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清晏传 > 第八章

第八章

    “小妹,你可知道为何鹿鸿书院如此有名,受世人评价之高,进入其中修习的京城世家贵族子女却只有约莫十之二三?”

    听到二哥语气温和地发问,清晏略微思索几秒,回道:“一则必然是因为书院考核的缘故,这项考核兴许并不是很容易通过吧。”然而顿了顿,她似乎对自己接下来要说出口的话不太自信,脸上有些几分纠结。

    李逸辰眼中流露出几分鼓励,笑着看向她。

    “二则是...他们并不愿意进入这所书院,或者说,是家中之人并不同意。”

    “小妹说的很对,正是如此。”他肯定了清晏的想法。

    “鹿鸿书院是由如今洛朝初代帝王洛时明,也就是后世皆知的乾元帝,登基三年时一手创建,迄今为止恰好已有四百二十年历史。然而那时经历颇丰、见多识广的乾元帝实则并没有打算将这所名声极大的书院完全变成皇室贵族的后花园,因为这与他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但乾元帝同样知道,他百年之后对此定是无能为力,因而建成仅六年之后,他就将其交给了另一位助他建立书院的人,也就是当时洛朝的第一位首辅,瑾南天。”

    李逸辰牵着身边安静听他讲述、黑瞳中流露出不少好奇的清晏走到花园,在中间的凉亭里带她坐下,继续含笑说道:“瑾南天原本是隐世一族瑾家的人。关于这些知识,往后小妹再大些岁数,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慢慢找些书本文献查阅,不然我如今讲了,只怕你这小丫头也是一脸懵。”

    清晏小脸微鼓,对此颇有些求知欲未能被满足的感觉。

    “不过,倒是有一件趣事可以讲给你听。传闻当年乾元帝尚还在打天下时,为了请动瑾南天,送礼已经是其中最不值一提的事了,为此据说爬过山、劈过材、种过地、也卖过菜,可谓是招数尽出。”

    虽然这些事被传了出来,但是他总归还是很没面子的成功了,否则后面怎么会有瑾南天出任首辅这件事。

    这到底算是持之以恒,还是脸面足够厚?清晏觉得两者很像是一个意思。

    “瑾南天此人确实是学识渊博,且还十分喜欢四处云游,接近花甲之年时,他卸去了首辅一职,据说是去往他国游历。他回来之后,便想了法子召集天下有才德之人共同操办鹿鸿书院,这套制度也被书院和瑾家一同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因此虽然历代皇室子弟都以进入鹿鸿书院为目标,且其中不少都曾手握重权,甚至后来登上了皇位,但书院最终并没有成为皇室贵族耀武扬威、流于表面的浮夸之地。毕竟,他们只是其中学子,而非书院的管理者。”

    这大概就是为何鹿鸿书院至今还是天下向学之人的圣地。

    “在鹿鸿书院里,不仅先生众多,里面的藏书更是几乎涵盖了当今世间所有的知识种类。一个幼龄稚童若是进入其中,会首先在书院习得语言文字,随后,便能任意选择自己所希望的学识方向进行修习。”

    然而,说到这里,李逸辰的语气微微沉了一些。

    “这就成为某种问题了。当今世家女子多为未婚从父兄,成年前只需在家修习女学,婚后跟随夫君,生育子女,则一生足矣;若为男子更是简单,只需一生逍遥玩乐,万事不管即可。他们并不需要进入这等学院。”

    李逸辰没有说的是,对于其中很多人而言,“不需要”一事,仅仅只是他们身后的家族父兄不希望看到。他们不被期待,甚至也不被希望见到世间如此多的学识道理。

    这等残酷的事实,他尚还不希望清儿小小年纪便得知。

    “书院每年的入学考核里,会为年龄相异的考生制订各不相同的题目。毕竟,八岁的稚童不可能会答出十七岁才子受查的题目,十六岁的闺秀千金考核也必不可能如同七岁女童的试题一般简单。年龄尚小的世家子女自有家中预先规划进修方向,待到选亲或是科举前,想来鹿鸿书院搏名声的人又会被考核拦住大半。”

    听到这里,清晏终于明白为何鹿鸿书院收录的贵族子弟、官家千金比例会如此之低,显然,他们的志向与书院的观念并不相适。

    犹豫了一下,清晏却问了一个让李逸辰十分惊讶的问题。

    “二哥,对于你和爹爹来说,清儿一辈子懂事乖巧、安分守己,一步一步嫁人生子,会成为你们所需要的助力吗?”

