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赤丸杀公吏 > 第十七章 渔鼓

第十七章 渔鼓

    桥边夜朗,星汉灿烂。

    就在周处几人在乌篷船中饮酒作乐之时,桃花坞中,一老一少二人也相对而坐。

    李嬉端茶,六爷饮酒。

    “小乙近来做的不错,六爷,有些事也让孩子们帮忙分忧了吧?”

    老头子坐在椅子上,喝了一口酒,也不说话,不知道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其实六爷心里也清楚,别看他把周处当个宝,一门心思的想要让周处当他的徒弟,实际上对于燕小乙这个自己的正牌传人,他心里不但没有嫌弃,反而满意的不得了。

    小乙脑子活,学东西也快,就算资质比不上天生“金刚”的周处,然而也算得上是上上之选。

    只是江湖风波恶啊,都是些好孩子,何苦要逼着老头子把他们亲手往火坑里推。

    “哎。”

    六爷叹了口气。

    李嬉抿了口茶水,脸上始终挂着淡然的微笑,看见六爷为难,便再次开口。

    “六爷,如今长安局势波谲云诡,汪道夫不日就将班师回朝,执掌京营。长安府尹亦有变,更何况,还有那位……”

    说到这,李嬉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六爷一眼。

    “小乙的武功,如今已近大成了吧?”

    “呵,毕竟是我的弟子,这小子如今已经快要明悟神通了。”

    “既然如此,先带小乙见见章台先生,之后现在的长安府尹,也交给小乙了。”

    李嬉的语气依旧温和淡薄,却隐约透露出一股不容拒绝的态度。

    六爷,没有说话,良久,微微颔首点头,同意了。

    一声叹息……

    ……

    渔阳码头。

    周处几人也已酒过三巡,有像福大这样不胜酒力的,已经到船尾自己吐去了。

    船头,老刀头斜倚着船舷,一口一口抿着小酒。

    这时,船头忽又响起了渔鼓声,定睛看去,操弄渔鼓者,正是小乙。

    悠扬的击鼓声中,王笑醉醺醺地拍手附和,一曲完毕,众人皆喝彩。

    唯有周处独自饮酒,默不作声,因为他最懂小乙。

    燕小乙的渔鼓是和他父亲学的,那是很久之前了,久到当时天下还未有大乱,久到当时他还不认识周处,久到他还没有来到长安。

    在燕小乙全部的记忆中,大部分都是和周处相处的日日夜夜,如今,对自己亲生父母和故乡的记忆已经极为淡薄,只有这一个渔鼓的号子,还能记忆犹新。

    元初六年,他当时不过垂髫稚童,辽东兵乱,一家子,只活下了他一人,他辗转流离,跟随流民往关内逃难,也正是那时候,他认识了周处。

    难民堆里,要不是周处,他可能早就已经成了饥民口中的一道菜。

    从那以后,他就跟着周处一家,周处年幼就有神力,力气更甚于成年人,而他身体羸弱,除了有点小聪明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但他还是活下来了,甚至来了长安。

    渔鼓声渐渐消散了,夜已深了,周处等人也接连告辞离开了。

    嘈杂的码头逐渐恢复了寂静。

    在归去的路上,周处与燕小乙两人并行。

    周处依旧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就好像个没事人一样,既没有什么即将退出江湖的不舍与担忧,也没有身为刺杀官吏的“探丸郎”该有的紧张。

    对于周处来说,这辈子随心所欲便是,除了触及到他母亲和弟弟还有身边好友这些底线,其余诸事对他来说便是不值一提。

    他并不认为自己不做“探丸郎”便是退出江湖了。

    翌日若有人招惹到他,他也不介意做回老本行,铲平一些不顺心的事情。

    不过,有些事情,他还要提点一下小乙。

    “小乙,近日里长安里的一些腌臜泼皮又有些不安分,今日里我就见了两个‘花子门’的杂碎,你让老头子和庄主都注意着点,别着了道。”

    “我晓得。”小乙回道。

    “你和老头子的武功学的怎么样了,要是学完了那就别待他那了,没劲,咱们弟兄两个仗剑江湖,岂不快哉!”

