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中孚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兜兜转转,师傅终于领着王棣与何祥来了何家巷子。

    巷子南就是几扇高门,石狮镇在两侧。匾上仅写了“何府”两个大字。门前有数个小厮或蹲或倚,闲聊着。

    何祥刚见到这何府,竟撒腿就跑。亏王棣跑得更快,三步追上他,单手把这小儿提了回来,丢到那几个小厮面前。

    “这是哪来的道士小儿...”

    蹲着的小厮哑了嗓子,细细瞧过在地上抱闹缩头的何祥,转而朝张老道抱拳:

    “老道长稍等,容小人进去通报一番。”

    何祥看情况不妙,两下蹦起身跳到王棣大腿边抱住,喊道:

    “哥哥绕了小弟吧,这何府不是小弟能待的地方。”

    王棣深吸口气,不明所以地问道:

    “这不是你家府邸吗?怎的如此惧怕?”

    何祥闻言挣扎起来,红了眼道:

    “没了阿父,我留在这儿,肯定要被害死。”

    这话让王棣更加不解,想这里若是什么龙潭虎穴,那何东家还送他来做什么?必是何祥小儿每日喜耍无赖,被府中人治了,因此心底不快罢了。

    正此时,那何府东角侧门里走出两个模样周正的妇人。算是一老一少,俱是珠翠围绕,端的雍容气度。

    那个面上年轻的,约有二十来岁。见了何祥,便几步扑来,把他搂到怀里,喊道:

    “我可怜的儿。”

    另外的老的不作声色,只叫个丫鬟扶着走到张老道边,给他鞠个万福。

    “不知道长尊姓?”

    “老道姓张,我这小徒姓王。”

    这老妇见何祥身体完好,念及外头大灾,兵匪横行。她心头急切何景禄安危,却还是不慌不忙道:

    “妾身姓徐,敢问张道长如何把小儿送了来?”

    王棣看这妇人能有三十来岁,鬓上却抽了几缕白发。

    张老道自是摇头,抱拳说:

    “这是那何东家,在邩城被大军围时把他小儿托付与贫道,让送来汴阳何府。”

    这妇人听完更皱紧眉头,她如何不知何景禄现在生死难料,但这老道长想来是不晓得的,便接着缓声说:

    “妾身算是这何府当今管事的,愿请老道长与小哥儿进去歇息,吃些茶水。”

    张老道没有想法,就望向他徒儿,见王棣是轻轻摇头,老道便回说:

    “谢过夫人美意,但我师徒俩还有着急的物什未拿,实难奉命。”

    徐夫人也不拖延,颔首表示知晓后,手一招,旁边就有早侯着的小仆呈了百两银子递上。

    “既如此,当是给道长些茶水钱。今后小哥儿也可常来顽顽。”

    王棣无不点头应承。他师傅也不推诿,接过银子就领着王棣离开。

    何祥被他亲母搂在怀里,与其一同抽泣。

    他眼里望着王棣与张老道走远,心里像是被突然割了一块,不安稳。

    当他再抬头瞥时,却瞧见何夫人侧目看他,忙哆嗦着埋到她母亲怀里。

    不多时,张老道带着王棣来到那高头巷,看里面多有闲汉出入,脂粉气不少。

    原来是开了家妓馆。

    张老道拦了个素白袍子的,是个儒生模样。

    这儒生见有老道士拦路,顿感不妙,低头弯腰一跨,从旁边溜走了,跌跌撞撞还在路上摔了一跤。周围出来的其他汉子也大都穿着长衫,见了老道,惊骇下也慌忙逃跑。

    王棣惊奇地看他们慌不择路的模样,想这出了妓馆遇道士是有什么避讳?还是心虚至此,这么慌张。

    张老道也无言,拉着王棣走进巷子。那妓馆貌不惊人,普普通通的木门窗扇,匾额也无,门前倒有两盆花草。

    等两人走到门前,却正有个金银头面的鸨母站在门后,发髻高挽,摇着翠色团扇。她虽年近四十,但徐娘半老,自有风韵。

    这是已经瞧过二人多时,只见她向王棣翘了指头:

    “这小哥儿俊俏,倒是能进,您这老人儿就别了吧。小哥儿进前倒不需把一身道袍子脱了,人家看了小哥儿也难误认是官家查人的。”

    她讲完后侧目看过两个道士,把团扇斜着半捂在半露的胸前摇曳,雪白一片晃得人眼直。

    谁知这老道并未瞅她胸口,而是规矩地抱拳问:

    “烦小姐告知,这马家大院在何处?”

    这鸨母瞥着细眉,上下再看过张老道,也不言语,用扇子遥遥指去。是巷子后头的一户人家,老道告声谢,就带着徒弟离开了。

    后面的老鸨在门后侧出半身望着,王棣自然感觉背后不适,回头看她时她也不缩回去,而是直目望向王棣。

    这可让王棣浑身都不自在,匆匆窜到师傅前面走。

    老道莞尔,跟随徒弟走到那大院,叩了三下门。

    里面是个佝偻的老头,先开了门缝,探眼认过。见是一大一小两个道士,便把二人迎进去。

    那老鸨一直看到两人进了门,才扇着团扇缩回头。

    里面是个二进的院子,可能是因为老人本就当了半生仆从的缘故,这里没有仆人。

    垂花门外,老人头发花白,年虽半百,形貌却犹如古稀。他一身宽大灰袍,胡须泛白,嗓子嘶哑,慢慢道:

    “不知两位,所为何事?”

