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新崇祯纪实 > 72吃肉的魏公公

72吃肉的魏公公

    接到王在晋的密奏,朱由检苦笑一声。

    合着我都已经息事宁人了,这位却不依不饶。

    只要不出乱子,随他去吧,也只能回信要王在晋务必要谨慎。

    总之呢,朕是很支持先生的,可朕在下一盘大棋,很大的棋,拜托先生做事之前三思,千万别扰了朕的棋路。

    ——

    腊月辞灶,也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了。

    此时辫子还未取得天下,自然也就没什么‘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规矩了,大明沿袭唐宋旧制,官民一体都在腊月二十四过节。

    辞灶就是辞别灶王爷,灶王可以说是最可怜的神仙之一了,连个庙宇都没有,只是在灶墙上贴张画像了事。

    民间此时都要购买纸马在灶前焚烧,称为‘送灶君上天’。

    又要准备胶牙糖、糯花米糖等物供奉,一家老小在画像前祭拜并祝词‘辛甘臭辣,灶君莫言’,最后换上新画像就算完成祭祀。

    此外,家家户户也要更换桃符以及门神等画像,而且从这一日起,街坊里箫鼓之声竟日不断。

    皇宫内自然有些不同。

    祭灶、蒸点心之外,也开始准备绫罗绸缎制作过年的新衣。

    晚间时,朱由检按照后世的惯例,将三位后妃都接到了乾清宫举行家宴。

    酒菜很丰富,地上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

    其实明代饮食与后世所差不多,什么泠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炙蛤蜊、炒鲜虾、田鸡腿应有尽有。

    朱由检最喜欢吃的还是海鲜杂烩,海参、鳆鱼、鲨鱼筋、猪蹄筋燕窝等共烩一处,味道特别鲜美。

    酒的品种更多,宫内密酿之金茎露、太禧白,宫外进贡之金盘露、荷花蕊、寒潭春、竹叶青等等。

    果酒也不少,桂花酝、菊花浆、葡萄酒、桑落酒、枣酒等等。

    四口子坐定后,气氛有些尴尬。

    田妃、袁妃在信王府时仅仅是侍妾,按照规矩是不能与王妃同桌的,进宫之后又各居一宫,平日里见面的时候都不多。

    朱由检见状笑道:“朕初登基,这几个月来多亏了皇后为朕打理后宫、厘清内库,田妃、袁妃与朕一起敬皇后一本。”

    袁妃、田妃各自笑意盈盈,举起琉璃杯道:“敬皇后。”

    周皇后脸色微红:“妾不敢当,陛下日夜操劳最辛苦,妾敬陛下。”

    三位后妃喝的是桂花酝,皇后、田妃都不方便,仅仅是浅尝辄止。

    再找由头喝过几杯后,气氛才逐渐好了一些。

    “皇后,内库收支情况如何?”朱由检随口问道。

    “还好,虽然您用去不少,可脏罚库也进来不少,差不多收支相抵。”皇后犹豫一下又道:“陛下,对李伯爷府,是不是有些过了?”

    朱由检揉了揉眉心:“过?朕还嫌太轻。”

    周皇后见朱由检神色不是太好,也很识趣的闭嘴。

    “皇后,你说这肚里的孩儿是男是女?”朱由检看着皇后平坦的小腹,笑问道。

    “是个皇儿,妾感觉的到。”周皇后用手抚着小腹,很肯定的说:“宫里的婆子也说了,肯定是个皇儿。”

    “呵呵,皇儿好。”

