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扛鼎记 > 第13章 玄鹤门

第13章 玄鹤门

    王啸三人不敢停歇。

    于荒野中,一个布衣少年赤足狂奔。一步二、三丈远,脚尖点地借力后,再一步二、三丈。

    一丈三米。这一步的距离大约十米开外。

    若遇寻常沟壑、水渠,倾力一跃而过,更可达五至六丈。

    技艺永无止境,飞刀的淬炼无时不刻。手捧一块百斤风化岩,以碎石投掷当飞刀。随时击发。

    而偶尔拦路的灌木丛,也是凌空一翻而落,落地靠滚翻卸力,仍继续奔行。

    这期间,他能在跃起时,以各种不同的姿态、角度,在移动中以碎石击中目标。

    击中目标是有概率的,十次能击中两次不错了。因为奔跑的速度越快,越难以击中目标。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飞刀手法更精进一层。他自忖与焦俊相比,只强不弱。

    现在,他又开始尝试着翻跃小山岗,则需要借助腿法了,以“顿步”弹跳,或象猿猴一样攀爬,借助枝条的弹力,一纵十几丈。

    方圆不足里的山丘,几乎挡不住他的脚步。

    他的脚力和步伐,在奔跑中逐渐增长。在攀爬当中,很快掌握了一些技巧经验。

    此时,王啸尚无借用灵力的法门。纯靠武者的技巧和凡夫俗子的体力。

    你比如“升腾术”,修仙者最低阶的法门。是在消耗灵力的基础上,能达到王啸现在的状态。但在速度和持久上,反不如前者。

    当然喽,速度和持久,视随修为的提升水涨船高的。

    随着技艺增长,王啸越跑越远越来越快,刑老大二人、枣红马,渐渐跟不上了。但凡遇上山丘或丘陵地段,不得不绕行。

    枣红马没负重,能相对轻快一些。背上缚了王啸个人的包裹,及一柄宝剑。可以忽略。

    剑是乌木赠送的,撄桃木柄青钢剑身,外鞘是暗红纹锦面。柄端嵌有绿松石。

    王啸消耗的体力巨大,饿得也快,吃的自然多。随身携带的肉干或干粮,很快见了底儿。

    二天一夜之后,感觉安全了,才暂缓脚步。

    至少三千里路。仿佛弹指一挥间。

    据乌木提供的地图,这里处在秦楚交界,但归属于楚地,为“白帝城”辖区。

    面前的这一片山脉似乎是“老人山”,方圆百里左右。

    如果方位正确的话,山后即仙鹤林。那里先有一个集镇,附属于玄鹤门,为外门弟子驻地,人称老山集。

    而整个老山集,是为宗门服务的。与寻常小城镇无异,除了没衙门,什么都有。

    老山集同时也是个集市,修仙者聚集之所。乃宗门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正好山道上下来一个樵夫,步伐矫健,腰后别一把柴刀,扛一捆鲜柴下山。

    王啸向前一步揖首道,“敢问大叔,此山可叫老人山?山后可是仙鹤林?”

    王啸也赤脚,那樵夫也赤脚。

    中年汉子短打扮,肩上和前襟有补丁。

    他本不想答话,皆因三人中有二个不象好人。刑老大和牛二,对陌生人常常一副狠呆呆的模样,再加上腰悬兵刃,令普通人畏惧。

    见少年人很有礼貌,樵夫遂道,“山是老人山,山后即仙鹤林。”

    “噢!感谢大叔指路!”

    王啸微笑道,仍不失礼节,颔首低眉拱手一揖。

    几个人方才确定找对了地方。

    那樵夫走了几步,看在某人有礼貌的份上,遂回首道,“看几位也象是寻仙问道之人,只是来的不是时候。”

    王啸返身道,“此话怎讲?”

    樵夫道,“小哥有所不知,玄鹤门每一次招募弟子,尽在三月之初,现在是八月末,山上枫叶未红时,也就是说三位还要再等上半年之久呢……”

    见三个人神情落寞,樵夫继续道,“每年经过的寻仙者,不计其数,能留下者万中无一,若大浪淘沙!据在下听闻,玄鹤门至少三年无人可招了……”

    王啸欲言又止,刑老大一脸茫然。

    牛二直言道,狠模样消散了几分,“那又是为何啊?”

