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4章 现代人进古城

第4章 现代人进古城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滁州明光集、出家于凤阳皇觉寺,从郭子兴麾下独立领兵攻占的第一座城池就是滁州,由此开创了大明王朝,可以说滁州正是龙兴之地。

    滁州现属南京直隶州,下辖全椒、来安二县。城市四面凿池,清流河自北西向东穿城而过,东南西北有四个大城门楼,东西还各有两个小城门楼。

    时间到了下午四点半左右,陈诏来到了滁州城下,站在护城河外抬头看去,“江淮保障”四个大字,这就是南城门。

    此刻门洞大开,几个壮班衙役在门口站岗,好几辆载货骡车被拦着收城门税,老百姓进出并不受阻,也没人盘查。

    明末时期,路引制度形同虚设,特别在南直隶,商贸往来更加频繁,朝廷苦哈哈收不上税,江南地区却富得流油。

    陈诏跟随涂公子一起,在衙役和路人的注视下,畅通无阻的进了城...

    进城之后,陈诏谢绝了涂公子的做客邀请,毕竟才认识没两个小时,还是要注意社交边界感。

    涂公子还在求学阶段,目前就读于阳明学院,学校地址就在琅琊山下。

    正德七年(1511年),阳明先生王守仁来到滁州就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后来又在琅琊山讲学,吸引了很多学子前来游学,阳明心学也在滁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传播和发展。

    而这位涂公子更是现任南京太仆寺卿涂乔迁的儿子,妥妥的官二代,不过是庶出,小妾生的。

    两人约定等涂公子月底学院放假一起喝茶交流,涂公子告知了他家宅院的地址,要陈诏务必不能爽约,并介绍城东遵阳街是商业区,吃饭住客栈典当铺都有,甚至暗示有啥稀奇玩意可以直接卖给他,不要去典当了。

    陈诏一整天只吃了早饭和一根巧克力棒,现在已经饿的不行了,于是匆匆告别,直奔遵阳街。

    作为一个现代人,第一次进入明朝的古城,陈诏此刻无暇欣赏古城风采,一路小跑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商业街区,一路上不知道收获多少“注目礼”。

    熙熙攘攘的街道行人络绎不绝,手握二十两巨款的陈诏决定找家小饭馆吃饭。随机扫了一眼,看见一家名叫谢家酒楼的饭店生意不是太好,决定就这家了。

    穿这现代衣服让陈诏很不自在,不自觉的想躲避人群。

    ...

    “客官,吃些什么酒菜?”

    陈诏坐在饭店里打量着墙上挂着的木板菜单,对着店小二说道:“来份烧香菇、凤阳酿豆腐,还有金陵板鸭,就这些,有米饭吗?来一大碗。”

    “有有,客官稍待,片刻就上菜。”店小二声音洪亮。

    陈诏坐在店里看着门外街上的古代人来来往往,第一次发觉恍如隔世这个成语不是形容词而是客观描述。

    一刻钟左右陈诏就光盘了所有饭菜,这家小饭店厨师手艺还是有水平的,滁州地区属于淮扬菜系,以鲜美带咸为风味。

    “店家,多少钱?”陈诏准备结账走人。

    “客官吃好,一共五十六文。”

    陈诏在柜台前,略显紧张的从背包里掏出十两的银锭递给老板,有种拿100元人民币买根棒棒糖的感觉,可现实更夸张,十两银子相当于明末普通人至少五个月的工资,一斤猪肉不过二十文。

    饭店老板接过银锭愣了一下,大概很少有人用这么大的钱结账吧。

    “今日着急出门,没带零散银子。”陈诏尬笑着解释了一句。

    “不打紧,客官稍等。”老板拿出戥子和铰刀,一顿操作陈诏也看不明白,反正任由老板发挥了。

    一会功夫,陈诏便收回了被剪边的银锭和一块小碎银子,还多了几十个铜板。

    “店家,请问这街上哪里有卖衣服的店?”陈诏想赶紧换身大明汉服,实在受不了被路人盯着看了。

    “出门左转,走五十步有家湧和布庄。”

    “哪里有可以住宿的客栈?”

    “出门右转,走百步有家上好的客店。”

    “那住店需要登记户籍吗?”

