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西域之天梦灵图 > 第八十章 干戈再起:西羌烽火燃祁连

第八十章 干戈再起:西羌烽火燃祁连

    且说元康三年的时候,一天深夜,批阅奏章已经困乏的皇帝刘询便回寝殿休息了。

    躺在御床之上,不多时就安然入睡了。过了不久,便进入了一个梦境。

    梦境之中,皇帝刘询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冰封陵之中,面前是一个大型的冰棺,里面似乎还躺着一个人。冰封陵墓之空旷,是其生平所仅见。其晶莹明亮,仿佛幻境一般。正当自己要上前看一看冰棺之中的所躺之人,突然山崩地裂,无数的落石碎块暴雨般倾斜而下。

    “啊!”皇帝刘询尖叫着醒来,满额头的汗珠,浑身的虚汗。

    “陛下,怎么了?是不是做噩梦了?”侍候在殿门外的宫人们急忙跑进来问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缓过神来的皇帝刘询说道,挥手示意宫人们退下。

    随即,皇帝刘询独自穿上了衣服,缓步走到了殿门之外。望着空中皎洁的月亮,回忆起刚刚梦境之中的情景,思索着自己怎么会突然做这样一个离奇怪异的梦。

    次日,皇帝刘询举行朝会听政议事,一切一如往常。就在朝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忽然边关紧急谍报传到了。

    皇帝刘询迅速接过谍报,仔细查看了起来。

    “哼!真是岂有此理!”皇帝刘询将边关谍报重重地摔在地上,生气地说道。

    看了皇帝刘询的这番表现,满殿的文臣武将顿时感觉时态不太妙,但是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惹得皇帝如此不高兴。

    此时,已经75岁高龄的营平侯赵充国上前弯腰缓缓捡起了地上的边关谍报。

    这个赵充国,可是个了不得的宿将,当年跟随过李广利出征过西域,是西征军事集团的名将。他也生擒过匈奴残余势力的西祁王。战功累累,不可尽数列陈,其威望素著。即便是对于皇帝刘询,也是有拥立之功的。

    营平侯赵充国看了边关谍报之上的内容,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好个先零,先皇武帝时期就反叛过,如今又反叛大汉。”皇帝刘询生气地说道,其怒火中烧,实难言表。

    原来,在先皇武帝时期被吊打的先零部落,并没有完完全全被摧毁。他们向西迁徙,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一直记着当年的一箭之仇,立誓必报。

    所以,他们慢慢返回了故地。

    就在元康三年的时候,势力在羌族部落之中首屈一指的先零部落,似乎变得“聪明”一些了,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伟大道理。

    先零部落基于自己要报复汉朝的基本战略方针,想要尽可能裹挟一些可资利用的势力,毕竟单打独斗风险太高了。

    所以,在羌族部落间向来趾高气扬、颐指气使的他们,竟然纡尊降贵地交好周围的众多的部落。

    看来他们也是懂得自己如今有求于人,必须就得把身段放低一些。

    不但如此,众多的羌人部落基于先零部落给他们画下的大饼,把枪口一致对准了假想敌——大汉。

    有时候,不得不说政治忽悠也是一种能力。阴谋操纵者把他们忽悠到自己的一边,以便把他们变成实现自己野心和利益的炮灰!以便铺平自己的利益之路。

    先零部落与他们实现了政治和解——尽释前嫌,这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度,大方到令人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难道就不想一想吗?

    而他们则达成了政治共识——进攻大汉。难怪皇帝刘询如此气不打一处来了。

    “诸位臣工,有何见解?”皇帝刘询认真地问道。

    “回禀陛下,羌人之患,以前之所以可控,主要在于其内部自相残杀,所以朝廷高枕无忧;近些年,先零部落怀不臣之心,勾结其余部落、甚至是匈奴残余势力,如此则为害不浅,不得不防啊。”营平侯赵充国认真地回应道。

    “赵爱卿所言甚是。”皇帝刘询赞赏着说道。

    于是,皇帝刘询开始暗中进行一些军事方面的准备,以便对于可能突然恶化的局势作出快速精准的军事反应。

    不久,小月氏的首领狼何果奉先零部落之命令,联系了匈奴残余势力,妄图共同斩断丝绸之路,彻底断绝大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不得不说,可以看见这一点,也可以算是有些眼界了。但是,志大才疏永远是逆贼改不了的“政治幼稚病”。

