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文科生的三国 > 第五十一章 四方云动

第五十一章 四方云动

    自打赵匡胤加入纪灵麾下,一直都是低调行事,来自于后世的赵匡胤,深知这个年代已经用前生的典籍上记载的来看待了,出现了太多只存在于宋朝前的杰出人才,以他的思维,早已认定这个世界并不只有他一个重活了一次。选择加入袁术麾下,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袁术的政治头脑显然在诸侯之中太过低下,加之他很清楚称帝的袁术将来的结果,正因为袁术将来是一定会败亡的,赵匡胤才有机会趁袁术败亡之时,为自己捞取足够的利益。

    如果陈非在此,必定会十分奇怪,这两兄弟带着记忆而来,竟然不会手足相残?前世在无数古今典籍里都讲过这两兄弟的恩怨,这可是杀身之仇,就这样算啦?答案自然不是,而是系统的手脚,篡改了两人的记忆,让两人遗忘了“烛影斧声”的那一夜,并且将前世赵匡胤的子嗣的死归咎到了赵匡胤病死后,元老武将们发起动乱造成的,才没有使二人刚一重生就打起来。

    赵匡胤还在犹豫之际,大帐外一亲兵快步进帐禀报道:“禀将军,纪灵将军接到陛下诏令,将领兵回援寿春,纪灵将军请将军回宛城,要将大营交由将军统领。”

    赵匡胤闻言神色不禁一喜,但重活一世的他阅历也增长了太多,这一瞬间他想了很多,这有没有可能是纪灵想打压自己,借机将自己的兵权夺取下来,架空自己呢?此时,他倒是深感有谋士的好处,在这种时候,他需要有个能帮他分析利弊的人了。想了想,赵匡胤点头回道:“本将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诺!”

    待亲兵下去后,赵匡胤再次陷入思忖,片刻后,他对赵光义说:“二弟,为兄恐怕得去一趟宛城,大营这边就交给你了,方才为兄细想之下,也是想通了,既然袁术败亡将至,我们也是该择良木而栖了。你记住,若我三日内未曾传回消息,便是我已经有了性命之虞,你无须管我,只要带着大军拔营,向西投奔刘备,你带着数万人前去投奔,刘备定然不会轻视与你。”

    赵光义听后一阵感动,想不到重活一世大哥依旧是为自己着想的多一些,笃定道:“大哥莫要如此,若大哥不归,小弟必然提兵前往宛城,誓当与大哥同生死,共患难!”

    赵匡胤一时无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欣慰地点点头,便去准备行装去了。

    “检测到赵匡胤与赵光义激活‘断金’属性,由于初次触发,二人四维属性永久+1,当前赵匡胤武力91统帅91智力86政治93,赵光义武力85统帅81智力89政治86,该属性只会在拥有血缘关系的特定对象之中随机产生,可同时被多人拥有,拥有该属性的每组对象当处在同一战场时,武力随机增加1-3点。”

    陈非听到这个消息,只是稍稍有些意外,对于赵匡胤的加强,他看在眼里,可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不出意外,赵匡胤和他永远不可能有交手的机会,想一想曹老板的属性,陈非认为赵匡胤想胜过曹老板比较困难。即便是赵匡胤来自于后世,那又如何?宋朝的人,重生到已经被改变得七零八落的汉末,那些有限的先知信息,一个也不会有用了。不然,作为同样重生的隋朝开国帝王杨坚,后唐开国君主李克用等一众后世帝王,岂会到现在都龟缩一隅,没有出头之日呢?

    陈非自然只会让这一世的三国的水更浑一些,这样超前于所有后世人的他,才能最终凭借着先知和系统这两样“大杀器”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图霸业。

    赵匡胤的考虑其实是人之常情,但待到赵匡胤到了纪灵大营,才发现是自己想太多,高看了纪灵一眼,别说纪灵想到了骗他赵匡胤前来趁机软禁的办法,纪灵对赵匡胤的信任更加深厚了。这一次,纪灵是真的要把南阳交给赵匡胤掌管的,这让赵匡胤不禁内心万分火热。

    宛城,纪灵大营。

    “元朗,此番本将率军回援寿春,宛城便拜托你啦!”纪灵接过亲兵递过来的三尖两刃戟,翻身上马后再次交待道。

    赵匡胤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答:“大将军放心,有末将在,宛城便在!”

