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 > 第一零八篇,荀彧因何而死,他的死曹操究竟该不该背锅?

第一零八篇,荀彧因何而死,他的死曹操究竟该不该背锅?

    最近因为工作,确实对学习有些怠慢,有时候在想,为了每个月三千多的工资奔波忙碌究竟值不值呢?可是现在的我没有这点工资就得饿肚子。一个三十岁的男人混到这样的地步也确实是算得上是一种悲哀吧!或许我读书,写文章的目的,也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或许就是这样吧!不然我为了什么呢?

    额...有些悲观主义了,或许是因为最近看到了一个人的惨剧吧!

    这个人就是今天主人公荀彧,一个为了匡扶汉室而最终悲惨收场的悲情英雄。或许用英雄这个词语来形容荀彧有些不够恰当,但纵观整个三国,荀彧和诸葛亮都称得上是那个特殊时期里最纯粹的人,都为了自己的执念而始终坚持着自己最初的原则,始终不忘初心,至死不渝...

    \ufffc

    之所以我会这样评价荀彧,主要是因为荀彧身上不仅有古时文人的傲骨,更有乱世之中扶危济困的侠士之风。面对不公时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并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多次纠正曹操的错误,一度被曹操视为股肱之臣。曹操每次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会询问荀彧的意见,可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可就是这样一位治世能臣,最后却落得个自杀惨死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不已。那么荀彧究竟因何而死,真的是曹操有意为之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荀彧的一生,或许从中能够找到荀彧的真正死因。

    在讲这些之前,还是先聊一聊荀彧的生平和主要功绩吧,这似乎成了我写故事的主线之一。

    弃袁投曹

    首先要说的是荀彧乃官宦世家出身,祖上几辈都是汉朝官吏,其父亲荀绲曾担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担任司空,荀彧妥妥的是官二代出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被举孝廉,担任守宫令(就是掌管皇帝使用的笔、墨、纸等物品的官),后来因为看不惯董卓擅废少帝,把持朝政,扰乱朝纲,霍乱百姓而弃官回家。

    荀彧回到老家后对家乡父老说道:“颍川乃四战之地,一旦天下有变,必将遭受侵略,应当及早离去,不能久留。”可是家乡父老留恋故土,都不愿离开。当时和荀彧同郡的冀州牧韩馥派人来接荀彧,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跟随他一起离去,无奈之下荀彧只好带着宗族迁往冀州避难。

    可是荀彧到达冀州时,冀州已经被袁绍夺去了,见到荀彧到来,袁绍很高兴,并对荀彧礼遇有加,代之为上宾。此时荀彧的弟弟荀谌和同郡的辛评、郭图都在袁绍麾下任职,荀彧却认为袁绍难成大事,就不太想在袁绍手底下任职。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终于决定离开了兵多将广实力强大的袁绍,前去投靠曹操。当时曹操为奋武将军,见到荀彧前来非常高兴,说道:“吾之子房也!”随即任命他为别部司马,这一年荀彧二十九岁。

    奉迎天子,举贤任能

    跟随曹操后荀彧开启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先是协助曹操击退了偷袭兖州的吕布等人,又为其分析当下局势,劝说曹操暂时放弃攻打徐州,不久后曹操击败吕布,平定了兖州各县,这也为曹操日后平定北方,成就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余党。这一年七月,汉献帝刘协也趁着李傕、郭汜二人内斗的时机在杨奉、董承等人的保护下,从长安返回故都洛阳,一路上可谓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在要不要迎接天子建都许昌的事情上,曹军内部争执不下。其中大多数人不赞同迎奉天子,这些人认为当下徐州尚未平定,韩暹、杨奉等人刚刚把天子迎回洛阳,又连结了北边的张杨,在这种情况下迎接天子不可控因素太多。

    曹操听后也是拿不定主意,就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引古论今,为曹操分析利弊,力劝其奉迎天子。听了荀彧的分析,曹操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采纳了荀彧的建议,接受了董承的秘密召请,率领大军抵进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迎接汉献帝刘协迁都许县。曹操因此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侍中,尚书令,自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也为他今后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位政治家、战略家,荀彧很少随军出征,曹操在外征战时,都由荀彧留守后方,居中持重,军国大事也都由荀彧调度筹划,可见曹操对荀彧非常信任,并且认可他的能力。可是曹操在外征伐,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派人回来询问荀彧啊,那样的话恐怕哪道菜都赶不上热的了。于是曹操就问荀彧了:“那个,彧子,我在外面南征北战,你又要为我镇守后方不能随军出征,我身边总不能没有谋士吧,你看你能不能推荐一个呢?”