    而小月氏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毕竟他们居住在羌人的地盘上。长久以来,其自身也饱受寄人篱下的酸楚。先零部落既然已经发出了命令,他们那点儿人马又怎敢违逆先零部落的意思,只能是照着做!这不是他们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他们要不要活着的问题。他们只要敢说一个不字,就要面对先零部落的刀兵相加。先零部落让他们向东,小月氏又怎敢向西。

    军情传送京师长安之后,营平侯赵充国立刻面见皇帝刘询,奏陈军事建议——固边防、用离间、探情报。

    至于神爵元年,大汉派遣义渠安国出使先零部落。面对着先零部落的不断的挑衅以及不尽的侮辱,义渠安国忍无可忍,遂以谋逆之罪斩杀二三十人。义渠安国的没忍住,顿时中计。

    于是,先零部落以此为借口,迅速起兵并且联合其他的部落进攻大汉边境。义渠安国率领的3000人左右的军队未能打过早有准备的敌军,被迫退守。

    朝廷闻报后,皇帝刘询迅速让博阳侯丙吉前去咨询营平侯赵充国谁可为将。

    没有想到营平侯赵充国的回答是自己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皇帝刘询大惊,于是亲自前去营平侯赵充国的府邸。

    “老将军,如今西羌烽火燃祁连,选将平乱,国家大计,不可儿戏呀。”皇帝刘询严肃地说道。

    “回禀陛下,微臣绝无虚言。老将廉颇尚不觉得自己老,微臣又岂肯落后。”营平侯赵充国自信地回应道。

    “那么老将军希望带多少兵马?”

    “微臣先亲赴前线,再行上报。”营平侯赵充国坚定地说道。

    “那么,西陲的安宁,就要拜托老将军了。”皇帝刘询语重心长地说道。

    “请陛下高枕,微臣定不负圣望。”营平侯赵充国笑着回应道。

    望着眼前这位76岁的老将军,年仅31虚岁的皇帝刘询十分欣慰,老人家这么大年岁了,还不辞劳苦,效忠汉室。

    营平侯赵充国快速赶到前线。考察完敌情之后,就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他在湟水边只是紧闭营寨。他的战略意图,一是要损耗以先零部落为首的敌军士气,以便时机成熟一击而中,二是要在此期间秘密分化瓦解他们之间的脆弱的联盟。而愚蠢至极的先零部落,竟然认为营平侯赵充国惧怕他们,所以才龟缩不出,不敢与他们交战。

    但是,酒泉太守辛武贤不明白营平侯赵充国的意图,上奏朝廷,意欲快速决战,早奏凯歌。他的这个建议也没有问题,动用大军快速解决确实不是问题,但是损耗必定不小。在军事成本与收益的计算方面,酒泉太守辛武贤明显稍逊一筹。

    面对着营平侯赵充国的陈情上奏,思量再三的皇帝刘询,最终选择坚定支持营平侯赵充国。毕竟自己既然选择他负责平叛事宜,就要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刘询的理解以及支持,为营平侯赵充国的平叛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为了以最小的损耗收获最大的战果,营平侯赵充国顶住各方面压力,坚持办好自己的事——屯田,以达到农战合一、建立长治久安之局势。之后,朝廷里越来越多的文臣武将转而支持营平侯赵充国。

    同年冬天,皇帝刘询命令许延寿、辛武贤等发兵西羌,斩首万余人。

    营平侯赵充国也率领所部大破先零部落,俘虏五六千人。

    到了神爵二年,众多的羌人部落终于认清真相,他们不能再继续被心怀不轨的先零部落忽悠下去了,于是袭杀先零部落的首领,向大汉献降。

    皇帝刘询得报大喜,下诏既往不咎。朝廷于是设置金城属国,对于投降的羌人进行妥善的安置。

    西羌之乱遂告结束!

    所以,在连接西域与大汉的丝绸之路面临被切断的历史性关头,年龄已经达到了76岁的营平侯赵充国,以舍我其谁的伟大责任担当,勇担重任,负重前行。最终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政治战果——荡平西羌之乱,安定西陲,保证了大汉与西域之间丝绸之路的畅通。其功在社稷,名显千秋!

    皇帝刘询以及营平侯赵充国这对君臣,在极其重大的历史性时刻,相互信任,联袂携手,为汉室江山的长治久安以及国运隆盛作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一个无比伟大的上天注定的历史大梦即将实现,他们都是追梦人!

    欲知后事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