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七十二章 天妒英主:刘弗陵猝然崩殂

第七十二章 天妒英主:刘弗陵猝然崩殂

    时光进入了元平元年,此时远在万里之外的解忧公主,与乌孙国昆莫翁归靡恩爱无比、如胶似漆。

    此时的他们,已经生养了5个孩子,即长子元贵靡、次子万年、三子大乐、长女弟史、次女素光。

    不仅如此,他们还共同抚养了细君公主与前任乌孙国昆莫军须靡的女儿少夫。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之中,不仅习得了乌孙国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解忧公主以及冯嫽还细心教给孩子们汉地的文化典故、制度礼仪等......

    在解忧公主以及冯嫽主仆二人在乌孙国生活的这二十几年,二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经历的人生风雨。

    冯嫽还获得了“冯夫人”的尊称。原来,作为解忧公主心腹女伴和侍女的冯嫽,到达了乌孙国之后,勤奋刻苦地学习当地的语言文字、礼仪文化等,并且很快掌握。

    冯嫽奉大汉朝廷之命令,在西域广泛宣扬大汉国威。在她出使西域诸国的过程之中,所到诸国无不惊叹于她作为一代女性使者的惊人风姿。冯嫽从事外交活动的自信、外交辞令的运用、外交礼仪的周到、对于典章制度的熟悉以及对于各国政治经济状态的深刻把握,无不使得西域诸国受到极大的震惊。西域诸国纷纷惊叹于这位杰出的女性外交家,于是皆尊称为“冯夫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冯嫽出使西域诸国的过程中,经常会把解忧公主与昆莫翁归靡的长女弟史带着,着力培养其外交才能。因为冯嫽明晓自己就是再善于外交,终究有撒手人寰、命归九天的一日。

    在冯嫽的政治生涯之中,这还只是起步,并不是最终。日后她将在大汉开通西域的历史进程之中发挥出更加瞩目的历史功勋。冯嫽这一名字将会被后世千秋所铭记。

    解忧公主以及冯嫽这对亲密无间的主仆,在各自的职责之内,发挥出其重大的历史作用!

    乌孙国昆莫翁归靡在与解忧公主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对于大汉有着日胜一日的认识。

    他感受到:在大汉以及匈奴残余势力之间,必须坚定地选择和大汉站在统一战线。

    面对着西域之中乌孙国这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倒向大汉,家门口的匈奴残余势力岂能甘心。

    匈奴残余势力随即挥师拿下车师,一方面是要以车师作为战略基地,为进一步进攻乌孙国做好准备;另外一方面,也是有力断绝之后大汉可能给予乌孙国的军事援助。

    乌孙国昆莫翁归靡对于匈奴残余势力的这次进攻,思想上早就有了准备。

    当匈奴残余势力进攻车师的时候,一方面积极准备迎战,另外一方面上书请求大汉援助,希望大汉可以发兵,他们两者从东西两个方向共同打击匈奴。

    大汉朝廷收到传送京师的紧急报告之后,立即召开御前军事会议研究军事形势,遂决定出兵救援乌孙国。

    此时的大汉帝都——长安,依旧是繁华无比,稠密的人口、密集的市列、兴盛的商业活动、宏大的城市布局......这一切都使得这座城市无愧于当时最大的国际大都市。

    四月十六这日,年仅21虚岁的皇帝刘弗陵正在未央宫大殿之上听取文臣武将的上奏,此时大殿之内弥漫着严肃的氛围,这位杰出的年轻帝王,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高超能力以及技巧,已经使得所有文臣武将深深拜服。

    正端坐于御座之上的皇帝刘弗陵,突然感觉身体一阵极其剧烈的疼痛。

    “啊。”

    皇帝刘弗陵疼得昏了过去,倒在了御座之上。

    此时,满朝的文臣武将顿时惊诧万分,都被吓呆了。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杜延年等大臣赶忙跌跌撞撞地跑向御座。

    “陛下,陛下......”

