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三千人同时帮我修炼 > 第二十八章名额

第二十八章名额

    麻烦解决完,几人收剑,赶忙前去搀扶岸上重伤的几兄弟。

    杨程手指放在一人鼻前,感受到还有鼻息:“还活着,我们赶紧送医馆吧!”

    “等等。”修桓制止道。

    “世兄,人命关天,还等什么啊。”如雪急道。

    他解释说:“南城是他们哥老会的地盘,我们不宜久留,叫个船家,带上他们渡河去北城,顺便把河里的两个家伙救了,到时候再来医治。”

    “姐,世兄说的对。”如毅劝道。

    “船家,船家。”有了指令,杨程立即安排。

    不多时,一艘小船驶来,几人上了船,修桓让他划到落水两人哪里去。

    他借来船家竹竿,握着一头甩出,对水中两名少年提醒:“抱稳竹竿。”

    两位少年听话,连忙紧紧抱住竹竿,修桓使力拉回,待二人靠近船后。

    “别来!”

    他叫停了如雪想来拉人的做法,免得船偏一侧,给整翻了。

    “抓紧了!”

    真气贯手,奋力一抬,两人随着竹竿被抬起,顺利掉落船内。

    发现船上受伤的兄弟,二人趴着身子流涕痛苦,声音哀恸,情深意切。

    “大哥,二哥,五弟。”

    他们自小没了父母,机缘巧合下相识,互相结为兄弟,艰难求生。

    本立志闯出一番名堂,怎料今天五兄弟差点尽遭毒手,全军覆没。

    如雪几人为之动容,触景伤感。

    修桓则是时刻警惕周围,免得哥老会报复,突来大船开撞。

    一盏茶功夫,船家平安抵达北岸,他悬着的心才落下。

    看着还在伤心的两位少年,他打断道:“赶紧送你们兄弟去医馆才是正事,费用问题不必担心,我们替你等出了。”

    两位少年闻言,不约而同来到修桓身前,“哐哐”磕了几个响头,脑门磕得皮开肉绽,血灰混杂。

    “恩公救命之情,我等南城五小龙,必将用一生来报。”

    几人受伤虽然严重,但好在这个世界医武结合,运用真气调理运化,比之前世中医还要高超,一个时辰后,就脱离了生命危险。

    只是医疗花费颇高,足足十三两银子,交地修桓一阵肉疼。

    若非纪老爷子在他临行前,又给了二十两银子,作为教导如雪如毅的报酬,他还真要拮据过日子了。

    “幸好,等到了府学,就能吃上皇粮,自己在日常餐食的花费,反倒更少了。”修桓自我安慰道。

    他感觉,剩下的钱,等突破武者,马上又不够用了,得再去赚一波来。

    世伯跟他讲过,武者花费甚多。

    首先是精气,来源不能依靠米饭之类了,得吃辟谷丹。

    因为武者消耗巨大,仅靠吃米饭,一天时间都花在吃饭上了。

    虽然他时间多,但也不想一天到晚吃饭,成为饭桶,吃多了人容易会厌食。

    而这辟谷丹,恰巧蕴含大量精气,吃一颗,能使一名壮汉干一天苦力活,不觉腹中饥饿。

    一颗辟谷丹,目前售价20文。

    一阶武者,辟谷丹每天至少需要吃四颗,合计80文左右一天。

    一年在28800文,合二十八两八钱银。

    还有补药,有补血气的,有补诸气的,有宁神,壮五脏之类的辅助修行丹药,一年花费不低于二十两银子。

    总共加起来,成武者后,按他的增长,一年五十两银子打底。

    ……

    四月初二,府试。

    主持府试的知府,武生九段,站于众多武者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见过知府及诸位大人。”

    众童生对着知府一拜,按照被分配的考号,被领入考场。

    待学子整齐入座,知府陈清一句:“府试开始。”

    众童生立刻奋笔作答,他们看着笔纸,心算数理,脑海里却浮现出,刚刚大人的英姿。

    心中幻想,未来有朝一日,自己能如知府大人般,众武簇拥,听候调遣。

    曾几何时,受儒学影响,君子要有六艺,文武得双全。

    纵使是八品县丞,亦得考上举人,兼具武者,才有机会。

    更别提七品知县,五品知府。

    平民生计困难,又无晋升通道积累钱财,习武改变阶层。

    是故前面历朝,天下武者之数往往十万计,然九成九皆属世家豪族。

    只是五代乱世百余年,杀伐不断,导致武者锐减。

    大炎初立,太祖首创文武分治。

    使为知县者,可不必武者。

    碍于压力,仅保留了知县七品以上仍需武者的要求。

    底层从此有了晋升通道,武者不再处理繁杂事物,专心修炼。

    是以,天下武者变少,质量却得大幅提升。

    至元圣一朝,彻底革清旧规,这才有了九段武生,知府陈清!

