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首富 > 第36章 告御状

第36章 告御状

    东宫寝宫,夜色已浓。贾谧匆匆进来,坐在榻上的司马衷连忙起身。

    “情况如何?季伦怎么说?”

    “殿下放心,季伦准备妥当,美人色艺俱佳,当保无虞。”

    司马衷松口气,望着向坐在梳妆台前按摩着脸的贾南风。

    “南风,父皇那边会不会有变化?”

    贾南风轻描淡写:“你父皇仍住紫霞宫,张淑仪和余美人自会缠得紧紧的。”

    司马衷望向贾谧。贾谧却上前两步,凑近贾南风。

    “石季伦让我转告太子,明日便可回禀皇上,就说石季伦已办完差使,尚存一火族美人无碍,求见皇上。另让太常太仆再向皇上进言,则大事可成……”

    贾南风漫不经心道:“知道了,谧儿,风云骑准备得如何了?”

    ″姨母,我已发金谷令调风云骑至京郊东南一带候命,一切妥当。石崇是担心司隶校尉会咬着他不放,那乐女的口供已通过黄门郎孙虑呈交皇上,皇上还没来得及看。″

    贾南风回过头来,望着司马衷。

    “太子你就依计而行。那口供他们可改,本宫又不能改?吩咐董公公改改便是,到时再给皇上过目。石崇大可放心。皇后那里也得盯紧些了。”

    霞宁宫内,杨皇后摒退宫女,和司马慧相对而坐。

    “慧儿,你父皇快不行了,你得早做准备。”

    司马慧大吃一惊:“母后,父皇怎么不行了啊?!”

    杨皇后叹遌:“你父皇外强中干,这几年全靠丹药支撑,又不思戒欲,放纵不止,元气大伤,前几日还吐了血。他还立了遗诏。”

    司马慧担忧地起身:“母后,那孩儿去劝劝父皇吧。”

    杨皇后摇头:“你父皇的脾气,谁又劝得了?而且,他总是要走的。从现在起,你要坚强些!因为,咱们可能要面对一场大变故。这几日你哪也不要去,就呆在为娘身边。”她又拿起那个小布人,用绣花针刺来刺去。

    司马慧似懂非懂地点头。在他看来,宫中虽然不睦,但应该不会差到哪去,总不会刀枪相见要人命吧?娘是堂堂皇后,他是赫赫皇子!娘是草木皆兵了。

    天色亮明,杨骏匆匆入宫,身后跟着王恺和傅祗。

    隶衣人搜查金谷园未果,石崇又开雅集,杨骏视之为对他权威的挑衅。而且贾谧和石崇三曰之内两度见面,定有问题!他得全力对付才行!

    此前杨骏己得到消息,武帝夜宿紫霞宫,再不能等了,他决定鲁莽一把!

    “请禀报皇上,说太傅杨骏有军务要事求见!“

    在紫霞宫外,杨骏等待宫女传话,武帝有令,非军务要事不得求见,他只得往军务上靠了。王恺和傅祗神情凝重,他两人被杨骏拉来,也各有心思。毕竟是未得武帝传诏,且在武帝纵欢之际,最好是能站多远就站多远!但党锢之争哪能没点风险?傅祗作为位高权重的司隶校尉,虽说是只对皇上负责,但在杨骏和太子之间,他更多倾向于杨骏。至于王恺,既能买杨骏一个大人情,又能将生意对手石崇拉下马来,他也乐见其成,问乐而不为?!只是要把握火候,别烧着自己!

    正在张昭仪床上蓄精养锐的武帝本不想见杨骏,对杨骏党争那一套,他心知肚明,且董猛也向他汇报了石崇为保护火族美人怒斩张金经过。再一想自己连连罢朝,不见辅政大臣还是说不过去,而且还称是军务要事,便命三人觐见。

    饶是嫔妃宫室,大臣进入也安检严格。先要经几名御前侍卫搜身,再经宫女净衣净手。费了近半个时辰。

    武帝端坐榻上,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三名不速之客。

    “边关有事?匈奴又犯境了?!“

    杨骏跪下行礼,“皇上,边关尚安,但有关匈奴和石崇。老臣认为石崇犯欺君之罪,请皇上定夺!”便将石崇强拒隶衣人办案斩杀张金一事说了,并添油加醋说石崇如何嚣张。“老臣得报,石崇交趾采选的美人在途中中箭身亡,疑是匈奴小股军队所为,而石崇听之任之,老臣正派兵追查!石崇又假人冒充火族美人,此为欺君大罪!另司隶校尉府也是得到金谷园有加工刀枪兵器情报,和此前欲行刺陛下的乐女口供应合……”他生怕武帝不耐烦,一囗气便几大罪状一一道出。

    这也算军务要事?乱七八糟!

