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首富 > 第37章 谋事在人

第37章 谋事在人

    天在下雪,皇宫白雪皑皑,刀枪霍霍,守备森严。

    皇宫卫戍从来都是第一等大事,武帝既便不上朝,也不会放松皇宫卫戍。将负责皇宫外防守的宿卫军交杨骏节制后,负责皇宮内防卫的侍卫营仍由王戎和贾谧共同掌管。王戎曾是武帝安插在竹林七贤的沙子,对武帝自是忠心不二,升任吏部尚书后仍身兼侍卫左都统一职。贾谧作为侍中,兼任右都统一职。这也是武帝对贾家王家这两大世家的倚重,更是贾南风多方运作的结果。

    董猛此时不禁为东宫那位太子妃的心思缜密而叹服。武帝不移宫,固有的体系无法打破,宿卫军和侍卫营互相制约,司马哀仍难以出头。

    眼下是石崇唱主角,贾南风躲在幕后。要他这个御前公公做的事,也不显山不露水,巧妙得很。

    “等皇上挥退杨骏他们,你便可提火族美八之事!让苏立再陈明利害!“

    “谋事在人!深谋远虑,笃行于事,则大事可成!“”

    “要牵着皇上的鼻子走,让他动心,再奏请召见石崇和美人!让他到沁月宫去快活,别老占着龙椅又不上朝!”

    贾南风毫不掩饰她的野心和对武帝的不满,显然运筹谋划已久,而改口供和鸠鸟之计委实高明,不但瞒过了王恺杨骏,连惯使帝王术的武帝也被瞒过了。

    石崇特意物色了和恶来鸟相似的这只大鸟,再在灰土中滚打几个来回,掩去其本来颜色。他深知王恺不相信他会送来宝贝的心理,而王恺及下人一看此鸟便认定为恶来,心生畏惧,自然不会近前抚摸。

    而武帝认为此事不是石崇设计,是因为路途遥远,加之置于炭屋,羽毛敷灰也属正常。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非恶来鸟,实为吉祥之鸟麟凤鸟。人家石崇送他王恺吉祥之鸟示好,他王恺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高下立判!而且武帝的情报系统虽多,从司隶校尉、御史府到军中缉探处,但这各路情报都要经过内廷司这一天,董猛选择性地将一些情报呈报武帝。这就左右的武帝的耳目,也左右了武帝的分析判断。

    紫霞宫内,武帝恼火挥袖让王恺和傅祗退下。杨骏还想说什么,武帝己起身走向寝宫,对这个岳丈,他还算留了点面子,不然依他的脾气,非杖打出宫不可!拉帮结派搞搞党争也就罢了,还非要扯上军务要事!让他担心不小,扰了他的兴致!

    杨骏只得跟着退下。他疑惑不解的是,怎么乐女的口供也没能让皇上愤怒?那口供上明明白白写着“受石崇指使想接近击杀皇上“等供词,皇上竟轻描淡写就放下了!莫非皇上识破口供乃是伪造?!

    董猛却在心里冷笑:“想搞事情,还得先过老奴这一关哪!”外人只知石崇是太子红人,殊不知他董猛才是最大的红人。贾南风不止一次对他说过,她和太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他了。而武帝之所以信任他,王公大臣们也不视他为太子党,就是因为当年他曾受贾充打压两人生隙,而只有他和贾家父女知道,那不过是一场政治推演的苦肉计!因为武帝只需要对自己忠心不二的奴才!无论亲太子或亲王爷亲外戚,都不可能留在武帝身边!总管魏询病逝后,总管的位置,武帝便是给他留的!余公公虽不服,但又如何?

    那份口供,在他手里,却不过是任他取舍的工具,他只在那句供词前添加了一个“未字“,便成了“未受石崇指使想接近杀杏皇上“,意思天差地别,武帝自然不予理会了,还想到杨骏竟拿此无凭无证莫须有的罪名来构陷石崇,可见党争之害颠倒黑白,便对杨骏产生了不信任。至此,可以说贾氏集团己成功离间了武帝和杨骏傅祗的关系,下一步计划就会顺利得多了。

    那份口供摆在那里,白纸黑字,言词凿凿,谁也不会想到有人敢纂改供词,一则无论提刑司内廷司,审案录口供均有标准格式,且纸张笔墨专人掌管,纂改几乎不可能。且杨骏从提刑王侍郎手中得了囗供,以为是提刑司所录,也便放心让傅袛呈交上去。而董猛只让记录口供的小宦官按他意思抄录了那张口供添上了那个未字,便天衣无缝以假乱真了。

    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作为御前公公,董猛的手腕和手段当然也是一流的,这也是杨骏之流轻视他这个宦官应付出的代价。

    在杨骏几分沮丧地退下后,董猛并没有离开,他决定抓住火候趁热打铁。

    眼下最迫在眉睫的,是石崇献美一事!