    荀彧说道:“我侄子荀攸,还有钟繇二人可以。”

    曹操听后说道:“不是...男的啊!?”

    荀彧说道:“你以为呢?”

    曹操说道:“难道就没有女的吗?比如婵婵啊,乔乔啊,杜杜啦,实在不行蔡蔡也能凑合啊!”

    荀彧说道:“曹贼...额...不是,主公,您是出去打仗的,又不是去旅游,带那么多女眷干什么?”

    曹操说道:“可是我寂寞了该怎么呢?”

    荀彧说道:“许褚可以代劳。”

    曹操说道:“彧子,你特么...”

    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就向曹操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荀彧又向曹操举荐了郭嘉,可惜二人都英年早逝,郭嘉就不多说了。这个戏志才据说是曹操阵营中最厉害的谋士,据说此人善于谋略,深受曹操器重,不过因为死得比较早,生平事迹已经难以考证,各史籍对他也很少有记载,仅在《三国志》中对其略有记载。此外荀彧还向曹操举荐了陈群、杜畿(杜袭)、司马懿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士,后来也都身就高位。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三国志·荀彧传》

    主要功绩

    荀彧投靠曹操后,一直为其出谋划策,可谓尽心尽力,帮助曹操擒吕布、平袁绍、北征乌桓,平定了北方,使得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逐渐成长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一方军阀。

    虽然大多数时候荀彧都只是负责镇守后方,掌管军国大事,但曹操每次征伐时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都会征询荀彧的意见,而每次荀彧都能提出建设性的长远建议,帮助曹操解疑答惑。可就是这么一位世之奇才,最后的结局却令人难以接受,那么荀彧因何而死?他的死曹操究竟该不该背锅呢?我们一起试着分析一下:

    荀彧是怎么死的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征战多年,打下了一大片疆土,稳固了汉朝的统治。这时候的曹操也早已贵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而汉献帝刘协不过是曹操手里的傀儡而已。可以说这时候的曹操已经站在了权利的顶峰,可是这时候的曹操却并不满足于现状,想要进爵国公,加九锡。但荀彧这一次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曹操做法,因此激怒了曹操。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三国志·荀彧传》

    也因此为荀彧的死埋下了伏笔,而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中则有两种孑然不同的记载: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征讨孙权,让荀彧前往谯县劳军,荀彧到了之后,曹操则趁机把他留在军中,并封他为光禄大夫、侍中,持节,参丞相军事。曹军至濡须时,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后忧虑而死。

    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荀彧留在寿春时,曹操派人给他送来了一盒食物,可是荀彧打开时发现盒子居然是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荀彧看后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即服毒自杀了。后世则认为曹操赠送荀彧一个空的食盒,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你荀彧一心想要做汉朝的官,可是现在汉朝的江山是我曹操打下来的。你想要食汉朝的俸禄,可是汉朝的俸禄就如同这个食盒一样空无一物,或许荀彧也是明白了这一点才自杀的吧!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魏氏春秋》

    荀彧究竟是怎么死的,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了,史书上记载的两种说法皆有可能,而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至于原因嘛,我觉得曹操还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情就一定要除掉荀彧。那么荀彧究竟因何而死呢?其实想要知道荀彧的死因,还要从荀彧投靠曹操的初心说起,那么荀彧为什么要投靠曹操呢?又是怎么死的呢?

    荀彧因何而死

    关于荀彧弃袁投曹,其实并不像表面上说得那样,荀彧认为袁绍难成大事这么简单,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要说的是,少年时的曹操也是一腔热血,一心想要匡正朝纲,担任洛阳令时他不畏权贵,敢当街棒杀违反禁令的蹇硕的叔叔。后来担任济南相,他又不畏强权,一次性罢免了济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贪官污吏,使整个济南震动。也因为自己的强硬手段,曹操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受到了排挤,曹操最后也选择弃官回家。

    后来董卓专权,曹操也参与了讨董联军,也正是这时候,曹操真正的看清了各路军阀丑陋的嘴脸,虽然打着的是讨伐董贼匡扶汉室的旗号,背地里却相互猜忌,甚至相互攻杀,抢夺地盘,借机除掉自己的对手而已,正所谓“口号打得响,该抢还得抢”!

