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皇企构想

    后世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体系的路线很多,走通了的路线大致只有两种。

    这两种路线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要直接掌控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跨部门的联合经营、进而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施加巨大影响。

    从表现形式来看,可以是以某一个强力组织为核心节点,上下游联合几十个甚至数百个农业、矿业、工业、贸易、银行、保险、运输企业……以后世某国为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财团。

    经过这些=日子的了解,朱一钧完全没有对明朝现有体系修修补补的打算,与其做一位裱糊匠,不如干脆另起炉灶,直接为明朝建立起一个外循环系统。

    幸运的是,他是带着外挂穿越来的。

    这个系统基石已经具备,那就是脑海中的神鼎投影!

    神鼎的作用是改良小麦种子,改良后收获的粮食,晒干后三千斤上下。

    后世分蘖力比较强的小麦种子,在正常播种时期内播种量18-22斤,分蘖能力较弱的小麦种子,亩播种量应在25-30斤之间,考虑到明朝与后世在亩制与斤制之间的换算,加之仙鼎对种子的改良,大概现在每亩需要种子十到十五斤左右,产出放大倍数在二十倍到三十倍之间。

    朱一钧一开始有点对这个数值不以为意,甚至认为这个产量配不上神谷的身份。

    因为后世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实验田可以达到两千斤以上、红薯的亩产可达六千斤以上,换算成明制也有五千多斤,产量远远超过改良后的小麦。

    但他不知道,红薯、土豆这种根茎类的食物特性与小麦、水稻种子类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没有化肥的支持下,亩产干重三千明制斤的小麦,已经非常恐怖了……

    至于如何发挥出粮种的优势,

    朱一钧不打算再搞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听起来像是一个褒义词,事实上这只是一种极度内卷体现。

    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向地要粮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悲哀。

    既然有了优质粮种,而且不依赖土地肥沃程度、不需要浇水、施肥、除草、也不需要防病虫害,朱一钧打算直接复制乌东平原、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农庄模式,他在前世就对这种农庄模式眼馋了很久。

    二十五至三十倍的投入产出比,再叠加神谷特性可以节省人力,完全可以媲美后世某国一人供养一百五十人的悬殊比例。

    在朱一钧的设想中,大明外循环体系的底层架构,以粮食为基础。围绕粮食发展畜牧、养殖、果蔬、林业,这一底层板块只需要在某地建立几个卫所,该板块的产出就可以满足未来产业链上下游几十万脱产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农业基础上,发展基础工业,包括采煤、炼焦、冶铁、酸碱……

    即使只能建成非常原始、非常初级的工业体系,也能够为朱一钧改造大明提供极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且由于改良麦种的权限掌握在自己手中,改良后无法留种,即使留种也只能作为普通的粮种,因此朱一钧可以通过控制粮种,来保证对外循环体系的掌控。

    分析了现状、确立了目标,之后就要确定达成目标的路线。

    “孙昇,把窗边那摞条陈递给我。”

    “好嘞,太子爷。”

    重新回顾这些条陈的总纲。

    十二监、四司、八局。

    内廷也是社会,天造地设,自然分为上等、中等、下等。

    进一步细分,内廷中万余名宦官也分为顶层宦官、天家近侍、部门管理者、基层的火者长随、附属工匠衙役。

    顶层宦官、天家近侍、各监、司、局的管理者,都是年长老成的太监,已在熟悉的领域深耕多年,是现阶段朱一钧不可触碰的话题,纵然身为太子,最好也要与顶层宦官保持一定的分寸感。

    基层的火者、长随,待遇最差、人数最多,长期受到上级宦官、宗亲贵胄的压迫,是朱一钧未来改革依赖和团结的对象。另一方面,内廷基层的火者、长随,在面对宫外广大贫苦百姓时,却又会表现出压迫反动的一面,具有两面性,在团结的同时必须时刻加以改造。

    除了宦官中各个职级地位上的不同,内廷中不同部门之间也有着尊卑的不同。

    朱一钧重新审视了一下各司的职掌。

    十二监占据了内廷食物链的顶端,与天子关系密切,不可轻动,也是内廷中的清要衙门,人数相对较少,四司为天子贴身服务,地位略低于监,是可以拉拢的对象。朱一钧对十二监、四司完全不感兴趣。

    八局则是完完全全的生产部门,尤其是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酒醋面各局,这些衙门拥有人数最多的火者、长随、仆役、匠人,是他们生产了物质资料,维系了内廷的正常运转,却又是内廷中最苦最累、最不受重视的部门。

    “孙昇啊,问你个事儿。”

    “殿下请讲。”孙昇从西阁回来之后仍然处于一个恍惚的状态。

    “你说内廷里这底层的火者、长随,过的是什么日子?”朱一钧轻描淡写的问道。

    孙昇摸不着头脑,太子爷怎么突然体察起民情来了?

    “回太子爷话,这最底下当差办事的,可真是不容易……”孙昇虽然是带资入宫的关系户,但也是见贯了底层的惨状。

    自幼进入宫廷,面目清秀、反应机灵的会被宫内大珰提前收下,其余少年便要从杂役做起,万般辛苦不提,还有各种各样的勾心斗角,即使身家性命也被顶层权贵一眼以决……

    “真是不容易啊。”朱一钧无奈的叹了口气。

    “太子爷,想进宫却还非常不容易呢。”

    “怎说?”孙昇的话让朱一钧吃了一惊。

    “入宫少年,出身大多是贫苦家庭。宫里再差,那也是不愁吃穿,在外面,怕早就被父母溺死了……”

    朱一钧叹了口气,土地兼并,天灾人祸,便是求一口饭吃,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已经到了这般地步了吗。”朱一钧默默地望向空中的明月。

    此刻他的信念无比坚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