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都朝刺世志 > 第59章 婴城自保

第59章 婴城自保

    慕伯威何等人也?

    乃燕兴郡门阀慕氏嫡长子,江南王慕伯候胞兄,少时喜弓马戈猎,不修行检,拜将之后,奉公克己,信宗末年伪诏之乱,随胞弟进京勤王,屡建殊功。

    其人精瘦干练,一瞥一顾鸱目虎吻,两撇浓须微微卷翘,透出一股强悍威凛。

    “哼,这个不肖子,简直胆大泼天!”

    大伯父冷哧一句。

    慕鸿夜倾身颔首,不敢多言。

    这次,父王急召六府郡守共赴泼墨城合议,大伯父慕伯威星夜兼程,率先贲临。

    他领十余骑卫队薄暮进城,驱马直奔刺史府客舍,居此恭候江南王归城。

    慕鸿夜闻讯,匆忙靧面更衣,连夜前往拜见。

    伯侄相逢,没有过多赘言。

    慕伯威深恶痛绝侄子慕羽丰此番夷州恶行,只恨不能当面痛斥。

    当初父王遴荐世子之位,大伯父首当其冲力保嫡长子慕鸿夜,倒不是伯侄俩感情深厚,只因慕伯威坚决奉行嫡长子承袭制,不肯迁就嫡次子。

    “幸无大碍。”

    大伯父渐渐平息震怒。

    慕鸿夜作揖,深鞠一躬。

    他未曾向任何人透露,星耀夜,自己坠落鸩水、右肩骨尽碎,幸得白鹿所救,碎骨得以重合,日渐痊愈。

    这段奇幻般的境遇,听起来,就像一本不知名的童话故事,荒诞离奇,根本没人会轻信。

    “这件事,想你父王归城,会给你一个满意答复。”

    慕鸿夜颔首。

    他从没真正指望过有什么答复。

    “有关秋季朝请,世子你怎么看?”

    慕伯威摆手示意侄子就坐。

    “自当朝天子宝禄皇帝登基以来,父王已连续三个朝请年未去帝都络赋城觐见。”慕鸿夜正襟危坐,“十二年未谒见天子,父王虽碧血丹心,然,坊间不乏耳食之言。”

    大伯父再度摆了摆手,“诶?!坊间谣传,姑妄听之,倒是这奉朝请,实实在在已有十二年未觐矣......”

    慕伯威不觉微眯双眼,凌冽的寒光骤然一闪。

    “世子对南国大计,又怎么看?”

    终于切中要害!

    慕鸿夜故作沉思,实际今晚临行前,老师邓韦对此早有提点,他娓娓道来,“南国大计,关乎我江南之地生死存亡,需运用战略眼光长谋远虑,但眼下,秋季朝请,正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契机。”

    慕伯威面不更色,狐疑道,“如果我没记错,南国之策,世子曾力主稳步进取?”

    而今,亦复如是!

    慕鸿夜毋庸讳言,“稳步进取,也需静待时机,眼下时机已至,更应该当机立断。”

    长史邓韦建言,此番世子拜望伯父,其间,若太守大人问起有关南国政事,世子务必主见当机立断,不可逆势而为,以此,拢靠以慕伯威大人为首的宗族党阀,以求自保。

    邓韦直言,夷州诸事,羽丰公子甘冒大不韪而为之,虽未得逞,然,盛州大势已变,昭然若揭,世子再不及时自保,恐位不久矣。

    这也是父王责令他闭门思行之本意。

    父王业已心存动摇!

    “如今边境战事频起,朝内权臣当政,天子年弱言轻,区区四年一度朝请,又何谈千载难逢契机?”

    慕伯威声色俱厉,有意考问。

    殊不知,正中邓韦下怀!

    慕鸿夜揆情审势,从容应对,“拙侄看来,夷州战乱,乃至朝堂动荡,正是父王上谏天子,推动江南改制的千载契机。”

    慕伯威唇角一抖,“怎讲?”

    慕鸿夜道:“蛮人犯进,其势凶也,现夷州失陷,两门关战事吃紧,壁州岌岌可危,丞需朝廷拨调三军挞伐,而京都封侯府究竟该调遣哪几军南征,势必于秋季朝请由天子定夺,这其中,我南国之策,正可籍此大做文章。”

    伯父默然点点头,翻手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封侯府拨调三军,无非从盛、泊、肃、丰四州守军及京都禁军四营、金盏军五卫遴拔调度,其中,金盏军五卫乃左监国公输大人嫡系部队,禁军四营担任护卫京都、分驻司隶要务,两军大将历来分庭抗礼,互不相容,籍此,我方只需暗中推波助澜,任谏其一,再作壁上观,契机就在眼前。”

    慕伯威覆手默示点到即止。

    言尽至此,一切皆已彰明较著。

    “世子此番卓见,实乃我江南百姓之万福,慕氏宗门之大幸,未来承袭大业,我宗室子弟,必将鼎力相助。”

    慕鸿夜感恩戴义,遂行重礼,依依拜别大伯父。

    世子车驾启程,并未回府,而匆匆前往长史邓韦宅邸。

    老师已静候多时。

    师生二人前往书斋,秉烛夜谈,转瞬半宿。

    第二天清早。

    嫡夫人璃氏携王次子慕羽丰踏秋归城,闻悉燕兴郡太守慕伯威抵临,璃夫人不敢怠慢,责令其子速速登门谢罪。

    适逢慕鸿夜前往王府正宅拜见养母。

    兄弟俩迎面相见,互相作揖,形同陌路。

    仅此,各奔东西。

    璃夫人得见继子,泪眼朦胧,只道,“为娘费尽心思,只为你能再见生母一面,奈何事与愿违,终未相见。”

    养母并未提及夷州行刺始末。

    慕鸿夜索性也避而不谈。

    母子俩寒暄几句,慕鸿夜托辞拜别离去。

    倒是刺史府客舍这边,热闹非凡。

    自打王次子慕羽丰的车驾从王府正宅缓缓启程。

    刺史府客舍门前,陆续迎来众多车驾。

    各路人马齐聚客舍,专程前来替王次子哀告讨情,其间不乏王府诸公谋臣、刺史府大小官吏、本地闻人名士。

    慕伯威一时语塞,不知所可,只得草草训诫侄子几句,善罢甘休。

    王次子反而不肯作罢。

    他厉声呵斥众人,“汝等行径,实属迫人两难,大伯父乃慕氏尊长,父王的股肱之臣,岂受汝等左右?”

    慕羽丰面向大伯稽首正拜。

    “罪侄愧怍,自知受奸人障目,鬼迷心窍,一时冒失行事,忤逆不孝,请大伯父凭宗族家规,不吝惩戒,以儆效尤!”

    慕羽丰辞严意正。

    慕伯威趁势扫了一眼在场众人,内心里盘算着,未来月余,江南王奉召进京,自己还要受命代掌刺史府,人地两生,还是先卖个面子,笼络一波人心为好。

    “既有诸公替你担保,料你也受人唆使,幸而及时收手,未酿大祸,我亦代宗祠予以训诫,望你今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忘祖宗恩泽,善待宗族同根。”

    慕羽丰顿首再拜,呜呼哀哉,“罪侄忤逆之心已死,自此温俭恭行,以报祖宗再造之恩!”

    他明眸熠烁,眼底掠过一抹凌厉,“也请大伯异日面见父王,代罪侄告饶几句,日后,侄儿全凭大伯父叨教。”

    慕伯威闻之,愕然一怔,不觉点了点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