    “快,快叫太医。”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声嘶力竭地大叫道。

    于是,赶紧把皇帝刘弗陵抬到了龙床之上。年仅15虚岁的上官皇后得报之后,赶紧来看望躺在龙床之上的皇帝。

    望着龙床之上这位自己的丈夫,上官皇后顷刻之间泪流满面。

    “陛下,陛下,快醒醒啊,陛下......”

    所有的太医到达之后,大家立刻就诊。然而,一个不好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太医无奈痛苦地摇了摇头。

    “各位太医,陛下现在怎么样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心急如焚地问道。

    “回皇后、大司马大将军,陛下如今命悬一线,脉搏微弱,气息游离于鬼门关之间,我等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众多太医跪伏在地,无奈地说道。

    “啊!”上官皇后顿时就吓得晕了过去,于是众位太医赶紧抢救。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一听此言,顿感五雷轰顶,这么会这样,陛下才这么年轻。

    “不可以,你们必须把陛下就过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咆哮道,眼神之中满是泪光。

    这是这位谦恭有礼、谨言慎行了几十年的老臣第一次如此发火,哪怕是当年面对着上官桀、桑弘羊党羽,他也没有如此发过火。

    皇帝是先皇所钦定的继承人,自己受先皇重托辅佐陛下,如今陛下竟然如此,自己日后入土如何向先皇交代。

    “回大司马大将军,不是我等不救,确实是无力回天了。就算是杀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呀。”众位太医说道。

    “大司马大将军,既然已经如此,就是把太医们全部杀了,也于事无补呀。”杜延年在一旁劝说道。

    此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才稍微冷静了下来。

    夜幕降临了,此时皇帝刘弗陵的寝宫内外,满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文臣武将、王侯贵族、后宫妃嫔、太医、太监宫娥等等,这必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一夜,显得极其安静,所有的人不敢说一句话,有的只是不时的哭泣声。

    跪在龙床之前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双眼噙着泪水,不出一声。

    时间一刻一刻地过去了,躺在龙床之上的皇帝刘弗陵还是没有一丝的动静,然而气息和脉搏却越发微弱无力了。

    金鸡报晓,黎明已到。

    就在曙光初现的那一刻,皇帝刘弗陵便彻底没有了脉搏、气息,心脏彻底停止跳动。

    “陛下,陛下,陛下......”所有的人无不跪伏在地,哀嚎不已。

    四月十七,这必定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日子,大汉帝国的英明领袖,一代睿智帝王刘弗陵就此驾崩,年仅21虚岁。这是一个令人无比痛心的情况,他不该这么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上天若是假以时日,他本可以建立更加宏伟的历史功勋。

    即便如此,自从“盐铁会议”8年以来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已经足以奠定其一代明君的历史地位。

    其在大汉帝国国势下颓的历史关键节点,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颓为升,令人啧啧称奇!

    其开启“昭宣中兴”的恢宏历史功业,必定灿烂于青史万年!他短暂而极富传奇的一生,必定流芳后世千秋。

    之后,朝廷议定谥号为“昭”,取“圣闻周达”之意,史称“汉昭帝”,葬入“平陵”。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刘弗陵驾崩之后,皇位就顿时出现了空缺。此时,一方面,皇帝刘弗陵没有现成的子嗣;另外一方面,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照指定谁可以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

    于是,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便被提到了政治议程之上。通过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文臣武将的商量,大行皇帝的兄弟一辈的人中,已经没有了合适的人选。那么就只好将考察的目光放到了大行皇帝的子侄一辈的人之中。此时,一个人渐渐被注意到了,他就是——刘贺。

    说起这个刘贺,他乃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儿子,昌邑王刘髆去世后,始元元年刘贺承袭王爵,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朝臣集团考虑到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此时的昌邑王刘贺,没有了强大的外戚集团的支持,毕竟老李家被灭族的灭族,死在匈奴的死在匈奴,干净得很!这是多么好控制的一位主子!

