担任辰州祭司已毫无兴趣。经不住彭畅百般劝说,最后还是决定去辰州看看老朋友。

    谁知一到辰州,张五郎便被彭士端软禁起来。并且派人传话给姬姬:要想张五郎活命,必须拿鹄鸣治都功印交换。

    姬姬带上三大弟子赶往辰州。姬姬的道行已经达到地仙境界,小周天无漏功成。几个弟子也达到了人仙境后期。姬姬心下虽急却不慌乱。二十多年前,彭士端的功力便远在姬姬之下,这些年张五郎、姬姬两夫妻潜心修道,对道的理解有了更新的体悟,功力大进。即使彭士端现在已经当上了土司王,手上握有武装力量,但梅山教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姬姬有信心救回张五郎。

    但到了辰州土司王府,姬姬才惊觉根本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回事。彭士端不仅手下术士众多,他自己更是不知从何处习得了邪恶至极的道法。

    甫一交手不久,梅山教三大弟子便已受伤不轻。即便是地仙境的姬姬,在彭士端的手下也讨不到任何的便宜。

    姬姬将所有的蛊虫悉数放出,可依旧奈何不得彭士端。两人激烈交手,姬姬突然惊道:“这不是龙虎山的道法,你竟然拜入了五斗米教?”彭士端阴恻恻地笑道:“龙虎山算得了什么?师姐,交出天师印吧,你不是我的对手。”

    周道问:“五斗米教?”

    张奎点了点头。天上星宿有五斗。人们熟悉的为北斗七星。其实这五斗星都具有不可思议的能量。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因此道门中传说,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正一教便以崇拜这天上五斗星为名。

    周道满脸疑惑:“五斗米教不就是天师道,也就是正一道的前身吗?史书上说,道徒入教要交五斗米,因此名为正一教。”

    张奎摇头道:“其中原因殊不可解。但正一教决非五斗米教,这是肯定无疑的。”

    周道原来读笔记小说,看到有说王羲之家族世世代代信奉天师道,他的儿子王凝之主政会稽时,有五斗米教的孙恩打过来。王凝之也不做军事准备,只一味地朝天尊祈祷。结果王凝之被五斗米教所杀。

    周道当时一直疑惑,怎么五斗米教会杀害同门的王凝之呢?现在听张奎讲述,才明白原来五斗米教并不是正一道的前身,两者本来不是一个道派。

    张奎接着说:历史上五斗米教的传承一直都很神秘。在三国时有张修发动起义,被第三代天师张鲁所杀;东西时又有五斗米教教主孙恩发动起义。这两次五斗米教都与天师道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后来五斗米教的传承一直不明。不过五斗米教一直跟正一教缠斗不清,姬姬也知道两教之间的一些渊源。

    只是,姬姬没想到辰州这种偏远之地也出现了五斗米教的踪影。这时她才明白,张五郎被擒,并不是疏忽大意,而是彭士端本身确有非凡的实力。

    在所有的蛊毒都用完之后,姬姬只能使出最后一招。姬姬掌握了一种奇特的蛊术。这种蛊术是姬姬精研十多年苖疆蛊术,结合天师道三尸混元之法而形成,名为丧心蛊。从这名称便可看出此术的不同寻常。

    周道等三人同时想到石坪中出现的女妖,心中打了个寒噤。

    张奎喟叹:“你们都想到啦?不错,这个女妖便是姬姬祖师。”

    当日姬姬使用了丧心蛊。丧心蛊是在蛊师在使用完所有蛊术,依旧不能打败敌人的情况下,放弃人世间一切亲情友情、荣华富贵,而使用出的一种蛊术。而施法者自身将转化为妖,失去心智,从此嗜杀无情,换来的是无尽的法力和生命。因此这种蛊术又称为灭世妖蛊,除非迫不得已,施蛊者绝不会使用。

    姬姬使出了灭世妖蛊,终于将彭士端打败。但彭士端的元神却籍由辰州百姓的信仰之力逃脱。姬姬成为了灭世妖,在土司王府内大杀四方。三名弟子逃过了一劫,在王府密室中找到了被囚禁的张五郎。

    面对已入妖道的姬姬,张五郎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正巧,这个时候茅山道士毛奉柔在辰州游历。毛道长道行精深,看到姬姬的模样颇为不忍。于是用茅山道法四象冥阴阵将姬姬封印在三足山之巅。

    张五郎悔恨交加,为了惩罚自己,从此倒立行走。

    这不久之后,辰州城便开始闹鬼。梅山教得到消息,仔细调查之后,发现是彭士端的元神作恶,四处寻找生人魂魄以弥补自己的元神。

    梅山教的弟子根本不是彭士端元神的对手,后来张五郎亲自出手,却依旧被彭士端逃了。在对付梅山教之前,彭士端早已经做好了万一失败的准备,他在禹王山洞布置了结界,张五郎竟无法可想。

    周道问:“禹王洞?是那一只山魈?”

    张奎道:“那只山魈不过是彭士端的手下。我听顾况说你们曾去那救人,算你们运气好,那时候彭士端可能在闭关修行。”

    原来辰州老百姓传说的“山神”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土司王!

    张五郎无可奈何,只好在四象冥阴阵上加持了法力,以三足山封印,镇压住禹王洞的彭士端。整个法阵的能量却由化成灭世妖的姬姬提供。

    化成灭世妖的姬姬的本性尚未完全迷失,每当人间节庆之日,她都会在三足山巅号哭不已。

    可是四象冥阴阵法力只能持续一千年。而彭士端早已经收伏了一些山精鬼魅,在湘西一带有了落花洞女之说。通过这些落花洞女的生魂给养,彭士端的元神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姬姬的元神却越来越纤弱。

    梅山教巫蛊一系来是是姬姬的嫡传。眼见如此情况,便也用蛊术捕捉一些活人,献祭到三足山,以弥补姬姬那早已破败不已的元神。但梅山教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致使三十年前,梅三教三支发生严重内乱。巫蛊一脉甚至反出梅山教。

    后来巫蛊一脉与梅山教达默契:凡是即将成为落花洞女之人,巫蛊门人都会想办法弄到三足山献祭。与其便宜彭士端那个山神,不如增强姬姬祖师的元神能力。

    这一次陈庆被选为落花洞女,被周道、孙小月救出之后,才会意外地碰到经常徘徊在禹王洞外的蛊女郑婆婆。而梅山教的两位师兄弟,之所以直到陈庆家,不是为了抢人,也是受到了顾爹的委托,前去救人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