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XJ游记:塔什库尔干(二)

XJ游记:塔什库尔干(二)

    一到塔什库尔干,就迫不及待去大街和广场上看看。广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空旷。

    一侧是山——确切地说四面都是山,只不过另外三面离得比较远——长着乌秃秃的样貌,几十层楼高的信号塔在它们的面前显得又细又小。

    客栈的老板说,这是雪山的“本色”,当它出现在地平线时,是天空赋予了它精彩的蓝,事实上离近了都是这种黑不溜秋的样子。嗯,传说中只可远观的“距离美”。

    每次来到塔县,我都会观察一下这里的山,每次它们都不太一样。尤其房后这几座,山头上常年顶着一团白纱,(我猜那里应该)非常漂亮,但更多的时候它们都被浓密的云团包裹住,根本看不到山尖,也分辨不出到底有多高,离天有多远。

    据说冬天的时候整座山都是雪白的,可惜见过的人不多,因为一下雪这地方就会迅速封路。

    这片广场位于塔县城中心地带,再一次去的时候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垒起了一扇“帕米尔旅游区”的壁墙,才察觉到原来这座广场也在一点一点地起着变化。大吊车藏在房子后面,时不时修筑点儿什么——虽然修了也不太看得出来。

    这里到处都是“闲着”的空地,小树苗恨不得隔10米栽种一棵,天大地大任由驰骋。

    虽然面积巨大,但是规划得井井有条,仿佛一个服务区那么有板有眼:

    一侧是一排不间断的二层土黄色小楼,话说这个楼的颜色就很“KS”。楼前的停车位划线整整齐齐。这里的车大体分为两种:第一,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的车。第二:新Q牌号的皮卡车。高原上的物资就是这样一趟一趟运上来,所以这里的物价其实并不便宜。

    就像之前去XZ旅行,发现LS的东西什么什么都贵,因为高原物产实在有限。

    在并不算久远的前几十年,塔吉克族还以种植青稞、豌豆等作物或游牧为生,所以很多我们在内地司空见惯的带有精致软包装的那些东西,到了这里就变成了“舶来品”。

    但这里也有一些真正野生的、实用价值比较高特产——比如黑枸杞。

    在塔县旅行经常感慨的事情就是:什么什么都新鲜,但也有挺多无奈:农人辛辛苦苦忙活一季,收入还是相对微薄的,真正发财的是中间商。资本雄厚的企业或个人将这些原生态的物品大批量收购之后,放到流水线上一包装,转手就可以翻倍卖出大钱。

    自产自销需要有高水准的配套支持,这对于边陲人民来说太遥远了。毕竟就连种植苜蓿、棉花这样“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这片土地上都还没有扎根太久。

    中原人民的嗅觉从来都是灵敏的。

    每到秋天的时候,塔县城里会出现一批从内地过来“收货”的人,以豫、蜀等地的口音居多。他们将高原上的特产进行简单的包装,在朋友圈里售卖。还有一些人干脆就长居在了这里——包括卖玉石的巴基斯坦朋友——开个小店,做点儿闲散买卖、倒腾倒腾“花花草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叫“两色金鸡菊”的东西,一个河南大姐在石头城下摆摊的时候我顺手拍下了它。大姐说这种花只能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存活,所以营养丰富,即便只是简单泡水喝,也足以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是和天山雪莲一样的名贵药材”。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塔什库尔干曾经有着驼马如梭的过往。《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所记录的“朅盘陀国”在此地有过长达600年的存在。所以这座城市的很多宝贝都要深挖才可以获得。它古老而久远的文化根深蒂固,更潜藏着很多宝藏级别的文化艺术。比如说:

    塔吉克族的舞蹈非常有意思,永远都是两个人一起跳。而且他们的臂膀永远呈现舒展的状态,胳膊就没有放下来的时候。

    这一家的年轻人告诉我说,这是有关“鹰”的舞蹈,臂膀张开就是“飞翔”。因为鹰是塔吉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这也是塔县的县城中遍布与鹰有关的风景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