    他从未想过,自幼过分聪明的小妹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然而——

    “不,清儿错了!”

    只是一瞬间,清晏就看到李逸辰起身半蹲在她眼前,原本温和的俊脸上,此刻却极为郑重,直直地看向她的略带疑惑的双瞳。

    “逸辰哥哥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一切必定要由你来做决定,才是我与父亲所希望的。”

    “清儿,你是这个家中很特别的存在。身为父亲和母亲唯一的女儿,我和大哥最小的妹妹,你是我们最希望保护的亲人。但我们并不想借保护之名,限制你的任何想法与行动。”

    “你自幼聪慧,因此无论是去书院与否,还是安分嫁人与否,选择何种方式成为我与父亲、乃至这个家的助力,应是你来回答的问题。”

    “到那时,你的答案,必将成为我们的助力;而我们,也定会成为你的助力。”

    耀眼的光彩从她晶亮的黑瞳闪过,灿若繁星,清澈动人。

    兴许,她已经明白自己需要怎么做了。

    宠溺地摸了摸清晏的头,李逸辰起身重新牵起妹妹的手,带着她向和薇院的走去。

    “所以不用着急,清儿只需要一步一步来,二哥和父亲都会等着你帮上忙的那一天。”

    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妹的那天,母亲怀中小小的她,分明是秀气安静地闭着双眼,却在他与大哥走近的那一刻,忽然睁眼笑了起来,握住了他们二人的手指。被陌生人一抱便大哭不止的清儿,在他面前一直都是笑得灿烂的模样——李逸辰希望她永远都能这般笑着。

    回去的路上,清晏忽然想起了一件奇怪的事,眉心微蹙,她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好奇心,便径直开口问起李逸辰。

    “可是二哥,当今的首辅,娘亲说姓陈。”

    眼中闪过一丝微光,李逸辰轻笑道:“原本以瑾南天的能力和品性为鉴,继乾元帝后,几任帝王皆是请了瑾家之人出任当朝首辅,他们数位确实当得上有能之臣,无一例外都是惊才绝艳之辈,为洛朝四百年前起始的繁盛作出了极大贡献,直至今日,他们曾同帝王举荐的许多规章制度依旧得以保留沿用。”

    然而下一刻,他眸光微深:“不过,约莫两百年前,瑾家之人便不再出世,也不愿任官职,只担原本的鹿鸿书院事务,仿佛是...想去专心教书。世人皆叹,这大抵就是隐世一族应有的风范罢。”

    专心教书?真是个古怪的家族,其中的成员怕不是个个都带教鞭,一身古板的老学究模样。

    清晏心中一动,想起曾经在娘亲外家见过的私塾先生,不禁胡思乱想起来,感觉这着实有些吓人。

    “当年入世时,瑾家甚少与其他官家贵族联姻,再加上已经销声匿迹过百年,如今除了鹿鸿书院,怕是再无法寻到他们的踪迹。不过哪怕是在书院中六年,我也从未见过传闻中的瑾家之人。只是有传闻道,得瑾家人者得天下,当今皇室仍旧为瑾家保留一句承诺:倘若瑾家有心再次出世任职,必定立刻官复原职,奉为首辅,即便当朝已有同位之人。”

    这般岂不是要出现同朝两位首辅?不说简直不合规制,光是这两人就非得明里暗里打起来......

    清晏觉得这约莫也是一条假消息,传闻不可信,不可信!

    在和薇院前别过自家二哥,想了想,趁着爹爹不在府上,清晏决定去爹爹的书房转悠一圈。

    她可是两日未曾去往进此处了,绝不算频繁。暗暗说服了自己心中微不可见的心虚,清晏保持着抬首挺胸、理所应当的自然模样来到了将军府的书房院落。

    见到府上三小姐来此,门口两位侍卫立刻恭敬行礼,并未有所阻拦。此前将军已是暗暗嘱咐过他们,若是他不在府上时自家小女儿来了,便可直接让她进去。

    然而见到无人阻拦的景象,清晏心中反而多了几分郁闷:爹爹这是早就知道自己会来啊。

    踏进书房屋内,不出所料,檀木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套笔墨文具以及数页白纸张,此外便再无一物。

    她微微抿唇,这个贴心的爹爹,甚至为自己备好了笔墨!

