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殊墨阁的少主 > 第30章 觉古的自述①

第30章 觉古的自述①

    在灵明寺的方丈卧室废墟中,僧人们挖掘出了一本书册,方丈担心自己年老后容易忘事,于是将自己的过去记录在册。而如今方丈已身亡,日记上的禁制亦已消散,僧人们得以一窥方丈过往。书册上写道:

    “吾年轻时,家财万贯,挥金如土,长期沉迷于酒池肉林之中。直到家族惨遭飞来横祸,孑然一身。欲败入灵明寺求得一夕安稳,于是费力走过九千九百八十一级台阶终入灵明寺。通明大师见吾有佛缘,便收吾为徒。那些年,吾在寺内勤勤恳恳攻读佛法,也只为留在寺内吃得一口饱饭,因而常年不通佛理。”

    这一段讲的是觉古方丈早年在寺中的经历,灵明寺僧人们原觉得方丈是圣僧转世,天生便懂佛法,看了书中的内容才知道,觉古方丈的过去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光辉璀璨,反而满是淤泥。

    “后来,我随师父下山去某处山镇布施米粥,但出人意料的是,那处山镇正处于饥荒。我们带来的米粥仅仅只供三十余人糊口,剩下的一百多户人家连一粒米都剩不到。多掺些水——师父是如此说的。但即便是将米粥变作了米汤,仍是有些人喝不到。我们就连身上自带的干粮都送出去了,也还是不够。看着那些饥寒交迫的人,我似乎看见了过去的自己。那时,我意识到了,佛可以帮助他人。于是我便潜心学佛,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天下人弭平一切苦难。”

    佛真的可以帮到别人吗?在座的僧人各有各的理解,因为即便每日为天下穷苦之人布施,世间受苦受难之人仍是不见减少。而他们这些佛门子弟,也是各有各的苦难,佛似乎并没有救到任何人。而信念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

    “佛不救,你不救,我来救——在那日的早会上,师兄觉心带着一批邪道中人来到寺中,希望灵明寺能够收留他们。但通明师父回绝了他,并让武僧们驱离那些邪道中人离开。于是觉心大师怒吼着,带着那些人离开了灵明寺,就此一去不回。离去时,我远远地瞥见了那些人的身影。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佝偻驼背,俨然一副穷苦人家。若说是邪道中人伪装,那伪装未免太过完美。于是我问师父,他们真的是邪道中人吗?为何不救下他们?师父却说:若我救下他们,我便救不下你们。只是那时我尚未了解何为正道、何为邪道,所以无法理解师父话中之意。”

    正邪之分难辨,世人皆知这个道理。而在数百年前,觉古方丈正年轻的那个时代,正道嚣张跋扈、鱼肉乡里,因不满他们的暴行而举起反抗大旗成为邪道之人数之不尽。不过后来,正道联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真正扛起了正义的大旗,与邪道握手言和,共诛魔祸。才有了如今较为安定的社会局势。

    “吾元婴境时,为了探明觉心师兄离去的真相,背离灵明寺数十年,下山入红尘人间,与流民为伍,混迹于青楼之中,扮作乞丐讨饭生活。然而越是深陷红尘,越是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佛法的无用。与刽子手谈论佛理可使其放下手中屠刀?不能;与老鸨讲经论道可为妓女们赎身?亦不能;在病患的床头念经说法可让其痊愈……我真是个白痴。”

    觉古在那时起,便有了还俗的想法。他越是希望自己能够拯救他人,越是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痛苦;他越是希望能用佛法洗涤尘世间的哀伤与悲凉,便越是觉得佛法轻薄如纸。

    “我开始仰慕那些江湖人士,他们快意恩仇,不懂什么因果报应,只知道有人作恶便该殴打他几顿;州官办事不利,那即便揍不了他,也要在他脸上吐口痰。或许,那样的生活会比较轻松吧。只可惜,万事不尽人愿,通明师父他圆寂了,他最后指明要让我接手灵明寺的方丈之位。为什么?我还俗请愿书都写好了,偏偏在这种时候……但我没有勇气拒绝,因为他是我的师父,背叛自己的第二个父亲,我做不到。”

    最后,觉古成为了灵明寺的方丈。而当时的寺内众人皆不服他,认为他在寺外奢淫无度,败坏佛门声望。但他是通明大师指明的继承人,所以他们就算有亿万个不服,也要吞在肚里。在那之后,觉古决心为了佛门的利益而行动,藏起自己的本心,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一代高僧。直到游云渺闯上了山。

    “听说进了佛门就有饭吃,这是真的吗?”

    游云渺年纪轻轻地便通过了九千九百八十一级台阶,但他那时戾气太重,杀意太过旺盛,当时的觉古认为留下他百害而无一利,但寺内的门规却又指明,走过那些台阶登上山门的人就可以呆在寺内。规矩与情理的冲突之下,觉古选择了遵守规矩,让他留了下来,却不接受他拜自己为师,游云渺表示无所谓,毕竟他来这里也只是混口饭吃的。

    “回想起来,自己当年登上灵明寺,也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哈哈,可谓是风水轮流转啊。或许,当年通明师父他收我为徒时,也是这样的的想法吧。”

    游云渺入寺后,习武时杀气过重,仿佛就是眼前的木桩杀了他全村一样,每一棍打下去都是致命的一击,这让每日与他陪练的僧人们很是担心,生怕他哪一天会发癫把自己打死。

    “不过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游云渺是一个温柔的孩子,打坏了木桩之后会向木匠师傅赔礼道歉,然后自己拿木头来做一个木桩。但因为自己做的木桩实在不禁打,所以他向木匠师傅请教了些木工技术,自己做了些牢实的木桩。久而久之,大家也都接受了他。”

    觉古方丈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每一笔都饱含着回忆的重量,足以见得,与游云渺的相遇深深地改变了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