    见董猛走来,寝宫外两名宫女迎上行礼。

    “本公公还有要事禀报皇上,快去通报一声。”

    宫女甲应声进入内室。

    董公公踱了几步,望向宫女乙。

    “皇上龙体安好?用膳如何?”

    “回公公,皇上龙体安康,服了丹丸好多了。昨晚喝了一碗参粥,今晨也吃了一碗燕窝。“”

    皇宫体制设计是三权分立,又互相制约。三权是朝务,宫务,后勤。朝务由御前公公负责,后勤由管事公公负责,宫务则由皇后宫负责。而皇宫里的有些事又俺涉到宫务和后勤的,或朝务牵扯要宫务的,则双方都要负责。膳房属于后勤,是管事公公佘公公负责的,董猛可以过问,但不能插手,更不能换上自己的人。膳房的人都是经过严格牢查,并有家室作保的,子女家属也均在皇宫服务。确保饮食安全。皇宫还设有一套独立于三权的监察权,那是皇帝钦命的临时办事机构,临时从御史府、司隶府、提刑司等机构抽调人手,不定期对皇宫三权进行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董猛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过问皇上用膳及身体状况,是他这个大内副总管的份内之事,并不显得突兀。有关武帝的每个细节,他都不能忽视。他深知见微知著的道理,细节决定成败。武帝身体好坏关系大晋国运,更关系到他们每个人的前途。他是净了身的宦宫,对黄老之术也知一二,深知丹药对人体的损耗危害。武帝纵欲过度,补养又跟不上,底子只会越来越空虚。按照正常人寿命估算,年过芪甲就算长寿了。武帝这样纵欲下去,显然难入花甲。武帝也不是不知这个道理,无奈美人在前难以自禁,又想纵欲,又想长寿。所以贾腩风为武帝量身淀制了移宫双修之计,武帝中计也在情理之中了!

    武帝行将就木,他董猛先要找好下家。

    不时宫女甲出来请他进去。武帝显然是因一早被杨骏王恺傅祗的告状而气恼,张淑仪余美人左右扶持着武帝坐在榻上。

    董猛禀报:“皇上,太常太仆苏立求见皇上,说有急事禀奏。”

    太常太仆掌管星相占卜,平日就呆在摘星台上,除非占得异兆之类大事才会入宫。武帝点头应允。人到暮年,武帝除了修炼和异兆,其他己引不起他多少兴趣了。他甚至害怕又有军务,想听军情,又怕听军情。说明他真的老了。其实他是累了,戎马半生,权斗伴,他累乏了,厌倦了,只想躺在美人怀里好好享受余生。其他鸟事,懒得计较!像石崇这个人,在他印象中并不打眼,只是个附庸风雅经营货利的纨绔子弟,倒是其父石苞其兄石统一直在他心里有一席之地。在他看来,石崇文不文武不武,搞金谷二十四友金谷雅集也是出于贾谧之意,不貝备任何威胁性。杨骏他们一再弹劾石崇,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是针对太子司马衷来的!

    武帝原本不喜司马衷,但近期见司马衷甚得心意,现又识大局安置流民,对他有所改观。而杨骏他们无原则无底线地攻忤,使武帝产生了逆反心理,倒开始倾向于太子党了!

    不时,太常太仆苏立进来,向武帝跪拜。“微臣见过皇上。”

    武帝示意平身。苏立却不起来,继续奏道:“微臣夜观天象,初显天狗吞日异兆!此为不祥之象!”

    武帝不禁惊得站起,扶起苏立:“如此说来,本月天煞之灾不可免,应入住沁月宫?”

    太常太仆苏立又深躹一躬:“皇上不可迟疑,当为大晋国运所想,保龙体安康。百日之后,益寿延年,诸事吉祥。“

    董猛适时进言:“皇上,沁月宫便是为避天煞之灾所建。石崇交趾之行虽不顺利,好在尚有一美人无恙,正合天时、地利、人和……”

    张昭仪和佘美人也跪下了:“皇上要以龙体为重,臣妾愿随火族美人一道入沁月馆服侍皇上!”

    武帝扶起两位嫔妃,思忖一下颔首:“那就召石崇和火族美人即来晋见吧。”对于移宫,他虽然有些躇踌,但事关寿年,他才五十五岁啊,而且胡道长说了,经过双修至少能活上一百岁!诱惑太大了!

    董猛领命:“遵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