    爹爹不在府时,总会把书房内各种机密信报、书面公文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晏并不会看见什么不该看到的东西,给他惹上麻烦,这也是为何自己敢在爹爹外出时独自来他的办公之处。至于爹爹没有外出时,若遇上正在处理紧要之事,也是不会让她进入书房的。

    取下爹爹已经特地放到书架较低处的一本字帖,清晏拿着它回到桌前,展开纸页开始磨墨。前日父母送她的一套新笔墨,如今还被好好珍藏在房中,虽然也不能一直这么放到坏,但她还尚未找到好时机使用它们。

    对待自己喜欢的东西,清晏一向有舍不得的毛病,就连饭桌上最好吃的那道菜她也总是留到最后一口才吃完。

    小小的女孩一身淡黄衣裙,因为个子不够高,她跪立在椅子上,手起笔落,安静地临摹着字句。

    清晏自幼是随着王氏读书习字,第一次执笔也是她带着清晏一笔一划写完。虽然那时离了她手把手就七歪八扭的字着实把一向温婉的娘亲气得够呛,但最终摊上这么个女儿,自家娘亲还是只能耐心了两年,将她那蚂蚁狗啃般的字变成了如今还算能看的工整模样。

    至于能不能从她的书写中看出字体以及流派那等高深莫测的东西,嗯,和她一个五岁小女孩还是没什么关系的。

    现在清晏若是三五日不动笔,那勉强整齐的字体便又会隐隐飞舞起来,让娘亲看见必然是要露馅的。王氏那副柳眉倒竖的模样让她深深意识到,大抵教孩子读书会让每一个温柔的母亲都十分艰难。所以,她已经会每隔一两日主动来书房习字,让娘亲为此少点头疼。

    但是就如王氏曾说过的一样,她并非真的专攻教书育人,且娘亲平日里皆是以管家为重心,若是时时教导她,也定然偏向学习内宅事务。

    停下笔,清晏轻轻拿起自己刚临摹完的纸页,上面的字迹还未干透,依旧是那副勉强工整却称不上漂亮的模样。

    她想,她是应该去鹿鸿书院的,去那里慢慢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长大。

    然而,直到三天后,下定决心的清晏才重新在府里看到了许久未归的爹爹。

    李恒原本的胡须看起来凌乱了不少,脸颊下方隐隐又多了不少青色的胡茬,眼中带了些许血丝,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憔悴。

    这几日在宫中,朝堂数位重臣连同刑部与大理寺彻夜陪着当今圣上查案,寻找蛛丝马迹,分析每一份线索。但是正如他所料,许多被抓的七皇子亲卫当日就因抵死反抗被当场处死,后来刑部的官员上门调查这些亲卫的家人时,果然都在其家中发现了数额较大的贿赂,尽管这些亲属都矢口否认,拒不承认这些赃款的存在,但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毫无疑问的人赃并获,因此他们皆是被押入大牢待命。

    李恒心中清楚,就连圣上的亲子都在此次事件中丧命,更不要提这些与事件有所牵连的人,哪怕他们真的是被人设计实则冤枉,案件盖棺定论后,圣上迁怒之下,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更何况此事定有真凶操纵,这顶黑锅,他们算是背定了。

    少数存活下来的亲卫,除了一直喊冤、言及自己并不知情外,便是有个别人承认了买通之事,却道只有亲卫统领夏凌峰知道具体是何人所为。

    然而如今,在自己的插手之下,他们还找不到夏凌峰。

    案件陷入了僵局。

    若是按原先所想,李恒大抵会借口暗伤复发身体不适回府,后续便不再参与这类案情研究,然而如今他也是别有目的,想看看在追查案情时,幕后之人是否会露些马脚,因此同样未曾缺席这几日的讨论和调查,忙碌至今。

    只是他手中原本掌握的消息实在太过稀少,此前为了不打草惊蛇,李恒从未大肆搜集类似的情报消息,哪知其一有所行动,便是这等惊天大事。

    “或许,倒也不足为奇。”李恒心中暗自感叹。

    直至后来圣上终于宣布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案件追查暂缓,李恒这些大臣才有时间归家,略作喘息。

    不知其中,如同自己一般有所隐瞒、只是表面做戏的,到底还有哪些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