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只今惟有鹧鸪飞 > 【第五十章】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五十章】千古高风说到今

    阳光倾泻入尘世,李治与阿昭携手在泰山下封祀坛祀天,次日登岱顶登封坛封玉策,最后一日,到泰山社首山降禅坛祭地神。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有隋运属颠危,数穷否塞,生灵涂炭,鼎祚沦亡。高祖仗黄钺而救黎元,赐玄圭而拯沉溺。太宗功宏炼石,定区宇于再麾;业壮断鳌,饮沧海而一息。臣忝奉馀绪,恭承积庆,遂得昆山寝燎,炎海澄波。虽乃业茂宗祧,斯实降灵穹昊。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玄。大宝克隆,鸿基永固,凝薰万姓,陶化八紘。”

    李治将玉牒文昭告天地,复由阿昭升坛行亚献之礼,礼毕,丝竹声响彻泰山之巅。

    祭坛高耸入云,歌舞声响起时,清漪携着尚仪局的乐师舞女登台献舞。因这舞曲清婉已经看了数十遍,在众人兴致盎然之际,清婉用余光瞥见李治和阿昭低声耳语,也不知他说了句什么,惹得阿昭浅色的胭脂略染薄红。

    正当她思索着李治和阿昭的悄悄话时,一股困意如潮水般涌来,也许是这些天太过疲惫,只觉得耳畔的丝竹声越来越远。

    直到身旁的裴璇碰了碰她的手肘,清婉才缓缓睁开惺忪的睡眼,顺着裴璇的眼神向高台望去。

    李治身边的宣旨官拿了一厚叠明黄色的丝帛而来,祭坛前,文武百官,万邦来使、内外命妇皆依仪而跪。

    清婉心想,不过都是些场面话。

    如她所料,那一卷冗长工整的骈文从开朝以来,写至太宗贞观之治,又提到永徽年间编撰的唐律疏议,清婉愈发沉重的额头磕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大赦天下,免除三年徭役,赋税减半,九品及以上官员职加半级,往来外邦皆赐绫罗百匹……”

    听到这,清婉懵懵懂懂的睁开眼眸,逐渐来了精神。

    “东宫太子府宾客,弘文馆学士,兰台令史贺兰敏之,文采斐然,赤诚纯孝,特敕封周国公。司工少卿杨思俭嫡长女杨氏,慷慨豁达,颇有名将之风,敕封恒阳县主,特赐婚于周国公,待周国公孝期满后依旨完婚。”

    阿昭一道诏令,让席上的杨思俭和萧徽音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回头看同样面露惊诧的清婉。

    “妾杨氏领诏,”

    与萧徽音不同的是,清婉不过迟疑了片刻,便欢欢喜喜的接下诏书,眼神不自觉的往屏风后敏之的席位飘去。

    隔着山中的雾气和熏香,清婉甚至看不真切敏之的坐席,但她能明显感觉到,一道炽热的目光自屏风后而来,正目不转睛的凝望着她。

    “左卫将军裴居道之女,知书明理,温恭柔嘉,实为闺门女子典范,敕封太子妃,与周国公及恒阳县主同日完婚。”

    “这当真是双喜临门!”两道赐婚的旨意同时颁下,两位身着深青色官服的年轻郎君在台下窃窃私语,“裴娘子与太子殿下的婚事是二位圣人有意撮合,只是不知这周国公与杨娘子,不,现下得改口叫恒阳县主,是一早就有交情,还是……”

    “许是恩赐吧,”不远处,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淡淡瞥了他们一眼,“县主素来得殿下喜爱,指婚也没什么的,还轮不到你们咂舌。”

    说话的人正是久经沙场的英国公李勣,看他发话,席间的人顿时噤若寒蝉,再没人敢私下议论。

    “御史曲弘逍,外放为洛州都督,三月后到任。”

    随后,李治和阿昭又额外点了几位官员的去向,但是能让穆清漪驻足远眺的,便也只有曲弘逍一人。

    外放洛州,很显然,阿昭的意思,是不想让他再留在这是非之地。

    她心下感愧不已,远远的在封禅台外叩首跪拜。

    “妾身谨谢陛下殿下天恩。”

    丝竹声复又响起,晚霞落云海时,敏之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凑到清婉身侧,旁若无人的黏着她说话。

    “我与我夫人在一起,谁敢说个不字?”