    在知府的右侧,端坐着一人,名为魏中正。

    说起此人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

    可要说到第二漕帮幕后之武者,过江飞龙的名号,绥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曾经初入武者,便施展轻功内力,于七月汛情,挑战横渡州河成功。

    从此落了个过江飞龙美名。

    作为武派,先前他闭目养神,不愿年年看到那些学子,对陈清产生崇拜目光。

    此时,他平视前方,面无波澜,缓缓扫过众学子,多是不足三段武生之人,有位六段之人,勉强能入法眼。

    遥想元鼎一朝,自己参加科举,周围同年,岂有弱于四段者。

    念旧思朝,这也成了后来创帮入会之门槛。

    心中鄙夷正达至盛时,忽的轻“咦”一声。

    众学子皆穿学服,唯有一青年,身穿劲装,武人打扮,犹如鹤立鸡群。

    他一眼看透,青年武生九段,心感欣慰,紧接,有股熟悉之感。

    想起来了。

    三月初三,龙抬头,此人加入他的帮会,因九段武生实力,被名义的帮主唐闻生,破格带到他面前,远远瞻望了自己一眼。

    嘴里还说着恭维话:“见过武者,闻昔日武者,横渡州河,获过江飞龙美名。”

    “过往雄姿,伍溪虽不得见,但心神向往,可预料的未来,哥老会,必能随武者之威,再次过江无敌,扫平同袍,如龙登天!”

    他当时未发一言,对此人毫不在意。

    九段武生,如过江之鲫,何其之多,可武者稀少,如大浪淘沙。

    一个只会阿谀奉承之辈,也配突破武者,他魏中正,瞧不起。

    未曾料,那日漠视之徒,今朝能让自己刮目相看。

    长年胸中积郁的情绪,差点使他站立起身,喝出一声“彩”!

    看了看坐于台阶上方,明明比自己矮,此刻却高一个头的知府陈清。

    “陈大人,不知可注意到考场中,那名武衣打扮的青年。”

    伍溪特立独行,陈清怎会看不见?

    “哦,魏乡候,此人莫非是你晚辈?”

    高阶武者,护卫一方,魏中正八阶实力,受朝廷敕令,被封乡候,比那纪长鸿的庄候,更高一级。

    这是陈清一介知府,都不曾拥有的殊荣爵位。

    故,对这位过江飞龙,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

    闻言,魏中正表面谦卑,心中傲然,他请求道:“非也,此人只是我会新入之人,我见其武艺精湛,文功刻苦,若是无人提携,埋没世人,未免可惜。”

    “陈大人,今明两年的武者名额,可否不予吝惜,增添一位。”

