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这个消息是市副食品公司刚到货了一批带鱼和黄花鱼。如果能搞出来一些,可以赚到不错的差价。

    每年春节的时候,海鱼是很抢手的年货,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在鲜鱼匮乏的情况下,冷冻海鱼是不错的选择。

    老洪皱着眉头,这倒是个办法,短平快,可陈海能办到么。正准备开口说帮忙找人,就看见陈海兴奋起来。

    陈海一拍脑门,高兴的说道:“谢谢老哥,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不过,我估计没有精力去做,没办法,高三了。但你启发了我,我有主意了。老哥哥们,我先走了啊。咱们下午见。”

    拍拍屁股,一溜烟的跑了。留下众人一头雾水。

    回到家,陈海说今天不去学校了,要跟老爸去体验体验工厂的环境。

    陈向东被缠着没办法,上班时只好带着陈海。

    八点钟,父子俩站在南天酒厂的大门,陈向东指点着工厂有些斑驳的大门,跟陈海讲着故事。

    身后不断有职工到来,下自行车打过招呼后,夸一句陈海,才推着车子走进去。从这一点看,酒厂虽然效益现在不好,但思想还是很稳定的,说明领导层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酒厂建于五十年代,当年属于三小五小,技术经验来自于汾老大,六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八十年代很是红火。领导层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为此在效益最好的时期从银行贷款建了大规模的酒窖和生产线。结果等到粮食放开后,汾老大的市场反而更大了。还没等酒厂想出来对策,鲁省孔酒进来了,挟着标王的威风一下占据了大部分中高端市场。这一下子,南天酒厂的产品高端进不去,中端被一堆老牌挤压空间,低端的竞争更惨烈。这一两年的效益是越来越不好了,贷款还不上,酒批发出去收不回来钱,零散售卖又出不了多少货,结果恶性循环,卖出去的酒越来越少,仓库都堆满了。

    在酿造车间的门口,陈海探头看了看,空空荡荡的,淡淡的酒糟味和酒香,转过弯便看到一群人蹲在避风处晒太阳抽烟聊天。

    看见陈向东过来了,纷纷起身打招呼,:“陈厂长,来了?咱们厂年前啥时候发工资啊,厂子今年会不会发福利啊?”

    陈向东笑呵呵的挨个发烟,这些是嫡系,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随和的时候随和,因此很得人心。

    发完烟,陈向东摇摇头,“厂长书记还在跑市里和银行,现在还没有准消息。抽完把烟头摁死,注意防火啊。这我儿子,看看,比我都高了。陈海,叫叔叔。”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打招呼说好听话。

    陈海忙着回话,特别注意了大家的精神状态,笑容之外,眼底都能看见浅浅的忧愁。

    一路溜达着又看过灌装车间,闲置的生产线比较新,职工们都在聊天,包装车间也是如此。

    在酒厂的仓库门口有两个人靠在椅子上闭着眼晒着太阳,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陈向东喊了两声,那两人惊醒,忙过来递烟。

    陈向东挡住,很严肃的说道:“仓库不准吸烟。别给了。我儿子想来参观参观他老爸上班的地方,你们带他进去看看。”

    仓库里包装好的酒一件件的堆着很满,最上面的都能看到积尘了。陈海挨个看过去,生产日期表明都是最近几年的酒,疑惑的问道:“咱厂子没有放了很多年的酒了么?”

    仓库管理员说道:“哪有啊,以前卖得好,这仓库都是空的。仓库慢慢堆起来时,就是卖的不好了。这不,你看最晚也就是三年前的。”

    逛完仓库,又去了酒窖。

    昏暗的酒窖里密密麻麻的摆放着很多大坛子。酒香传来,陈海食指大动,非要尝一尝这种没有勾兑过的原浆。

    陈向东找了最外面的一坛,找到舀子,轻轻一划,香气扑鼻。

    陈海微微的嘬了一口,清澈幽雅、绵甜味长的一条线在舌头上翻了个滚滑了下去。端着舀子就要来一大口时,脑袋被拍了一下,“尝尝就得,大清早的喝酒,啥也别干了。”

    陈向东重新封好酒坛,带着陈海去了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楼一共有四层,三层财务和厂长书记办公室,二楼销售科和办公室,一楼保卫科和车间办公室,四楼会议室。

    不能说简陋,只能说充满了时代气息的办公室里,木制的办公家具干净整洁,玻璃板下压着陈向东一家子的合影。

    陈海靠在沙发上,闭着眼想着自己的计划。陈向东也不管他,倒水喝茶抽烟看报。

    越想越觉得可行,只是两个办法中,自己的老爸会选哪一种呢?