    “嗨,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登记户籍。”

    陈诏打听完一拱手出门左转去找布庄,刚出门就被酒楼墙根下蹲着的两个小乞丐吓了一跳,一路走来发现城里还真是有一些叫花子,明末老百姓的惨日子就要来了。

    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找到了布庄,店里卖布匹,也卖成衣。陈诏挑了两件素雅的绸缎道袍,外加两套内衣和一顶方巾帽,又在隔壁的靴鞋店买了两双短筒黑布靴,总共花了二两四钱银,一个多月工资没了。

    这样搭配穿起来,就和大明的读书人士没啥两样了。

    陈诏打包好衣服便往回走,准备去找客栈,现在时间六点多,太阳已经下山。

    路过吃饭的酒楼,发现两个衣服破烂的瘦小乞丐还蹲在墙根下,摆了个破陶碗里面有几块铜板,大点的乞丐拿着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陈诏摸了摸口袋里的一把铜板,走过去向破碗里丢下五个。

    “谢老爷,老爷万福。”大乞丐跪着就磕起了头,小乞丐蹲着抬头看陈诏,脸上脏黑脏黑的。

    陈诏诶了一声转身就走,走出几步又折返进了酒楼:

    “店家,有馒头卖吗?”

    “有现蒸的馒头,肉馅豆腐馅都有,客官要哪样的?”

    “来二十个肉馅的,打包带走。”

    “好勒,二十个猪肉馒头打包。一共四十文。”

    陈诏出了酒楼走到两个乞丐前,将打包的馒头递了过去。大乞丐接过馒头又是磕头道谢,陈诏说了句不谢不谢,便向客栈的方向走去。

    ...

    外面的天已经擦黑,此刻陈诏正躺在客栈的床上,睡不着。

    打开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八点半,依旧无信号,这手机目前除了看时间已经没什么作用了,所以就算以后用完了电,也不可惜。

    住宿一晚要一钱银子,酒楼老板推荐的这家上好的客栈,着实有点小贵。陈诏以前在网上看过个帖子,说大明最好的客栈在泰山,住一晚要七钱银子,那真是五星级酒店了。

    陈诏从中午穿越到现在,已经度过了惶恐期,心态逐渐稳定了下来。来到大明这半天的经历真是跌宕起伏,比陈诏前二十二年的经历加一起还要刺激。

    又是被地主家的狗撵,又是遇到官二代贵人。还算是比较顺利吧,目前来看也没有多惨,还有十几两银子在身,暂时不用担心吃饭住宿的问题了。

    那么,下一步该怎么打算呢?陈诏开始想起了心思:

    “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孤身一人来到大明朝,平心而论,咱自我评价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

    “就是这么现实,根本没有啥超能力,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如果不是带着旅游背包出门,这会恐怕就要在野外过夜了。”

    “还是不能在滁州久留,得去南京,把玻璃杯卖掉,起码可以得个上百两吧。”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再想想做点什么继续赚钱。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搞钱始终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搞到第一桶金后,就要想办法招人组建武装力量,在古代没权没势连自保都困难,赚的越多越麻烦。再有两年时间就到崇祯朝了,乱世近在眼前。”

    “后金鞑子已经在辽东崛起,眼看着就势不可挡了,崇祯朝将会数次扣关劫掠。”

    “陕西大旱不知道今年有多严重,流民问题贯穿整个崇祯十七年,说是农民军,可干的事全是破坏和掳掠,如蝗虫过境一般。说是流寇一点也不冤枉他们。也就李自成还有点样子,剩下的全是贼匪。”

    “建奴和流寇好像商量好似的,轮流对崇祯打组合拳,不断的调动朝廷军队来回奔波,最终耗干了大明的血肉。”

    “崇祯皇帝这位大神,可怜又可恨。勤政而不善政,性格多疑、急功近利、刚愎自用。”

    “而大明王朝真正的掘墓人既不是建奴,也不是流寇,更不是崇祯,乃是腐朽堕落的犬儒文官、贪婪吸血的士绅权贵和税政败坏的财政体系。”

    “借用崇祯的临终遗言:文臣皆可杀!”

    “综上所思,先搞钱,再找块根据地种田,打造一支强军,运营好了直接A上去。千万少碰权谋政治,以咱的头脑水平,随便来个知县就能轻松拿捏,遑论那些人精文官更...”

    “呼...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