    “你是想为他谋丹?”陈清大致猜到了对方意图,心中不免得意。

    这个世界,王朝不实行盐铁专营,唯独控制了武者的一系列所需,意味着丹药国营。

    一旦进阶武者,就免不了跟官府打交道,没有登记的武者,丹药有钱都买不到,只能去黑市购买。

    价格嘛,少说翻个三四倍。

    即使在黑市买,也未必没有风险,万一官府钓鱼执法。

    若是私养武者,更是重罪,基本不存在偷偷摸摸修炼之类,因为不如明养。

    修桓还笑过自己,曾经苟家无敌的想法,着实坐井观天,你能想到的路子,作为统治者,早给你堵死了。

    除非你能自己炼丹。

    可炼丹的的丹炉,炼丹的丹方,都被官府严格把控。

    炼丹材料倒不控制,毕竟像是辟谷丹,一炉原料,动不动几千几万斤,不是官府协调地方,哪来那么多精力,平价从全国各地收集原料。

    例如东北的松子、红参,西北的青囊、巨胜,江南的山药、长生,以及剩下二十多种,统统都要运到梁州或者岭南。

    岭南地域炎热,可聚为炉火,一年十个月均可炼丹。

    梁州则是地火多,跟煮盐一样方便,终年不断。

    二地都是炼制成本较低,加航运发达地区。

    自己私炼,成本太高,甚至不如买来划算。

    是故,武者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王朝的强大,以及统筹能力。

    越是强盛的王朝,越有丰盈的土地和精力,来增加武者之食,这也是未来,修桓打算做的事。

    然而,大炎实施精武耕粮战略。

    即减少武者,走精英化,空闲出更多种植丹药原料的土地,来耕种粮食。

    正如一介知府,完全没必要成为武者,九段武生的精力,足以让他精神充沛的处理大小事务。

    平时养着太多武者,只会增大国家压力,百姓压力。

    是故,每个地区,武者晋升名额有限,以两年为轮。

    县城普遍不超过六位,府城普遍不超过十位。

    如绥定这样人口超百万,经济发达,南北双城合一的大府,名额稍多一点,为十三位。

    掌握着绥定府城武者名额的,正是知府陈清。

    可每轮的武者名额,往往上轮就根据潜力定好了。

    临时强要,要么交换,去向其他拥有名额的人花高价买,一般价格不低于五百两。

    要么挤出一人,空出名额,但会凭白结仇,魏中正自不会为一眼缘,得罪同城士族。

    浪费五百两买名额,伍溪又不是他儿子,钱多没地方花?

    故才会为此事,放下颜面,打算用面子(白嫖),让陈清去申请增添名额。

    作为回报,以后可听候调遣一两回。

    一位八阶武者之请,陈清自不会轻易拒绝。

    依他平日狂傲性格,除击败他的樊哲圣外,断无二人能如此。

    捋了捋略有发白的胡须,正思索间。

    左侧第二人,排名第三漕帮同德会的幕后武者,封德曜开口讥讽道:

    “魏老二,我怎么听说,昨天南城码头,你的帮众,竟众目睽睽之下,欺负五名未习武的孱弱少年。”

    “说好的八十文工钱,先是给克扣了一半,后听见少年说要找哈哥的同袍会主持公道,干脆装也不装了,把五个小孩打的半死。”

    他拱手对陈清道:“陈大人,若是武者名额,给这种混蛋帮派,这绥定南城,只会出现更多如那些少年一样的人,被他们哥老会欺负。”

    “如若您要给他,无疑助纣为虐,百姓和今天诸位学子,将来如何评价,想必大人心中有数!”

    他为绥定第三漕帮,自然不服绥定第二漕帮。

    至于第一的樊哲圣,为人宽厚,和睦他帮,自己钦佩,从无半点冲突。

    反倒是哥老会帮众,常常嚣张跋扈,与自己同德会之人,大打出手,令他厌恶生憎。

    魏中正听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向来不管帮中诸事,也知帮徒多有恶行。

    只是自己沉醉练武,未担半分权责,唐闻生他们每每上交的银两,不差分毫,还有多余。

    加上未听出过人命,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被封德曜摆在台面,他也未发作一点,反而先承认错误,令陈清颇有好感。

    “帮众管教不严,是我之错,等我回去,定会严加管教,不过场中之人,名叫伍溪,是为品德兼优之辈,还望陈大人明鉴!”

    陈清一时犯了难,他既不愿得罪魏中正,又不想落入封德曜之口实。

    只好求助起左侧第一位之人,樊哲圣。

    “哈哥(锅),你觉得,这名额,该不该增?”

    饶是贵为一府知府,陈清面对樊哲圣,也不敢妄自尊大。

    因樊哲圣,小时傻乎乎的,被人叫作哈儿,绥定话傻子的意思。

    谁曾想,昔日哈儿,如今贵为武者,文可就,算精通。

    处理起事务,往往有理有序,令人信服。

    外人称赞他,原来是大智若愚。

    樊哲圣,自此有了“大智若愚”的名号。

    他为人一向朴实,并不计较曾经恶言相向的众人,反倒喜欢别人称他哈儿,觉得亲切。

    只是常人至此,断不敢胡乱称呼,否则同袍会的袍哥们知晓,绝对会把他嘴撕烂。

    唯有亲近或是同级之人,会尊称一声,“哈哥”。

    樊哲圣闻话,沉思片刻,开口道:“若这位青年,真如中正兄所说,是为品德优良之人,陈大人,增名亦为佳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