    不过武帝想起了乐女一事,望向傅祗:“口供何在?”说乐女想行刺他,还供认是石崇指使?他还真不相信。这些党争的把戏,可糊弄不了他,但不过问也是不行的

    傅祗回禀:“臣前日己请内廷司转呈。“

    得到消息已然赶来的董猛,将一盘奏章端到武帝面前,从中找出傅祗附夹了口供的奏章,呈给武帝过目。

    武帝看了奏章和口供,便将口供董重搁下,望向傅祗:“石崇斩杀张金事出有因,不必再言。你说乐女为石崇指使,可有人证物证?”

    傅祗暗叫不好,连忙跪下:“皇上,那名乐女己被处死,确无人证,也无物证。”

    武帝脸色一沉,不再看他,望向杨骏。

    杨骏倒也镇定,又从袖里抽出一份奏章。

    “老臣接到密报,石崇撞自收留大量流民,安置于城外松岗,疑为金谷园打造兵器,有谋逆之嫌!”

    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他以为会把武帝吓一大跳。

    没想到武帝神色平常地扫了他的奏章两眼,便扔进董猛端的奏盘里,冷哼了一声。

    “朕知道了。石崇将饥民安置松岗,开粮赈济,挖煤石取暖,实为善举,纡民之困,解国之忧。何为谋逆之说!此为太子之意,太子已告之于朕,方命石崇为之!”

    杨骏暗吃一惊,当场怔住。他使出的这一杀手锏,没想到会是如此结果!显然他是被石崇耍了,石崇就等他跳出来告!再当场打他老脸!

    也怪自己太心急了,急于扳倒太子,考虑有所不周。如同能在弹劾此事前问问武帝,就不会如此被动了!

    再一想,武帝免朝不见任何人,他当然会以为武帝不知石崇收留流民一事!

    主要还是石崇太狡猾了!故意露出破绽下了这个套,让他们往里钻!

    其实石崇也是亡羊补牢,他意识到会授人以柄后,便打时间差,想出此七计,让司马衷补写奏章交董猛呈给武帝,将奏章时间落款提前一天。武帝后来看了,也没问详细经过。现在以为石崇z之举是在太子给他禀告后才实施的,咱然不会怪罪,还从心里对太子的看法有所改观,觉得太子越来越成熟能干正事了。

    杨骏虽没被武帝责备什么,但他己感到自己正在失去武帝的信任,一时不免心乱如麻。

    武帝不想被他们勾心斗角烦心,要下驰客令了,他望向一旁低首的王恺:“国舅此来,又为何事?”

    王恺临场有些后悔,皇上对他这位国舅非法敛财受贿本就有所不悦,他不能让皇上又烦他,便巧言令色道:“微臣闻皇上静养,特寻来一支千年人参,献与皇上。”

    武帝神色缓和几分,命宫女收下。

    杨骏心里直骂王恺老狐狸,又发作不得,只得出面禀报:“皇上,国舅还有一事,便是石崇从交趾归来,送了他一只鸠鸟,供珍宝馆欣赏。国舅发现此鸠鸟竟是晋律严禁的域外恶来鸟,为不祥之物!”

    武帝不由紧皱眉头:“竟有此事?此鸟何在?”

    在杨骏示意下,王恺上前回禀:“已候在宫外,请皇上定夺!”

    武帝挥手:“拿来吧!且看是否属实丶”

    武帝语气明显几分不信,杨骏不由心里咯噔一下,此时反应过来,想到石崇既然一再设套,会不会在鸠鸟一事上也有诡计?便后悔起来,想要王恺按下不表,但己经来不及了,王恺己出去了。

    王恺从候在宫外的随从手里提过装了那只鸠鸟的鸟笼,进来请武帝过目。要知道颁布恶来鸟禁令的正是晋武帝,他也是见过那恶来鸟形状的。石崇犯此大忌是自寻死路,怨不得别人!

    武帝定睛一看,那鸟形状果然和他所见过的恶来鸟无异,羽毛灰黑,长喙锋利,约莫三尺之高,气势不凡。

    武帝怒极而骂:“大胆石崇!真是该死!”

    心里忐忑的杨骏顿时石头落地,暗舒一口气。

    董猛连忙宽慰武帝:“皇上息怒,老奴也随皇上见过那恶来鸟的,大致体形相似,似乎羽尾有所不同……”

    见董猛如此一说,武帝和杨骏王恺众人也不由睁眼细看。董猛向一小宦官使个眼色,小宦官便近前观察那鸟,大起胆子抚摸那鸟,那鸟竟温驯地以喙轻触其手。小宦官抚其羽毛,竞摸了一手灰土。再用力一摸,竟现出一片嫩黄!

    “此鸟并非恶来鸟。”武帝不由站起,走上前去。

    *皇上,此鸟确非恶来鸟!”董猛也开口发声。

    杨骏和王恺傅祗都惊呆了。在那小宦官的抚摸下,灰土尽去,一只嫩黄可爰的大鸟跃前眼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