    周处越说越兴奋,勾着小乙的肩膀,仿佛已经看到了他们两仗剑江湖的英姿。

    然而他却没能高兴太久。

    夜已经深了,但茶铺还亮着灯。

    一位荆钗布裙,风姿绰约的妇人正站在檐下,面色有些阴沉。

    正是周处的母亲,吴氏。

    不出意外,刚才周处臆想的话一字不落全被吴氏听到了。

    结果可想而知。

    原本嚣张跋扈的周大郎被老娘拽着耳朵拖进了屋里。

    而小乙则站在街上,微笑着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

    原本他也住在吴氏的这间小茶铺中,但自从练了武,他便搬了出去,平日在桃花坞住着,好在他师傅贺六虽然严厉,但确实没有将他当做外人,吃穿用度包括练武所需的药材都不曾短过他的。

    有时候,小乙不禁会像现在一样想到。

    如果,这辈子都是这样,那便真是死而无憾了。

    ……

    小乙在街上站了一会,待到茶铺中的灯光熄灭方才离开。

    从长安到桃花坞尚有一段路程,先前福大与周处午时纵马出发也要到傍晚才能赶到,但对于小乙,这些路程却不是什么问题。

    盖因为小乙的轻功已然大成,明悟神通“燕行”,奔走之间,身形宛如飞燕,冯虚御风,瞬息十余丈。

    此时小乙轻身提气,纵身跃上房檐,倏忽间身形便消失在了夜空中。

    ……

    而此刻的桃花坞内,六爷正静坐在小乙的屋内,等待着徒弟的归来。

    黑暗的屋子里,老头子坐在一把宽大的太师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

    屋内静悄悄的,只听见匕首飞舞时划破空气的轻吟。

    “探望郎”刚成立之时,所有的长安少侠便都认得他了,六爷,庄主身边的老人,来历和庄主一样神秘。

    没什么人见过这老头出手,倒不是有什么“见过六爷出手的全死了”这种说法,而是确实很多事都用不着他老人家出手。

    有什么事情,他的徒弟“小无常”燕小乙都能为师傅代劳,更何况还有个“三害之首”的周处在……

    所以,没人知道这老头有多厉害,但都能看得出来,这老头子没那么简单。

    或许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他徒弟,燕小乙。

    夜深人静。

    桃花坞黑暗中的后院厢房,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从檐上跳下。

    小乙推开房门,一只脚刚迈入门槛,又停下了。

    “师傅。”

    “嗯。”

    屋内,老头子伸了个懒腰,站了起来。

    月光透过窗棂照出了他冷冰冰的侧脸。

    “和你说件事……”

    “您吩咐。”小乙恭敬抱拳。

    “过些日子,京城要来一位大人物,那人是我的老相识,到时候,你随我去见见。”

    话音刚落,燕小乙心中顿时波澜起伏,脑海中不由响起了不久前老刀头喝多了酒,随口说的那句胡话:

    ‘长安马上还要来个大人物嘞!’

    “怎了?”六爷像是看出了小乙的心不在焉,皱着眉头问道。

    小乙连忙收敛了一些表情,恢复了之前的恭敬。

    “弟子只是在想,汪道夫为何会提早回京,难不成是收到了曹府的消息?”

    闻言,六爷冷笑一声,抬腿向外走去。

    “别装了,你知道说的不是汪道夫……”

    小乙连忙把头低下,却没有辩解。

    “这是庄主对你的照顾,但在我看来,小子,去不去由你,这个江湖,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你看着办吧……”

    说完,六爷不禁在心中暗暗叹了口气,真是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越混越回去了,多余劝这一嘴,罢了,就当是老子发善心。

    但是说完,六爷看见燕小乙还是直不楞登地站在自己面前,顿时又有些恼火:

    “磨磨唧唧的,有话快说!”

    扑通!小乙跪下了,对着六爷就磕了两个响头。

    “师傅,还有件事,周处以后不会再来了。”

    此话一出,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良久,六爷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讲清楚!”

    “这次抄了曹家,所得财货不菲,我义母起了疑心,周处孝顺,不愿忤逆我义母,便答应不再参与这些事了……”

    说完,小乙又磕了两个头,但心底已经松了口气。

    这所谓的“探丸郎”,大多只是聚集了一些长安周边的游侠盗匪组成的罢了,其中便是真正会武的便没有多少,算得上高手的更是凤毛麟角。

    就连他,也是昨夜在与曹聪的搏杀之中,生死之间明悟了“燕行”神通。

    而周处,虽然也不会武功,但仅凭借着一身神力,在长安周遭的少年游侠之间一向凶名赫赫,故而,当初周处入“探丸郎”,这些人会跟着,而现在周处若是不想干了,这些人也没这个胆子拦着。

    而自己的师傅么……

    想到这,月光下,小乙缓缓地抬起头来,看向六爷。

    “师傅,成全他罢。”

    死一般的寂静,随后终于响起了一道脚步声。

    六爷一眼都没看自己跪着的徒弟,径直向门外走去。

    小乙说完后依旧跪着,脚步声渐渐远去,他也没有起身。

    直到六爷快离开前,最后还是从屋外传来了一句话:

    “你既然已经设计让你的兄弟不再蹚这滩子浑水,那你不妨也多为你自己想想……”

    六爷离开了。

    月黑风高,厢房的木门被风吹得吱嘎作响。

    小乙向着师傅离开的方向,最后磕了一个头。

    夜风呜咽,风中好似糅杂了远方悲凉的渔鼓之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