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流淌吧,故乡的小河 > 第一章 我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十四

第一章 我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十四

    我爷爷的亲三妹我的三姑婆,远嫁在离家约30里地的三庙镇街上,条件比我们要好一些,虽然路途遥远,我们也常翻山越岭走路去她家走人户(走亲戚)。

    爸爸少年青年时期也是个读书得行的人,深受三姑婆的喜爱,常常叮嘱爸爸多带着我也去她们家做客。

    三姑婆的女儿我的表姑叫张小平,她的丈夫是负责开三庙镇到合川县的公共汽车的司机,我们叫他刘姑爷,属于入赘。他俩育有两女一男,大女儿刘丽比我大三四岁,人如其名确实漂亮性格偏安静,刘二妹崽和我一般大,人也长得好看很活泼好客,刘三娃刘松松娃比我小两三岁,是个娇生惯养的调皮活泼的孩子。

    他们住的房子是木制结构的,泥巴地面,因为是在街上,比农村还是要好得多。这家的孩子自然比我们这些农村孩子也要有优势一些。

    有一次爸爸带着我,二爸带着堂妹柯兴坤,一行四人到三姑婆家走人户。

    到了他们家刘二妹崽带着我和兴坤在街上到处跑,我们也高兴的听她介绍街上的风土人情,浏览这老街的风景,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家房子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十来米长的石拱桥。拱桥下面是个深潭,比我家乡小河平桥那儿的水凼要深得多大得多。刘二神秘地对我们说:“走,我带你们去看好玩的!”说完拉着兴坤往小桥跑去,我也好奇地跟在后面。

    只见小桥上早已站满了人,两边河边也有不少人在那儿指指点点不断议论围观,原来有人在这儿用雷管炸鱼。那时雷管可是稀奇少见的物品,事实也是管制品。听说雷管很危险,搞不好就爆炸了,我们小孩子对这个东西是又怕又好奇。用雷管炸鱼其实是不允许的。但这时居然有人敢用雷管炸鱼,自然引得大人小孩都前往观看。

    一个站在水潭边的人手拿一根像手榴弹手柄的木头,一头连着一根引线,另一头下面绑着一小包炸药。他非常小心的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引线,然后快速地把雷管扔进了水潭里。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的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他飞快的跑开,约莫过了两三秒,水潭中心“嘭”的一声巨响,水像烧开了一样沸腾起一个大圈,水花被炸得有五六米高,飞溅向四周。虽然我们有心理准备,但爆炸瞬间还是吓了一大跳。

    人群静了三五秒,然后像突然炸开了锅一样喧闹起来,都为看到这样惊险的场景兴奋不已。一会儿水上就漂上来不少鱼,有两条大的约莫三四斤重的鲤鱼还在微微动着,侧着肚皮翻在水面,其它都是二三两大的鲫鱼吧,另外还有不少小鱼小虾也翻在水面。这时另外两个只穿着摇裤儿(内裤或短裤)的人马上扑下水去,游过去捡浮起来的鱼。

    人群中有人说:“鱼这是被炸晕了,没有死的,得赶快去捞起来,要不过一会它们又活了就跑了!”

    这又算我们这两个农村娃儿长的一个见识吧。

    我们叽叽喳喳的有说有笑地回到了刘二家里,其实在外边一边玩着,我一边心里更念着的是他们家那好多好多的图书(连环画)。除了玩,最想看的就是这些连环画,起码有三四十本呢!刘家孩子早已看过这些图书,保存的也很好,有些还跟新的一样。在他们眼里已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他们也许是因为常常拥有并不觉得珍贵,所以对这些图书也早已失去兴趣。可对于我和堂妹却又大不同了,我们经常在农村连残破的书都看不到两本,见到这些崭新又完好无损的图书可是如获至宝。

    我拿着这本也想看,拿着那本也觉得好,手里拿了四五本还想拿,眼花缭乱本本都想拿来看。兴坤堂妹也是这样的,手里都拿不下了还想多拿几本在手里看。我俩生怕看不到,都要用抢的了,事实那么多本,一时半会就是三天五天我俩谁也看不完的。我们这两个孩子对书的贪婪和饥渴表现得淋漓尽致,说不定就像饿狼见着肉一样,都眼冒绿光了吧。这一切大人们都看在眼里,爸爸和二爸更多的是欢喜与无奈,欢喜的是我们爱书说明我们是爱求知爱学习的,无奈的是他们因为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我们渴求更多知识和书本的愿望。而小平表姑和刘姑爷更多的是,觉得自家小孩没有我们这么热爱看书,相比我和兴坤对书的痴迷,他们对孩子略显失望。

    我们在三姑婆家住了一晚,我趁此机会在灯下看了很久,爸爸催促了几次我才恋恋不舍地睡下。我和兴坤堂妹都偷偷藏了三四本在床铺下。

    第二天上午小平表姑上街买菜,顺便带着我们四个人也到街上浏览。回来时听见刘丽在家里与三姑婆吵闹着什么。进屋时我看见她站在一间里屋的门口,敌意地看着我和兴坤堂妹。原来她发现图书少了,给三姑婆告状,但三姑婆却不让她说,所以她气呼呼的在家里吵。

    小平表姑是个温和的人,但见此情形也严厉地喝斥刘丽:“丽妹崽,哪坎这么不懂事呢?这样对客人是不礼貌的。”

    进屋就拉着刘丽到后面灶屋去讲道理去了:“那些图书你们又不看,都看过好多次了,送几本给表弟妹妹他们也行啊!”

    此时的我心里羞愧万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刘二妹崽则大大方方的给我们说:“走,不管姐姐的,我们去外面耍去。”于是她领着我们在她家屋前的街上玩起了修房子,缓解了那让我难堪的气氛,解了我们窘迫的围。

    吃中午饭的时候,刘丽还在闹别扭没上桌,我也吃得闷闷不乐的,非常尴尬,生怕她说要搜我们身上或是爸爸他们的包包什么的。事实上大人们是知道我们偷拿了书的,小平表姑和刘姑爷看我们这么爱书是默许的,而且爸爸和二爸也是知道的,并配合我们把书装进了口袋里。

    吃完午饭,我们该回家了。三姑婆,小平表姑,刘姑爷,刘二妹崽和松松表弟跟我们道了别,刘丽一直都没有出现。刘二边挥手边热情的喊:“二天(以后)来耍啊!“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三姑婆家,有各种原因,但其中一个是:刘丽对我们农村孩子看不起的眼神永远难忘!当然,我也一直记得刘二,觉得她人真好啊!

    羞愧啊,这偷书的经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