    “为何?”

    樵夫闻言一怔,似乎也触及自己的心思,顿了顿道,“凡人有资质者可入宗门,有资质者年幼可入宗门,或者王室富贾推举、小仙门举荐,平民百姓修仙,哪有那么容易的?”

    “嗯!也是!”

    王啸闻言点点头。见樵夫谈吐不凡,讲解的很到位,思路比较清晰,十分赞赏。

    而对于“有资质者年幼可入宗门”,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名门大派收录弟子,年纪越小越好,这样培养成材的机率较大。

    弟子修为越高,仙门借力将越大。

    在有限的生命里,给予修仙者的修炼时间并不多。每一天每一个时辰,均很宝贵。

    修仙者通常认为的耄耋之年,若结丹成功,可凭添近百年寿命。

    譬如说孟冕、雷豹、“百胜门”的门主、魏三娘等人。不被仙门看中,是因为年纪偏大了。没有培养的必要。

    当然了,资质也是一个方面。这里另计。

    由上述可知,仙门录入弟子的条件十分苛刻。可谓是将不在多,贵在精,宁缺毋滥。

    临分手,王啸赠给樵夫一块碎银子,对方推辞不受。

    从言谈中得知,樵夫姓肖,家住老人山南麓肖家村,有木匠的手艺,时常去老山集做木工。

    眼见天色已晚,樵夫邀请几个人去肖家村投宿。但刑老大和牛二先婉拒了。因为二人发现肖让行为上有所掩饰,怕居心不良。

    以王啸的眼光看出,肖让无修为,但有武艺功底的。在谈话中,肩上的百斤鲜柴从未放下。前后大概一盏茶的时间吧。

    王啸无奈与二人进山。在老人山的一棵老槐树下,捱了一夜。

    话说第二日天明时分,三个人到了仙鹤林。那是好大一片竹林。可惜林中并无仙鹤。倒是竹鼠幢幢扑打脚面。

    王啸玩兴大起喂了竹鼠干粮,并将一只幼鼠抱起,举高高……

    有溪水潺潺,源头从老人山中蜿蜒曲折,直入老山集。

    有一座竹桥,架在溪流之上,行人经过。有一个老道在桥上驻足沉思状。还有小道士在桥下汲水。

    等小道士汲完水,王啸便简单濯洗一下双足,穿上布靴。便主动与小道士搭讪。

    小道士灰袍,衣角上绣有一只仙鹤,即仙门的标识。玄鹤门外门弟子的标志。

    他年纪比王啸略小,模样儿清秀。坐在扁担上与王啸闲聊,又将长袍掀起在膝盖上,怕弄脏了。

    见小道士愁容满面,王啸便道,“道长缘何发愁啊?”

    小道士睨一眼王啸道,“施主有所不知,俗话说远道无轻载,每日担水需走六里路程,日复一日,不堪忍受。”

    王啸呵呵一笑,表示理解。待小道士歇够了,担水起身之时,遂冲刑老大二人使个眼色。

    二人会意,忙去帮助小道士担水。

    而小道士连连摆手,不时望向桥上的老道,似乎对老道很忌惮。

    “春晓,还敢偷懒不成?”

    桥上沉思状的老道士说话了,看似随意的一句话。让小道士诚惶诚恐。

    “春晓不敢!”

    春晓施礼道。

    老道士轻哼了一声,翻了翻肿眼皮,不在说话。

    其年愈古稀,胡须斑白,一脸的褶皱和树皮一般。观其修为,在炼气十段巅峰。而小道士则炼气三段。

    “也罢!闲来无事,且陪春晓道长走上一程……”

    王啸笑道。

    那春晓担起水桶便走,三人随行。王啸边走边聊,似无意的将手搭在扁担上,象是帮扶。

    春晓顿感身上一轻,八十斤担子,少去了五十斤。心下微惊,不知道少年是怎样做到的?

    施力不留痕迹,无灵力波动。说明与道法无关。

    连刑老大、牛二也不曾注意。但却瞒不过桥上老道的眼睛……

    “敢问春晓道长,那桥上老道是何人?他在干什么?”