    王棣从胸口夹层里掏出那张纸条,递给他:

    “小子王棣,家师姓张。方前在邩城有兵匪将进,那何东家托家师送他小儿何祥进京,现已送至,来索报酬。”

    老人听闻后,心底思量几下,又上下打量两人几番,觉得无误,便抱拳说:

    “小老儿姓马,几年前得恩主赏赐,给了这院子,也顺带帮恩主看看几分黄白事物。”

    马老仆讲完就背过去,单手负在身后,打开垂花门,往那藏金的树挪步,边走边道:

    “这字条上,是恩主的字迹。从前呢,也无第三人知晓,因此小老儿信二位道长。”

    他走至树下,脚踩踩,和跟过来的王棣道:

    “这黄金就在下面,老仆年迈,恕不能亲手奉上。”

    王棣知他是半分的不快,半分的为难。但左右望了,还是问道:

    “您在这没个人照看?”

    马老仆僵硬地摇头:

    “算是,没钱雇人。”

    那便没办法了,不小的宅子里居然只有马老仆一人居住,也不知会不会生活有难处。

    王棣没再指望眼前的老头能给什么人力上的帮助,于是撸了袖子,再问这白发佝偻的老头:

    “可有稿子铲子等物?”

    这物什确实是有,马老仆慢悠悠从东厢房里给他拿了个铲子,随后进房休息。张老道则饶有兴致地站在一边,看徒弟一铲铲挖上去,当是熬炼身体。

    铲挖泥土的声音不断,这“唰唰”声对马老仆来说与助眠没什么两样。他躺在堂中的摇椅上,跟着声音微微晃动身体。

    过了两刻,马老仆猝然惊醒,就吃力地站起身,出房看了看。门口的小郎君面上无汗,只是气息稍有不稳,而最让人不可置信的,是树下铁箱已经有了眉头。

    他下意识看了看天色,还是如刚刚进来的时候无二,又疑惑地问张老道:

    “老道长,可知道这过了多少时间?”

    张老道掐指算算,给他一个答案:

    “刚好两刻了。”

    马老仆顿时惊得合不拢嘴,靠到王棣身边,又睁大眼瞅着王棣挖土。他不敢信,这世上哪有十来岁的小童能用两炷香时间挖半米的土?

    他颤巍巍叹说:

    “小哥儿,小哥儿是,天生神力啊!”

    张老道笑而不语,王棣也装模作样在额上抹一把,继续挖起来。

    又有半炷香的时间,这箱子已经完全露出来,王棣便一脚踩进去,双手把箱子抱上来,但也同时抹得满身脏土。

    马老仆单负着手,像是见了奇珍异兽,围王棣走了一圈,并左右捏捏王棣的胳膊,喃喃道:

    “我二十多载前,都没这般气力。你这小道士,莫非是真有什么神通?”

    王棣拍拍尘土,没回老仆的话。他早想看看黄金是个什么样,因为邓先生曾和他说过,这东西只要小小一块就能抵全村半年的收成。铁箱被他猛得掀开。

    箱子里面黄澄澄的一片,也没什么光照它,但就是让人觉得耀眼。块块金条犹如良谷好稻,散发着阵阵香气。

    马老仆也一时移不开眼,上面毕竟浮现那娇妻美宅成群。可不多会他就暗自垂气,移了脚步。

    王棣却觉得没趣,这玩意儿不过是黄了些的石头,远没有书里写的那样金光刺眼。就和方才穿黄褂子的人一样,莫非黄了点就贵吗?

    他便合上铁箱,用铲子几下把树边的土推平后,将铲子靠在树边。

    马老仆默默把王棣丢到树旁的铲子捡起,走到东厢房丢进去。随后独自回去正屋里。他开门时不知想到什么还是偶有所感,忽然停住,转脸和后面的王棣两人说道:

    “老道长和小哥儿也可在这住下,不收你们租子。”

    张老道没什么意见,再望着他徒弟,王棣没曾想过住所的事,但现在也是个好时机,院子看起来也还不错。

    他犹豫一小下,回道:

    “谢过马老爷子好意,小子和师傅便暂时叨扰了。”

    听到王棣的回应,马老仆那年迈的身体里振出不少气力,居然背着手走到西厢房去,打开了门:

    “让老仆给您收拾收拾。”

    “不劳老爷子费心,您恩慈收留则个,再做这等活计,小子心里实在难安。”

    王棣边笑边推扶,把马老仆请进他正房里,才松了口气。随后又想起院里的黄金,便请示他师傅:

    “师傅,这金子放在何处?”

    张老道毫不在意,和徒儿摆摆手,朝那厢房走去:

    “棣儿随意放在何处,这些俗物到你筑基时便无甚用处了。”

    王棣挠挠头,灵力涌动,用双手把箱子抬到对面的东厢房前。推开门,里面也是杂货堆一样的地方,东西乱却少。这箱子就被王棣顺手放到了厢房一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