    只有曹操这个愣头青真正的冲上去和董卓干了一把,结果分分钟被教怎么做人,被打得那叫一个惨,家底全部打完了。可是曹操没有气馁,回去变卖家产继续招兵买马,结果等曹操回来却发现十八路诸侯早已经打完抢完散伙了。曹操固然生气,但仍不忘初心,心想你们不打,劳资就自己打,就这样,曹操一路攻伐,为了自己最初的理想艰难前行。

    而荀彧作为世家,世世代代都为汉朝官吏,他的骨子里尊奉的自然是以刘氏的汉室正统。而曹操早期的不畏强权,董卓乱政时的敢打敢拼人格魅力,都深深吸引着荀彧,他认为曹操和自己都有着一腔拨乱反正,匡扶汉室的热血。正是因为这样,荀彧认为以自己的才华辅佐曹操,一定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可是人随着手中权利的越来越大,他的内心也会发生变化,他的欲望也就会越来越大。当曹操一步步走来,站在权利的顶峰时,他的内心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了,他的欲望在膨胀,想要更大的权利,更高的地位。此时的曹操已经忘记了初心,他现在只想要更大的权利,所以他想要进爵国公。

    那么进爵国公后呢?难道曹操就真的不会篡汉自立?在我看来,接下来曹操称帝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最终曹操却没有那么做。因此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曹操并没有称帝想法,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要知道人的欲望、对权利和欲望的追求是无限的,当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肯定会想要向更高的成就冲击,这是人性使然。

    可是曹操忘记了初心,荀彧并没有忘记啊,跟随曹操多年,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辅佐他擒吕布、灭袁绍、征乌桓,打下了一大片江山,但荀彧忠于汉室的初心始终未变。可是就当他看到希望的时候,曹操想要进爵国公无疑是给荀彧浇了一头凉水,还是透心凉的那种。此时的荀彧也终于明白,现在的曹操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曹操了,他的野心越来越大了,也与荀彧想要匡扶汉室的初心背道而驰。因此,荀彧日夜忧虑,终于因忧成疾,最终病死寿春。

    那么荀彧为什么这么反对曹操进爵国公呢?其实这和当时古代的制度有关,在古代什么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国公的人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国家,比如鲁国公、晋国公、齐国公等等,他们虽同为周的属国,但身为国公,他们有权利制定自己的法度,拥有自己的军队,并且不受周的约束。

    而国公这个封号在汉朝时已经被废除了,曹操这个时候突然提出要进爵国公,这就意味他曹操打算建立自己的国家了啊,可是当时已经有了一个汉朝了,而且你曹操又做了几十年汉朝的臣子,这时候突然提出要进爵国公建立自己的国家。在荀彧看来这就是僭越,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打算篡汉自立的表现,所以荀彧才会站出来反对曹操,同时也是在坚持自己的初心。

    荀彧的死倒不能说他不懂变通或者眼光短浅,只能说荀彧生不逢时吧!其实我觉得他的死更多的是无奈和绝望。无法改变终将成为事实的现实,看着自己为了理想辛辛苦苦辅佐使之强大起来的人,眼看就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了,那个人突然做了自己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而曹操进爵国公,不论是不是曹操的本意,还是众人的意愿,都违背了荀彧的意愿,这种心理的落差给荀彧的打击是巨大的。

    那么荀彧的死是曹操授意的吗?

    其实还真不是,即使像《魏氏春秋》中记载的那样,曹操赠送给了荀彧一个空的食盒,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要逼死他,只是想要告诉他,你荀彧忠心的汉室如今只剩下了一个皮囊而已,即使我现在不篡夺它,再不久的将来它也必将走向灭亡。而且,作为曹操手下四大谋士之一(原本是五大谋士,郭嘉死后剩四个),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曹操能有后来的成就,荀彧绝对功不可没。加上当时时局不稳,东有孙全能,蜀地有刘备虎视眈眈,此时的曹操正是用人之际,即使要杀荀彧,曹操也绝不会选择这个时间,所以我认为荀彧之死和曹操并无太大联系。

    而荀彧之所以选择死亡,或许正如陈寿所总结的那样吧!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结尾

    字数不少了,不想再写下去了,主要是肚子的墨水不够用了,再写下去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编了。总得来说,荀彧这个人为人算得上是清雅高洁,只是上天给他开了玩笑。与其说是曹操断送了荀彧的理想,倒不如说是他自己亲手毁了自己的梦想,毕竟曹操的强大他的功劳最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