    如果是个儿子,就将是百年来第一个皇帝的嫡长子,会毫无争议的坐上太子宝座。

    朱由检则无可无不可,毕竟大明数代皇帝为了太子之事不得安宁。

    不过如果有的选择,他还是倾向于立贤不立长,毕竟大明的奇葩皇帝着实有点多,如果能在立太子时有所选择,无论对大明还是太子都是好事。

    周皇后没有说话,只是脸上的笑容却满满的都是母性的光辉。

    一旁的田妃也是满脸幸福,袁妃却是有些酸楚。

    “平时不要久坐,越是这时候,越要多走走,对孩子好。”朱由检叮嘱道。

    “妾知道了。”皇后抿嘴笑了。

    自从登基后诸事繁杂,皇帝就很少说这种贴心话了。

    一家人家长里短,倒也其乐融融。

    别以为皇帝就不说闲话了,宫里谁与谁‘对食’了,谁与谁分开了,都是饭后的谈资。

    对食,不说也都知道,太监与宫女虚鸾假凤,虽然没有了长枪,却有口舌,也算是聊胜于无。

    周皇后见朱由检心情好了起来,犹豫再三,终于还是开口道:“妾听说大名府知府卢象升为政清廉爱民如子,可称为良吏……”

    “你从何而知?”未等皇后说完,朱由检沉下脸径自问道:“你每日里都在深宫,你听谁说的?”

    “妾偶然间听到。”周皇后忙道。

    “在哪偶然间听到?”他依然追问不息。

    “陛下在疑心什么?妾在养心殿做事时偶然听说的。”周皇后的眼里已是泪盈盈的。

    朱由检见状,一声叹息。

    有一种东西叫做自you心证。

    家宴的场合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转过头去与田妃闲谈。

    ——

    朝廷已经放假,朱由检也乐的无事。

    禁军没有全放假,朱由检规定过年轮班放五天,当然伙食必须好一些,也有一些补贴。

    时间很快,刚祭完灶没几天,一晃眼就到了年三十。

    既然是过年,当然要有新气象。

    乾清宫,门旁多了桃符板将军炭,贴着门神。檐楹上插着芝麻杆,院中焚烧着柏枝。

    殿内悬挂福神.判官.钟馗等画像,床上悬挂着金银八宝.佛经.以铜钱串成的龙。

    砰砰砰!

    丹樨内花炮依次燃放,天空中升起一团团绚丽的烟花。

    周皇后又穿起了大衫霞披,站在朱由检身旁仰头看着天空中的美景,脸上带着矜持的笑容。

    田妃则是常服,头发简单盘起,别出心裁的插着一支蝴蝶簪,随着田妃的动作,蝴蝶上下翻飞。

    她在朱由检的另一侧,笑颜如画,颇有些雀跃,银铃般的笑声颇有些张扬。

    袁妃也是常服,头发也是简单盘起,插着一支孔雀簪,站在周皇后身侧,乖巧的与皇后说着什么,逗得皇后开心不已。

    皇宫内的规矩,从二十四祭灶开始,直到正月十七日为止,每天白天都在乾清宫丹樨内放花炮——丹樨,乾清宫前阶梯中间雕着盘龙的这部分。

    只是朱由检觉得白天放花炮颇有些明珠暗投的感觉,遂改为黄昏燃放。

    宫内惯例,在三十黄昏时,众人就开始互相拜祝,称为‘辞旧岁’,各家摆开宴席大吃大喝,鼓乐喧闹。

    朱由检自然不能例外,遂每日将三位后妃召至乾清宫一起吃喝观看花炮。

    其实这有违祖制,大明的规矩只有除夕时才会举办家宴,除了皇帝与后妃外,未成年儿子也可以参加。

    成年的儿子?

    一边玩去,后宫里历来只能有一位成年男子!

    不过朱由检发话也没人敢吱声。

    三位后妃看似和和气气,却又互别苗头。

    只是对朱由检,却都是奉上自认为最美的一面。

    不止三位后妃,众宫女也是眉目含情暗送秋波,就像孔雀开屏般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情。

    看着周围一群莺莺燕燕各显手段,说好的是群芳争艳,说不好听的叫勾心斗角,却是别有一番趣味。

    甚至于,朱由检脑中浮现出一个想法,若是大被同眠如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