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内廷现状

    看见孙昇一脸沮丧的样子,朱一钧心里早有预料,知母莫若子,这一世的生母也是聪明绝顶的女人。

    “都交代了?”朱一钧头也不抬,继续在明亮的烛光下翻看各类制度。

    “太子爷,都说了。”孙昇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

    “钱还在不。”

    “太子爷还在,一分没少。”

    “咦?你没给么。”

    “给了,娘娘没收。”

    啧啧,看来不会这么轻易应付过去了。

    朱一钧干脆继续把注意力投入到桌上的典籍中。

    愈研究,朱一钧愈震惊于明代内廷的庞大。

    ……

    现如今内廷二十四衙门,司礼监是当之无愧的天字第一号衙门。

    但在明朝早期,最为重要的衙门却是内使监。

    内使监,后来内宫监的前身,设立于太祖皇帝还是吴王的年代,职权有四,其一预宫廷礼仪、其二提督宫殿造作、其三掌管内外文书移送、其四任升选差遣。

    朱一钧非常好奇,在太祖皇帝治下,为什么会有这么狂拽酷炫的机构存在,其离谱程度,不亚于现代公司里的会计兼出纳、业务兼风控。

    从这四个职权平平无奇的描述上,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个衙门的恐怖。

    一、内外礼仪,包括天子元服、祭祀天地、册封后妃、接见藩王、藩使、太庙荐新等礼仪。

    二、宫殿造作,工程向来是肥缺,明朝前期更是宫殿集中营造的关键时刻。

    三、内外文移,内廷与外廷之间沟通的唯一渠道。

    四、升选差遣,这个无须多言。

    换句话讲,内使监在明朝前期中“掌应办内府全面事务”,换句话讲,内使监在内廷履行主持全面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内廷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各项事务有序推进。

    俗话讲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随着内廷的扩张,体系愈发庞大,效率愈发低下,朱元璋在执政末期剥离了内宫监的部分职能,设立了内司正来专门对内廷监管,后来进一步吸收不同部门的职权,发展为后来天下闻名的司礼监。

    “任何一个机构发展到后期,必然由业务导向转变为风控检查导向。”

    朱一钧前世在金融机构摸爬滚打多年,只体会到一句真理,风控合规才是爷爷……

    包括司礼监在内,内廷各类衙门可以分为监、司、局、门、库、杂六类。

    直接为天子服务的,被称为监或司,职掌御马、御用、供奉、纪事、内正、典礼纪察、兵仗、绳顽等亲近要务,共有十二监四司,进一步细分,值得一提的是宝钞司这个显要的衙门现在负责制作御用粗细草纸……钞法败坏,宝钞用来擦屁股估计都有人嫌弃。

    局与库则主要负责生产和存储。

    二十四衙门中共有八局,包括兵仗、银作、浣衣、巾帽、织染、针工、酒醋面和司苑(蔬菜瓜果)局,这些局都是直属皇宫的生产服务性部门,职掌非常稳定。

    朱元璋秉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为防止后世子孙扰民,要求皇宫一应吃穿用度尽可能自己生产,最后明代皇宫简直变成了一个超大号的工厂。

    有生产便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存储,皇城内不仅有各式司、监、局,还有广盈、广惠、广积等库,库的管理体制更为复杂,发展到现在,内库和外库之间已经没有了泾渭分明的区别,朝廷与宫廷之间也是一笔笔的烂账。

    ……

    放下书,朱一钧揉了揉心,闭目养神。

    在大致梳理了内廷的沿革与职掌之后,他在思考到底该如何调理这个庞大而又臃肿的内廷。

    作为现如今的大明太子,首先要对内廷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客观上来说,到如今已经运行了两百余年的内廷,是一个体系上完备自洽的机构。它可以尽善尽美地服务明朝皇室,提供皇室所需要的各项合理用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行政策之前务必思虑周全,冒然改革必然会破坏原本健康运行的机制。

    况且,目前的内廷已经与外朝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二者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一方面,内廷所需物料的征派、采办,近乎完全依赖于地方基层政府的收储、差解。上到粮食、丝绸、木炭等大宗物料、下至芝麻、绿豆、茶叶,内廷的运转完全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配合,文臣口中常常念叨的以天下奉一人,倒也完全没有说错,离开了地方官僚的配合,皇帝真就只能要饭了。

    另一方面,这一制度发展到现在,内廷所征收的物料已不仅仅是满足内廷所需,同时也在支撑着外朝的运转,现在的宫廷财政已经与国家政治、财政、货币乃至基层社会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现在的内廷,已经丧失了皇室直属机构的独立性,内阁甚至具有推荐任命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力,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尤其是对于矢志改革、锐意进取的朱一钧来说,如果没有绝对独立的权力,纵然脑海中有万般构想,也只能沦为空谈。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当皇帝更不能这么窝囊。

    要想掌握权力,必先掌控财权。

    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组织或个人,可以做到经济不独立而人格独立。

    所谓财权,也不是单指狭义上的金银珠宝,而是广义上的财权,是对维持社会体系健康持续运转物质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事实上明朝后期执政者已经在面临银子收的上来却花不下去的困境了,泰昌、天启二帝,在登基之初将万历搜刮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几千万两白银流水一般的用了出去,结果连个水花都没听到。甚至到了崇祯时期,银子是既收不上来、又花不下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明朝走向灭亡……

    倒果为因,以终为始。

    在朱一钧的构想里,未来由自己直接掌控的内廷,必须建立起支撑国民经济命脉的农业、矿业、工业复合体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