    关好办公室的门,陈海凑到老爸办公桌前,用很轻的声音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然后拿过老爸的茶杯,坐在对面笑嘻嘻的看着他。

    陈向东听完之后紧皱着眉头,没有说话,一根接一根的抽着,之前以为儿子是来玩玩换换脑子的,根本想不到是给他出难题来了,而且是这么大的难题。

    两个办法都挺好。

    深知国有企业现状的陈向东明白这两个办法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一个办法短期内就能让厂子好起来长期则不好说,另一个办法是短期会好长期会更好,区别是大家一起担还是全担在自己身上。从工作开始就在这个厂子里,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朝夕相处的工友同事更是知根摸底。

    不好选。

    干脆摆摆手让陈海自己回家,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把儿子撵回家后,站起身,揣好烟,端着茶杯,在工厂里到处溜达起来,不断思考着。

    陈海回到家时间还早,家里没人,干脆把两个办法完完整整的写了出来,甚至画出来路线图和需要用到的资源。然后扔到一边不再管,拿出自己的逆袭笔记开始复习。

    现在的学习,陈海感觉到很轻松,除了尽快攻克理科的拉分题外就是偶尔研究下语文的阅读和作文结构。

    时间飞快,吴秀琴回来了,陈海帮着把采购的东西来来回回的搬进厨房。到了一杯水,拉着吴秀琴坐下,站在身后按摩着肩膀,把对烧烤摊的想法说了一遍。

    吴秀琴很惊奇,扭头问道:“儿子,你是认真的么?要这么干的话,停薪留职没问题,我也有这个想法。但咱们家的家底可就空了,那是留给你娶媳妇的钱。”

    陈海干脆把写好的计划拿出来,吴秀琴仔细的翻看,对其中描述的难点和关键点花了点时间。

    陈海就在一旁说着,“高中毕业我才十八,娶媳妇早着呢,老妈你想的太远了。再说了,娶媳妇我得靠自己,哪能靠家里呢?老妈,你想想,咱们摆摊才几天,刨除成本,挣了多少了。要是你觉得我这个想法能行的话,那可比摆摊挣得多得多了。”

    吴秀琴没搭理他,默默地算着帐。

    陈海见老妈没有和他聊下去的意思,跑到厨房里忙活起了午饭。

    正炒着菜,陈向东回来了,看见吴秀琴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再看看厨房里是陈海在忙活,好奇的问道,“秀琴,咋了,不舒服了么,怎么是小海在做饭?”

    吴秀琴抬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儿子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还没想明白呢。”

    陈向东挂好衣服,在沙发上紧紧挨着老婆也坐下来,说道,“他给你出了个难题?!今天他也给我出了个难题,大难题!”

    吴秀琴来了兴趣,忙问是怎么回事,陈向东就详详细细的讲了一遍,然后吴秀琴也说了一遍。

    说完后,俩人面面相觑,又同时抬头看向厨房,心说道:“这是我的儿子么?什么时候有这脑子了,问题不是有什么想法,关键是不管哪个想法都很可行啊!”然后又小声的讨论起来。

    陈海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一家人吃饭。陈海问道:“老爸,你想好了么?”

    夫妻俩对视一眼,谁也没吭声。

    陈海有点着急,“行不行的,你们倒是给个回应啊,不吭声算啥?”

    夫妻俩噗呲笑了,“吃饭,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吃完饭收拾好,一家人围在一起忙活着串串。

    这时,吴秀琴说道,“儿子,妈想好了,店肯定开。前几天你不是说让看看周边有没有合适的地么,我就猜到你要开店了。我也一直在寻摸着,现在还没有找到。不过,你可想好了,开店,咱家可就没有钱了,说不定还得跟亲戚朋友借。”

    陈海说道,“行,决定了就行,最难的不是行动,而是行动前选择方向,想想二万五千里,咱们就跟随先辈的脚步,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吴秀琴乐得不行不行的,一不留神,签子扎了下手指头。陈向东赶紧抓过来揉揉,吴秀琴的脸都红了,一推他,说道,“该你了,看儿子的样子,你那事比摆摊重要。”

    陈向东这才说道,“儿子啊,上午你说了两个方法,一个是咱家做一个公司,让厂子里给咱们贴牌生产,一个是你出个策划案,帮厂子里卖酒但你要拿提成,对吧。我想来想去,这两个办法都可行,只要实现了,厂子都能好起来。可我对这个厂子有感情,我还是想选你出策划案的办法。更关键的是,开店了,咱家肯定没钱了。开公司贴牌,没钱没法弄,咱们不能在这种时候占厂里的便宜,万一贴牌卖不出去或者卖得不好,厂里就更缺钱了,老爸脸上也挂不住。如果你能让酒真的卖出去,以后再说以后,现在不考虑。”

    陈海乐了,就知道老爸会选这个。擦擦手,回自己房间把写好的两个办法都拿出来,递给老爸,坐下又忙着串串。

    陈向东洗干净手,蹲在阳台,仔细的看起来,不时拍一下大腿,回头喊道,“儿子,你真敢想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