    而不久之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富平侯张安世等朝臣集团就将会体会他们这一聪明举措的政治红利——将其拉下皇位是何等的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另外一方面,先皇武帝后期十分宠爱李夫人,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要不也不至于让李广利以及刘屈氂生出了扶持昌邑王刘髆上位的念头。

    所以,迎接昌邑王刘贺入承皇统,理论上成立,实践上容易。

    然而,由于皇帝刘弗陵的猝然崩殂,没有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朝臣集团以认真考察的时间,所以,至于选择上来的人到底怎样,也就只可以凭借日后的实践来加以检验了。

    于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首的朝臣集团,就以朝廷的名义,迅速征召昌邑王刘贺进入京师。

    六月的皇宫,各种各样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威武雄壮的卫兵有序林立,满朝的文臣武将按班林立。

    身着龙袍的昌邑王刘贺在众人的瞩目下即皇帝位,成为大汉帝国的新皇。然而,他在刚刚即位的这个时候,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没有到太庙谒见太祖高皇帝。

    这虽然只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仪式,毕竟太祖高皇帝都已经驾崩了一百多年了,皇帝刘贺也不能与其对话。

    但是,这是一个不应该也不能忽视的重大的政治环节,这汉室江山可是太祖高皇帝手提三尺剑打下的。老话说得好:吃水还不忘挖井人呢!身为太祖高皇帝的子孙皇帝,怎么可以不去拜谒老祖宗呢?

    这个不好的开头,已经使得皇帝刘贺留给了满朝文武一个极不好的第一印象。然而,这只是开头,更加令大家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哩!

    这位新皇刘贺即位以来的表现,那可真叫一个翻身农奴把歌唱——无恶不作!每一天,满朝的文臣武将都像在看惊悚恐怖片一样,花样不断翻新。

    即位半个月左右,富平侯张安世就主动找到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大司马大将军,陛下即位以来,所作所为,非人君之度。”富平侯张安世痛心疾首地说道。

    “是啊,没有想到陛下竟会是这般模样。”大司马大将军万分感慨地说道。

    “实在不行,请大司马大将军为汉室江山计,行伊尹故事。”富平侯张安世再拜说道。

    “此言需要慎重啊,我们再看一看吧。”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说道。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接下来皇帝刘贺的所作所为,更是令满朝文武大跌眼镜。这下子就彻底激怒了先皇武帝的托孤重臣——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就在刘贺成为皇帝的第二十七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在太庙前召集文臣武将、王侯贵族,并且早已经让富平侯张安世将皇城内外严密布防、全面戒严。

    此时,皇帝刘贺被“请”到太庙前,望着周围异样的目光,他仿佛此时时刻才感受到了一丝的害怕。

    不一会儿,上官太后的车驾也已经到来了。

    随即,大司马大将军在太庙之前,大声宣布道:

    “皇帝无德,暴戾恣睢,不可以承天命、奉宗庙、守丕基、固皇图,兹废除帝位,收回皇帝玺绶,贬为庶人。”

    随即,皇帝刘贺被侍从宫人强制扒去了龙袍,摘下了皇冠,其玺绶也被收回了。顿时,刘贺呆若木鸡。

    就这样,昌邑王刘贺从一名藩王,一夜之间成为了皇帝,难掩内心的狂喜,以至于造孽深重。到底是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如过山车般体验了一把皇帝瘾,就迅速退出了权力舞台。短短的27天,真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史称“汉废帝”。

    最后,好歹也是保住了性命,还有2000户封邑。既然不可以继续做帝主,那就半路出家做个地主!

    所以,最高权位者的没落结局,要不就是人头落地,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要不就是苟延残喘,当个小地主还尚可!还好,刘贺属于后者。说到底也是老刘家的子孙,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也是秉持着少杀慎杀的原则,要是换成了其他人,早就剁了他!

    之后,庶人刘贺被打发回原籍了。昌邑国就此被废,设置山阳郡以代替之,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这可能是他有生之年所做的唯一的贡献了,牺牲了自我,为郡县制范围的扩大立了一次新功!昌邑国原封地的百姓也会感激他的——终于不用再受这个恶魔的折磨了。毕竟刘贺的政治死亡才可以成就百姓的经济新生。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权力是多么大!后世也达成了“有伊霍之志则可,无伊霍之志则篡也”的政治共识。换言之,就是将这一次的废除皇位之举看做是贤臣辅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那么,再一次的皇位空缺将会花落谁家?他又能否汲取前任的教训,变得聪明一些呢?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