    杨元柔拉着清婉的手不住的夸赞,连鬓边银丝都闪着细微的光亮,一如她眼中闪烁的微光。

    宴席间,李弘身前已围满了前来道贺的官员,裴璇跟在他身侧颔首行礼,敏之看着李弘微醺的模样,心下隐隐担忧。

    李弘酒量并不好,喝多了容易误事,但今天,许是因为高兴,他也没顾及那些虚礼。只见他面色酡红,脚下略有不稳,捧着酒壶笑吟吟的揽着裴璇的肩膀,丝毫没注意到裴璇愈发僵硬的神色。

    “太子殿下好酒量!”

    “恭喜太子殿下!”

    阿昭和李治看着座下欢呼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心照不宣的对视了一眼,笑吟吟的举杯示意。

    阿昭品着还剩半杯的梨花酒,李治却不安分的伸手抢她的酒杯,阿昭好笑的看着他塞过来的另半樽清酒,愣了片刻。

    “没什么,就是想再和你喝一次合卺交杯。”李治细品口中梨花酒的清甜,借着酒劲,旁若无人般托着腮看她,不时伸手扯她的衣袖。

    阿昭笑着挪开他的手,脸颊升起淡淡红晕,借着金樽敛去笑意,将酒水一饮而尽。

    许是阿昭喝得太急,被酒水呛得一阵猛咳。

    “怎么这么烈,你饮的是剑南烧酒?”

    阿昭话音刚落,便看见李治笑意盈盈凑过身来,凑到她身畔低声耳语。

    霎时,爆竹声连天而响,歌舞正演到高潮,阿昭像是没听清。

    “什么?”阿昭轻声问道,温柔如水的眼眸中透出疑惑的神色。

    “没什么,”李治转头去看宴席上的歌舞,故作高深道,“好话只说一次。”

    其实她听清了。

    他说的是,“阿昭,我好喜欢你。”

    哪怕已经相守了数十年,李治突如其来的表白,还是让阿昭不知所措了起来。

    她一时脸红心热,“茫然”成了她近在咫尺的假面。

    浮云荡于泰山之巅,忽来一阵寒风,吹得阿昭睫毛簌簌,李治歪着头看她,醉意朦胧的眼中笑容缱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演至最后一曲《留别妻》时,清欢陪在萧徽音身侧,时不时的望向屏风后正襟危坐的一抹玄青。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歌舞散却,宾客尽散,秦淮跟在清欢身后不远处,在心底描摹她的背影。

    封禅大典礼毕,一行人回到客栈收拾行囊,清婉正忙着,便听得门外杨思俭和萧徽音风风火火的冲进来。

    “绾绾,皇后殿下怎么会突然给你赐婚?”

    两人拉了一把长凳坐下,异口同声的问道。

    “音娘,你倒是往旁边挪挪,差点把你夫君挤到地上。”

    杨思俭皱着眉责备说,萧徽音才顾不上理会他,干脆一脚将他踹开。

    “说啊绾绾,”萧徽音看着清婉发愣的眼神,以为她也是被今日的阵仗吓到了,“你若是不愿嫁他,你阿娘,再不济还有你阿爷,拼了命也会帮你退婚……”

    “不必了阿娘,”清婉面上泛起薄红,眸光有些躲闪,与平日里张扬洒脱的做派大相径庭。

    “我愿意的,我愿意嫁给他为妻。”

    就在此时,贺兰敏之踉踉跄跄的赶来,身上还沾着一缕若有似无的酒香。他想邀清婉与他同乘马车,一道回洛阳。

    行至门前时,他猛然听见清婉说,喜欢他,愿意嫁与他为妻。

    那一瞬间,他的胸口暖融融的,几乎捂热了扑面袭来的寒风,化作汩汩春水。

    此刻,萧徽音和杨思俭忽的不做声了,无事发生一般,背过身去说笑着替清婉拿行李,清婉看着爷娘一反常态的模样,愕然回首,贺兰敏之就倚在门扉前,站在寒风中,眼含秋波般痴痴望着她,笑意盈盈的向她伸手。

    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心悦于你,而你恰到好处的也明白自己的心意,毫不吝啬的宣之于口。

    谁说爱意原本不必宣之于口?

    你若不说,我怎会知道,你如何心爱我?

    萧徽音目送敏之和清婉携手共乘一辆马车,尘土飞扬间,她用手肘杵了杵身旁的杨思俭。

    “你看他们,可有几分像旧时的你我?”

    “自然,”杨思俭揽着萧徽音的肩膀,眸子微微眯起,话中格外甜蜜,“只是音娘,较比绾绾更好看些。”

    萧徽音笑着瞥了他一眼,驻足廊下,听着马蹄渐行渐远的清脆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