    王啸问,他能感受来自老道的窥探目光。

    “是清正道长……”

    春晓道。

    说话间,穿过小片竹林,老山集很快呈现在眼前。

    到处是竹木搭建的房屋、阁楼等等,就地取材兴建而成。

    小镇布局很规矩,类似于九宫方格。南北各九条街,有炼器商量铺若干。

    人是形形色色的人,男女老幼均有,凡人占八成以上,服饰上仍以楚风为主。

    道士自然多,均是外门弟子。

    而外来者,凡看见的,求仙问道者比比皆是。

    另外有外来修仙者,置换或购买、交易修仙资源的。他们有固定的场所。

    春晓告诉王啸,紫竹三道街有一间商铺,叫“兴隆商行”的。外来修仙者大多集中于此。里面是一个更大的集市,范围几乎与老山集相等。当中有一个结界。

    王啸第一次听这类事,感觉匪夷所思。

    春晓涉世不深,加上王啸能说会道,又惯会察言观色,很得春晓的欢心。很快熟悉起来。随着交谈的深入,双方皆有一定的了解。

    原来,春晓和清正道长,皆是“紫竹观”中的道士。清正道长辈分较高,但修为的原因,地位低下。

    “紫竹观”算是玄鹤门下的一脉。乃外门弟子的驻地。要穿过集市,再过一片竹林便到了。

    无怪春晓说“远道无轻载”。去五、六里之外的小溪担水,确实折磨人。

    还有,春晓告戒三人,要守这里的规矩,千万不可生事。

    无论任何人,哪怕是凡人,在这里是安全的。修仙者没有特权。一切需遵循“玄鹤门”的章法。

    在仙鹤林范围之内,没有人敢闹事。甚至有禁飞条例,在仙鹤林上空禁止御器飞行。

    犯规者,分分钟拿下,交由惩戒堂处置。

    正南方竹林尽几里外,则是一个挺大的道观“紫竹观”。是一个砖瓦结构的建筑。有殿堂几十间。可享受凡人香火、供奉。

    观前有道路,除了向北是老人山,但仍有三条路直通外界。

    道观前的场地,经常停靠凡人的车马。上香还愿者络绎不绝。

    此情此景,让王啸产生一种错觉。说不清,反正是和谐之地,极适合休养生息的所在。

    这是王啸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直面接地气儿的仙门了。

    比较之下,其他仙门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森严的戒律,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很让人压抑。

    王啸也是命好!同时也给了他日后筹建仙境,提供了一个好的参考。

    而“紫竹观”再往南十几里,便是仙宗“玄鹤门”的所在了。

    平地无山。有灵泉一汪,形成的池塘。也就是说,池塘下面有灵石矿脉。

    宗门即座落在灵泉之上,有殿堂、楼阁几百间,鳞次栉比。比不上皇家的恢宏,但有南地水乡园林的精致,自然景观引人入胜。

    上四级的仙门,能达到这种规模,很不错了。目前在册的弟子,内门加外门超过千人。

    民间传闻中,一个仙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那是不符合实际的。

    王啸三人送春晓绕了一大圈,围墙外的甬路上,偶尔有一个外门弟子经过,到了后门,朱漆剥落的门前。

    春晓也不说请人进去坐坐。

    “春晓道长,你东西掉了。”

    王啸一指春晓身后。

    “是么……还真是……”

    春晓回头一看,见地上有几枚灵石,便明白了什么,脸颊为之一红……

    寻仙问道者,春晓见过不知多少。来的多,去的也多,如过眼云烟。

    而对于新结识的王啸,春晓自然格外关照。知道他们的目的,便出了个主意。首先说清正道长。

    却原来,这清正道长说起来,是有些来厉的。在观中地位不高,但年岁最大,资格最老。

    老道早年的几个小师弟,如今都在内门当长老了,而自己的修为仍停滞不前。如今靠几个长老的照顾,日子过得相当清闲呢。

    老道每日于紫竹桥沉思,实际上是在寻求修为突破的瓶颈。

    春晓说完,王啸也听明白了。这是让他“走后门”呢。

    无非是搭讪老道,再借老道与内门长老的关系,内招入门,主意不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