    “好!”纪灵便是有再多的不放心,寿春还是要救的,也不在多说什么,带着十万大军便回援寿春去了。

    赵匡胤在纪灵走后,立刻召来自己在穰县的亲信,还有自己的妻儿以及兄弟赵光义。

    “如今,大哥你手握七万雄兵,半个南阳尽在大哥之手,未来可期啊!”赵光义见到大哥顺利接过了南阳的防务,还多了四万步骑,也是与有荣焉。

    赵匡胤倒是淡笑道:“二弟休要胡言,如今南阳四面皆敌,我们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何谈未来啊!”

    “大哥,你离开穰县前交待说若是你没了音讯,便投靠刘备,如今我们手握大军,何须投靠刘备?!”赵光义豪言道。

    赵匡胤虽然不似赵光义那般,却也同样认为如今手握雄兵的他没必要投靠刘备,反倒是投奔曹操会更有出路。

    曹操在占据兖豫两州全境后,曹仁领兵兵临鲁阳,对南阳的窥视不言而喻,很明显曹操是想在南阳还在袁术名下之际,拿下南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势力范围达两州之地,治下人口已达六百万的曹操相比,刘备相应见拙,该如何选择赵匡胤心里早就有了计较,只是现在他初掌大军,不可操之过急了。

    “我们暂且看袁公路何时败亡,待大局已定,我们再做计议!”赵匡胤平静地道。

    赵匡胤在谋划着出路之时,蜀中发生了剧变,刘备汉中军挥师南下,在葭萌关打败守将吴懿,成功打通了攻略西川的道路。刘璋派遣蜀中大将张任领兵五万,号称十万,北上阻滞汉中军的南下,自己则在计划着将治所迁移到川南,希求偏安一时。

    北平,丞相府。

    陈非看着近期的战报,对群臣们笑道:“曹孟德用兵在诸侯中称得上第一啊!兴兵数月即全据汝南、颍川,窥伺南阳,莫不是想鲸吞淮南?”

    “主公,眼下诸侯围攻国贼袁术,其败亡只是时间问题,曹操便是能切下最大一块肥肉,却也是挡不住其他诸侯分一杯羹汤,毕竟他背后还有一个袁绍在虎视眈眈啊!”田豫首当其冲地说道。

    “诸位以为,诸侯皆在大举兴兵之时,朝廷是否该做些什么?”陈非环顾四下,意有所指道。

    “主公英明!此时朝廷若不寻机得一场大胜,待袁术败亡,诸侯势力大增,于朝廷威望不利!”韦孝宽适时附和道。

    “向何处兴兵?”陈非再问。

    “臣以为,向外族兴兵最为妥当,三韩蛮夷不服王化,兴兵侵入我朝藩属国,朝廷当讨伐之!”朱升毫不犹豫地回答。

    听了朱升的话,陈非没有马上表明态度,而是继续问道:“诸位怎么看?允升所言诸位是否赞同?”

    “臣附议!”狄仁杰还是老样子,该平和时平和,决不多说一句。

    “臣亦附议!”田豫也附和着。

    见三高官官门都同意了,在座文臣们都是拱手应和,在京为数不多的武将们倒是没多少想法,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仗打,打谁都一样。

    “既如此,叔裕,各道抽调兵马由兵部拟定,怀英撰写朝廷讨伐诏令。此战,便由龙城道行军总管李绩挂帅,李绩出征时,由杨继业暂理龙城道军务。”陈非顺势下达了指令。

    选择李绩的原因很简单,龙城道暂时没有大的战事,无须李绩亲自坐镇,但李绩却急需战功稳固自身一道主帅的地位,征讨三韩便是一次十分合适的机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